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枭雄 >

第48部分

北宋枭雄-第48部分

小说: 北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绘画地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地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地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地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地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地徽宗对画院创作地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地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地指示下。皇家地收藏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地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地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地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地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地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地。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地《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地《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地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地《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著名地《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地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地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地〃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地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地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地职务。成为南宋画院地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地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赵佶词代表作:
    燕山亭
    裁剪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宋徽宗过浭水
    沙岩古寺树苍苍,塔势崚嶒大道旁。
    北狩至尊犹出塞,西流浭水自还乡。
    看花古驿愁春雨,驻马危桥泣晓霜,
    五国城中寒月白,魂归艮岳总荒凉。
    宋徽宗赵佶的品行《水浒传》里所描述:“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在治国上,他昏庸腐朽,重用奸邪,实属庸碌之才;在外交上,他软弱无能,屈辱忍让,最后当了俘虏;在生活上,他挥霍无度,穷奢极欲,他笃信神灵,多次向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光问道,以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私会名妓李师师。宋徽宗还喜欢踢球,爱好古玩玉器等等。这些在《水浒传》里都是有所表述的。
    其实,宋徽宗赵佶倒也不完全像《水浒传》里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他是个颇为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在发展美术事业方面,他是有成就和贡献的。他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
    据说,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落下的荔枝。赵佶一看心血来潮,命画师们画一幅荔枝孔雀图给他评赏。他看完画师的作品后不满的说:“你们虽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举左脚,而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后,果如赵佶所言。还有一次他去龙德宫品画,看到一幅月季花连连叫好,众画师莫名其妙,请万岁爷赐教,宋徽宗说,百花之中,唯月季花少人画,其原因是此花每月开一次,一年四季以及清晨黄昏,它的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和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很难掌握得准确,此画上之花是春季正午时分盛开的月季花,画得准确同真花一样。众画师不信,找来画作者一问,画作者道:此画画的正是春季正午盛开之花。可见其观察之真之细。
    他崇奉道教,做了不少好事。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对研究道教历史和经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被5金囚禁的晚年徽宗就有些凄惨了。也许是对他前半生的荒昏的对照。从他诗词中不难读到: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燕飞。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宋徽宗有共生有31子,其中有25位能活到成年。
    長子---赵桓,宋欽宗,北宋末代皇帝,母显恭皇后王氏
    次子---趙檉,早殤,封袞王
    三子---趙楷,封鄆王,母懿肃贵妃王氏
    四子---趙楫,早殤,封荊王
    五子---趙樞,封肅王
    六子---趙杞,封景王
    七子---趙栩,封濟王
    八子---趙棫,封益王,母贵妃刘氏
    九子---趙構,封康王,即宋高宗,南宋創建者
    十子---趙材,早殤,封邠王
    十一子---趙模,封祁王,母贵妃刘氏
    十二子---趙植,封莘王,母懿肃贵妃王氏
    十三子---趙樸,封儀王
    十四子---趙棣,封徐王
    十五子---趙(木咢),封沂王
    十六子---趙栱,早殤,封鄆王
    十七子---趙栻,封和王
    十八子---趙榛,封信王,母贵妃刘氏
    十九子---趙椿,早殤,封漢王
    二十子---趙屋,封安康郡王
    二十一子---趙楗,封廣平郡王
    二十二子---趙機,早殤,封陳國公,母懿肃贵妃王氏
    二十三子---趙梃,封相國公
    二十四子---趙樾,封瀛國公
    二十五子---趙柍,封建安郡王,母贵妃刘氏
    二十六子---趙椅,封嘉國公,母贵妃刘氏
    二十七子---趙棟,封溫國公
    二十八子---趙楒,封英國公,母贵妃刘氏
    二十九子---趙桐,封儀國公
    三十子---趙柄,封昌國公
    三十一子---趙樅,封潤國公
    宋徽宗还有34女(暂只有如下资料)。
    嘉德帝姬,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封德庆公主。改封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卫将军曾夤。
    荣德帝姬,初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荣德。下嫁左卫将军曹晟。
    顺淑帝姬,初封顺庆公主。薨,追封益国。及改帝姬号,追封顺淑。
    安德帝姬,初封淑庆公主,改封安福。寻改号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卫将军邦光。
    茂德帝姬,初封延庆公主,改封康福。寻改号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
    寿淑帝姬,初封寿庆公主。薨,追封豫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寿淑。
    安淑帝姬,初封安庆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国。及改帝姬号,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初封和庆公主,改封崇福。寻改帝姬号。下嫁左卫将军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
    崇国公主,母显恭皇后王氏
    惠淑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康淑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顺德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柔福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冲懿帝姬,母懿肃贵妃王氏
    和福帝姬,母贵妃刘氏

第一第三十五章 一炮走红!(求推荐~~)
    在蔡攸二人房间的隔壁,也坐着两个人,如果蔡攸能看到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两人他也认识,正是‘老冤家’王朗和太监杨戬。
    “嗯!真是好茶!”杨戬悠闲地呷了一口茶,慢慢说道。
    王朗笑容满面道:“那是自然,这茶可是‘一品茶香’的镇楼之宝,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喝得到的!”
    杨戬表情一滞,随后笑道:“如此说来,咱家还真是沾了光了!”
    “哪里,哪里!”,王朗客套道:“以公公的身份,喝这个茶自然是绰绰有余!”
    杨戬淡淡看了王朗一眼,说道:“王大人,这蔡大人可真是个妙人!先是开办书社,现在又搞什么‘大宋金劵’,你看看楼下这情形,动静可真不小呢!”
    一听到蔡攸这两个字,王朗就觉得胸口堵了一块石头,不禁哼道:“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成不了什么大气!”
    “原来王朗与蔡攸不合!咱家以前倒是没听说过!”杨戬心头暗笑,却是面色不变,依旧笑道:“呃,王大人,不知今日你约咱家出来所谓何事,应该不单单是请咱家喝茶吧!”
    王朗也不躲躲藏藏,直接说明了来意:“再过月余,便是太后的寿诞,而公公您又常伴太后左右,不知太后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呢?”
    “这个吗?咱家得好好想想。”杨戬端起面前的茶杯,又漫不经心地品起茶来。
    王朗马上会意,立马掏出一个小布包,放到杨戬面前,说道:“公公,这里是足金十两,不成敬意,万望公公可以指点一二!”
    杨戬斜眼瞧了瞧桌上地布包。眉毛一挑。又呷了一口茶。摇头晃脑道:“咦。真是奇了怪了!这茶怎么变得淡了!”
    “真是只贪得无厌地阉狗!”王朗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不过很快就消失了。王朗微微一笑。从手上取下一只翡翠扳指。放在那布包之上。
    这只翡翠扳指色泽温润。晶莹剔透。一看就知道是极贵重之物。杨戬满足地吐了一口气:“这茶真是妙啊。到现在才品出味道。真是回味无穷啊!”
    王朗说道:“这事容易。如果公公喜欢。走时多带上一些便是!”
    杨戬哈哈一笑。说道:“咱家也是随便说说而已。王大人不必当真!哦。对了!不知王大人刚刚要打听什么来着?”
    王朗又重复了一遍:“在下想打听一下太后她老人家有没有什么特别地喜好!”
    “嗯,这个吗,咱家得好好琢磨琢磨!”
    杨戬眉头一紧,思索了片刻,确定地说道:“说起喜好,太后她老人家的确有很多,譬如说读书,下棋,听戏之类,但是据咱家多年的经验,太后她老人家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容貌!而且每日太后都会花上两三个时辰来打扮,你还别说,太后现在的脸和年轻时候一个样儿,连一条皱纹都看不到呢!”
    这可是个重要的信息,王朗自然牢牢记在心中。
    其实王朗这次宴请杨戬,是受命于王铣。王铣和蔡京是朝中两位元老,更是两大阵营的首脑,平日里自然少不了勾心斗角。这次恰逢太后寿诞,无疑又是一场无形的较量,如果能够讨好太后,自然是大功一件。
    而且王铣依旧对上元节时那‘一桶姜山’耿耿于怀,蔡攸只用了一桶平常的生姜,竟生生胜过了自己那价值连成的东珠,所以这次他势在必得!
    杨戬抬头望了下窗外,说道:“时候不早了,咱家也该回去了!如果太后怪罪起来,咱家可吃罪不起!”
    王朗起身说道:“今日就多谢公公了!”
    杨戬淡淡说道:“好了,王大人!你也不必相送,咱家就先告辞了,你就慢慢在这里品茶吧!”说罢,把布包和扳指收入怀中,径直走下楼去。
    待杨戬走了之后,王朗怒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