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商后 >

第86部分

商后-第86部分

小说: 商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澈挑了挑眉,唤了人进来伺候而后才淡淡对刘萱道:“那是你说的,本宫并未应允。”
    对于这种无赖行为。刘萱深感无力,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你乃是堂堂一国监国太子,平日里已经是日理万机,若是你再病倒了该如何是好。那么多的国事又该如何?”
    李澈下床由小柱子服侍着穿上朝服,头也不回道:“其一本宫不是你绝不会如此轻易病倒,其二,本宫离京之时国事皆由父皇打理,倘若本宫真的病倒,这国事也无需操心。”
    刘萱默默的翻了白眼。连话也懒的回了,径直翻了个身背对着他,反正他就是拿定主意不挪地方就是了。
    她无声的抗议自然撼动不了李澈分毫,待他上朝之时小柱子甚至拿了几身李澈的衣物来放进她的衣柜里,这架势分明是要常住了。
    刘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见只有小柱子一人便嚷嚷着让他将李澈的衣物拿出客房。
    小柱子不为所动,仍是将李澈的衣物放进了柜子,关好衣柜的门这才对刘萱道:“刘姑娘,自从几个月前殿下回京之后便从未近过女子的身,如今殿下愿意在此处歇下,姑娘就莫再推拒了。”
    刘萱朝他瞪眼:“你是说本姑娘不是女子了?!”
    小柱子一听立刻道:“小的的意思是,这几个月殿下除了姑娘,便再也没近过任何女子的身,大冬天的需用凉水净身,姑娘当真这般狠心?”
    刘萱听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当下脸便红了个透,她哼了哼并没有接话,倒也未再提让小柱子将李澈的衣物拿去别处了。
    刘萱在房中等着李澈下朝,听闻了小柱子的话后,她便红着脸,心中盘算着该与李澈提一提婚事之事,然而这一日李澈却没有回来过。
    接连几日李澈都没有来过刘府,他虽未来,却仍是派了龙一来监管刘萱吃药,刘萱默默的将药喝了,嘴里含着蜜饯看向龙一问道:“可曾捉住金逸?”
    龙一摇了摇头:“未曾。”答完之后便又走了,来去匆匆的模样,显然有要事在身。
    直到刘萱的病好了,李澈仍是不见踪影,但他的衣物也未曾派人拿回去。
    刘萱想着他定然不缺那几身衣物,便也不再过问。
    刘萱病好了,便开始接着先前手中之事忙碌,她为邓玉做的春衫几天之后也做好了,这些日子邓玉一直未曾有信来,刘萱派人去宁王府打听过,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刘萱猜想邓玉定是十分忙碌,故而才未曾回信。
    自那日上元节出去的一趟之后,刘萱发觉这杭丝已然开始悄悄在京盛行,为了彻底垄断杭丝,刘萱给陈良去了封信,信中她让陈良将贩卖杭丝的商人都聚集起来,杭丝的价格与出货的数量要经过陈良的同意。
    等了几日刘萱收到了陈良的回信,信中言,陈氏虽是杭州第一世家,但这垄断杭丝之事也不能轻易为之,陈良找来了许易辉,由许易辉出面与杭州太守谈了,太守已经答应由官家出面将杭丝产业联合成商会,而商会的会长内定的便是陈良,只是这商会细节还需商谈,一时半会也无法成立运营的,但陈良让刘萱不必着急,此事势在必行。
    信中他还提了让刘萱给许易辉去封信表示谢过。
    刘萱立刻书信两封,一封给了陈良,一封给了许易辉,两封信的内容都差不多,均表示了她的谢意。
    眨眼之间一月便又过去了,这一月之中李澈并未来过刘府,也未曾派人让刘萱去太子府,这样的事情是从未发生过的,刘萱让虎一去询问,得到的回信却是李澈不在京城。
    刘萱听闻之后皱了眉,她猜想不出到底发生了何事,竟让李澈亲自出了京去办,过了两日江小公子派人来传话,说是天寒地冻路途遥远,加上年关,蜀地之粮不能按时运往京城了,若要等到粮食运来,只怕还需再等一月。
    刘萱对此表示理解,天寒地冻多处水路不便,加上年关水路码头多有停工,这粮食自然会有耽搁,当下回了话,说她已经知晓,此事她并不急,让江小公子慢慢运来便是。
    转眼冬雪消融,天气开始渐渐转暖邓玉仍是没有回信,而李澈也仍是未回。
    刘萱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邓玉出征之时曾言过冬便回,如今眼看着便要入春,可仍旧没有大军要班师回朝的半点消息。
    最让她感觉到不安的是,李澈已经出京两月有余,刘萱多次让虎一前去打听,虎一却只是回她殿下不久便会回京,让她不必担心。
    就在刘萱越来越不安的时候,虎一交给了她一封李澈的亲笔信,李澈信中并没有提什么,只是让她不必担心,自己最多再过半月便回,信中最后让她查一查名下粮铺的存粮,也让她去问一问蜀地之粮何时能到。
    接了信刘萱心中便咯噔一声,只怕是边关出事了!
    她顾不得避嫌,让人去一品香将江小公子唤来,又派一人去唤了肖公,吩咐完后她便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去了书房。
    冬梅与秋菊虽是一脸疑惑,但她们瞧着刘萱此刻凝重的表情便没有开口问,而是默默的听从刘萱的吩咐,取了装着所有产业的木盒递给刘萱。
    刘萱伸手接过,将木盒之中的东西都细细看了一遍,而后将粮食铺子给挑了出来,细数一数她名下的粮食铺子包括在京城的,以及京城附近的共有十二间。
    才十二间!
    刘萱有些懊恼,她该早些想到的,李澈为农耕一事费神,显然国库粮草不足,她该早些将粮铺的生意打理起来,也好过现在这般着急。L

☆、第131章:边关出事

江小公子与肖公都来的很快,几乎是同时到了刘府,一进刘府的门便被早已被刘萱打发出来接人的冬梅给领到了书房。
    肖公本就是李澈的人,刘萱并没有什么好瞒着的,而江小公子乃是知根知底的,如今又绑在了李澈这条大船之上,刘萱想了想也不避讳他,见得二人她便开口道:“江小公子,蜀地之粮还需多久才能运到?”
    江小公子想了想给了个确切的数字:“还需十五日,十五日内必到京城。”
    刘萱微微松了口气,虽说蜀地之粮并不多,但这种时候有一点便好一点,得到了江小公子的确切回复刘萱又向肖公问道:“肖公,我们那十二间粮草铺子的存粮一共有多少?”
    肖公想了想道:“由于过了冬存粮都显不足,一间铺子的存粮约莫一万担。”
    刘萱一听皱了眉:“也就是说我们手中之粮加上蜀地运来的粮食,也不过十八万担。”
    刘萱心中盘算着,但她对行军打仗一事并不了解,她只知晓邓玉守边带了十万大军,可十万大军一月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她却不清楚了,刘萱皱眉沉吟许久还是开口问道:“十八万担粮食够十万大军吃多久,肖公可知?”
    肖公一听这话,第一反应便是朝江小公子看去,刘萱见他如此便道:“肖公不必担心,江小公子乃是我的旧识是知根知底的。”
    肖公听刘萱这般说,这才收回目光细细思索片刻答道:“十万大军一日需消耗一万担粮食,十八万担粮食也不过仅能支撑十八日,若是细着些用,可以撑二十日。”
    竟然只能撑二十日罢了,刘萱这才意识到要养活那么多大军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难怪李澈总是日理万机片刻也不得闲。
    刘萱的话让肖公与江小公子皆是沉默,二人不是傻的,刘萱这话一问出他们便知,定是边关出了事。而且现在可能急需粮草。
    江小公子思索片刻开口道:“你若是要粮草,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刘萱一听顿时便是一喜,急急问他有何办法,江小公子道:“因家中乃是做粮草生意。所以我对粮铺一向十分留意,刚到京城之时便将这北方的各大粮行都打听清楚。”
    他看向刘萱问道:“以前我曾与你说过,要说粮草其实乃属北方最多,别处谷物均是一季,而东北之地谷物却可以种植两季。加上东北之地皆是平原土地辽阔且肥沃,这粮食产量自然比别处丰厚不少。”
    刘萱点头,这话江小公子却是同她说过,一旁的肖公听闻也连连点头:“江小公子言之有理。”
    见二人点头,江小公子又接着道:“东北之地有七大粮行,不仅垄断了东北之地的粮草,更是垄断了整个北地之粮,除了京城之粮由范氏掌控之外,其余掌控北地之粮的分别是曹氏、黄氏、庞氏、韩氏、汤氏、任氏把控,这些均是世家。其中以曹氏根基最深手中之粮最多,可以这么说,当年若无曹氏倾力相助,李氏王朝便可能是它氏王朝了。”
    刘萱一直知晓曹家势大,如今听江小公子这般一说才知晓这曹家到底势大到何种地步,她对这些军国大事并不了解,有些疑惑的问道:“难道李氏便没有依仗么?”
    江小公子叹气:“当今圣上乃是前朝将军,前朝暴政以至于民不了生,圣上受百姓所请这才发兵推翻前朝,李氏虽算的上是世家但却是名望世家。当年圣上虽是受百姓所请,但也算是背君弃主,故而被逐出李氏家族,圣上登基之后李氏也悄然改姓。如今早已不知踪迹。”
    刘萱听闻之后便没有做声,李澈之难她现在才能感同身受。
    一旁的肖公道:“江小公子所言这些老夫也知晓,但不知江小公子所言方法到底为何。”
    江小公子轻启双唇:“借粮!”
    “借粮?”肖公摇了摇头叹气:“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粮食乃各大世家立足之本,又怎会轻易将粮食借出,若是如此简单殿下也不会亲命我开粮铺收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此一时彼一时。”江小公子看着刘萱道:“边疆若是不稳,定然会动摇国本,国之初定各大世家也不愿再起波澜,再者这不是内乱而是外患,各大世家之中有识之士不少,定有愿意相借者,如今你的身份已不同以往,若太子出面借粮有损国威,但你不同,你乃圣上钦定的太子妃,与太子情深世人皆知,由你出面既不会有损国威,又能恰到好处的代表了太子的立场。”
    刘萱略略思索片刻点了点头:“你所言有理,但是这些世家若没有好处,只怕也是不会相借的。”
    肖公也在一旁点头:“这些世家不缺银钱,若仅仅是用银钱购买定然不会打动他们,非有足够的利,否则他们不会相借。”
    这事已经不在刘萱能解决的范围之内,她让肖公将十二间铺子的存粮都运往京城,又让江小公子催促蜀地之粮,而后便让冬梅送了肖公与江小公子出府。
    肖公与江小公子走后,刘萱立刻书信一封,将目前的情况以及江小公子的提议说了一遍,问问李澈的意思。信写好之后便唤来虎一,让他给李澈送去。
    李澈的回信第二日午后便到了,心中赞同了由刘萱出面借粮一事,只是他也提醒刘萱,依着刘萱的身份那些世家虽会给些面子,但她毕竟不是他,他们所能给的面子也是有限的,而且就算刘萱给承诺与他们,他们心中多多少少也会怀疑,毕竟刘萱还只是未来的太子妃罢了。
    李澈在信中给刘萱出了一主意,让她先去见过那七大世家专管粮行的人,她先与他们谈,不管什么条件都不拒绝也不答应,他很快便会回京,届时由他衡量过后再做定夺。
    信中他也说了,若是有拒不借粮且丝毫不肯商量者,让她看着办。
    信的最后李澈给了刘萱一个期限,若是十日之后他仍未回京。便让她进宫请皇帝定夺,所有的粮草都必须在十五之内从京城运往边关。
    刘萱看完信后便将信焚烧了,她想了想书信一封交给虎一,让他用飞鸽传书给陈良送去。
    刘萱对陈良多少是有些歉意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烦于他,但她对能否向那七大世家借到粮实在没有底,就算借到能借多少她也不知,所以这事她不能不开口了,她向陈良要了陈氏那一诺。让他务必在十五日之内尽可能多的集齐粮草运往京城。
    她并不担心陈良及陈氏猜到边关告急,正如陈良所说,自从他接受了李澈交给他一年的售卖官盐之权开始,他以及整个陈氏便绑在了李澈这条船上,再者陈良不是无知之人,若真的边关失守莫说是陈氏,便是整个李氏王朝危如累卵。
    给陈良去了信之后,刘萱在书房之中沉默良久,从前虎一曾对她说过,李澈手下暗卫分为龙组、虎组、狼组和地组。而其中的地组便是专门搜集情报的,她想了想开口唤道:“虎二。”
    虎二应声而出,刘萱向他问道:“你能否让地组为我搜集,那七大世家掌管粮行之人的事情?”
    虎二点了点头:“姑娘想知晓哪些?”
    “他们各自家中的情况。”刘萱道:“他们是否有些不可告人之事,以及他们的嗜好,各自的品性为人,越详细越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