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万户侯 >

第182部分

大唐万户侯-第182部分

小说: 大唐万户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鉴真东游兴化,历时十一年,先后五次失败,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
    日本国遣唐使团东渡成功,为日本律宗创始人,为日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刻,鉴真刚刚经历第二次失败,返回大明寺静修。
    李清跟随主持,转过几个回廊,穿过几道山门,行约千余步,在来一座禅房前,主持进去,过了一会儿他低头出来,向李清摆一个请的姿势,“师傅有请李施主。”
    李清凝住心神,跨门而入,只见房间里光线昏黑,显得异常寂静,整个房间除二个蒲团外,再无他物,靠里间的蒲团上坐有一老僧,李清刚入黑屋,一时看不清他的面容。
    黑暗中两只眸子闪着淡淡的智者之光,蕴涵着人生的智慧,李清上前缓缓跪下,“末辈李清参见大师,”
    “李施主请坐,不知欲见贫僧,不知是为何事?”他声音轻柔而平淡,如春风化雨,让人内心平和、宁静。
    渐渐地,李清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可以看出鉴真的相貌,只见他鼻子高挺、颧骨前张、身子瘦小,或许是长期坐蒲团的缘故,腿有些畸形、细若麻杆。
    李清也盘腿坐在蒲团上,双手扶着膝盖,身子微微前倾向鉴真肃然道:“大师意志坚韧,一心东去传教、普渡众生,让人敬佩,但李清以为,日本国地域狭小,四周皆茫茫大海,生存不易,从白江口一战便可看出它地勃勃野心。这是天然的地理制约,其岛国心态也注定它后世的国策必然是向外扩张,从隋起至今,我中原国势强盛,日本国屡屡遣使前来,名为学习,实为窃取我中原的文化、制度和各种技艺,久而久之。必然是养虎为患,假以时日,日本国渐渐强大,若中原动荡之时,以它的狼子野心,岂能不趁虚而入?
    所以李清想奉劝鉴真大师。宣扬佛法是好,可教化民众向善,但也须努力防止我大唐的先进文化为其所用,渐渐追赶上中原,将来涂炭我后代子孙。”
    鉴真半天没有说话,房间里一片寂静,李清见他双目微闭,仿佛没有听见自己说话似的,不禁又追问道:“难道大师以为李清所言不值一听?”
    鉴真摇了摇头,略略睁开眼睛笑道:“人说智者可看百年。可李施主的目光又何止百年,话虽有几分道理。但所言都在假设之上,如何能让人信服。但李施主心怀天下民众之心,却让大和尚深感惭愧,我不妨送李施主一言,也算结今日之缘。”
    此结果也是在李清地意料之中,自己的进劝苍白无力,毫无事实根据,可他又能说什么呢?倭寇犯境还是七七事变,李清不禁深感无奈。或许来见见鉴真大师也是一个目的吧!
    “大师看透人世,悉知人间善恶。李清年轻浅薄,对前路甚感迷茫,身处朝廷乱局而不知进退,愿听大师妙揭!”
    鉴真微微一笑,“这不是逼死老和尚吗?”
    “水满将溢,月盈必亏,做人存七分素心,凡事留三分退路。”鉴真言罢,再不肯睁眼。
    意思就是叫自己做得不要太过分了,道理很简单,李清也明白,可要能做到这一点,却又千难万难,官场上讲究对敌人手段狠辣,决不容情,他可能存素心吗?留三分退路倒可取,但不是现在。
    李清见鉴真已不再言,便悄悄退出,主持已经离去,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他走了几步,忽然感觉后面似有脚步声,回头却不见人,李清快跑几步,冲出院门,却猛地停住脚步,回身笑吟吟地等着。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互相埋怨声响起,他面前赫然出现两个僧人,正是那两个日本僧,荣睿和普照,李清笑道:“你们二位还不死心吗?”
    他忽然有一点担心,自己对鉴真所言会不会被这二人听去,只见两人对望一眼,荣睿软语相求道:“我们知道侍郎大人也难办,所以只要侍郎大人送我们一艘船便可以了。”
    旁边普照接口又道:“我们也不会白要侍郎大人的船,侍郎大人不是来推行盐法吗?我们知道有个地方藏有一支船队,足有上百艘,上面载满了盐。”
    这消息确实意外,上百艘都载满的话,少说也有十几万石,“你们怎么会知道?”李清不露声色又问道。
    二人叹了口气,“我们为了弄船,扬州附近地江河湖泊都跑遍了,也是无意中发现。”
    这时,忽然听见外面一片喧闹声,李清扭头,却见第五琦、高适等一大帮人指着自己快步走来。
    “你们怎么找来的?”李清惊喜交集。
    第五琦呵呵笑道:“我们见到你的马,知道你和郡主上山了,便一路问来,正好遇见在求佛的郡主。”
    李清闪目向后看去,只见李惊雁站在不远处,神情扭捏且担忧,李清知道她的心思,是怕自己把昨晚之事说漏嘴。
    李清打了个哈哈,“找到了就好,我们这就回去。”
    “侍郎大人,那我们的事?”旁边两个僧人见李清要走,急忙紧张地问道。
    “放心!我不会忘记。”
    李清拉过第五琦,指着两名僧人对他笑道:“这两个和尚知道有一处地方藏有十几万石盐,想用这个消息和我们交换一艘船。”
    第五琦一怔,随即大喜,他急将李清扯到一边,在他耳边低声道:“我没来得及向你禀报,昨日我去盐仓盘库,发现就在一个月前有二十万石官盐报废,据他们说是风浪将船队掀翻,问他们伤多少人却说不出,我就怀疑其中有问题,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盐不成?”
    李清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二十万石,好大的手笔,恐怕只有庆王或永王才拿得出手吧!他微微冷笑道:“此事休要声张,等晚上再集中人手去抓。”
   
第二百二十章 庆王之痛


    
    十分安静,云层高厚,一轮皎洁的镰月在云层与星空大地时明时暗,不时映出云的轮廓,虫儿在草丛里放声高歌,不时传来夜的鸣叫,这一带属于扬州的高邮县,草高林密,让我们再往北走两里,在高邮湖东岸的一条小河荡中,静静地停泊着一百多艘平底船,船吃水很深,显然里面装满了重物,外面用油布层层覆裹,在数十步外的岸上搭了十几个帐蓬,别的帐篷都漆黑一片,想必帐蓬中人已经睡了,惟独最中间一顶大帐篷依然有动静,帐帘垂下,边缝透出灯光,隐隐传出女人的嗲笑声,在帐篷外面,则有两个拿刀的家丁走来走去,懒精无神地巡视着四周的情况,有时却忽然打起精神,整个人趴在地上,撩起帐蓬一角,偷偷向窥视里面一番,不知不觉,口水已从嘴角流了出来。
    第五琦猜得没错,这船里面装的正是庆王借报废之名偷出的二十万石官盐,准备卖给襄州的一个大盐商,但因价格谈不拢,一直未能成行,不久便传来李清到扬州巡查的消息,依李成式的意思,先将这批盐归舱,减少风险,但庆王哪肯将到嘴的肥肉吐出去,便责令李成式好生看管,又派自己的一个舅子赶到扬州来亲自监督这批盐。
    此时,他的舅子正和县里来的两个妓女喝酒寻乐,却不知危险已悄悄来临。
    在船队五里外。一支数百人地队伍快速向这边走来,李清换了一身盔甲一马当先,长槊横在马鞍前,颇为威武,使他的亲随们感到份外亲切,又忍不住称起他的故名:李都督。
    在他前面,两个日本僧人正紧张地辨别道路,这关系到他们东渡的大船。丝毫不敢大意,“大人,就在前面了。”
    李清手一抬,队伍停了下来,他低声命道:“荔非守瑜,你带几个弟兄去看看!”
    荔非守瑜握着他的长弓。手一招,带着四、五个弟兄悄悄地潜了过去,这里的草高齐胸,几个人猫腰疾行,只听见轻微的沙沙声,却看不见人。
    很快,荔非守瑜距帐篷只有百步,只见两个巡逻者在帐篷边游走,他把刀横咬在嘴上,本能地将弓竖起来。“二哥,对方可是有两个人。”一名小兵忍不住提醒他一下。
    荔非守瑜微微冷笑一声。从箭壶里抽出两只箭,自从在夺取石堡城时见南霁云两箭齐发的箭法。他深受刺激,自此苦练此技,现在已如火纯青。
    弓弦吱嘎嘎地拉满,两支箭略略分开,笔直地对准两名家人,‘嗖!’地一声轻响,两支箭脱弦而出,还没等旁边地弟兄看清楚去箭。那两个家人已捂住喉咙软软倒下,竟一声也没叫出来。
    荔非守瑜从嘴里取下刀。“去通知都督,可以上了!”
    一名小兵答应,象鼹鼠般窜进草丛,转眼便不见了人影。
    片刻功夫,数百人四边包抄,将十几顶帐篷团团围住,一个人也没有走脱。
    一众船夫从梦中惊醒,茫然而惊惶地望着猎猎火光中地军队,只穿一件单衣,在夜寒中瑟瑟发抖。
    “将他们分头带下,逐一拷问口供。”。
    “都督,他说自己是庆王的小舅子。”荔非守瑜将一名矮冬瓜般的男人扔到李清脚下。
    这男人忽然认出了李清,连连磕头求饶,“李侍郎饶命!李侍郎饶命!”
    “你认识我,这倒不好办了!”李清嘴角带着冷笑,缓缓将刀拔了出来,刀锋冷森森的,似乎要杀人灭口,顿时将那男人唬得大小便失禁,晕厥过去。
    “将他带走,好好问他的口供。”
    李清见此人胆小怕死,好地证据,我怎会舍得杀你!”
    言罢,他大步走向船队,一刀将首船的油布劈开,白花花的盐立刻出现在眼前。
    “庆王殿下,人赃俱获,我倒要看你这次怎么交代!”
    李清得意一笑,回头拍了拍荣睿的肩膀,道:“你们的消息不错,这次我会赏你们一艘大大的海船!”。
    天色微明,一匹快马飞速驰向扬州城,马上之人在城下高声叫喊几声,又射上一封文书,片刻,吊桥放下,城门开了一条缝,快马冲上吊桥,从门缝中穿了进去,又过片刻,急促的马蹄声在刺史府前嘎然而止,马上人很快便被领进刺史府。
    “什么,那些盐船已经被李清抓获?”
    李成式被惊得目瞪口呆,他顾不得披上一件外衣,赤脚单衣便跳下床来,一把揪住报信之人,恶狠狠道:“你有没有看清楚,真是李清吗?”
    “属下发现军队想去报信时已经晚了,至少有五百军,为首之人正是李清。”
    “废物!”李成式一把将他推开,一屁股呆坐在椅子上,先是假帐,然后只隔一天就被找到了这批盐,自己真是大意了,实在小看了李清,不应该听庆王那蠢货之言,应该在假帐事发后将这二十万石盐归库就好了。
    他的心仿佛沉到了深渊,冷汗顺着他的额头流了下来,二十万石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若庆王不承认,这个黑锅就得自己背了。
    他忽然跳了起来,又急声问道:“那庆王的小舅子呢?是死是活?”
    “姚三郎被抓住了!”
    李成式只觉头皮一阵阵发麻,姚三被抓住,庆王是逃不掉了,可皇上若要为庆王脱身,自己地下场会更惨。
    ‘冷静!冷静下来!’李成式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停地告诫自己,他勉强稳住了心神,仰头望着房梁思索,‘当务之急,是要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庆王,然后想方设法将这批盐毁掉,至于姚三郎,能杀则杀!’
    一刻钟后,三羽飞鸽扑打着翅膀,向远方飞去,瞬间变成了三个小黑点,直至消失不见。
    天色大亮,李清在二百多骑亲随地护卫下,返回了江都县,查获的盐并没有随他而来,而是别处安置,被他留下地四百军队最严密地控管。
    人证、
    有了,但这还远远不够,李隆基要的不是他儿子犯事而是钱,至少五十万贯解押进京,才能让李隆基尝到甜头,继续支持他的盐政。
    一行人回到了署衙,荔非守瑜没有离开,他叫住了李清,“都督,二十万石盐决非小数目,还抓住了他的舅子,庆王极可能会狗急跳墙,属下以为我们要加强戒备,防止被人暗算。”荔非守瑜说完,便静静地望着李清,他也是多智之人,只从今天发生之事,他便可推断出庆王的下一步不是杀人灭口,就是暗箭伤人。
    “你说得不错,我们不能吃暗亏,从现在起,你就为我护卫长,全面负责大家的安全,尤其是郡主那边,更要加派人手,任何可疑之人靠近,格杀无论!”
    李清冷冷一笑,从今天开始,他与庆王的斗争开始真正进入白热化,任何一步都不能疏忽,大家斗智斗勇,就看谁手段更辣,心肠更狠。
    荔非守瑜领命自去安排人手,李清大步走进署衙,将第五琦和刘晏找来,他先问刘晏道:“这两天,有多少民间的盐田来备案?”
    刘晏取出一本册子递给李清,道:“外州的来了不少,扬州反而不多,只有十三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