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万户侯 >

第69部分

大唐万户侯-第69部分

小说: 大唐万户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且把银子还我。”。声恶狠狠道。
    银子早被弟兄们分掉,李炎便从怀中摸出一颗金珠悄悄塞进他手中,李清心领神会接过,有了此物,回去的盘缠可就解决了。
    进了大堂,里面极宽阔,可容六、七百人同时就餐,李清只见几溜长桌上竟摆了数百副餐具,便笑笑道:“王爷今天请客吗?如果时辰未到,我再等等!”
    “此事不提也罢!”不领情,都不来,我又能怎样。”
    哪有请客一个不来的道理,李清忍不住又想再问,旁边李照上前拍拍他的肩膀道:“昨天的事李兄弟也看到了,那李怀节走了李林甫地路子,下午得到宫中的消息,皇上竟同意将我妹妹送到契丹和亲,所以我父亲想请一些长安才俊,赶在诏书没下之前,替我妹妹将终身订了,或许皇上能取消此事,结果谁都不肯来。”
    “照儿,别说了!今天是上元夜,别坏了贤侄地心情。”
    李琳声音颤抖,眼睛也忍不住红了,他的原配夫人已逝,留下地三个孩子中,他最喜欢李照,却最心疼女儿李惊雁,如今女儿竟被当作政治工具嫁给契丹凶人,他求诉无门,心中实在难过之极。
    李清摇了摇头,先将李琳扶坐下,半跪着凝视这个悲伤的老人,他微微笑道:“王爷请放宽心,最迟明天,宫里一定会有消息传来,郡主不用去契丹和亲。”
    “你说什么!”
    李家三父子一下子将李清围住,“你怎么知道?”
    李清嘿嘿一笑,“此事不能说,你们等好消息便是。”
    他对杨玉环还是有十足的信心,今晚上元夜,杨玉环和李隆基一番恩爱后,再吹吹枕边风,天下哪里还有办不成的事?”
    李家三父子哪肯饶他,连威胁带利诱,一定要逼他将真相说出,正闹得不可开交,管家连滚带爬跑进禀报:“老爷,秦公公派人来了!”
    只见一名小太监匆匆走进大堂,向李琳半跪施了个礼,大声道:“秦公公派小人来传个口信,皇上刚刚决定,取消平阳郡主和亲契丹。”
   
第九十九章 二进宫


    
    一只坠入历史的异蝶,他此时渺小卑微,扇动着细嫩拂起一丝灰尘,在中唐的历史上落下了极细小的痕迹,又仿佛是升空火箭上一颗松动的螺丝,悄悄改变着中唐的行进轨迹。天宝四年初,左相李适之被罢相,免知政事,迁太子太保,门下侍郎陈希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左相,这本是一年后才发生的事,却因一个海家走私案带来的政治变数提前发生了,而引发这场政治变动的李清,对发生的一切却茫然不知。但他本人的命运,也随自己扇动的翅膀,渐渐发生的变化。
    清晨,东宫,太子李亨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眉毛拧成了一条干枯的柳叶,眼中掩饰不住惊讶之色。
    “你确定那李清是在宫中来人前便知道了皇上要撤消和亲之事吗?”
    这句话他已经问了三遍了,可依然想不通其中的关节在哪里?皇上取消平阳郡主和亲和杨玉环有关,通过宫中的耳目李亨已经知道了,但这和李清有什么关系,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站在太子下首的是李琳,他对李清如何会事先知道此事也一样茫然,他一夜都没睡着,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是太子出手了,他昨日在东宫门口遇见李清,极可能是太子将此事告诉崔翘时,李清在一旁听见了,李琳一早便来东宫谢恩,却发现太子也对此事感到不可思议,这下,李琳彻底堕入了混沌世界。
    “殿下,如果此事不是殿下所为,臣以为、臣以为。
    他本想说派人好好去查一查,却忽然惊觉自己竟是在恩将仇报,以太子的心性,倘若发现对自己不利,李清恐有大难,他呐呐说不下去。
    “呵呵!琳兄,这是好事啊!此事我没能帮上忙,心中一直不安,能这样解决,那是最好不过了,今天来拜访琳兄的人一定不少,我们改日再详谈,你先去忙吧!”
    李琳前脚刚走,李亨立即唤来李静忠,低声命道:“你立刻去查一查,看那个李清昨天去过什么地方?”
    李静忠一呆,这大海捞针似的,让他如何去查,他苦丧着脸道:“殿下能不能给奴才一个线索。”
    “蠢材!这点小事都办不成。”李亨怒骂一声,又低头走了两步,回头道:“你先查玉真公主昨日去了何处,再查李清昨日是否见过她。”。
    昨日多喝了几杯,李参军近中午才爬起床来,整个客栈都静悄悄的,估计是上元节夜里贪欢的缘故,人人昼伏夜出,竟倒了时辰,他里找三圈,外找三圈,一直找到前台,才寻见一个哈欠连天的伙计,“小二,给我打桶水来。”
    小二哭笑不得,“我的爷,水井就在你楼下,你赶这么老远的路来,不累吗?”
    李参军却眼一瞪道:“我交过店钱,给过小费,又是朝廷命官,这打水之事几时才轮得到我,少罗嗦,给老子打水去!”
    小二无奈,只得歪歪咧咧去了,到了门口还听他嘟囓道:“当的是那门子官,真是官,怎么不住进奉院去,反而来挤这等低档客栈。”
    一句话倒提醒了李清,事情办完了,他打算明天回成都,可行李什么的还在进奉院,虽可能有人候着他,可行李里面还有不少珠宝和一张五千贯的王宝记柜票,柜票不用担心,取钱的信物在自己手上,但那些珠宝少说也要值两千贯,若丢了实在可惜,不管怎么说,还是得回去看看,说不定被执事收着呢!
    李清正在寻思去进奉院的办法,却忽听有人在门口大喊一声:“在这!可算找到了。”
    李清唬了一跳,扭头望去,却见十几个侍卫从马上跳下,当先一人高大魁梧,堪和王兵各相比,正是李琳家的老二,李虎枪。
    他两步冲上前,一把揪住李清,虎样的汉子却哀声道:“我的爷,找你把我们的腿都跑细了,你怎么住在这个破地方?”
    “我昨晚不是告诉你我住在三元客栈吗?”
    “李大爷,这三元客栈在平康坊少说也有三、四十家,你要住也要找间好点的,偏找这最破的一间,我在太子面前拍过胸脯的,半个时辰把你找来,可这已经两个时辰过去了。”
    李虎枪为得太子赏识,自告奋勇揽下这差事,而现在都快近午了,太子的赏识是捞不到了,可却捞到一顿板子。
    李清本想大骂‘谁想住这破地方,还不是你把老子的银子摸走了!’却一下听出他话中的意思,随即改口道:“你是说,太子找我?”
    “太子又找自己什么事?”李清想到昨日太子对自己的细细询问,一
    子想了一夜,要做出什么决定,他隐隐觉得自己好运,
    李虎枪没有时间再多解释,一把将他拖上马,边走边陪笑道:“太子鲜有这样见一个人的,昨天见你两次,今天又要见你,我们都估摸着兄弟要大发了,待会太子若心情好,兄弟能不能替我求个情,请他饶了我这一遭。”
    李清见这帮人个个鲜衣怒马,眼睛都长在头顶,对周围人羡慕的眼色不屑一顾,想必都是京里的高干子弟,他呵呵一笑,拍了拍李虎枪的肩头笑道:“你放心,太子决计不会打你,若今天是好事,我请大家喝酒。”
    这些高干子弟不好好结交一番才是浪费呢!。
    李静忠调查的结果和李亨所猜想的一样,李清昨天果然在太平公主旧宅见过杨国妃,李亨倒吸一口冷气,牙隐隐作疼,这本是个荒谬绝伦的念头,但似乎只有这一个合理的解释,李亨只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不料这荒谬绝伦的想法竟然成为事实。
    “他身上到底藏着多少秘密?”李亨的好奇心已经按奈不住。
    李亨在房内来回不停地踱步,计算着李清到来的时间,他想写点什么,可几次拿起笔又放下了,李清在他心中已经变得不再单纯,‘此人到底是用还是不用?’李亨的心里矛盾到了极点。
    李静忠站在下首,合目垂头,脸上带着一贯的笑意,但他的眼角余光却在偷偷地观察着主子的表情,他知道主子在想什么,他也知道现在就是决定李清命运的时刻,这个人非常不错,他喜欢,第一次见面便送了自己价值近三千贯的礼,李静忠昨晚去了奇宝斋,才知道那颗极品祖母绿至少价值二千贯,他嘴巴笑得一夜都合不拢,这是生平第一次发如此大的财。
    “咱家得帮他一把!”
    李静忠暗暗打定主意,他回头给侍女使了个眼色,便接过侍女递上来的燕窝粥,笑咪咪端到李亨面前,“殿下不要着急,那李清还只是个九品小官,听殿下召唤,还不受宠若惊跑来吗?”
    一句话提醒了李亨,不错,这李清确实只是个九品小官,自己倒有点小题大作了,把他叫来问问清楚便是了。李亨斜眼瞧了瞧李静忠,暗暗忖道:“不会李清和他也有关系吧!”
    “这不可能!”李亨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李静忠跟他多年,不可能与李清有什么瓜葛。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侍卫将李清带来了。
    “臣李清参见太子殿下!”
    半晌,不见李亨的动静,房间里安静得异常,李清的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头却不敢随意抬起。
    “李清,你且抬起头来。”
    李清抬头,看到的是一张似笑非笑的脸,目光散淡,却又透出一丝冰冷,负手昂头斜视着他,细长的眉梢微微上挑,李清心里打了突,人说伴君如伴虎,这还没成君呢,就这么难处,昨日对自己态度温和,让人如沐春风,可只隔一天便成了寒冬。
    “我来问你,你怎么会识得玉真公主?”
    李清的心顿入寒窟,“他怎么会知道此事?”转念又一想,“不用说,这必是自己的未卜先知的本事让他猜到了事情的原委,这个多嘴王爷!”
    他心中的念头转得飞快,否认?还是承认?都不行!须得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
    编谎扯故,需要讲究技巧,有时说一句假话,又得再用十句假话去圆它,越扯越远,早晚会被人听出破绽,所以最高明的假话便是说九句半真话,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说半句假话足矣。
    “其实臣也是碰巧,臣身上分文皆无,便想去找杨氏妹弟借钱,正巧遇见玉真公主。
    于是,李清就把他在中遇到杨钊,后来又遇巧救了杨家,又在太白楼碰到杨氏兄妹,然后杨玉环怎么接见他,他又出于报恩的目的求杨玉环帮忙,前因后果,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唯一的变化是将他的主动结识说成了巧合,他说的完全是实情,毫无破绽,也不怕李亨事后派人调查。
    李亨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他久历宫廷险恶,什么是真话,什么是假话,他一听便知,他知道李清说的是真话,和吏部他档案中的记载完全吻合,李亨此时心中不但怒气全消,反而因为李清的诚实对他更欣赏了三分。
    房间的气氛又回到了春天,李亨瞅着李清,此人人品、能力皆好,可就不知道他见识如何,若也不错,可堪大用,他坐回床榻,斜倚在软枕上,恢复了平常的懒散姿态。
    “李清,你在义宾县为官,应该知道这次南
    ,说说看,你是怎么看南诏的?”
    最近朝廷为南诏战后之事争论甚紧,皇上着令自己写一份关于南诏的报告,这李清倒可以作为下层官吏的代表,听听他的见解。
    “来!你坐下慢慢说。”
    李清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机会,他闭上眼睛将这几个月来和王昌龄关于南诏的辩论简单的梳理了一遍。
    “殿下,李清位卑不敢忘忧国,臣也一直在思考南诏,臣以为南诏坐大这已经是事实,自东战役后,南诏的势力已经扩展到了东,所以首先要正视它,朝廷要给它相应的地位,以稳其心;其次要严防南诏吐蕃结盟,在臣看来,南诏是一,吐蕃也是一,它们二者分开,皆不可怕,怕的是二者相加,这就不是等于二的问题,我益州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吐蕃垂涎已久,若吐蕃从西攻松州,同时南诏从南攻姚州,这腹背受敌,一旦救援不力,剑南危矣!”
    李清侃侃而谈,李亨听着微笑不语,李清所言都是朝廷上讨论到的,拢络南诏,防止南诏吐蕃结盟这已经是朝廷共识,但给南诏平等地位,这涉及到天朝颜面,目前争议极大,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和李林甫观点倒是一致的,南诏属国的地位绝不能改变。
    “不错!不错!你一个小小的九品官能看到这些,已经不错了,那你可有什么好的措施?”
    李清眼里闪动着神采,他的想法被上位者认可,这无疑是巨大的鼓舞,他已经坐不住,已经忘记自己面对的是地位崇高的太子,他站起身来忘情地来回走动。
    “殿下,臣以为南诏的崛起根本原因是在人,所以解决办法也是在人。”
    “人?不妨说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