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寡妇门前有点田 >

第22部分

寡妇门前有点田-第22部分

小说: 寡妇门前有点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点头,“是几本很著名的兵书。”

    沈逐浪翻开书籍,然后看着里面的内容,这的确是兵书,而且连他这个上了很多年学的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几本兵书,嫂子怎么会知道它们是几本著名的兵书?嫂子,她似乎大有来头。

    (那几本兵书虽然在现代很有名气,但是在那个时代,还不出名,而且鲜有人知。)

    他终于在箱子里面找到了《三字经》,然后起身,“嫂子,不管哥是由于什么原因去参军,这些都不重要了,哥已经不在了。”

    白小玲的两只腿在床边晃着,对呀!他都已经不在了,她还管他为什么参军,只是如果是因为打死了人,为了逃避刑罚被迫去参军,那么他的离开不是因为白小玲,一切只是巧合。如果是早就准备去参军,而又在白小玲嫁过来的头一天就离开,这就只能说明,沈琮青是不赞同这门婚事的。

    难道白小玲和沈琮青之前就认识,而且沈琮青根本就不想娶白小玲?

    而白小玲又不像是一个农村妇女,那么她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如果她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她的家人会让她嫁到莲花村?而她嫁过来这么久,她的家人也不来找她?

    一系列的疑问,都没有答案。

    她泯了泯嘴唇,或许沈逐浪知道一些事情。

    他正打算出去,她叫住了他,“逐浪。”

    “嫂子。”

    “我为何会与你的大哥成亲?”

    他先是一愣,然后问道:“嫂子不知?”

    “不知。”

    原主她嫁过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走了,原主白小玲不仅没有离开,而是在沈家住下。一等三个月,等到了沈琮青战死的消息,她却想不开要自尽。

    她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原主白小玲不仅在婚前就认识沈琮青,而且还对沈琮青有深厚的感情,导致她听到沈琮青战死的消息以后,想要殉情。

    “嫂子,其实我也不知。大哥在我小的时候就去汴城读书,后来爹去世以后,他才回来。又过了几年,我就听说哥要娶嫂子,然后嫂子就来了。”

    汴城。竟然又是汴城。

    沈琮青早年在汴城上学,原主白小玲的家也是在汴城,所以他们之前应该是认识的。

    “逐浪,我知道了。”

    他见着她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嫂子,你是想家了吗?”

    她摇头,她根本就不知原主白小玲的家在哪里,而且他和刘氏让她感觉到了温暖,让她感觉这里才是她的家,她又为何回去想其它地方。

    “逐浪,没有。我就是对之前的事情有些好奇而已。”

    “嫂子,别说你了,就连我也很好奇,嫂子原籍是汴城人,汴城是多么繁华的地方,听说就算在那里乞讨都不会饿死人。突然大哥要娶一位来自汴城的嫂子,我们整个莲花村的村民都觉得好奇。后来嫂子嫁过来的那天,你没有嫁妆,没有喜娘,也没有迎亲队伍,只是嫂子自己租了一辆马车,然后在马车上贴了一个红色的喜字,然后就来了我们莲花村。那时候村里的村民都议论,说嫂子不是住在汴城里的人,恐怕只是汴城边上一个同样贫苦的山村的人。不过我觉得嫂子是什么人并不是重要,嫂子是我见过最好的人。”

    是呀!再去追踪原主白小玲的身世做什么?她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还有,不管原主白小玲与沈琮青之前究竟认识不认识,毕竟沈琮青已经不再了。

    她拿出几两银子,“逐浪,明天你去送二婶他们,记得在莲花镇多给小虎子买一些零食。”

    “嫂子,你已经给过我太过银子了。”

    “那不一样,那是留着你上学用的。”

    “嫂子……”

    “收下。”她直接将银子揣到他的怀里,“还有,你可以去蔡大夫那里检查一下你的咳嗽好了吗?”

    “最近倒是没有咳嗽了,只不过我昨晚感觉很奇怪。”

    “怎么奇怪了?”

    “心跳很快,身体也很发烫。我这次去莲花镇,是要去蔡大夫那里好生瞧瞧。”

    “嗯,最近天气冷,或许就是有点伤风感冒吧!去蔡大夫那里看了之后,抓一些药回来吃了就该没事了。”

    “好。”

    沈逐浪出去了,白小玲脱了外衣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舅母家里,舅母人坐在火炉旁边生着闷气,“孩儿他爹,听说这次沈逐浪的二叔回来,白小玲送去了一袋银子。”

    火炉里的火星扑哧一声炸开,大舅叹了一口气,“我能有什么办法,今天沈家的茅屋都是人,我怎么有机会进去找三妹说话?”

    “我算是看明白了,白小玲就是故意挤兑我,她还在刘氏的面前说,剩下的一点银子,要给沈逐浪交学费,接过一转眼就给了她二叔二婶。”

    “婆娘,你也消消火,有些话,我是肯定会和三妹说。再说了,就算白小玲喜欢她的二婶,那女人这次走了,以后回来不回来都是两说。以后莲花村能与沈家还有一点血脉关系的,就只有我们家和沈逐浪三姑家,你别看她三姑现在沉得住气,其实她也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

    舅母有些没有耐心,“对,对,对,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反正老娘吃了几顿白米饭以后,再也吃不下秕谷做的稀饭,那袋子米吃不了多长时间,你得赶紧想办法。”

    “放心,三妹不会不管我们。她小的时候,就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疼自己的兄弟姐妹。”

正文 第041章:借钱

    次日,沈逐浪一早便将二叔二婶家里的东西装上了牛车,白小玲将他们送到村口,小虎子一直对她挥手,“嫂子,我有机会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好。”

    “嫂子,你千万,千万,不能嫁给别人,也不能娶别人。”

    白小玲笑着,以为这只是一个孩子最单纯的心思,以为她嫁给别人生了小孩,就不再爱他了。

    她答道:“小虎子,多吃点,以后一定要长高高。”

    牛车已经渐行渐远,小虎子也喊道:“我会多吃一点,我会长很高,下次我回来的时候,会比逐浪哥还高。”

    沈逐浪拍了拍他的脑袋,“虎子,你不可能比我高。”

    “哼,就会。”

    他们已经走远了,白小玲摸了摸自己的眼睛,竟是有些湿润了。人生就是这样,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人,经历不同的事情,再加上一段不同的别离。

    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就是人生。

    她回到茅屋,今天人很少,院子里面空荡荡的,家里的松油快要用完了,上次她特地观察过了,森林里面有好些粗壮的松树,将它们的树皮割开一部分,一定能从里面流出松油来,这样他们也不用为了节省松油,入夜就睡了。要知道,她在现代的时候,可是一只夜猫子。

    她拿了一个接松油的竹筒和一把镰刀,然后朝森林里面走去,她前脚刚走,大舅和舅母就领着三个孩子去了沈家茅屋。

    “三妹,我们来了。”

    这次说话的是大舅,刘氏一听是自己的大哥,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大哥,快进来坐。”

    大舅和舅母还未进去,三个孩子已经蹿到了屋子里面,然后就是一阵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刘氏眼睛看不见,只能猜测,“大哥,三个孩子也来了吗?”

    “三妹,是呢!”大舅和舅母坐在刘氏身边,“三妹,你知道昨天小玲去了她二婶家了吗?”

    “小玲并未对我说起。”

    “三妹,我听她二婶家附近的村民说,小玲是拿着一袋银子去的,还将一袋银子全部都给了她二婶,说是给小虎子上学用。三妹,我不是来说小玲不该给她三婶银子,只不过我想到了我的三个孩子,大壮和二壮都比小虎子还要大几岁,三妞比小虎子小不了多少,他们也是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

    刘氏一听,心里也是高兴,虽然自己不认识字,但是她的相公却是个知识分子,所以她打心眼里喜欢会读书识字的人,况且他的相公在世的时候,就算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也尽力劝他们上学,而且免费教他们读书认字。

    以前大哥和大婶是怎么都不让三个去上学,现在他怎么说,刘氏还是非常高兴的。

    刘说说道:“大哥,他们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了。他们年纪小,先让他们去镇子上的那个书院学习,等到他们的字认得多了,再去考逐浪的学院。”

    大舅皱着眉头,“三妹,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你看看我们家,现在连吃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闲钱给三个孩子上学用。”

    刘氏也面容愁苦,能感受到他们力不从心的心情,她问道:“那……三个孩子上学的学费是多少?”

    “三……”他刚准备说话,舅母推了他一下,然后比出五个手指,他连忙改口,“五两银子。”

    刘氏也被吓得一颤,“大哥,这学费也太贵了,逐浪上学一学期只要一两银子呢!”

    舅母连忙笑道:“三妹,从我们村到莲花镇,就算是我们大人走路,一来一回也需要四个时辰,更不要说三个孩子,如果让他们每天放学回家,恐怕一天的时间,全耗费在路上,所以我和孩儿爹商量了一下,三个孩子都住在书院里面,这样的花费是要多一些。其实,没有十两银子,根本就不够三个孩子在书院吃饱穿暖,我这不也考虑到小玲或许将大部分的银子全送给了她二婶,这才说只要五两。”

    刘氏听到舅母的声音,心中有些不悦,“大嫂,小玲赚的银子,她自己放着。我身上还有琮青走的时候给我留的铜板,一共还有二十个,你想送三个孩子上学,我很支持,那二十个铜板,我这就去给你拿。”

    舅母一副难看的表情,二十个铜板,这是打发要饭的呢?

    她连忙推了自己的男人一把,大舅说道:“三妹,你不要生气。你大嫂你也知道,她就是不会说话。但是她的心是好的,也是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

    “大哥,我没计较,但我真的只有二十个铜板。”

    “三妹,二十个铜板真的不够,我们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来借钱来,等我们有了银子,一定会还给你。亲戚之间就要互帮互助,我记得有一年,逐浪上学差了学费,也是我们几家亲戚借的钱,他才能去上学。”

    刘氏沉默了,那一年,的确是家里太过困难,她的相公去找了几家亲戚借钱,大家也都困难,走了一天,孩儿大舅家里借来一个铜板,孩儿三姑家里借来两个铜板,孩儿二婶家里借来十个铜板,但是孩儿的爹借钱回来,却足足沉默了几天,第二天就背了一捆柴去了镇子上换了铜板,给几家人还上了。从此,就算家里再困难,孩儿爹也从来没有向几家亲戚开过口,几家亲戚,也逐渐少了来往。就是今年,又开始走动了。

    大舅继续说道:“三妹,你看当初逐浪上学,我们几家也都尽心尽力帮助他,虽然我们很穷,手里没有多少银子,但是我们的心意完全是有的。你们家现在发达了,不会忘记我们这堆穷亲戚吧?”

    “大哥,我自然是不会忘记,只不过我只有二十个铜板而已。”

    “三妹,你才是沈家当家的人,白小玲虽说是你的儿媳妇,但她不过是一个外人,我们才是你的血缘至亲。我觉得沈家的钱财,应该都由你来掌管。”

    舅母也说道:“对呀!三妹,小玲毕竟年纪不大,她花钱哪里有个分寸,你看她隔三差五一马车、一马车地买东西,就算家里有一个金山银山,还不得被她败干净了,你年纪大一些,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如果由你来掌管家中的财物,沈家肯定会越来越好。”

    “三妹,这次你大嫂说得对。”

    刘氏沉默着,过了一会儿,她问道:“大哥,你说我该怎么做?”

    “小玲和逐浪都很孝顺,只要你说要管银子,他们不会不肯。而且我们一旦有了银子,就会立马还给你们的,三妹。”

    “那好,那我试试,但是大哥大嫂,这个银子,是我借给你们供三个孩子上学用的。”

    两个人奸笑着,“三妹,你放心,我们绝对会送三个孩子去上学的。”

正文 第042章:相信

    白小玲集齐了一竹筒松油,就往家里赶,回到家中,刘氏因为眼睛的缘故,并未做饭,她坐在灶房里面等她,白小玲将松油放好,然后生了火,由刘氏烧火,她开始切菜做饭,人都走了,白小玲的心里空落落的,总也不是滋味。

    刘氏开口道:“小玲,还有不到十天,就要过年了。”

    “娘,那咱们这里过年,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吗?”

    “也没什么需要特别添置的,不过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