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别夜 >

第24部分

江山别夜-第24部分

小说: 江山别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渊静了片刻,复道:“她来找朕,是劝朕善待老臣。”
    仲隐道:“我父亲?”
    顾渊点了点头。
    仲隐张了张口,“我父亲——我父亲曾经和薄氏——”
    “不错,你父亲不知弹劾过薄氏多少本子,天下人都知道仲家与薄氏不对付。”
    “那她还为何——”
    “她很久以前骗过朕,她说自己与薄氏毫无干系。”顾渊慢慢道,“如今朕却在想,她或许没有骗朕。她身上流着薄氏的血,可是她心里到底向着谁,没有人知道。”
    仲隐挠了挠头,“总之她劝你善待老臣没有错。”
    “今日朝议,朕已封她为婕妤。”顾渊笑了笑,“说起来,还真要感谢你的顺水推舟。”
    仲隐看他一眼,年轻的君王,虽然羽翼受制,却仍是满怀信心的样子。仲隐轻轻叹了口气,“我并没有顺水推舟。陛下知道,我是真心想娶她的。”
    “朕知道。”顾渊已举足离去,飘来的话音里犹带着笑。仲隐听见他对外间的廷尉吩咐了一句:“放他回家,闭门思过。”
    仲隐长长地吐出一口气,黑暗之中,一切都虚妄得不可辨识。他却看见了一双眸子,带着氤氲的雾气,配在一张优雅美丽的容颜上,便平添了几抹哀愁。

☆、第35章 顺水推舟

诏书特下,中常侍冯吉慢慢收拢了帛书,道:“请女郎先回府待命,宫中还需准备些时日,便会接女郎入宜言殿来了。”
    薄暖打量着这个波澜不惊的老宦官,想起顾渊曾经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怎么如今还留他在身边?她行礼接旨,便随冯吉往宫外去。
    然而还未走出宫,半途上却被太皇太后身边的郑女官截住了:“太皇太后请女郎往长信殿叙话。”
    薄暖觉得自己好像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迈得很不真实。宫墙很高,暗红色,有斑鸠自墙后窜出头来,扑腾着笨重的身子飞往那青灰色的天空。虽然飞得很低,但也已然比她要自由得多了。
    长乐宫位于未央宫之东,殿阁林立,簇拥着中间的长信殿。薄暖迈进去,低头只能看见云水纹的黑砖,在她衣裙下若隐若现。面前就是这个王朝最高贵的女人么?就是带给她和她全家无上尊荣的女人么?她在权力中心已经坐了近三十年,她突然召见自己,是要跟自己说什么呢?
    薄太皇太后看着这严妆正服的女孩谨小慎微地朝自己一步步走来,眸光愈加深了。本来薄氏女儿甚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她;但一来她的父亲是薄安,是帝王师,二来她与皇帝有旧,皇帝二话不说扣她在宫中册封了她,那便自然是一千一万个顺水推舟。
    “阿暖,是吧?”薄太后微微笑了,挥手屏退旁人,一脸慈爱地去拉她,“不必行礼了,都是自家人,没的生分。”
    薄暖被她拉到了席前来,安静敛首。薄太后端详着,这副容貌生得端丽大气,看相是个镇得住中宫的,只是一双凤眼微微上扬,未免美得太过,倒似祸水。然则这性情,沉默得过分,半天也不说一句话,看起来战战兢兢的,也不知是沉闷稚拙还是深藏不露?
    “老身听闻阿暖昨日宿在宣室殿里?”寒暄了几句,薄太后单刀直入,眼角犀利地抬起。
    薄暖好像早已预料到她会如此发问,静静回答:“是,孙儿前些日子入宫有事,孰料后来宫门关了,不得已只好宿在宣室殿。”
    薄太后笑起来,“陛下那副花花肠子,你倒不必瞒我。他耍了些手段赖着你,是也不是?”
    薄暖脸颊飞红,“陛下也不是……”
    “阿暖啊。”薄太后轻轻拍拍她的手。年轻人的手莹润白皙,不似她的,已枯槁成橘皮。“你与陛下也算青梅竹马,陛下还未选采女,便先纳了你入宫,来日不论陛下还有了谁,都横竖越不过你去——你心中当有个底。”
    这话的意思,是保她做皇后了?
    薄暖的手心一颤。太后感觉到了,抬眸,不动声色地打量她的表情。她于是掩了眸,摆出一副木讷无知的样子,轻声道:“孙儿省得了;然而孙儿曾入奴籍,陛下也是太抬举孙儿了……”
    “你如今是广元侯的嫡女。”薄太后长眸微凝,“再没有比你配陛下更名正言顺的了。”
    她俯下身去,“是……孙儿明白了。”
    脸都红透了,心跳却一拍拍地慢了下来。她安静地等待着太后后面的话。
    “阿暖,你是薄家的女儿,纵然你父侯过去有对不起你们母女的地方,他如今也在竭力补过了。”薄太后微微叹了口气,“他前年刚刚听闻你母亲去世的时候,人还在我的宫里,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许多年前的陈年旧事,老身不好与你说,总之你父侯不得已的地方甚多,你要体谅他一些,明白么?”
    “是。”她应了一声,“父侯对阿暖尽心尽意,阿暖不是白眼狼,心里明白的。”
    “这世上啊,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家人。”薄太后闭了闭眼,又睁开,“当年老身还未当上皇后时,曾险些将命交代在这里,是靠了娘家人才脱了难,你知道这个事情吗?”
    薄暖微惊,“孙儿不知。何人有这个胆量?”
    “自然是那时候的皇太后了。”薄太后笑了笑,“当年老身还不过是个小小长使,却有了先帝,是长子。中宫是太后的家里人,始终没能生养,便对老身的孩儿起了心思。那日先太后召我,也是这样阴恻恻的天气,先太后将老身拖到后身屋里,便叫那些狗苍头持杖过来……”
    薄暖愈听愈是毛骨悚然,“这些人,没有王法!孝钦皇帝在哪里?他不出来做主的么?”
    “他?”薄太后忽然冷笑一声,“帝王之心,哪里是生死之际能指望的?幸好老身当时留了个心眼,让崇文侯顺道来请脉。崇文侯当年是个小小太医丞,请脉也是他分内事,老身可不是要拖他下水,但他机警,立刻去寻来了陆大人……”
    崇文侯是太后胞弟,是薄暖的叔祖父,如今已过世了;故事里的陆大人却不知是谁,如此算来当是薄暖的祖辈了,或许正是先陆皇后的生父陆铮也未可知。薄太后说得快,薄暖不动声色地听着,事情经过听起来极恐怖,好在有惊无险,她轻声道:“那后来呢?”
    “后来这事情闹大了,先太后也遮不住,孝钦皇帝一怒之下废了中宫。”薄太后慢条斯理地道。
    薄暖不禁一颤,抬起头来重新打量这个沉静如水的老妇。为了如今的身份地位,她忍耐了多少,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这是先朝秘辛,亦是靖室丑闻,她这样说与自己听,又是什么用意?
    “你是个幸运的孩子。”薄太后叹了口气,“娘家强势不说,夫君对你也不错。两下里敦睦是最好,就算不和,也不致出什么大事。阿暖,老身是心疼你的啊。”
    最后一句话说得恳切,沾了些对自己身世的感怀,薄暖终于心软了。这个姑祖母头脑清醒,大权在握,又对她这样和蔼慈祥;她不禁要想起父亲,想起兄长,他们对自己,也都是这样温柔平顺的辞气,从来不为难她的。
    然而她也记得很清楚……就在数月之前,薄太后将她锁在长信殿的暖阁之中,当时若不是阿兄来救,后果难以逆料。
    薄太后抬袖抹了抹眼角,整理精神道:“三十年前的事情,说来无趣。总之今时今日不同了,陛下后宫无人,你是唯一的婕妤,身份尊贵,无人敢欺侮你;若真有人敢……”薄太后的眼风微飘,“你便只管告诉老身,老身与你撑腰。”
    薄暖顿了顿,“谢太皇太后。”
    “来人!”薄太后忽扬声道,“将老身那对垂珠耳珰送给薄婕妤。”
    薄暖惶恐接下,薄太后又微微笑道:“这不算什么好物,来日你册封大典,老身再赏些更金贵的。若是有了皇嗣——说起来,陛下可曾临幸过你?”
    这话问得太过突兀,她昨日刚进宫,今日刚受封,太皇太后竟立刻就问起她这等羞人的事情来!
    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寻常女子若不是受了临幸,怎会突然获封?然而太皇太后看着她的表情,心中已是了然,慢慢地道:“男女夫妇之道,总无需老身再教你了吧?册封过后,你与陛下便是夫妻,要举案齐眉,好生度日。”
    她愈听愈觉别扭,手足都无可措处。终于薄太后让她退下了,她还满脑子在回想着什么“男女夫妇之道”,一时间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竟然要嫁人了的事实。
    她过去总觉得嫁人算不上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横竖拜一拜,走一走就过去了。入了薄氏门庭,她有政治联姻的觉悟,若今番娶她的是仲隐,她还不至于有什么期待——
    奇怪,她在期待什么呢?
    那样一个铁石心肠的少年帝王,她有什么好期待于他的?
    然而她又总要想起他的温存来。他并不是一向冷眉冷眼的。他笑起来的时候,眼眸里好像有星子在跳跃,他蛮横地拉她的手,又或……又或压她在身下,他的呼吸急促而炙热,她感觉得到,他也是人,他不是石头做的。
    可是他也是皇帝,也是大靖顾氏的君王。他怎么会纳一个掌权大族的女子入宫呢?
    他难道……真的,喜欢她吗?
    什么是喜欢?她不知道。但是心底里已经潜升起了一些欢喜的泡沫,像是浮在一片碧蓝的海上,迎着朝日的光,轻轻颤动着。车轮辚辚,她一个人倚着车栏,思索着自己看过的书。那么多的书,可是没有一本专与她讲,怎样做一个好妻子的。回到广元侯府时,门口又是跪了一片,她看着父亲斑白的头发,竟感到卑劣的释然:反正她也从未做过好女儿,不是么?
    她将自己关在了房里,无视父亲欲言又止的目光。她走到角落里搬出了她自梁国带来的简陋书箧,将其上的《毛诗》之类书简一一搬出,最后,看到那一只大肚子的扑满,色泽鲜艳,她想起他将这个东西送给她的时候,不尴不尬地说“你可以拿它存钱”,现如今想起他那副神气,她还会不自然地发笑。
    她拿过那方题了顾渊生辰八字的短简,轻轻自扑满的孔窍里投了进去。
    那么,这,就是她的第一个秘密罢。

☆、第36章 天下为笼

顾渊自廷尉狱出来,便又被许久不见的王常侍传去了长秋殿。长御攸华正指挥着宫人换下春日的暖炉,准备迎接炎热的夏季。文太后倚着榻轻轻挥着绢扇,梁下金丝笼中那只毛羽青紫发亮的小雀儿偶或叫唤一声。
    顾渊特意回头看了看那只雀儿,还未开口,文太后已说道:“不必看了,那正是长信殿送来的。”
    顾渊掩了眸,走上前,在母亲身前的青蒲席上跪坐下来,道:“儿臣来向母后请安。”
    文太后殊无意趣地笑了笑,“请安?原来你还知道要请安的。”
    顾渊道:“儿臣近来颇有些朝务……”
    “知道什么是多余么?”文太后突然打断了他的话,“秋天的团扇,夏天的火炉,事后的殷勤。”
    顾渊顿了顿,长拜下去,“儿臣不孝,请母后责罚。”
    “我也没什么责罚你的心情。”文太后自榻上坐起身来,低身找鞋,顾渊连忙将榻下那两只丝舄找出服侍她穿上,但听文太后又淡淡地道:“这几日来,发生了许多事情,我也听说了一些。”
    顾渊没有接话。
    “你给广元侯升了丞相,给广元侯嫡子升了侍中,都不过是为了今日,将广元侯的女儿纳为婕妤吧?”文太后站起来,踱了几步,发上的黄金贯白珠步摇随她的步伐而簌簌轻摇,仿佛便成了这恢宏四壁间唯一的声响,“别人不清楚,本宫还不清楚么?那广元侯的女儿,不正是你在梁国的那个侍婢?”
    顾渊低声道:“母后明鉴。”
    “我是明鉴。”文皇后走到那金丝鸟笼之前,低低地道,“我当日就该打杀了她!”
    顾渊沉默良久,终于回答:“母后是在担忧薄氏?只是薄氏当初拥立儿臣登基,势力太大,儿臣必须……”
    “你知不知道,你登基数月,已将朝中老臣都得罪尽了?”文太后又道。她的话音是温软的,语气却并不和蔼,只如秋晨雾泛,缠人地冷。“你不怕薄氏被你宠得无法无天,再也收拾不起?”
    顾渊再次叩下头去。
    额头触到了冰凉的云水纹地面,方才让他略略清醒了几分。
    “儿臣自有分寸,请母后放心。”他说。
    “你一向聪敏,这诸宫情势,应当看得分明。”文太后微微叹息,“阿母不过落了个‘梁太后’,连‘皇太后’都不是,什么也帮不上你。内宫事务,全是长信殿做主。如今你未立后宫,先纳了一个姓薄的婕妤……”
    “儿臣……儿臣明白。”
    “——你不明白!”文太后突然厉声道,袍袖一甩,将那鸟笼给拂落在地。鸟笼倾翻,那只雀儿受了惊吓四处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