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巨浪 >

第91部分

巨浪-第91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在四艘重巡洋舰转向之前,高野收到了从大本营海军部来的电报。

    电报中只提到,巴西兰海峡西面有频繁的无线电活动。要高野小心谨慎。问题是,电报中并没有提到无线电活动是不是由敌人的主力舰队出的。

    当时,巴西兰海峡也是帝国海军6战队地货运船只必经的航道之一。

    另外,帝国海军在加里曼丹岛(渤泥岛)东面的三马林达港设有一处基地,并且部署了几艘巡逻舰艇。联合舰队杀入达沃湾之后,很多计划前往登6场的船只都改道前往三马林达港,准备在那边等到战斗结束之后才起航。

    也就是说,无线电信号有可能是货船出的,也有可能是巡逻舰艇出的。

    同时,也有可能是之前离开战场的快战斗群出的!

    当时。收到无线电信号的日本6军监测电台的军官并不知道,他们收到地不是电台信号,而是雷达出的信号。因为日本军队没有装备雷达(即便装备,也优先装备海军,而不是6军),所以那些6军技术军官根本就判断不出这些无线电信号的性质,只能笼统的说是“频繁的无线电活动”。

    这时,高野五十六的小心谨慎起到了关键作用。

    感到危险之后。他一方面命令战列舰编队放慢度,做好转向准备,另外命令前方的第5战队的重巡洋舰在转向地同时。向西面射照明弹。

    这一点,几乎拯救了联合舰队。

    当时,第5战队距离快战斗群的战列舰编队仅仅只有一万米,而已经进入海峡,正在向西航行的战列舰编队距离快战斗群也不到二万五千米!

    也就是说。如果高野晚十分钟下达命令,日本战列舰就将进入快战斗群地打击范围。

    随着四艘“皇帝”级战列舰开火,不用前方的第5战队回报告。高野也知道,快战斗群就在海峡的西面!

    只不过,此时高野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

    在最窄处只有十六公里,东面最宽处也不过二十五公里的巴西兰海峡内,除了第5战队与第水雷战队的十七艘巡洋舰与驱逐舰之外,还有四艘战列舰,第一舰队第3水雷战队地十二艘驱逐舰,第二舰队的十艘重巡洋舰与二十多艘驱逐舰,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四多艘驱逐舰。{第一看书}紧跟在后面地第五舰队也即将进入海峡。

    也就是说。在狭窄的海峡内,塞满了大大小小近百艘战舰!

    这么多战舰。不但是炮击的理想目标,还是鱼雷攻击的理想目标。更重要的是,四艘战列舰被第3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与第二舰队的三十多艘战舰夹在了中间。不管是向西突围,还是向东撤退,都难以立即加!

    显然,这个低级错误足以葬送联合舰队。

    按照后来日本海军公布的资料,当时高野已经现了尾随在联合舰队**后面的那艘轻巡洋舰,并且由此判断,快战斗群肯定在加赶来。因此,联合舰队必须尽快通过巴西兰海峡,进入苏禄海。

    结果,在确定通过海峡地航行队列时,联合舰队内地战舰几乎挤成了一团!

    面对四艘“皇帝”级战列舰,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第5战队的四艘“妙高”级重巡洋舰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在一万米地交战距离上,战列舰上的副炮都能对重巡洋舰构成极大的威胁。

    另外,作为日本海军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设计建造的第二级重巡洋舰,“妙高”级的防护与舰体结构远远不如后面的两级重巡洋舰。另外,其服役时间已过十年,很多技术性能标准都已落后了。

    不说别的,帝国海军开的六十七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将身管长度提高到了五十二倍径,并且修改了弹膛结构与膛线缠距,使其能够射配套的新式穿甲弹,就是为了对付日本的重巡洋舰!

    当时,“妙高”级的防护标准是能够抵挡八英寸穿甲弹的间接命中,以及六英寸穿甲弹的直接命中。只不过,其针对地都是比较老旧的六英寸穿甲弹,而不是帝国海军在其服役之后开出来的新式穿甲弹。即便后来“妙高”级重巡洋舰做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可是受到巡洋舰舰体结构的限制,仍然不具备抵挡新型六英寸穿甲弹的能力。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新型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能够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击穿一百二十毫米厚的装甲板。“妙高”级的侧舷装甲只有一百零二毫米,即便有十二地倾角,也顶不上一百二十毫米厚的装甲。

    当然,在一万米的距离上能否击穿“妙高”号的侧舷装甲,就得看运气了。

    二十分钟不到,在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的十轮炮击中,四艘“妙高”级重巡洋舰纷纷败下阵来,其中“羽黑”号与“那智”号被四百毫米穿甲弹打中弹药库。在猛烈的爆炸中迅沉没了。“足柄”号则被打成了“瘸子”,一瘸一拐的向东逃跑。“妙高”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其上层建筑几乎被一百五十毫米炮弹打成了筛子,连同舰长在内地上百名官兵被炸死炸伤。

    这时候,从惊慌中调整过来的第1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动了冲锋。

    迎接它们地是更加猛烈的炮火,不但有四百毫米穿甲弹,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还有一百毫米穿甲弹。

    当时。一百毫米射炮被称为“战列舰专用机关炮”。

    该炮每分钟射达到了十八枚,一般安装在双联装炮塔内,其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击敌人的驱逐舰。说白了。一百毫米炮弹对巡洋舰地威胁并不大,只能用来对付驱逐舰,以及更小的舰艇。

    当然,该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射快(后来甚至达到了每分钟二十四枚)。

    因为威力偏小,所以当时只用来装备战列舰。弥补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存在地火力不足的问题。后来随着各国的驱逐舰越造越大,该型舰炮逐渐被一百三十毫米射炮淘汰。当然,在战争初期。该炮对各国在战前建造的驱逐舰仍然有足够的杀伤力。

    面对“汹涌而来”的日本驱逐舰,祖寿清没有急着下令转向。

    按照一般的反鱼雷战术,作战参谋(或者是枪炮长)会根据敌驱逐舰转向时的距离来计算鱼雷到达的时间,战列舰只需要提前一分钟到两分钟转向就行了。而在此之前,必须尽量用舰炮打击敌人地驱逐舰,最好能够阻止敌人地驱逐舰射鱼雷。如果提前转向,不但会使战列舰侧舷上的舰炮难以挥(副炮与射炮几乎都安装在侧舷上),还会使敌驱逐舰跟着一起转向,从而使战列舰难以避开射来地鱼雷。

    此时。海峡里面。高野向第3水雷战队下达了鱼雷攻击的命令。

    说白了,高野仍然想逃。而不是与快战斗群决战。

    出动第3水雷战队,也是为了拖住对手,而不是杀出一条血路。

    同时,高野还命令后面的第二舰队立即调头转向。只有在第二舰队退出海峡之后,被堵在里面的四艘战列舰才能退出去。

    当然,关键还得看第1水雷战队与第3水雷战队的鱼雷攻击能否奏效。

    相对而言,如果此时高野有拼死一战的决心,联合舰队很有可能冲破快战斗群的拦截,甚至重创快战斗群,并且迫使快战斗群主动撤出战斗。

    问题是,高野不知道快战斗群到底有多少巡洋舰与驱逐舰。

    另外,快战斗群在头一个晚上的“精彩”表演已经打掉了高野对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绝对信

    此时此刻,别说高野五十六,就算东乡平八郎复活,也不一定有勇气闯关。啊!( )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二十八章 义无返顾(求票,求月票)

    通信军官刚刚回过头来,就看到祖寿清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白佑彬的身上。{第一看书}

    此时,白佑彬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上的秒表,同时嘴里在低声嘀咕着什么。见此情形,通行军官连大气都不敢出。有点经验的海军军官都知道,此时白佑彬正在计算鱼雷的命中时间,准确的说,是战舰为了规避鱼雷进行紧急转向的时间。

    摁下秒表后,白佑彬朝孙弘明点了点头。

    “左满舵,左满舵”

    其实,不用孙弘明通过电话向舰长下达命令,此时“太宗”号的枪炮长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其航海长几乎同时下达了左满舵的转向命令。

    海面上,四艘战列舰几乎同时左转。

    因为氧气鱼雷几乎没有航迹,加上又是夜间,所以了望员不大可能看到正在朝战舰射来的鱼雷。另外,用舰炮轰击鱼雷没有多少效果,帝国海军早就在作战条令中规定,遭到鱼雷攻击时,除非战舰没有规避能力,不然不能浪费宝贵的炮火。

    “将军,扬子江号来电,日本舰队正在向东退却!”

    祖寿清的眉头微微跳了几下。

    “雷达探测结果呢?”白佑彬朝通信军官看了过去。

    “雷达没有现四艘战列舰有撤退的迹象。”通信参谋代替那名年轻军官说道,“大概是堵在后面的战舰太多,所以没有来得及转向。”

    祖寿清微微点了点头,同时朝东面的大海看去。

    “扬子江”号轻巡洋舰就是那艘一直尾随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白天的时候,已经来了数封电报。不然的话,祖寿清也不会“踌躇满志”的守在海峡的西面,等着日本联合舰队主动上门。

    当然。祖寿清,以及白佑彬等参谋军官当时并不知道,“扬子江”号轻巡洋舰在出了这封电报之后,为了阻止日本联合舰队向东逃跑,义无返顾地冲向了先调头转向的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这艘仅仅只有几门一百五十毫米火炮的轻巡洋舰绝对不是如狼似虎的日本舰队的对手。

    最终,“扬子江”号被日本驱逐舰用鱼雷击沉,该舰四百八十七名官兵无一幸免。

    快战斗群收到地是“扬子江”号轻巡洋舰的最后音讯。

    战后,该舰的事迹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在帝国国内广为流传,其“义无返顾”,“不畏强敌”的勇敢精神成为了帝国海军的象征。后来,帝国海军巡洋舰博物馆就以该舰的名字命名。博物馆的徽章就是该舰勇敢冲向敌舰时的情形。

    而此时此刻,祖寿清正在考虑的是怎么击沉日本海军地战列舰。

    距离仍然太远了,就算能够将炮弹打过去。也没有多大的威胁。之前祖寿清下令四艘战列舰单独左转向,除了规避鱼雷攻击之外,还想进一步拉近距离,从而集中炮火轰击日本战列舰。

    现在看来,能否及时拉近距离都是个问题。

    “左前方出现敌驱逐舰!”

    祖寿清与白佑彬都是一惊。立即朝战舰的左前方看去。

    果然,十多艘驱逐舰正借着岛屿背景地掩护,朝战列舰编队杀了过来。而且距离战列舰编队已经不到一万米了!

    这正是高野派出的第3水雷战队的十二艘驱逐舰。因为一直沿着北面三宝颜半岛的海岸线前进,岛屿产生的回波严重干扰了雷达,使四艘战列舰地雷达都没有及时现这批驱逐舰。此时,再进行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不用白佑彬下令,四艘战列舰上的枪炮长已经下达了命令。

    问题是,日本驱逐舰在八千米的距离上就能射鱼雷。对于航过三十节地驱逐舰来说,跑完一千多米的距离只需要二分钟。二分钟,每艘战列舰最多能够打出九枚四百毫米炮弹,四十八枚一百五十毫米炮弹。{第一看书}以及一百零八枚一百毫米炮弹。如果这些炮弹的命中率为百分之十五。也不足以摧毁全部驱逐舰。实际上,对驱逐舰的炮击命中率远远达不到百分之十五!

    在转向射鱼雷(驱逐舰的鱼雷射器一般在舰体中部。只有侧舷对准目标时才能射鱼雷)前,只有三艘驱逐舰被炮火击中,另外九艘驱逐舰都成功射了鱼雷,随后又有两艘驱逐舰被炮弹追上,成为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

    “二分半钟!”白佑彬迅计算出了鱼雷命中战列舰的时间。

    如果鱼雷的航向与战列舰的航向垂直,则在八千米外射来地鱼雷将在三分钟后命中战列舰。只是这次双方地航向并不垂直,四艘战列舰在向北航行的时候,也在缩短与鱼雷地距离,因此命中时间大大缩短。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祖寿清的身上。

    继续追击,还是规避鱼雷?不管是向东北转向,还是向西南转向,都不能尽快拉近距离,也就不能用主炮轰击日本战列舰。

    “快看,松花江号,还有鄂嫩河号!”

    海面上,“松花江”号与“鄂嫩河”号轻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以三十四节的最高度从战列舰编队的北面插了过来。从其航线来看,这六艘战舰准备用脆弱的舰体挡住日本驱逐舰射的鱼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