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华似锦 >

第174部分

皇华似锦-第174部分

小说: 皇华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一摇摇头:“这我管不着,你自己看着办!把猫给我。”
    无名大夫满心无奈,只好将老猫交到袁一手中,而后,用威胁的口气,要求袁一善待老猫后,方才跟着护院总管离去。
    袁一在心里琢磨,现在,已经请到了无名大夫,接下来就是安排他进宫给高宗治病。皇帝的命可金贵着,凡是近身的人都得把祖宗三代差点清清楚楚,给他治病大夫那就更不用说。
    无名大夫是个神隐于世的人瑞,要查他的家底,恐怕要查到前朝。自己若作推荐人,也不怎么合适,一则是自己曾大闹朝堂,把高宗吓得够呛,虽然,他已经病入膏肓,可肯定不敢胡乱用自己送来的大夫。再则,不想让太平知道,自己出力医治高宗。
    他考虑了许久,针对这两点顾虑,他想到了一些解决方法。首先,他需要给无名大夫捏造一个可信的身份,再给他易容,让他变成另一个人。
    再是,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代为将无名大夫推荐给高宗。他首先想到的人,便是上官婉儿。
    设想成形以后,他便将其付诸行动,他先联络到上官婉儿。当上官婉儿听过他的想法,觉得自己身在宫中,不太适合做这名的神医的推荐人,不过,她提议可以让太子李显做这个推荐人。
    听到上官婉儿这个提议,袁一心里不免有些许疑虑,若在平常人面前,他绝对不会把疑虑说出来,可觉得对上官婉儿,应该可以推心置腹。
    因而,他便向上官婉儿坦诚自己的想法,虽然,以他对李显的了解来说,李显是个忠厚义气的人,可以他现在太子的身份来说,只要高宗一死,他就能顺理成章地继位成为国君。
    现在,高宗已经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而李显离皇位也只是临门一脚的功夫。皇家的亲情向来淡薄,权力之争又如此凶残,以现在的情况来说,李显只要一天没登上皇位,就被取而代之的危险,所以,难保他心里想的不是给高宗续命,而是盼望高宗早登极乐。
    当然,他没有如此直白地向上官婉儿说出这番想法,而是,采用了较为委婉的方式。
    对于袁一的顾虑,上官婉儿觉得,以现在形势来说,李显和高宗所处的位置的确比较敏感。可李显的心思单纯,又较为孝顺,自高宗患病以来,他每日会去飞霜殿探望高宗,听到御医说高宗的病情较重,比任何人都心急。
    所以,以此来看,虽然李显身在储君之位,可还未学会打算盘,他以为自己是太子,皇位肯定是稳稳当当,因此,比起皇位,他更看重父子亲情。
    袁一知道她看人很准,又听到她的这番话,他便消除了顾虑,打定主意,让李显来做这个中间人,让他把无名大夫推荐给高宗。
    最后,她还不忘叮嘱,因为李显身份较为特殊,向他推荐无名大夫的时候,最好挑个适当的时机,用不经意的方式提出来。还有,朝廷向来对江湖人有所偏见,所以,最好向他隐瞒无名大夫的真实身份,不然,他肯定不敢冒这个险,把高宗的命交到一个江湖人手里。
    袁一觉得她说得在理,于是,接受了她的建议。
    首先,袁一利用进宫早朝的机会,跟李显套了一个近乎,闲聊之时,袁一说起以前在马球苑一起打马球的往事,李显是个念旧之人,现在,听袁一提起那段往事,引得他怀念不已。
    当李显诉说起自己的怀念之情时,袁一便顺坡下驴,提议与他再来一场马球比试。原本说得兴高采烈的李显,听到这个提议,神情立刻暗淡下来,推辞说,现在,高宗病重,作为人子也好,作为储君也好,在这种时候,都该承担起责任,不该有玩乐之心。
    听说到这番话,袁一知道时机成熟,便将无名大夫的事提了出来,可隐瞒了无名大夫的真实身份,而是告诉李显,自己认识一位来自番邦的神医,医术极其精湛,甚至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如果,李显需要可以把这位神医,引荐给他。

  第251章 十分之事

听到这位神医竟有让人起死回生的医术,李显感到欣喜不已,可为了稳妥起见,他要先将这位神医推荐给太医院,让德高望重的太医们,探明神医的医术,然后,再让其给高宗治病。
    如此,当天下午,袁一就把易容成番邦人士的无名大夫交给了李显。因为,易容难以改变语言和口音,所以,他就告诉李显,这位神医虽然是番邦人士,可已经在大唐生活了许多年,除了样貌,其他方面都与大唐百姓无异。
    有这番解释在前,当无名大夫出现在李显面前,看到他的言行举止活脱脱就像一个大唐人,李显也并不觉得奇怪。
    之后,李显把无名大夫带进太医院。宫中的太医们向来自视甚高,在他们眼里宫外的大夫都是医术不济的江湖郎中,所以,见太子把一个番邦的江湖郎中带来太医院,说是要给高宗治病,他们心里都是一肚子闷气。
    可面对李显时,都是毕恭毕敬,可等到他一走,他们的闷气,自然就要撒到无名大夫身上。
    之前,李显吩咐太医要考考无名大夫,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够资格给高宗治病。
    如此,太医院的掌医,领着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医,围着站在屋中的无名大夫一坐,都翘着鼻孔,绷着一张臭脸。
    掌医率先向无名大夫发问道:“你这江湖郎中,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啊?”
    对于他们的傲慢无礼,无名大夫表现得一脸无所谓,只见他摸了摸被染成淡黄色的长须,不紧不慢道:“老夫,秦鸣鹤,来自大秦国。”
    这时,一位老太医冷冷一笑:“一个番邦人,偏给自己起个这样的名字,冒充大唐人。看你这医术也好不到那里去!”
    无名大夫反讥道:“老夫只是入乡随俗而已。不过,以你这番推论来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脚跛了,不用看他的手,就断定他的手也瘸了,不得不说,你这样的诊断还真够高明。”
    听到这番讥讽,老太医气得满脸通红:“你”
    他本想怒骂几句,却被一旁的掌医阻止道:“孟太医,用不着跟这种江湖郎中一般见识。相信只要我们随便出几道问题,他就原形毕露了。不管怎么样,他也是太子殿下请来的人,我们怎么着也得看在殿下的面子上高抬贵手,所以,大家别出太难的问题,以免弄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来!”
    无名大夫冷冷一笑:“你们真是太客气了!老夫被请来这里,算是你们的前世修来的福气,你们要是有一直都没想明白的疑难杂症,就赶紧提出来,不过,每人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好好把握!”
    太医们并不知道无名大夫的底细,听到这话,他们互相看了眼,而后,竟像听到一个大笑话似的,鼓掌大笑起来。
    待他们止住笑声,掌医道:“我们考你,倒成了你考我们!给你脸,你不要脸,胆敢在我们面前班门弄斧,到时,被斧头砍了脚,可别喊痛!”
    如此,掌医也不再有所顾忌,抛出了一个自认为棘手的疑难杂症,当他描述完病例,便向无名大夫询问治疗方法。无名大夫几乎想都没想,一个堪称完美的治疗方法便脱口而出。
    见到他的本事,众太医都是吃惊不小。
    掌医见无名大夫轻而易举就结了自己的难题,感到脸上无光,于是,便想再出一个更难的问题,可无名大夫却向他摆了摆手,道:“之前,老夫有言在先,每人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说着,看了眼在座的其他太医,高声喊道:“下一个!”
    这时,掌医还是不死心,拉来身边的一位太医,而后,凑到他耳边低语了一阵。当太医听完掌医所说的病例后,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称赞了一声“妙”。
    而后,这位太医不知是为了增加底气,还是对无名大夫有所畏惧,索性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用自己的这次机会,把掌医的病例转述给无名大夫。
    听完,无名大夫用轻蔑的眼神看了眼座上的掌医,而后,为了羞辱掌医,竟然后一口气说出来三种治疗办法。
    他这一显摆不要紧,把太医们吓得都是瞠目结舌。若他们只是一般的大夫,肯定不会如此惊讶,只当面前这个番邦郎中是一位医术略强于自己的高明大夫。
    可他们不同,他们可是学识渊博,深明医理的太医,他们行医数十载,治愈过无数棘手的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自认为如果连他们都治不好的疑难杂症,天底下就没有人能够治好。
    可现在,看到这个叫秦鸣鹤的无名之辈,竟然轻而易举地就解答了他们的难题。他们方才知道,太子推荐来的这位大夫绝对不是泛泛之辈,而是,一位堪比华佗的当世神医。
    虽然,众人都对无名大夫佩服得五体投天,可因为,之前把话说得太过了,因而,都不敢把这种佩服表露出来。
    甚至,有些死要面子的太医,还故意给无名大夫的治疗办法挑毛病,有的说他所用的药物,没有确实的根据,治不了这种病。有的说,他针灸的穴位,根本就行不通。
    无名大夫也懒得跟他们争辩,而是,先让他们派人到万卷阁取来了三十多部医药典籍。
    然后,无名大夫把治疗方法中使用的每一种药,每一个穴位,每一种手法,都是出自于何人编着的那部典籍,他所用之药,或则针灸穴位是在这本书的多少页,甚至多少行,都被他一一指出。
    无名大夫边说,太医们就边拿起典籍翻阅,他们发现无名大夫所说的竟然与实际毫无偏差。
    而后,他们又听到无名大夫针对病情,结合众多典籍中提到药材和穴位的特性,深入浅出地说明自己治疗方法为何可行,需要治疗到一个怎么样的程度疾病才可由重转轻,由轻转好。
    听完这番剖析,原本傲慢无礼的太医们,态度骤然转变,他们都是一脸春风拂面,弓着身子把无名大夫请到座位坐下,而后,又吩咐人给无名大夫倒来一杯好茶。
    如此殷勤一番后,掌医便拉着几名还未提问的太医围在一起,小声商量了一阵后,选出几个罕有的疑难杂症,询问无名大夫。之前像是拷问,这次则变成了请教。
    听到问题,无名大夫边喝着茶,边慢条斯理地做出解答。比起他从容不迫,太医们则表现得异常激动,因为,他们中的某些人被这些难题困扰了大半生,以为,将会带着这些难题躺进棺材。
    可现在,无名大夫解开的不仅仅是难题,更是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不用为曾经的束手无策,再抱憾终身。
    他们行医大半生,练就精湛医术,因而,明白一个道理,凡事都是“一理通则百理明”,每遇到一个束手无策的难题,其实,就是行医路上的一个瓶颈。
    若解开这个难题,就等同于突破一个的瓶颈,如此,医术便可更上一层楼。他们能成为太医院,乃至于全天下最好的大夫,就是突破了无数个这样的瓶颈。
    所以,从表面看来,无名大夫似乎只是替他们解答了几个难题,可实际上,是帮他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瓶颈,让他们的医术突飞猛进。
    当无名大夫对答如流地解答过所有问题后,掌医和太医们忍不住内心澎湃的激动之情,纷纷跪倒在他面前,道:“您的医术真是远胜华佗,扁鹊,是当之无愧的在世神医。我们这些老朽,真是老糊涂了,竟然有眼不识泰山,还请神医大人有大量,原谅我们之前的无理。”
    受到如此礼遇,无名大夫依旧一脸平静,就与之前受到嘲弄轻视的表情如出一辙,或许,这就是常人所说的宠辱不惊吧!
    只见无名大夫放下茶盏,慢条斯理道:“今天,我想告诉你们一个道理,无名之辈可能是庸碌之徒,也可能是世外高人。名用耳听,才用眼看,世人长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挂在嘴边,可做的却是耳听为实,眼不见为净。有名之人,做出一件六分的事,别人会觉得这件事价值有八分。而无名之辈,做出一件九分的事,别人觉得这件事的只有七分的价值。”
    说着,无名大夫轻微停顿了片刻,继续道:“显然,你们能跪在这里承认错误,在你们眼里,我做的这件事至少有十分的价值。可实际上,我做出了一件能人所不能的事情,而这件的事情有十二分,甚至是十五分的价值。可按常理来说,十分为满,而没有算上的那几分,待日后,我若在你们面前,做出一件八分,或者是五分的事,你们就会自行替我把分补上,我依旧做的是一件十分的事。”

  第252章 方圆天下

听到这番教导之言,太医们都感到汗颜不已,一阵良久的沉思之后,掌医声音略显低沉道:“神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对世间之事还能看得如此通透,我等真是难以望其项背。我们定当深思神医的教诲,凡事都待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