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汉瓦 >

第284部分

汉瓦-第284部分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泽不为所动,没有起来,不过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在蔡琰的面前下跪了,第一次是在龙门山向蔡琰求婚时,而今天他再一次单膝下跪,只为了忏悔。

    “琰儿,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吧!为了我的一点私心。竟然就差一点葬送了我爱妻的性命。琰儿,真得很抱歉,我一时鬼迷心窍,做了对不起你的事。请你原谅我吧!”

    蔡琰见扶不起刘泽。索性也跪到了地上。泣道:“千错万错,只是琰儿一人之错,夫君真要如此。岂不折杀琰儿。”

    刘泽忙将蔡琰搀起,动容道:“琰儿,从今以后,我绝对不再辜负于你了。”

    蔡琰轻声地道:“男人三妻四妾原也算不得什么,夫君只要记得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就已经是对得起琰儿了,琰儿此生无复他求,能伴君左右,做夫君王霸天下的贤内助,余愿足矣。”

    刘泽将爱妻紧紧地拥入怀中,静谥的室内荡漾着柔情蜜意。

    ┄┄┄┄┄┄┄┄┄┄┄┄┄┄┄┄┄┄┄┄┄┄┄┄┄┄┄┄┄┄┄┄┄┄┄┄

    赵云接到了调令,由司马王猛接替他下邳都尉的位子,至于赵云改任何职,调令上没说,只是令赵云火速办理完交接事宜,三日内必须赶到郯城候命。军令如山,赵云立即与新到任的下邳都尉王猛交割清楚,辞了刚刚从郯城返回来的妻子蔡琴和兄长赵风以及岳父蔡邕,立即动身赶往郯城。

    同时接到调令的还有彭城国都尉徐荣、广陵郡都尉张郃、琅琊国骑都尉臧霸,都要求他们火速赶到郯城。

    连同王猛出任下邳国都尉在内,刘泽此次一口气便换掉了六个都尉,沛国都尉张飞和东海都尉太史慈也在调整之列。根据最新的任命,陈刚出任东海郡都尉,张勇出任广陵郡都尉,赵强出任琅琊国都尉,杜尚出任沛国都尉,武洪出任彭城国都尉。勇猛刚强四位司马都是在凤凰谷就已经追随刘泽的心腹之将,同时他们也是同潘凤武安国一样,都是刘泽当初买回来的童子,一手培养大的,对刘泽是忠心不二,积功累升到军司马的职位。

    而林尚和武洪则是上次武举考试的榜眼和探花,中榜之后分别担任了夏丘县尉和武原县尉,此次直接被破格提升为郡国都尉,几乎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更是让广大的举子期待下一次的大比之时。

    此次刘泽如此大手笔地调动高级将领,鼻子灵敏的人立刻就嗅到了一丝别样的味道,刘泽的目光已经不在局限于徐州了,他将会有更大的动作。

    一定也不假,刘泽已经谋划着重组军队,进而全面地开始扩张之路。当初将赵云、张郃、徐荣等这些重将安插到各个郡国去,目的就是巩固刘泽在徐州各地的地位,现在徐州大定,他们也将完成他们的使命,重新归于刘泽的麾下,刘泽已经计划着打造一支全新的军队,而他们无疑将会是这支新军的中坚力量。

    汉代的军制采用就是以二五为进制,二伍为一什、五什一队、二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二曲为一部、五部为一军。以五屯为一曲、五部为一军,刘泽完会可以接受。以一曲为例,设有前后左右中五屯,曲长居于中屯,负责指挥全曲兵士作战,中屯的兵力是全曲中最精锐所在,前屯担任前锋攻击任务,力量仅次于中屯,左右两屯担任护卫中屯之职,力量再次之,后屯的任务是提供全曲的后勤保障及担任预备队,是全曲中力量最弱之处。这样编制,主从合理,有章有序。

    但让刘泽一直很纳闷的是,以二为进制的编制又有何意义,一部分为两曲,两曲平行站位,无主无从,这让刘泽很难理解。到了后世,军队的编制基本上是以三三制或三五制为主,很少再有二进制的编组了。

    改革军队的编制,一直是刘泽心中计划的大事,现在万事俱备,这个计划已经列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现在的徐州军队,构成复杂,有刘泽带过来的平原军,有芒砀山的军队,有陶谦的子弟兵丹阳军,有徐州本土招募的军队,有各大士家送来的军队,有吕布的降兵,有开阳臧霸的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虽然人数号称十几万之众,但战斗力参差不齐,兵员素质良莠难分,这样的队伍刘泽想想就头疼,更不说什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了,真正想和曹操孙坚这样的枭雄去一争天下,刘泽没有一支拿得出手来的军队,还真不敢痴心妄想。所以重新编组军队,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刘泽把自己的构想抛到了桌面上,在刚刚成立的军队改组议事会上交由大家来讨论。这个议事会集聚了刘泽最核心的谋士和高级将领,谋士和文官方面有贾诩、徐庶、陈宫、陈登、简雍、糜竺、孙乾,武将方面有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太史慈、徐荣、高顺、张郃、高览、臧霸,济济一堂,共商大事。

    刘泽最核心的构想就是将徐州目前的军队选优汰劣,将目前十几万人的军队划编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野战部队,由从各部曲之中的麟选出的优秀者编组而成,余下的军队划编为城防部队。

    野战部队采用全新的三三或三五编组之法,最低层的战术单位为什,每什为十人,设什长;三什为一排,设排长;三排为一队,设正副队长各一人;五队为一营,设正副营长各一人,沿袭旧例称之为军侯。营是军队最基本的战斗单位,每营满额编制为五百人,五队分为前后左右中配置,后队为辅兵,负责全营的辎重伙房医疗救护等后勤诸事务。

    营上设旅,五营为一旅,设正副旅长各一人,正旅长为都尉,副旅长为司马。上升到旅一级的编制,军队就拥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所以在五营之外,设有旅部,旅部下设警卫队、斥侯队、辎重队等等若干后勤保障分队。每旅正常编制为三千人,旅部和中营构成中军营,是一旅之中枢所在,前有前锋营,担任陷阵攻击的首要,左右两营为护卫营,拱卫中军营,必要时协同前锋营一起担任攻击任务,后卫营则为战略总预备队。

    三旅为一师,师设正副师长各一人,正式的官衔为正副总兵,师为完全独立的作战单位,每师辖一万余人,师部直属神机营、工兵营、辎重营等若干后勤营属千余人。刘泽原拟师的长官为校尉,但考虑到统兵一万的将领按接下来实施的军衔至少也是将军一级,若再以校尉相称,显然不太合适了。由于汉代将军的位子不轻授,校尉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军职,但进入到三国时代,由于战乱频仍,大量拥有军功的人受封为将军,反而显得校尉职轻位低。刘泽干脆直接引过来一个总兵的衔称,有总领兵马的意思。至于校尉,却也没有完全废止,还在军中设有一些诸如典军校尉,护军校尉,治粟校尉的官职,位在总兵之下,都尉之上。

    师以上设军团,设正副军团长,正式的官职是都督某军团军事,简称为都督。每个军团设正都督一人,副都督一到两人,军团做为最高一级的军事编制,直接受主公的指挥,所辖师属,无有定数,最低为两师,最高可为五至六师。(未完待续。。)

第425章 军衔制度

    刘泽的这一个全新的编组方案排出之后,众人一番热议,都认为很好,每一个层次都确立了指挥的核心,军队的凝聚力可以大幅地提升,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刘泽此次的议案之中提出了使用军衔制度。

    在刘泽的预案之中,军衔分为兵、士、尉、校、将、帅六个等级,他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贾诩陈登诸人的反对。反对的理应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士不可轻用。在汉代,士有着特别的意义,秦汉爵位二十等级的第一等就是公士,也就是说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是与普通百姓的分界线,士农工商四民定位,士就是有别于三个层次的存在。做为一个阶层,士庶有别,士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刘泽把士兵混为一类,似乎很不给士人面子。

    对此刘泽的解释是,自先秦以来,士有不同的含义,《墨子。杂守》篇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等,现在的人们把士的定义狭隘化了。广义上的士可分为文士和武士,军队中的士自然是武士。汉代军中,多有良家子和士人阶层从军的例子。军队中设士官一衔,正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难道一入伍他们也同普通百姓一样从新兵做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一入伍便是士官阶层,也可以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

    普通的平民兵卒如果没有很大的军功,那是很难晋升为士官的,而一旦跨过这首坎,他们也就可以进入武士的阶层,退役之后也就可以享有武士的待遇。重文轻武,是汉以来的积弊之一。士官衔级的确立一方面保障了士族人当兵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让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看到了晋阶为士的希望,只要积攒到足够的军功,他们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境遇的机会,有梦想就有动力。这样的激励机制将更有助于军队战斗力地提升。

    贾诩等人很快就被刘泽说服了。六等二十三级的军衔制很快确立了下来。

    第一级;士兵级。刘泽原拟分为新兵、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四等。新兵入伍初入训练营,为期半年,结束后便被授予三等兵军衔正式加入军队。以后按军功累升,士兵级最高可升至一等兵。新兵及三、二、一等兵分别享受月俸三、四、五、六斛。

    第二级:士官级。设为四等,下士、中士、上士、士长。下士的月俸等同于佐史,月俸八斛。不要小看这个佐史,它虽是汉代官吏制度中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再低它也是官吏,也就是说只要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成为了大汉天子驾下的一名小小官员了,所以士官这一阶层有着特殊的意义,一等兵再高那也是兵,也是平民,下士再低,它也是士,也是吏。中士为斗食,月俸十一斛,上士为百石,月俸十六斛,士长为比二百石,月俸为二十七斛。按大汉官制,比二百石就开始有印绶——铜印黄绶,也算是正式地成为有品秩的官职。

    不过贾诩等人饱读诗书,似乎感到以一二三、上中下来划分等级似乎太过直白了,缺点文化内涵的东西。所以他们引经据典,重新地给士和兵取了雅称。下士称之为“锐士”,佩剑是士人和良家子的特权,平民、贱民是没有资格佩剑的,如此称呼一来是为了体现士家子弟的优越地位,二来则是体现了平民士兵进入下士这个阶层就拥了佩剑的资格。谁也未曾想到,仅仅就是为了一个“锐士”的名号,多少士兵在以后的战场上披肝沥胆浴血争先,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殊死搏杀,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但为锐士舍身顾”流传久远。

    中士称之为“坚士”,汉时铁制铠甲并未普及,除了高级军官和重装部队之外,大多的士兵都穿的是牛皮甲甚至是麻布军衣,这个坚字就代表达到这一级的士官拥有装备铠甲的资格。

    上士称之为“骁士”,能晋升到这一级的士官,必是骁勇善战,战功显赫之士。

    士长称之为“毅士”,这一级的士官已经不是普通的士兵了,而是担负着统领一什士兵的责职,忠直毅重方可服众。

    这四级士官合起来便是披坚执锐,骁果毅重之意,刘泽不禁大叹,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后世简单明了的上中下划分法到他们这里非要整出点名堂来。

    咬文嚼字一番,贾诩陈登他们总算是把最关心的士官这一级的名称给定了下来,意犹未尽,把新、一、二、三等兵也华华丽丽地重新给命名为:练卒、健卒、勇卒、武卒。

    还好贾诩他们对后面的等级没有再提出什么异议。士官以上就是真正的军官了,校尉在汉时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官职,朝庭不轻易授将军之职,故而北军五校尉,西园八校尉,先后都是朝庭重量级的掌兵人士,但愿随着乱世的进程,大量有军功者被授予了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校尉反倒成为无足轻重的较低官衔了。此次刘泽将校尉拆分开来,分别做为中级和低级军官的军衔。

    第三级;尉官级。设副尉、正尉、上尉三等,分别为二百石(月俸三十斛)、比三百石(月俸三十七斛)、三百石(月俸四十斛),皆是铜印黄绶。排长的基准军衔为副尉,队副的基准军衔为正尉,队长的基准军衔为上尉。所有官职的军衔可以在基准军衔上下一等级之内浮动,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