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107部分

我伐天下-第107部分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一点还是钦宗赵桓已死,而那些宗室成员也被赵抗救出,宋军不再投鼠忌器,所以一向懦弱的赵构也难得地雄起了一把
  但面临这亡国之危时,完颜亮和完颜雍二人却立即放下了个人恩怨,暂时和解。完颜亮授予完颜雍节制中原所有军队的大权,自己则率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迅速进驻燕京,并宣布金国正式迁都到此,以显示其背水一战的决心。
  完颜雍获得大权后,立即将中原的军力集中调配,放弃了大部分不重要的州县,这样一来他手中便迅速集结了一支十万人的机动兵力。接着他效仿当年慕容垂打败刘牢之的战例,以手下的数万骑兵分成大量小队不断袭击骚扰韩世忠部,并在沿途坚壁清野,不留半点粮食给宋军。
  这样一来,韩世忠越是深入金境,后勤压力就越大。等到他终于接近开封时,大军已经疲惫不堪,锐气尽失。此时完颜雍的上万轻骑已经绕到韩世忠部后方数百里处截断了粮道,宋军得知后,军心大乱。韩世忠见势不妙,果断下令撤军,但途中不断遭到金军游骑的袭击,伤亡不断增加,完颜雍的主力则紧紧跟着他们,既不太远,也不太近。当宋军试图与金军决战时,他们就利用骑兵的速度后撤暂时脱离接触,而宋军一后退他们就立刻又粘了上来。一路下来,宋军已经伤亡数万,而金军几乎没什么损失,韩世忠在愤懑之下病倒了,但他还是坚持巡视军营以稳定军心。
  可是,在宋军试图渡过淮河撤回宋境时,等待已久的金军终于大举进攻,没来得及上船的三万多宋军全军覆没,最后韩世忠回到襄阳清点败兵,发现已经不足二万人,而金军总损失还不到五千,至此中路军完败。
  完颜雍同时展现了出众的外交手腕,他派出密使出使西夏,许诺只要西夏军击退吴璘的西路军,金国就割让半个临洮路给西夏并永结盟好。李仁孝少年老成,虽然有些心动,但并没有立即同意,他还要再看看情势的发展再作决断。
  不久宋军中路军大败的消息传来,李仁孝终于下定了决心,立即出动早就准备好的十万精锐骑兵,直插吴璘部身后。吴璘此前已经基本收复临洮路全境,但他心里一直有些不安。朝廷这次似乎乐观得过了头,而且张浚这个人他是很明白的,只怕会有变数。结果正如他预料的一样,西夏出兵援军金国,令他腹背受敌。“吴家军”的训练有素在此役中展现无疑,他们硬是从西夏的十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中冲了出去,成功退回到大散关内,令李仁孝非常失望。这次的大好机会都没能彻底歼灭吴璘部,西夏分到协议中的领土后会与吴璘的防区接壤,到那时就有得他头痛的了。而吴璘杀回大散关后发现自己的三万精兵也已伤亡过半,已经暂时失去了出击的能力
  东路军初期进展极快,因为当初海州之战已经将附近方圆三百里内全部变成了无人区,所以张浚的部队并没遇到有力的抵抗,一路上可谓是春风得意。途中有几支北方抗金义军派出代表希望与东路军协同作战,以得到朝廷的封赏,但张浚向来看不起这些出身低贱之人,再加上自认为胜局已定,居然把这些人全部轰走了。
  而完颜亮的动作则快得惊人,当张浚进入山东境内时,完颜亮的十万大军已经全部进入了燕京城。等到宋军连破数州,终于逼近燕京城下时,他们才发现,他们原先依仗的兵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时中路军大败的消息传来,张浚的信心动摇了,他开始后悔几天前赶走那些义军代表的行为,可是现在再多想也于事无补了,他传令全军准备决一死战。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南宋北伐(下)
  不过完颜亮居然接受了连张浚自己都没抱多大希望的邀战,令张浚大喜过望。燕京虽被赵军攻破过,但城防并没受到多大影响,还是天下有数的坚城,若要攻城的话,损失必定很大。而野战的话,宋军虽然战力稍弱,但数量上还是有一些优势,在他看来未必会输。
  但结果令张浚目瞪口呆,完颜亮只出动了以渤海兵和汉兵为主的数万步骑混合部队迎战他的十万大军,却反而越来越占据上风,张浚最后只得咬咬牙,将驻守大营的军队中的大部分也派去增援,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张俊麾下的十六万大军,基本都是从各地召集来的,彼此之间根本就不熟悉,配合上很成问题,而张浚自己已经久不带兵,对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上张浚这个人一来盲目自信,二来极度护短,负面的意见从来都很难听得进去,而且还很可能遭到他的打击报复。当年岳飞就是因为跟他起了争执,他才和以前的政敌秦桧合谋陷害于他。因此,大家都学乖了,话只拣好听的说,再加上张浚的军事能力本就一般,所以出现今天的情况就很正常了。当然张浚对南宋的贡献也很大,吴玠吴璘兄弟俩等大部分宋军的名将,都是他慧眼识人提拔上来的,而岳飞当年若不是受到他的赏识也不会那么快就成为一方大员。可张浚却又放不下军权,老要瞎指挥,而大部分将军面对自己的老上司,也不好和他争,这就很尴尬了
  这也不能全怪赵构没识人之明,他等于是孤身一人逃到南方的。开始的时候,身边几乎连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都没有,在政治上不得不依靠像张俊这样有势力的权臣。赵构这个皇帝的权力并不像一般人想的那么大,张浚再怎么无能,他的资历和影响摆在那,宋军的主帅就铁定是他。
  就在宋军空营而出之后不久,布萨忠义已经率领三万轻骑迂回到侧翼,冲进了宋军的大营。宋军营内空虚,而且又猝不及防,留守的少量宋军迅速溃败。张浚见势不妙,连忙在亲信的死命保护下弃军而逃。他在逃命上倒是蛮有天分,脱离金军追击后,他立刻熟练地化妆成女人,不久以后就安然逃回了南方
  而那些被他丢下的宋军官兵就成了金军刀下的鱼肉,见到主帅逃跑后宋军士气大跌,完颜亮终于出动了当初被赵抗大败后重建的三万重骑。在他们推土机一样地反复冲击下,十多万宋军很快就全军溃败。五万多人战死,其余的宋军几乎全部投降。宋军猛将王德独木难支,再加上他现在身上还背着淮西兵变的大罪,如今将功折罪的希望破灭后,他既不敢回南宋,也不愿向“金狗”投降,干脆带着几十个亲兵逃到太行山落草去了。
  虽然当初被赵抗打得很惨,但完颜亮现在必须缓和境内的民族矛盾,以巩固有些动摇的金国根基,所以这些宋军俘虏倒并没遭到虐杀。结果这样一来,有万余人愤恨张浚丢弃自己,此后反倒死心塌地为完颜亮卖命。
  早在宋军三路大军出发的时候,赵抗就预见到了宋军的失败,一是因为主帅的人选不当,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选,南宋诸将中进攻能力强的只有吴璘一人。但他的资历相比张浚、韩世忠甚至刘锜都还差不少,而战绩比起韩刘二将也强不了多少。如果任命他为全军主帅,根本无法服众。二来南宋军队在平时训练中,就基本没怎么练过进攻,只有吴璘的军队例外,但数量却又太少了。第三个原因是缺乏骑兵,难以有效应付金军轻骑的骚扰,粮道也因此缺乏保护。第四个原因是金军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比起宋军还是要强得多,特别是在野战方面。第五个原因自然是外交上的失败,就算不与西夏联手也不应该立即回绝,这样少了一个助力反而多了一个敌人,实属不智。
  在赵抗的眼中,宋金两国现在都是自保有余,进攻不足,两国都没有一举吃掉对方的实力。不久,三路宋军大败的消息陆续传来,诸将不由更是佩服赵抗的先见之明。
  这时有些将领便建议再次袭击金军后方,被赵抗立即否决了,“吃了这次的大亏还不够吗?我们的舰船如果全部用于运送军队,则海防便会变得虚弱,大食人就会趁虚而入;如果只派一部分的话,那登陆兵力就又太单薄了,很容易被金军包饺子。再说我们的主攻方向始终在南方,大家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再犯上次的错误。”
  赵抗略想了一会,继续说道,“要出兵的话,除非是南宋朝廷邀请我们出兵,由他们提供运兵的海船,但那根本没可能。那些士大夫们肯定是宁愿向金国屈膝称臣,也不会向我这个在他们眼中悖逆伦常的败类低头的。”
  众将听后都不禁叹息,后来事情的发展正如赵抗所言,南宋朝中的主和派重新得势,秦桧再次成为丞相。而战败的头号罪人张浚只是被罢了官,爵位还是得以保留,显然赵构对他在朝野的广泛影响力也有所顾忌,而韩世忠则被削籍为民,本就沉重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久就过世了。吴璘部损失最小,赵构没有重罚,但也严令吴璘约束部众,不得擅自出击,这样吴璘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理想,已经基本破灭了。
  随后南宋便派出使臣向金军乞和,完颜亮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但要求赵构向他跪拜称臣,还将岁币的数额增加到每年白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赵构的养子赵昚对这样屈辱的和议极为不满,便通过一个亲信上表指出可以向赵抗求援,结果立刻遭到了极其猛烈的口诛笔伐,差点连赵昚自己也受到连累。最后赵昚不得不丢卒保车,让那个亲信表态说这是他个人的看法,与赵昚无关,而那个人则被罢官回乡,永不叙用。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自然没人敢对和约再有异议,南宋便再次签署了屈辱的和约。
  金国获胜后,外部的危机得以解除,完颜亮与完颜雍的矛盾就再次激化。但金国毕竟元气大伤,完颜亮不敢在这种情况下自毁长城,便将完颜雍打发回上京镇守祖宗故地去了,而他则腾出手来清除那些零散的反对势力,特别是心怀不轨的契丹人与奚人,手中的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赴日本
  和约达成后,完颜亮便立即撕毁了与西夏达成的协议,理由是那个协议是完颜雍私下同意的,金国朝廷不予承认。但西夏现在实际上已经占领了临洮路,当然不愿乖乖吐出来。可见到金军轻易便粉碎了宋军气势汹汹的北伐后,他们也重新估计了金军的实力,不敢与之正面硬碰。而金国现在急需休养生息,也不愿再增一个强敌,所以最后两国各让一步,达成修正过的新协议如下:金国将临洮路割让给西夏,作为补偿,西夏将面积是临洮路两倍多的东部草原让给金军养马。
  这个协议可以说是各得其利,金军获得更大的养马地,可以尽快恢复骑兵的数量,毕竟因为赵抗的关系。金国的战马损失大半,不可谓不大,而将临洮路让给西夏,意味着南宋进攻能力最强的吴璘兵团,直接面对的将是西夏军队,在战略上对金军要有利得多。西夏更是没有吃亏,两倍大的草原换来耕地,本来就是大赚,而且这样一来便与南宋接壤,陆上丝绸之路便有望重新联通,会带来不菲的商业收益。同时西夏也没完全放弃扩张的野心,进攻富庶而战力不强的南宋,显然要比与相对贫困但军力却更强盛的金国为敌要划算得多了。
  在建国大典之前,赵抗打算去金石城一趟。发生了这么多事,也该向陆仁汇报一下,毕竟他是组织的创始人,顺便了解下赵家和轩辕众的现状。
  立在船头,眺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赵抗的心情好了很多。相璋在不久前找到赵抗,要求退出组织,看来居鹏父子的死对他的打击相当大。虽然赵抗再三挽留,他也只愿坚持到交接工作完毕,令赵抗很不高兴。另外,为了惩罚那些背叛的小国,赵抗已经派江晨星率军征剿,大原则是在平原地带要狠辣,在山林地区要宽容。这样一来江晨星和近卫师将士们就一定会错过建国大典,赵抗为了抚慰他们,许诺此次任务功勋加倍计算,他们立刻就高兴地动身了。这次是江晨星第一次独立执行任务,赵抗这么安排其实也有进一步培养她的意思。
  赵抗此行为了节约时间,乘坐的是速度最快的轮船,还没到十天就已经抵达了目的地。“这是”,赵抗看着焕然一新的港口和远处那基本扩建完成的高大城池,一时说不出话来,“已经超过我当初的要求了啊!都快成为真正的大城了,也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钱”
  吹雪、小野和阿尔等人早就知道赵抗要来,此时都恭敬地在码头上等待着,赵抗看到阿尔也在,心中产生了不好的预感,“难道外籍兵团受挫了?”
  下船后赵抗立即止住他们行礼,问起阿尔外籍兵团的事,果然如他所料。虽然陆仁在赵抗上次离开日本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不再要求阿尔提供实验材料,可是阿尔此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已经激起了日本诸侯们的同仇敌忾之心。一支数万人规模的联合舰队迅速组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