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第353部分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53部分

小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周赫煊不想跟《汗血》杂志社的御用文人们搅在一起。

    但现在却由不得他,《汗血》周刊的总编陈敏书主动挑起话题:“周先生,你对王安石变法怎么看?”

    周赫煊笑了笑:“变法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惜操之过急,在执行的时候出了乱子。”

    那边的杨康君又问:“那周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放到现在的民国该如何实现呢?”

    “王安石的变法在北宋都失败了,又怎么可能在民国实现?”周赫煊感觉这几个家伙特别扯淡。

    “非也非也,”陈敏书说,“王安石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他恩威并施,攘夷平蛮,可谓北宋之圣人。如今中国积贫积弱,跟当年的北宋何其相似,中国现在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才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周赫煊默默喝酒懒得说话,他跟这群国党御用文人毫无共同语言。

    陈敏书继续高谈阔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在党争,党争导致北宋朝廷派系丛生,由此坏了吏治。吏治一坏,则变法难成,使得临川先生(王安石)的心血付之东流。以我观之,要在民国施行变法,必须整顿吏治,必须根除派系党争,将行政权力集于领袖一身。政令发于中央,则政通人和,则国家可兴矣!”

    “陈兄高论!”杨康君拍手赞道。

    《汗血》杂志社的总经理俞国梁非常配合地问道:“陈兄,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将全力集于领袖?”

    陈敏书斩钉截铁道:“当效仿德国,行高度集权的法西斯蒂之治!”

    俞国梁在旁边一唱一和:“唉,可惜社会各界都呼吁民主宪政,真是一些目光浅显之徒。”

    “要我说啊,”杨康君接话道,“那些呼吁民主宪政的家伙,都跟明末的东林党差不多,误国误民,还以为自己有多高尚。”

    周赫煊总算是听明白了,这帮家伙在鼓吹法西斯主义,而且还拿王安石做引子。

    顺便一提,“东林党误国”的言论,就是《汗血》系列杂志最早进行大规模宣扬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并污蔑民国的进步人士。东林党的黑材料,被这些御用文人生造了不少,在后世的网络广为流传。

    鲁迅也被御用文人们污蔑为“民国东林党”,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吐槽道:“今之衮衮诸公及其叭儿,盖亦深知中国已将卖绝,故在竭力别求卖国者以便归罪。如《汗血月刊》之以‘明亡归咎于东林’,即其微意也。”

    这话有点拗口,简单概括就是:政府高官和他们的传声筒,也知道中国主权快被卖完了,于是就乱找替罪羊,给这些替罪羊戴一顶东林党的卖国帽子。

    吴铁城突然说:“周先生,你在《大国崛起》的最后一个部分,也说中国应该集权统治,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如今委员长正在号召学习王安石变法,周先生何不写几篇应景文章?”

    老蒋号召学习王安石变法?

    靠,那秃子又在抽什么邪风!

    周赫煊哭笑不得之余,很快明白常凯申的真实意图,此人正在迫不及待地为独裁造势。汪兆铭属于头号受打击对象,行政院的权力,估计要被老蒋彻底收回了。

650【常凯申的四不精神】

    《王安石政治思想的近代观》杨康君。

    《临川学术之现代性》公霭。

    《革命政治家王安石评述》刘鹤群。

    《半山名迹考》客杰。

    《临川政绩简例》、《王安石一生大事记》华文。

    《王安石之政治思想、政治措施及其政治态度》陈敏书。

    ……

    海格路,周公馆。

    周赫煊翻着前两期的《汗血月刊》,里面夹杂着一大堆关于王安石的研究文章。就好像国党的御用文人们,突然集体对王安石产生了浓厚兴趣,恨不得把王先生每天吃几碗饭都研究透彻。

    不仅如此,90%的国党系刊物,都在疯狂鼓吹王安石的品德和功绩,王安石一下子成为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所有的国党统治地区,全都掀起一股学习王安石的风潮。你要是不能背诵几篇王安石的文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国民政府的官员。好些小县城里的官老爷,突然变得爱学习起来,一窝蜂跑去求教县城里的中学历史老师。

    甚至,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刊物,还被列为各大军校的必读书籍。老蒋的庐山军官训练团,直接把王安石变法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这股风气很快由南至北,已经波及到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比如《河南政治月刊》就刊发了系列文章,涵盖各种领域:

    《王安石之略传及其变法的中心目标图强御侮》这是抵御外敌入侵的。

    《王安石的教育主张及其设施》这是讲振兴教育的。

    《从王安石变法说到中国历史上的无为思想》这是讨论学术思想的。

    《关于财政方面及王安石诸新法》这是讲国家财政的。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文章千奇百怪,应有尽有,似乎王先生啥事儿都会。

    用五个字可以概括:王安石很忙!

    甚至王安石一向被人批评的刚愎自用,御用文人们都给出合理解释,认为王安石的这种倔强不屈的态度,是政治家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对于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有“三不足”,御用文人们不仅大加表彰,还增加了一条“不顾人心”,把王安石弄成“四不足”,并且这种“四不精神”体现了王安石刚绝果敢之处。

    御用文人给王安石归纳的“四不精神”是啥?

    不足畏忌,不足循守,不足采听,不顾人心嗯,这些精神老蒋都具备。

    御用文人结合“四不精神”,评价王安石为:“此在古今之政治家中,绝少有安石之伟大魄力者。”至于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民怨,他们评价道:“此不能归罪安石,宜怪人民不知利害。”

    周赫煊看到这些御用文人的论调,简直哭笑不得。

    尼玛,这到底是在骂王安石呢?还是在骂王安石呢?还是骂王安石呢?

    咋感觉其实是在骂老蒋?

    好吧,人家是在借着王安石而夸老蒋,夸蒋委员长是“古今绝少有之伟大魄力者”,而老百姓骂老蒋则属于“人民不知利害”。

    一个不顾自身荣辱得失,一个为了国家百姓艰难前行,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伟大政治家形象,就这么被活生生塑造出来了。

    周赫煊读着那些马屁文章,忍不住是边看边笑,笑得特么肚子都痛了。

    所谓的“四不精神”,难道是民国版的“常凯申思想”?

    不足畏忌,老蒋确实啥都不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足循守,老蒋确实在违反三民主义,就差没直说自己在玩法西斯**了。

    不足采听,老蒋确实独断专行,谁的建议他都不听。

    不顾人心,老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彻底,民怨沸腾说的就是他。

    真乃古今绝少有之伟大魄力者!

    “精彩,哈哈哈,这篇文章写得太精彩了。”周赫煊笑得直飙泪。

    孟小冬走进来问:“一个人乐什么呢?”

    周赫煊捧着杂志道:“我刚看了一篇旷世奇文。”

    “什么文章?”孟小冬好奇道。

    周赫煊指着杂志说:“《汗血周刊》陈敏书写的,居然硬生生把王安石跟法西斯扯到一起,论据充足、内容详实、精彩绝伦。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法西斯主义起源于中国,是王安石他老人家发明的。而且啊,这文章还讲了法西斯的诸多好处,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国。妙哉,妙哉。老蒋手底下还是有人才的啊!”

    孟小冬笑道:“你也够损的,骂人不带脏字。对了,宋子文拜访,在会客室里等着呢。”

    周赫煊拿着本《汗血月刊》,笑呵呵地来到会客室,抱拳道:“恭喜,恭喜,子文兄发大财了!”

    宋子文尴尬地笑笑:“国难财而已,不提也罢。”

    “怎么,搞定中国银行了?”周赫煊问。

    宋子文点头道:“嗯,我已经就任中国银行总裁,原总裁张嘉辞职了。我其实不准备赶他走的,任命他担任副总裁,但他死活不愿意。”

    周赫煊心想:愿意才见鬼了,换成是老子也不干!

    宋子文又说道:“我已经整顿了中国银行,现在要整顿浙江银行、江苏银行和广东银行,不知周兄愿意投资哪一家?”

    “我没钱了。”周赫煊笑道。

    “没钱了?”宋子文有些惊讶。

    周赫煊解释说:“我在美国投资了几家公司,一下子用掉几百万美元。”

    “嘶!”

    宋子文倒吸一口凉气,有点震惊于周赫煊的富裕,而且还特别心疼那几百万美元。现在宋子文最缺的就是美元和英镑外汇,如果周赫煊手里的美元能够投资国内,那将对他的货币改革计划大有帮助。

    要知道,南京政府找美国借款2000万美元,那都是求爹爹告奶奶的。如果宋子文手里有8000万美元的外汇,他现在就能进行货币改革了。

    “可惜啊,可惜!”宋子文连连摇头。

    周赫煊笑道:“当然,我还有100万美元的闲钱,准备拿到国内投资。”

    虽然只有100万美元,但数量再少也是外汇啊,宋子文连忙说:“明诚想要投资哪个单位?我现在就可以做主,只要你投资100万美元,我给你个中国银行的董事位置。”

    “我嘛,”周赫煊笑嘻嘻道,“我听说有一条铁路修得很慢,似乎缺乏资金,我想投资那条铁路。”

651【长江大桥】

    听说周赫煊想要投资修铁路,宋子文有些诧异地问:“明诚兄,你想要注资哪条铁路的修建?”

    “粤汉线。”周赫煊笑道。

    “粤……粤汉线?”宋子文愣住了,随机哈哈大笑道,“明诚兄想太多了,粤汉线不用你投资。国民政府就算再缺钱,也不敢挪用粤汉线的修筑资金,那是蒋委员长亲自过问的铁路干线。”

    何为粤汉线?

    即广州到武昌的铁路段线。

    两湖地区是抗战打得最胶着的地方,那时东南沿海被日本占据,西南地区又交通不便,于是英美的国际援助只能走海路到广东,再通过铁路运输(粤汉线)抵达前线战场。

    粤汉线,可以说是抗战中后期的国家生存大动脉。

    这条铁路已经修了快40年了,最初由盛宣怀引进美国资金筑路,但引起粤、湘、鄂三省绅商的不满,强烈要求满清政府收回粤汉线的修筑劝。经过数年的扯皮,张之洞站出来支持本国商人,粤汉线变成了官督商办。

    但这还只是开始,美国暗中各种挑事,还把比利时拉下水,甚至英法德等国也想进来分一杯羹,再加上中国商人筹款不利,粤汉线的修建一拖再拖。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连年军阀混战,政府再也顾不上修建粤汉铁路。只能由各地商人零敲碎打,年复一年的修路,终于陆续修好各个路段,只剩下工程难度最大的株(洲)韶(关)段按照英国人的勘测和设计,这条路段需要打通70多个隧道。

    只要这条铁路全线贯通,那么到了抗日战争中期,两广乃至两湖的物资运输就有了保障。

    周赫煊问道:“粤汉线有眉目了?”

    宋子文点头道:“中日必有一战,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湖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这铁路交通是必须要保障的。委员长已经任命凌鸿勋先生为株韶段的工程局长,凌先生是大工程师,经过他的勘测和规划,这个路段需要打通的隧道可以缩减到10多个,早在去年就正式开工了。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工程耗资甚巨,我在辞去财政部长之前,经过多方筹措才凑足了资金。”

    “原来如此。”周赫煊点点头。

    老蒋虽然很多时候拎不清,但这件事还干得不错。如果粤汉铁路不修通,等将来日本打倒两湖地区,那么中国官兵就得彻底抓瞎。

    粤汉铁路株韶段的修建,可谓是“一颗道钉一滴血”。特别是修筑南岭隧道时,瘴气丛生、瘟疫流行,时常有工人病死。水泥、钢材、枕木等修筑材料,必须翻山越岭的靠人力运输,一些地方还要雇渔民用小船运送。

    最艰难的时候,有18万工人同时筑路,老蒋是拼了命要把这条路给打通。

    宋子文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笑道:“明诚兄如果愿意投资粤汉线,不如把这些钱用来修桥。”

    “修桥?”周赫煊没听明白。

    “是的,修桥,”宋子文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茶几上画着线路说,“这下面一条,是即将全线通车的粤汉铁路。这上面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