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3部分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派武侠的启蒙读物再适合不过。

    回想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周赫煊正准备组织文字下笔,原作的内容突然疯狂涌现出来,在他脑子里盘旋萦绕。

    金手指?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

    周赫煊如有神助,文不加点地飞快写下小说内容,一个下午过去,他居然足足写了一万多字。

    周赫煊的书法还不错,而且写的是行草,这大大减小了繁体字的麻烦。

    事实上,简体字从古至今就存在,汉字书写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后世保存的唐宋碑文、字画,里面就有很多简体字出现。清朝康熙虽然下令必须使用繁体,但就连他内务府腰牌上的刻字都是简体,因为更加方便好认。

    就算此刻周赫煊稿子上全是简体,拿去报社也毫无问题,全部写繁体字反倒会显得脑子有病。

    傍晚时分,李家老三跑来敲门大喊:“周大哥,吃饭啦!”

    “来了!”

    周赫煊应了一声,顺手拿起那一万多字的小说稿,打算请李寿民明天转交给报社编辑。

005【千字一元】

    周赫煊一走进屋里,李寿民就高兴地对他说道:“赫煊兄,你愿意做报纸校对员吗?月薪36元。我过几天就要升任编辑了,校对员正好有空缺,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聘上。就是有些屈才。”

    “恭喜寿民兄升职。”周赫煊抱拳道。

    “一个小编辑而已,有何恭喜可言。”李寿民摆手笑道。他还真不稀罕当编辑,唯一高兴的就是工资涨了点,能够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小说稿:“既然寿民兄做了编辑,那就烦请帮我看看。”

    “一定拜读大作。”李寿民接过稿子,颇为好奇周赫煊会写出怎样的作品。

    周夫人已经把饭菜端上桌,说道:“先吃饭吧。”

    众人用餐完毕,周赫煊跟周夫人聊了几句,便告辞返回自己卧室继续码字。

    李寿民则捧着书稿读起来,《射雕英雄传》以一段说书的情节开场,渐渐引出郭、杨两位忠义之后,间杂了胡虏入侵的家国情怀。周赫煊那一万多字,只写到丘处机登场,并为两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

    读完稿子,李寿民感觉有点意思,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出郭靖、杨康应该是本书的主角。

    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问世,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诞生,从故事内容上脱离了传统侠义小说,一时间风靡南方各省。

    北方的武侠小说家,此时以赵焕亭为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骨子里还是三侠五义那一套。

    这两人并称为“南向北赵”,算是最顶尖的武侠作家。

    在李寿民看来,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走的正是“南向”平江不肖生的路数。这种小说如今很受欢迎,在报纸上连载肯定没问题,他准备等周赫煊多写一些字数,再拿去报社找主编。

    第二天早晨,李寿民准时在院子里练吐纳术。等他收功完毕,就见周赫煊笑呵呵地走来,拿着几张稿子说:“寿民兄,我昨晚回去把第一章补齐了,共2万6千多字。”

    “这么快啊。”李寿民有点惊讶。

    他也没多想,带着稿子就去报社上班了。等做完手头的工作,差不多已经快到中午,终于有时间闲下来阅读后面半章的内容。

    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命力战而死,杨铁心为了救嫂子,毅然含泪舍弃已经怀孕的妻子,重伤之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得极为热血,后世读者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20年代的民国却格外精彩。

    李寿民读到这里顿感豪气生发,同时又不觉为书中人物感到悲叹。

    两位义士的妻子都活了下来,而且各自怀着孩子,这又让读者感到万分期待。

    李寿民收起稿件,径自去找副主编陶晋成:“陶先生,你看看这篇小说。”

    陶晋成戴上眼镜认真品读,很快把稿子看完,高兴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有点类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寿民说:“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刚从西洋游学回国。”

    陶晋成说:“《江南十三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射雕英雄传》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么定?”李寿民问。

    陶晋成考虑了一下,说道:“稿件质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

    “少了。”李寿民主动帮周赫煊谈价钱。

    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稿费一般为千字1元到3元,像鲁迅这种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小说的稿酬普遍更低。

    陶晋成笑道:“让作者来报社,我当面跟他谈吧。”

    ……

    《新天津报》是两年前由刘髯公创办的,办报方针平民化,说白了就是给平头老百姓看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与学术之争。

    这份报纸发展极快,销量从最开始的1000多份,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份,算是京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大报纸。刘髯公趁热打铁,接连又增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两份新报销量也已经达到五、六千。

    当然,《新天津》系列报纸发展得如此之快,还要多亏了《大公报》歇业关门。

    《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

    三年前,《大公报》的第二任老板在日本大地震中丧生,再加之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落败,《大公报》接连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终于停刊了。趁着这个空档,《新天津》报系才迅速扩大,占领了京津地区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来到报社时已经是第四天,他还带来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稿件,前后加起来有七万多字。

    “陶先生,这位就是周赫煊,从西洋归来的青年俊才。”李寿民介绍道。

    陶晋成热情地跟周赫煊握手,笑道:“周先生真是年轻啊。”

    周赫煊实际年龄已经28岁了,由于常年环球旅行,经常在野外经历风吹日晒,皮肤偏黑而且稍显粗糙。但不知为何,在穿越过来后,他的皮肤变得白净了许多,连脸上的些许皱纹都消失殆尽,好似重回了少年时代。

    “陶主编你好,”周赫煊问候一声,拿出带来的稿子说,“这是后续的内容,还请过目。”

    陶晋成见他直入主题,便笑道:“那就恕我怠慢了,周先生请坐,我看完稿子再说。”

    李寿民把人领来以后,自去处理他手头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周赫煊和陶晋成。秘书端来一杯茶水,周赫煊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茶,眼睛打量着屋里的陈设。

    小说里江南七怪和铁木真相继出场,这些情节让陶晋成眼前一亮。他看完稿子后笑道:“先生大才,《射雕英雄传》比之当下的武侠小说,确实写出了新意。”

    “陶主编谬赞了。”周赫煊谦虚道。

    陶晋成主动介绍了如今中国的稿费情况,然后说:“我希望《射雕英雄传》能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千字1元如何?”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是个比较高的价码了,更何况周赫煊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也没再讨价还价,点头道:“可以。”

    至于小说火了以后再涨价,那是肯定的。就算周赫煊不说,报社这边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薪把周赫煊套住,免得其他报纸跑过来挖作者。

006【穿越者的茫然】

    民国是一个畸形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学者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追赶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那天周赫煊遇到的车夫,整日累死累活才能勉强养活家人。若染上什么疾病,那基本上是没钱医的,全靠身体苦熬,熬不过就只能等死。

    而周赫煊写小说的稿费却是千字一元,他随随便便写几千字,就够黄包车夫忙碌半个月。

    1元钱的价值有多大?

    如今上海的米价每斤才6分钱,京津地区的物价还要低20%,45分钱就能买一斤米。

    而此时的大学讲师,每个月工资100元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块。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很多教授和讲师哭穷,因为北洋政府总是拖欠薪水。有时候拖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发,有时候只能领到半薪。后来很多北方教授、讲师南下,除了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拿不到薪水的缘故。

    就拿大文豪鲁迅来说,他1920年被拖欠三个月工资,1921年被拖欠半年工资,1922年又被拖欠三个月工资。鲁迅只能靠写文章和外出讲学赚外快,不然他在北平买房子都买不起。

    连鲁迅这种大喷子的工资都敢拖欠,小讲师们就更惨了,有的北大老师甚至靠借钱度日。

    李寿民以前也在北平做小公务员,他闲聊时曾向周赫煊抱怨过,说当北洋政府的公务员没啥意思,干一年能拿到半年工资就算运气好。

    就凭发不出工资这件事,即可判断北洋政府迟早要倒台,太不靠谱了!

    后世很多人羡慕民国生活,崇拜鼓吹所谓的民国范儿。真让这些人回到民国去待上半年,估计都得挽起袖子骂娘。

    ……

    周赫煊那七万多字的稿子,一下子就拿到70多元稿费,这让他的腰包终于鼓起来,不用担心下个月的生活费了。他给了周夫人10块大洋,算是这个月的饭钱,以后都在李寿民家蹭饭吃。

    不过《射雕英雄传》暂时还没开始连载,必须等别人的作品完本才行。

    这天晚上,李寿民很晚了才回家,唉声叹气脸色极为难看。

    周赫煊问:“出什么事了?”

    “北平发生了惨案,冯玉祥手下的军队向请愿学生开枪,当场打死47人,伤者足足有100多个,”李寿民气得拍桌子道,“真是岂有此理,简直无法无天了!那么有能耐,怎么不敢朝日本人开枪?”

    周赫煊默然,著名的“三一八惨案”终于发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北洋军阀混战,冯玉祥为了防御张作霖从海面进攻,于是在大沽口布置水雷。此举引起英美法日意等八国不满,联合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并下达了44小时的最后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防御,否则将以武力解决。

    这八个国家不仅是抗议那么简单,还把军舰开到大沽口。

    八国通牒不只是撤除水雷而已,还要求北洋政府把大沽口至北平一线的炮台全部削平,这已经远远超出《辛丑条约》的内容。

    消息传出后,爱国学生和群众对此义愤填膺,国共两党联合召开会议,并组织学生和群众集会请愿,希望北洋政府拒绝八国列强的无耻要求。

    惨案发生的时候,冯玉祥将军其实不在北平,他早就通电下野了,准备去苏联考察(避风头)。是他手下的将领擅自下令开枪,共打死打伤学生群众近200人。

    ……

    第二天早晨,周赫煊出门买了几份报纸,果然头条新闻尽是三一八惨案,各大报纸全在抨击北洋政府。

    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因为北洋政府实在太离谱、太过分了。学生群众进行的是爱国请愿,矛头指向八国列强,当兵的不去跟列强打仗,居然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这特么像什么话?

    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也很快出炉,发表在《语丝》周刊上:“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周赫煊一直是以局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时代,他早就知道3月18日这天会发生惨案。但此时看到报纸上的声讨文章,看到鲁迅的那篇杂文,心头还是感到无比憋屈。

    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混账社会!

    周赫煊终于深刻地理解到,为什么民国时候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只是想再造一个朗朗乾坤而已。

    或许自己该做点什么?

    周赫煊忍不住这样想道,但他毕竟名小势微,也不想南下报考黄埔军校,哪天做了炮灰多不值啊。就算推翻了北洋政府,也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周赫煊思考得越多,就愈发感到茫然,他找不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存在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