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7部分

血淬中华-第7部分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天遇到的那些古怪事情,虽然已经让冯华他们感觉到情况不对,并有了相当的心里准备,但是当听到今天是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三时,冯华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是产生了巨大的震撼:那怪异的馒头石到底有些什么玄妙之处?他们感觉只不过是穿过了一扇光门,怎么就一下子从公元2004年回到了一百一十年前的1894年。难道《寻秦记》里的时空转换真的可以发生?那扇光门难道就是虚幻之中的时光隧道?虽然难以置信,可是这伙人的奇异装束和他们手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武器,还有刚刚结束的那场战斗都使你不得不信。
    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下子把三个人的脑海搅了个乱七八糟,一时间都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好在已经有了一些心里准备,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还都算不错,很快三个人就从极度的震撼中回复了过来。彼此之间虽然没来得及进行太多的交流,却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怎样,也要勇敢的去面对!看来,回到他们来的那个社会恐怕是不容易了,只能即来之则安之。
    虽然入夜后的长白山仍是相当的凉,可这却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此刻营地中人们的情绪,生死与共结下的情义让众人谈话的气氛异常融洽。冯华渊博的学识,不但让黄德贵、大喜、山子和三林等人惊异万分,简直以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且也一次次令自以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李九杲佩服得五体投地。围绕着篝火众人团团而坐,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又谈起了白天的那场战斗。经大喜和三林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众人不时的为那惊险的场面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望向冯华他们的目光又多出了几分敬畏。
    山风渐起,夜更凉了。看了看斜靠在篝火边已经有些倦态的黄德贵,冯华再次劝说道:“黄兄弟,你的伤才刚刚好一些,还是应该多加休息。况且夜寒风重,也非常不利于伤势的恢复,你还是早些回屋休息吧!”
    听了冯华的话,黄德贵连忙表白道:“邢大哥妙手回春,我的伤已经好多了,没什么事的,我再陪冯大哥你们坐一会儿!”
    无奈地摇了摇头,冯华只得将目光投向了李九杲:“当家的,现在如果不注意将来极有可能会给身体留下隐患,你还是再劝一下黄兄弟吧!”
    虽然只是人之常情,但冯华的这一番话却让李九杲和黄德贵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爽朗的一笑,李九杲说道:“二弟,你还是早些回去吧!不要再拂了你冯大哥的美意,等你的伤好了咱们再好好和三位哥哥聊一聊。”
    夜已经很深了,幽暗而深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浓重的乌云吞没了满天的星斗,除了他们燃起的几架篝火,整个世界好像都被无边的墨色浸染得漆黑一团。看了看凉风渐起的天气,冯华对李九杲说:“当家的,时间不早了,而且天看起来也要变了,我们不如今天就到此为止?”
    李九杲虽然谈兴尚浓,但得到提醒后也想到大家都很劳累,立即点头应道:“好吧!就听冯大哥的,大家都早些休息!”
    在众人进屋后不久,黝黑的夜空划过一道闪电,在一阵隆隆的春雷声中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春山夜雨,万籁俱寂,冯华三人也度过了他们回到1894年后的第一个漫漫长夜。
    乡思未尽,冷雨愁肠。虽然经过一天的奔波、战斗,冯华他们的身体已是极为疲乏,可是对命运前途的担忧,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让三个人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不知怎么冯华竟突然想起了28届奥运会,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自言自语道:“现在,雅典奥运会应该开幕了吧?也不知道中国射击这次能拿几块金牌?”
    虽然这时候谁都没有兴趣谈论这个话题,可大家沉重的心情还是不禁为之一松。聊了一阵子熬夜看比赛的往事后,为了活跃气氛,天宇还脱口诌出了几句歪诗:“君问归期难有期,荒山夜雨倍嘁唏,何当夜半观奥运,只能再活一百一。”
    窗外紧一阵、慢一阵的雨声,把三个人的话题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突然回到一百一十年前,让冯华他们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虽说是即来之则安之,可是如何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还是让三个年轻人感到心中无底、忧心忡忡。如今在这大山里,他们可以说是人地生疏,看来只能先与李九杲等人为伴,暂时栖身在“铲不平”的巢穴中了。
    叹了一口气,周天宇有点儿沮丧地说道:“咱们的运气太差了,回到什么时候不好?偏偏是来到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衰弱、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华哥,我记得中日甲午战争好像就快开始了吧!”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就在今年的七八月份,距离现在只不过还有三个多月,咱们回来的时机确实不太好。国内,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千疮百孔;国外,西方列强野心勃勃,如虎狼环伺;眼前,小日本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我们虽然洞悉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清楚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但时不我待呀!”冯华有些无奈的说道。
    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冯华三人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从穿越时空的巨大震撼中摆脱出来,可此刻面对着中华民族即将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他们那三颗年轻的赤子之心,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
    听了冯华的话,天宇接口道:“真是的,既然回到过去还不早几年。现在可好,明明知道‘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这个最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就要发生,我们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太令人憋气了。”
    “怕什么?胡传魁不是还有一句‘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吗,何况是咱们!我就不信凭着咱们的洞悉‘天机’,还不能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并没有附和冯华和天宇的说法,邢亮豪情万丈的说道。
    一石激起千重浪,邢亮的一句话立刻提醒了冯华:“是啊!仅凭着咱们三个人三杆枪是没有什么作为,可无名洞里还有那么多的武器啊!”
    冯华他们虽然看起来一直都比较镇静,其实接二连三的巨大变化还是让这三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方寸大乱。他们思念亲人,考虑如何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去处理与李九杲等人的关系,思绪纷乱复杂,早就把无名洞探险的事忘到了脖子后边。
    周天宇听到这儿,也一下子也来了精神:“除了武器还有好多机器设备呢!华哥,我看那些设备将来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说不定还能弄个兵工厂什么的。”一时间,三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
    武器虽然有了,但使用武器的人却更加重要,三个人很自然的就把话题转到了身边的这伙人身上。
    稍微思忖了一下,冯华对邢亮和天宇二人提出了自己的分析:“通过这一天的相处、交谈和观察,我发现‘铲不平’的这伙人思想还比较单纯,他们大多是因各种原因,被逼无奈才走上这条路的下层百姓。这些人年轻且为匪时间不长,与那些惯匪不一样,身上还保留着普通百姓憨厚、纯朴和正直的一面。尤其是李九杲,他不但为人仗义豪爽,而且还很有正气,从这几年他在这一带的所作所为看,我觉得有争取和改造他们的把握。”
    “我也觉得他们这帮人还不错。据那个叫大喜的小伙子说,李九杲除规定了那三条禁令外,还禁止‘铲不平’的人吸食鸦片,而且他们制定的纪律也甚为严格。这几年来他们从未杀过一个平民百姓,没有烧过一次民房,也没有奸污一名妇女,当地的民众都称李九杲为‘白山大侠’。我看,将来如果能把他们争取过来,并以其为班底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一定可以为中国一雪近百年的耻辱!”邢亮非常乐观的在一边补充道。
    天宇也兴奋地说:“项少龙一个人都能在战国时期做出一番事业,我们为什么不行?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咱们也是三个人,我看这就是个好兆头!”
    被兄弟们热烈的情绪所感染,一向沉稳平和的冯华此时也有些激昂起来:“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屈辱岁月……不;我们不只是改变历史,而且要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确定完奋斗的目标,三个人都觉得如释重负,身心一下子轻松了起来。虽然前途未卜,而且困难重重,但是年轻人勇往直前,敢想敢干的豪气又重新回到了他们身上。他们决定,不管自己能不能够影响历史,但决不能在这个时代糊里糊涂地活下去,既然命运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去努力,去奋争!
    方针大计确定了,他们又编造了诸如来历、身份等一些细节问题。冯华说:“常言道,‘入乡随俗’,这个时代的人除了姓名之外,成年后还有‘字’。咱们也应该给自己起个‘字’?”
    周天宇笑了:“好啊,古人的‘字’挺有意思的,我打早就想有个‘字’了!”
    邢亮说:“那还不好办!想一个既响亮又有气魄的不就行了?”
    “老亮,这‘字’可不能随便起的,那可是有规矩,有讲头的,不然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冯华解释道。
    这个说法别说是邢亮,就是天宇也是第一次听说。他们不由得一起看向冯华,等待着他的“下回分解”。
    “《礼记…檀弓》里说‘幼名,冠字’,字是男子在冠礼、女子在笄礼上获得的新名字。”冯华喝了口水接着解释道:“名和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颜氏家训》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所以‘字’又叫‘表字’。章炳麟在《国故论衡》里说字实际上是用同义词对名的转述和进一步解释,名和字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寓意联系。所以,诸葛亮字孔明,天亮为明;赵云字子龙,龙从云,虎从风呀!”冯华列举三国人物的名和字作了说明。
    “要不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真是一点不假啊!”邢亮赞叹不已。
    当下三个人在冯华的帮助下各自作了选择,冯华字子夏,邢亮字启光,周天宇字寰海。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章 智擒云里雕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出于对冯华他们救命之恩的异常感激,以及发自内心的钦佩敬服,李九杲和黄德贵把冯华三人奉为了“铲不平”的上宾;而冯华他们也决定要充分利用此机会,去接近、熟悉和了解这些人。
    在“铲不平”这股绺子里,大喜、三林和山子以及当时负责留守营地的丁方是位于两位当家的之后所谓“四梁八柱”的大头目。由于冯华三人在他们山穷水尽、几乎走投无路的危急关头及时援手,并且还救了二当家的命,所以他们对这三个异乡人非常的有好感。当然,除了感激之情外,冯华他们古怪奇特的打扮、威力无比的洋枪、起死回生的医术以及无所不知的博学多闻,都让他们充满了不尽的好奇之心。而丁方等那些未参加上次“搅局”行动的人,在听了大喜、三林和山子等人对冯华他们添枝加叶地描述后,也把三个人当作了无所不能的“神人”。面对着“云里雕”姚老六手下一百多人的追击,他们竟然如此轻松的就打退了敌人,而且还把“云里雕”的二掌柜给打死了;还有,二当家那么重的伤势,眼看着被他们举手投足之间就治好了大半儿,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经过冯华三人有意识的主动接触,只不过短短几天功夫,他们与这伙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就减少了许多。尤其是与“铲不平”的那几个头面人物,双方更是大有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之感。冯华他们讲的那些国外的奇异见闻和新鲜事物,虽然有很多的名词这伙人都听不懂,可还是让这些没见过什么世面、土生土长的山里汉子听得如醉如痴、目眩神迷,心中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除了爱听这些奇闻逸事外,这些人还特别喜欢听冯华他们说“书”、讲故事。
    在人们的印象里,像土匪这类的“绿林好汉”过的都是“有钱大家花,有饭大家吃,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消遥自在生活,可实际上匪帮是一个等级分明、苦乐不均的世界。绝大多数时候,只有土匪头目可以海天酒地、尽情享乐,对大部分匪众来说,他们也就是个混饱肚皮而已。而像“铲不平”这样的绺子,由于人数尚少以及李九杲自身的豪爽义气,能基本上做到“同甘共苦”已是非常的不容易了。不过即使这样,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极为单调,平日里也就是练练武、侃大山、或者偶尔听大当家的讲讲江湖武林上的见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