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28部分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8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开导说:“女人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你看文绣现在的生活多精彩,那都是她自己争来的。”

    婉容怅然道:“我总不可能跟文绣一样,也起诉离婚吧?”

    “为什么不可以?”周赫煊反问。

    离婚这种事情,婉容连想都不敢想,太大逆不道了。但越是如此,她的思想就越不安份,明知不能做,却偏想去试试,文绣给她做了个好榜样。

    “我……还是算了吧,现在的生活也挺好。”婉容低头道。

    周赫煊突然搂紧婉容的纤腰,凑到她耳边轻轻呵气说:“你以后要是有别的想法,可以来找我帮忙。”

    温热的气流吹在耳朵上,感觉又暖又痒。婉容面颊微红,细如蚊呐的应了一声,顺势主动把身体贴得更近,随着脚步移动不时地接触摩擦。

    渐渐的,婉容几乎都偎进了周赫煊怀里,两人半搂着继续跳舞,那坚实的胸膛让她很有安全感。

    突然间灯光大亮,却是舞曲结束了。

    婉容猛然惊醒,做贼心虚般把周赫煊推开,整理衣服朝溥仪走去。

    溥仪整张脸都是黑的,拖着婉容的手呵斥道:“回家!”

    ……

    第二天上午。

    《大公报》、《新天津报》、《庸报》、《现世报》、《京津泰晤士报》等一系列中外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成立的新闻。

    正如周赫煊所料,教育基金会本身并不吸引眼球,因为在民国时期,各种各样的团体实在太多了,人们早已见怪不怪。真正的卖点还是围绕在文绣身上,皇妃离婚不说,现在还跑出来搞教育,这些都是在挑战人们的传统思维。

    北平女子师大,毕业班。

    一位女学生挥舞着报纸冲进教室:“同学们,大新闻!”

    “什么大新闻啊?”其他女生围过来问道。

    那个女学生摊开报纸念道:“少帅筹款兴办教育,刀妃文绣断发明志!本报讯,昨日奉军少帅张学良召开宴会,宣布成立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少帅本人亲自担任会长一职,副会长有冯庸、周赫煊和文绣……为节省开支兴办教育,本次舞会的所有饮料都是白开水……刀妃文绣在发言时,当场断发明志,立誓将终身服务于中国教育事业……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将致力于在全国开办免费小学,并为师生提供免费午餐。冯庸副会长表示,基金会的行政开支不得高于每年吸纳捐款的15%,对贪污、挪用捐款者严惩不贷……该基金会预计今年内,在直隶地区兴办30所希望小学,如今行政人员和教师紧缺,急待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共襄盛举,振兴国家!”

    没等那个女学生念完,其他女生就已经围在她身边看报纸。只见头版头条上配有两张新闻图片,一张是张学良在演讲,另一张是文绣用剪刀割发。

    特别是文绣那张照片,让女学生们热血激昂,当即就讨论开来:

    “刀妃真乃奇女子,不仅登报起诉离婚,现在还断发明志为国家出力!”

    “是啊,新时代女性正该如此。”

    “家里催着我回去结婚,现在我要学文绣,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中国教育事业!”

    “还有半个月就毕业了,我们都去希望教育基金会应聘教员吧。”

    “怎么只办小学啊?”

    “小学怎么了?基础教育也很重要的。”

    “可我们读的是师范大学,去教小学的话有点浪费。”

    “我管它大学小学,只要是为国家出力就好。”

    “同去,算我一个!”

    “……”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京津地区各大学校中,特别是女学生,被文绣断发的举动所感染,一个个都吵着要加入其中。

    鲁迅先生如今还没离开北平,他准备教完毕业班再南下,前往厦门大学任教。当天上课时被学生们一番鼓动,鲁迅晚上回家就写了一篇杂文,题目为《试论中国教育之希望》:

    “中国的现代教育,大抵要从晚清时候说起。庚子年间,洋人的枪炮声将西太后耳朵震聋,惶恐不安中颁布了癸卯学制,各类新式学堂遍地开花。这大约是在学德意志和日本的教育强国吧,可惜遮遮掩掩、畏畏缩缩,只学了些皮毛……

    及至民国,我们终于也有了教育部,部长先生就是蔡元培君。我被蔡君邀请到教育部任职,历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佥事,本想大展拳脚,却不免碌碌无为。大总统忙着做皇帝,革命党要护国护法,竟无一人关心教育。我等教育部职员连薪水也不能领足,又何谈教育兴国?直至今天,我都没弄明白,我这教育部佥事有何效用,每日点卯罢了……

    靠政府办教育,那是决计不行的。就连北大都等米下锅,已然半年没发工资了,学员教授借钱度日,难以维持生计。

    中国之教育还有个特点,无论南北皆以办大学为荣,小学堂多无人问津。只因办小学堂见效太慢,难获政绩,官员自然不肯下力气。倒是乡间富绅,每每有慈善之举,出资维持着地方私立小学,以邀声名……

    今有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振兴基础教育为宗旨,出发点我看是极好的。我早年写过一篇《文化偏至论》,谈到立人和兴国的问题。立人要从孩童着手,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逆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新的孩子们,应该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有朝气,他们超越了过去,中国就赶上了未来……”

    许广平也是女师大毕业班的学生,她拿着鲁迅这篇稿件,读罢之后,忍不住问道:“先生,你真的看好那个希望教育基金会吗?”

    鲁迅抽着烟,摇头道:“难说,张学良是奉军少帅,他搞的团体,难免带着其他意图。我倒希望他们是真心为国。”

    “中国基础教育真的很糟糕?”许广平问。

    鲁迅皱眉说:“我在教育部当了几年佥事,对此非常清楚。就拿直隶最富裕的县举例,私立、公立小学堂共有28所,看似数量很多,但情况十分糟糕。最大的一所小学堂,教员12人,学生97人;规模最小的,教员1人,学生才13人。全县小学教员加起来大约80多个,学生人数还不满1000,全县一年的教育投入不足3000块。八成以上的孩童,都是没机会进学的。”

    这个数据太离谱了,平均下来,每所小学一年的教育资金才107元,就这还是直隶地区最富裕的县。

    许广平默然,良久才感慨道:“看来大力兴办基础教育,已经势在必行了。”

053【志摩】

    (上一章感觉写得不好,今天又补充了一段。)

    天津,南开大学。

    一身西装的徐志摩,正在对学校师生宣讲着他的诗歌理念:“人有真好人,真坏人,假人和不中用的人。诗,也有真诗,坏诗和形似诗。真好人是人格和谐了自然流露的品性,真好诗是情绪和谐了自然流露的产物……诗的实质,即灵感、性灵和经验。不论是从爱人的眉峰间,或是从弯着腰种菜的乡村女孩的歌声里,灵感一到,戏法就出,结果是诗,是美,美得连诗人自己都惊讶……”

    徐志摩在台上讲,学生们在台下记录,不时有人举手提出疑惑,徐志摩都轻松地逐一解答。

    好吧,徐志摩其实是来赚钱的。

    他即将和陆小曼结婚,但父亲徐申如坚决反对。后来勉强同意了,却提出要求,那就是徐志摩的结婚费用必须自行解决。

    为了凑钱办婚礼,这段时间徐志摩四处接活儿,一个月下来要演讲七八场。

    “啪啪啪啪!”全场鼓掌。

    徐志摩朝台下弯腰敬礼,正待退去,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发问:“徐先生,你的诗歌可以救国吗?”

    这明显就是来抬杠捣乱的,徐志摩脸色有些不好看,他回答说:“诗歌虽不能救国,诗人却可以爱国。”

    又有学生问:“你对刀妃断发办教育怎么看?”

    徐志摩说:“对于刀妃,我深感佩服。”

    “南方革命军正在北伐,你认为他们能成功吗?”学生继续问道。

    徐志摩说:“今天只谈诗歌,不谈政治军事。”

    感觉不能再待下去了,徐志摩再次鞠躬,不给学生们提问的时间,直接退下台去。立即就有不少粉丝,捧着徐志摩的诗刊找他签名,其狂热程度不弱于后世追星。

    夏日天气炎热,徐志摩擦着汗离开学校,叫辆黄包车送喜帖去了。他在天津也有几个朋友,这趟过来正好亲自上门邀请。

    黄包车经过警察厅时,徐志摩见一群人围在路边,那里传出敲敲打打的声音。

    “嘛呢?”

    “在钉捐款箱。”

    “是刀妃!”

    “刀妃也来了,大家快来看啊!”

    “……”

    只见文绣站在警察厅门口的台阶上,指着旁边刚固定好的木箱子,挥舞小旗说:“这是希望捐款箱,里面的每一厘钱,都将用来兴办教育。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有一天,全中国的儿童都能上学读书……”

    “好!”

    叫好声四起,却没人肯捐钱,都围观看热闹呢。

    就在此时,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脏乱的乞丐,挤在人群中大喊:“让让,让让,我要捐钱!”

    “哈哈哈哈,叫花子也捐钱,这可稀奇。”

    “要饭的,你捐今天讨来的大馒头?”

    “这不是冯三儿吗?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现在当乞丐还发善心了?”

    “……”

    “叫花子咋了?叫花子咋了!”冯三扯嗓子尖叫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爷们儿今天捐定了!”

    他从怀里掏出十多个铜板,想了想又塞回去几个,剩下的全都放进捐款箱里。

    铜子儿撞击木箱,发出“剁剁剁”的声音,现场突然一片安静。

    “好!”

    “够爷们儿!”

    围观路人突然爆发出喝彩声。

    冯三朝众人抱拳行礼,咧嘴笑道:“我冯老三今天也是体面人!”

    “停车!”

    徐志摩看着那满身肮脏不堪、衣服破破烂烂的乞丐,突然间感触万分,有种想要作诗的冲动。他掏出钱袋子,数了十个银元走到捐款箱前,小心翼翼地投进去。

    “谢谢,谢谢两位先生!”文绣冲乞丐和徐志摩鞠躬道。

    冯三见文绣给他行礼,连忙作揖回礼,然后哈哈大笑:“看到没有,皇妃给我冯老三敬礼了!”

    “好样的,我也捐几个!”立即有人响应。

    陆陆续续大概有20多人捐款,但都是些铜板,加起来顶多一两块钱。

    现场还有记者拍照,徐志摩不想去掺和,默默地回到黄包车上,让车夫继续赶路。把几个朋友都拜访了,徐志摩又乘车赶往租界,直奔《大公报》的报馆。

    如今《大国崛起》的连载已经结束,俄国篇和日本篇引起极大争议。因为周赫煊在文章里头,预言苏俄将会崛起,并且讨论了日本的大陆政策。他还说苏俄和日本对中国威胁极大,正在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希望政府和地方军阀能够引起重视。

    持此观点的国人很多,但周赫煊却是经过深入分析,才得出的这一结论,文章读起来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

    亲苏派和亲日派,都或多或少对周赫煊表达了不满,一时间把周赫煊推到风口浪尖上。至于苏联和日本倒是没啥反应,毕竟周赫煊写的是学术文章,而且发表在英国人的报纸上,两国政府总不可能找英国抗议。

    如此风云人物,徐志摩虽不认识,但也想去拜会一番。除了送上喜帖,他还另有任务,那就是受郑振铎委托,邀请周赫煊加入文学研究会。

    “砰砰砰!”

    徐志摩敲响社长室的房门。

    “进来!”

    徐志摩推门而入,扶了扶眼镜说:“周先生你好,鄙人徐志摩。”

    “原来是徐大诗人,快请进!”周赫煊感到颇为惊讶,不知道徐志摩找他做什么。

    徐志摩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扫了眼桌上的稿子问:“周先生又在撰稿?”

    “编课本呢。”周赫煊起身给徐志摩倒水。

    如今民国的教育极为混乱,连全国统一的教材都没有,各地方自行其是,甚至连教什么课程都是校长说了算。

    “周先生真是一心为教育,在下佩服。”徐志摩由衷赞叹道。他也是个爱国青年,当年受够了军阀混战才留洋的,最开始是想寻求救国之道,读的还是政治经济学,可惜念书念歪了,最后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上。

    互相聊了几句,周赫煊问道:“徐先生找我有何贵干啊?”

    “是这样的,郑振铎先生知道我要来天津,特地委托我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