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华似锦 >

第86部分

皇华似锦-第86部分

小说: 皇华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点点头,沉默了片刻道:“若我不是笃鲁的女儿,你也会放我走吗?”
    “当然。难道养着你,浪费我的粮食吗?”
    “我懂了。”
    半个月后,高宗以阿布扎受吐蕃赞普指使,蓄意破坏大唐邦交为由,出兵征伐吐蕃,根据大唐与突厥的盟约,可汗同意出兵二十五万,支持这次征伐。
    高宗原本指派了辅国大将军与突厥大帅,共同统帅这支突厥军队,但可汗坚持要求,将大唐的联盟统帅换成袁一,高宗虽然觉得以袁一的资历不足以胜任,可征战在即,高宗只好满足可汗的要求。
    如此,袁一与突厥大帅商量过后,将自己带领的唐军,编入突厥部队中,一切安排妥当,两大统帅便带领浩浩荡荡的大军逼近吐蕃。
    袁一还未达到吐蕃时,先行到达的五十万唐军,就已与吐蕃军开战。
    不知是吐蕃应战准备仓促,还是受到了五十万雄狮之军的威慑,不到十日,唐军就在吐蕃边防之地,打开了一个缺口。
    作为征战统领的天策大将军,身经百战,对笃鲁善于玩弄诡计素有耳闻,所以,天策大将军没有趁胜追击,而是等待各国派遣的军队抵达,再做部署。
    袁一刚到达吐蕃,天策大将军就派人请他去商议,进攻部署。
    袁一如约来到天策大将军营地,看到第一,三路固盟军的统领李泰仁与杨志,已在营帐中坐定。
    袁一来时听闻,波斯和阿拉伯帝国受到吐蕃的挑唆,一直没有与大唐谈拢固盟的事。
    后来,袁一攻下牙帐城,屠杀突厥兵,用奇招让将近二十万突厥兵倒戈的消息,陆续在边疆各国间传开。
    波斯和阿拉伯帝国因此受到威慑,急忙撇清与吐蕃的关系,并且与李泰仁与杨志签下了固盟合约。
    此次,征伐吐蕃,两国分别出兵七万与九万,还很配合地遵照高宗的意思,让李泰仁与杨志出任两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天策大将军先向众人分析了当前形势,而后,说出了对敌军趁胜追击的担忧。
    李泰仁与杨志急于立功,见边防缺口轻易就被打开,料想吐蕃的实力并没传言中那般厉害,俩人便主动请缨,率军深入吐蕃境内追击敌军。
    一番交谈下来,天策大将军便知道俩人经验尚浅,便好意提醒道:“吐蕃抗战的统帅是,素有战神之称的笃鲁。他作战诡计迭出,而且,他统领的百万吐蕃兵个个都训练有素。他几乎没有吃过败仗,你们应该记得,几年前,薛仁贵征战吐蕃就是败在他手下。”
    这时,只见五短身材,面颊瘦尖,牙齿参差不齐的杨志,冷冷一笑:“瞧大将军这话说得!薛仁贵都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老人,大将军何必拿他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泰仁急忙接下话茬,道:“杨将军说得没错!既然,圣上派我们来征讨吐蕃,就是要抛开生死奋勇杀敌,不能因为害怕,就畏首畏尾,难道等着敌人送上门来吗?”
    见他们一唱一和说得起劲,天策大将军转而向袁一问道:“袁将军,你怎么看?”
    这两年来,袁一作为军队统领,不断在权衡利弊和选择时机,面对如今的分歧,不管选择向左,还是向右,都只是遭来仇恨。
    所以,面对大将军的站队之请,他回答道:“末将没有与笃鲁交过手,他到底有多少斤两,不敢妄下判断。至于,吐蕃应战到底拿出了多少势力,没有人知道。在当下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末将实在难以判断该进还是该守。既然,大将军受命作为征战统帅,末将相信大将军能做出正确部署。”
    大将军听了,这番说了等于没说的圆滑之言,只能暗在心中叫苦。
    他知道李,杨俩人底细,不好回绝他们这番看似英勇的请缨,无奈之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李,杨率军进入吐蕃趁胜追击时,恰好遇见笃鲁亲率三十万援军赶来。
    李,杨二人明知敌众我寡,却无法脱身,只好,边硬着头皮与笃鲁交锋,边派人向大将军请求增援。
    收到求援的大将军,先不是急着派兵援助,而是向带来消息的士兵,了解唐军的伤亡情况,敌军的兵力,笃鲁的作战部署。
    待士兵将所有情况说完,大将军便以一句“他们还能应付,现在派军还不是时候”就打发报信的士兵走了。
    最后,当李,杨二人第四次送来增援请求时,大将军照例问过前方的情况,见唐军虽然伤亡过半,可敌军也损失了不少人马。
    大将军猜测,吐蕃与唐军曾交过手,笃鲁应该清楚,唐军兵力最少在七十万之上。
    可面临这种情况,笃鲁既没有增加兵力,也没退守诱敌深入。
    而是,选择这样硬碰硬的正面交锋,说明,吐蕃国内根本没有百万军队,而笃鲁的能耐,也在讹传讹中被夸大了。
    经过这番思量,大将军捻须,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向身边的卫兵道:“传令全军,拔营起程,增援前方军队!”
    这时,袁一也在大将军帐中,听到号令,便起身道:“末将,这就去打点起程事宜,先行告退!”
    大将军摆摆手道:“不急!我的人马足够应付笃鲁了,你就带着那些突厥兵安心驻扎在这儿,若有需要,你再来也不迟!”
    “是,末将领命!”袁一心里清楚,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将军的五十万人马一到,收拾笃鲁轻而易举的事。
    等到笃鲁一败,两国之战的胜利,毫无悬念的落入了大唐手中,而大将军顺理成章地独揽,这份足以流芳百世的功劳。
    即便知道大将军的私心,可他并不在意,一则他不是贪功之人,二则他觉得大唐能制胜吐蕃,比什么都重要。
    大将军与李,杨二人汇合后,不但成功偷袭了笃鲁的军营,而且用计烧了他紧急调配来粮草。
    甚至,在一次对阵时,神情萎靡的笃鲁,当听到唐军的战鼓擂响,他吓得如惊弓之鸟般从马上坠下。
    之后,交战刚开始,听到笃鲁下令撤军,吐蕃兵慌忙四散逃窜,见此,大将军暗喜,指挥将官率军从各路追击敌军。
    当大将军以为胜利在望时,却在一处峡谷遭受到了笃鲁的埋伏。
    不但,他带去的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就连他的项上人头,也被笃鲁斩于刀下。
    不仅大将军这一路军队受到埋伏,其他追击的几路唐军,同样被笃鲁故意分散引到水岸,沙丘,峡谷等险地进行伏杀。
    不过,短短几日,六十万唐军与盟军就被笃鲁杀了十万,擒了二十万,其他暂且保住性命的士兵,都如丧家之犬般逃离吐蕃。
    驻军在边境的袁一,没有等来捷报,而是等来了,一群接一群仓皇而回的败兵。
    当向败兵问清情况,方知笃鲁是用了欲擒故纵之计,先消除戒心,再诱敌深入,进行伏杀。
    笃鲁步步精心,先将唐军玩弄于鼓掌中,再将他们推入挖好的坟墓,如此谋略,让袁一痛恨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能耐。
    袁一统计归来的败兵人数约二十万,为了方便指挥,将他们编入了自己的军队中。
    他与突厥大帅商量好进攻部署后,便带着这支将近五十万人马的军队,挺进吐蕃。
    这半年来,袁一虽与吐蕃军的大战小战好说也有上百回,却从未见过笃鲁领军迎战。
    为此,他感到十分纳闷,可就在他进入吐蕃腹地,在一处牧草丰富的草原驻军时,一个号称笃鲁侍卫的人,来到营地求见袁一。
    侍卫向袁一说明来意,称笃鲁想要见他,若他同意赴约,就释放俘虏的五万唐兵和李泰仁与杨志两名将军,若他不同意,明日就将那些人坑杀。
    明知笃鲁诡计多端,可为了那五万人的性命,袁一无奈答应赴约。
    次日,袁一带着梅仁,出了军营,骑马往西走了十里,远远瞧见一辆马车。
    待走近,看到驾车的人正是昨日的侍卫,只见他打量了眼梅仁,满脸不快道:“不是说好单独赴约,怎么多了一个人?”

  第122章 袁一赴约

听着唐语并不娴熟的侍卫,把话说完,梅仁冷笑道:“当年刘邦赴鸿门宴,身边可带着樊哙,如今,我们将军同样去赴鸿门宴,身边当然也少不了我。”
    看到梅仁一脸自信,袁一无奈笑了笑,向侍卫道:“若大帅真要对我怎么样,多一个人,也不过是浪费一点时间,他不会在意的。”
    侍卫想了片刻,点点头,吹了声口哨,便从草丛中钻出两个是人,侍卫用吐蕃话询问俩人,他们是否看到有人跟来?
    见俩人摇摇头,侍卫便安下心来,他向俩人使个眼色,会意的俩人,便蒙住了袁一与梅仁的眼睛,将他们带上了马车。
    一路颠簸之后,马车像是到达了目的地,突然停了下来,见此,梅仁喊道:“喂!是不是到了?能把眼睛上的东西拿下来了吗?”
    见没人应答,梅仁索性自己动手,解下了眼睛上的布条。
    当看到袁一歪着头,坐在对面一动不动,而那三个吐蕃人,已不见了踪影。
    他心底一惊,上前拍了拍袁一:“袁哥,你怎么了,别吓我!“
    听到喊声的袁一,打个哈欠,拿下蒙着眼的布条,眯着眼看了眼四周:“是到了吗?”
    满脸不爽的梅仁,一摆手:“切!还以为你被他们……原来只是睡着了,还睡得这么香!”
    袁一起身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睡觉比较容易打发时间。”
    说着,他走出马车,看到自己依旧身在蓝天白云,绿波荡漾的草原中,可相比营地,这里多了“咩咩”的羊群,甩着尾巴驱赶蚊蝇的耗牛和几所白色的毡房。
    随后走出的梅仁,看到那三个吐蕃人,正站在不远处与笃鲁说着话。
    见此,他拍了拍袁一,道:“袁哥,看!笃鲁在那儿。”
    袁一转身去看时,突然感到脸边袭来一阵凉风,待他反应过来,一记重拳已落到他脸上。
    重心不稳的他向后一倒,跌在湿软的草地上。那人再欲出手,可袁一已有了防备,只见他翻身向右,而后,腾空而起抬脚,脚朝那人面颊一拂,那人便转着圈倒地。
    这时,穆赫珠从近前的毡房跑了出来,慌忙将倒地那人扶起。
    此时,袁一方才瞧清那人原来是琅格哒,心想,之前在突厥,曾用穆赫珠威胁过他,想必为此怀恨在心,如今,见自己来到,便伺机报复。
    穆赫珠瞪了眼袁一,没好气:“你为什么打他?”
    梅仁指着袁一脸上的红肿,道:“他偷袭在先,袁哥出手只是自保,以为这是你们的地盘,就不用讲道理吗?”
    听到吵闹的笃鲁走来,用看了看几人,用吐蕃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本慷慨激昂的梅仁,看到面前的笃鲁霸气外露,眼神煞气十足。
    顿时,变作一只胆怯的猫咪,躲到了袁一身后,见此,袁一哭笑不得,他抬头看向笃鲁,用日渐娴熟的吐蕃语道:“没事,我们正闹着玩。”
    笃鲁看到他脸上的伤痕,眉头一皱,伸手边摸着,边关切地询问道:“怎么伤成这样,痛吗?”
    笃鲁的举动,不仅让袁一看傻了眼,就连穆赫珠与琅格哒也是一脸吃惊。
    鸡皮疙瘩掉了满地的袁一侧身,躲开了笃鲁的特别关爱:“多谢大帅关心,这点小伤对我来说就像挠痒似的。”
    笃鲁似乎意识到了不妥,尴尬地咳嗽了几声,而后,对一旁的穆赫珠道:“你带他进去擦点药吧!”
    袁一跟着穆赫珠,来到右边的一间毡房,穆赫珠从箱子找出盒药膏,指了指一旁的凳子:“别站着了,走吧!”
    袁一坐下接过药膏,想起种种难以理解的行为,欲言又止道:“你是笃鲁的女儿,有没有发觉,你爹平常有些特殊的癖好?”
    穆赫珠双手交叉,冷着脸道:“你是想说我爹有龙阳之癖,喜欢男人?我告诉你,阿爹和阿娘不知道有多恩爱,还有,若他是那种人,怎么会有我阿弟。”
    “你好像忘了把自己算进来。”
    “我算进来?”穆赫珠想了片刻,方才明白袁一的意思,便道:“我是个孤儿,阿爹把我捡回把我养育成人。虽然如此,可阿爹阿娘待我视如己出,我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所以,把你那一脸怜悯的表情收起来。”
    袁一骤然感到无比尴尬,只能岔开话题道:“大唐文化博大精深,没想到你不但唐语好,就连龙阳癖这样生冷的词语,都能灵活运用,真想知道你师傅是谁。”
    “阿爹南征北战,懂得很多语言,他就是我的师傅。”
    袁一略为有些吃惊,心语:“笃鲁明明精通唐语,却装作一无所知的模样。看来他不但狡诈,而且深不可测,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落入他的圈套。”
    这样想着,他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后,拧开药膏盒,用手指挑了些药膏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