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三世 >

第345部分

秦三世-第345部分

小说: 秦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见吾皇陛下!”
    “免礼平身!”秦旭径自走到主位上跪坐下来,赵宏和秦圣分别站在两侧。
    “何事如此着急?”身为帝王,秦旭没有随便介绍人的习惯,更没那必要。如果楚镇和黄斌有心,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秦圣的身份。所以秦旭开门见山地问道。
    黄斌首先道:“哦,启禀陛下,中华政府发来电文,询问我大秦的下一步计划。同时,赵主席希望鸿胪寺能迁回首都,以备联络。
    东北局势顺利,联军遭受大挫,东北局势明朗,至多六月中旬,东北全境可复。
    朝鲜主席金正日前日发来贺电。同时希望能派驻一名大使在咸阳。伊朗,沙特,阿联酋等国与中华政府交好等国也相继发来贺电,也提出了相关请求。丞相不敢妄自定此国邦之事,特此请陛下示下。”
    秦旭低头思虑一会儿,没有答复黄斌,而是转头看向楚镇:“镇楚司又有何事?”
    “哦,陛下,末将有两件事。第一,忠武王传回讯息,首郡北部局势已经平定,然南部数县局势不安稳,原乌兹别克,塔吉克等地时有暴乱。忠武王急需陛下派遣文官前往治理,同时询问陛下是否该动用武力平息暴乱!
    第二,中华第一,第四骑兵师驻扎在白虎口外,却屡屡不显安稳。其中有很多人与第十军团皆有勾连。连铁骑军团亦不能免。金城伯请示陛下该如何自处。”
    如今,军政分家,一般的政务秦旭都不会过问,都是交给终黎佐天和季常来决断,但是军队里面的事情,秦旭要求事无巨细,皆要由自己决断,所以黄斌和楚镇才会在此时对秦旭提出这些问题。
    秦旭仰起头,轻轻敲着脑袋思考着。
    秦圣眼观鼻,鼻观心,果然做到了用心听,用心想,绝不多嘴。那份处之泰然,和一边地赵宏比起来也不遑多然。
    半晌,秦旭开口了,话里一片冰冷的杀意。
    “告知忠武王,黔首郡乃我大秦国土,朕是无论如何也要收回地。有任何国家或者个人不服,大可以站出来反对。朕不会嫌弃自己地刀子不够快。让天枢宫发出红色讨伐令。黔首郡实行军事管制,任何人,任何势力,只要忠武王怀其有反叛可能,尽皆诛杀,不留活口。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造反,全家屠灭,鸡犬不留。”
    红色讨伐令?
    黄斌眼角一跳。这一下,不知道首郡又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
    “告知金城伯,仔细记录与中华军有接触地人员。若怀疑其忠诚度,他可做主,逐出秦军。不过此事必须缓和而行,不可操切。”
    “诺!”
    对于首郡的居民,秦旭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他们地生命,动辄就是杀戮,但是对于中华和秦军,却显示了足够的宽容。
    “黄斌。”秦旭敲着额头。
    “臣在!”
    “告知赵主席,下一步计划不变。我大秦全力支持中华政府收复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以及库页岛和乌里雅苏台地区。大秦的铁骑军团会在一个月内开赴东北,参加作战。同时,告知赵主席,韩国南部的两个省,朕要暂借。租金从训练费中扣除。”
    “诺!”
    “另外,告知金正日主席,他所提出地帮助朝鲜训练黑金战甲部队一事,朕还需要和赵菁华主席磋商。不过前期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团的黑金战甲装备,用以支持其在南朝鲜的军事行动。至于派遣大使一事,朕看,出了伊朗,其余各国都派出公使就可。而且也不要来咸阳,去阿斯塔纳吧!让忠武王好好接待。”
    “啊?”黄斌怔了怔,陡然明白过什么一般,忙低头道:“诺!”
    这派遣公使还是派遣大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这差别却是远远不同的。
    大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享有比其他两个等级(公使、代办)的外交使节更高的礼遇,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
    公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或“全权公使”。1961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公使为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但实质地位、职务以及所享受的外交特权与豁免同大使相同。其任命需事先得到接受国的同意。
    秦皇如今说只接受公使,拒绝大使地入驻,在本质上来说是认为接纳除了伊朗以外的国家和大秦有平起平坐的权利。又或者,秦旭并不想这么快承认这些除伊朗以外国家的独立权。
    但这些还不是黄斌最惊讶地。最让他惊讶的是秦旭让这些国家把大使和公使派到阿斯塔纳!
    阿斯塔纳是原哈萨克斯坦地首都,也是现在首郡的治所所在,秦旭这样安排是不是秦旭已经有了迁都的打算?
    “该你们知道的时候,朕自然会告诉你们。不该你们知道的时候,什么也别猜。明白吗?”
    秦旭仿佛知道黄斌和楚镇在想什么,冷冷地提醒到。
    黄斌和楚镇忙低头齐声道:“臣(末将)明白!”
    “嗯,另外,赵宏,拟一份旨意给忠武王,告知忠武王,唯今之计是备战,而不是开战。欧洲各国已经蠢蠢欲动,不可掉以轻心。现在不是在外敌面前展现武力的时候。嗯,圣旨上就写四个字吧:
    ‘备战东欧’。
    忠武王会明白朕地意思的!”(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一百章 海参崴港
      
    兴安岭,亦作“石大兴安岭”。  俄称“斯塔诺夫山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它处于与黑龙江流域之间,西起鄂嫩河北、肯特山东,绵亘向东,其北支脉抵白令海峡,其南支脉抵鄂霍次克海,是北流入北冰洋、南流入黑龙江及太平洋诸河的分水岭。
    西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大清,岭北属俄国。但是,进入19纪以后,沙俄野心复萌,不断入侵中华东北,非法霸占中华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进而向黑龙江中游推进。迫使清政府于西元1858年(清咸丰八年)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珲条约》,将中俄两国边界线由外兴安岭南移至黑龙江,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领土被俄国吞并。从此,外兴安岭的名字在中华疆域版图上消失。
    中华黑龙江省,老黑山镇边境的一座山岗上,廖国忠带着自己的整个参谋团队都来到了这里。
    山岗以东,就是离开了中华长达1611年之久的外兴安岭领土。
    望着北边那片亘古以来就笼罩在寒冷和积雪中的领土,廖国忠意外的发现了大片的翠绿。
    其实早在边境报告中廖国忠就看见过类似的报告。一直在国人眼中是积雪遍地,寸步难行,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地东北土地其实并不是那么荒凉。大兴安岭南北两侧有数不清的矿藏---石材,木材,石油,天然气。。。。。。。更让人眼馋的是,这里还有金矿!
    斯肯蒂娜黄金矿脉是西元20111被中华的地质勘探学家发现的,经过探测,这个黄金矿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黄金矿脉,初步估测,仅仅地表矿,其黄金蕴藏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00万吨,等级为194克/吨。不论是纯度还是藏量都远远超过了之前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当中华政府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高层简直欣喜若狂。
    众所周知,黄金,是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硬通货。别看现在各国都发行纸质货币,而且美元一直被看做最流行地货币,成为世界所有贸易的恒定标准。但别忘了,美元的发行其实也是依靠美联储的黄金储量做最基本担保的。据各国解密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大英帝国担心最后战败,曾把469~:地黄金储备秘密运送到美国。结果二战结束后,英国要求美国政府归还,却被美国政府赖账。而二战后美国的迅速崛起也和这笔数额庞大的黄金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金,是一般等价物。而且是永远保值的一般等价物。所有各国货币最初的发行基础都是黄金。中华建国初期,黄金储量低的惊人,国库里的黄金几乎全被搬到了台湾。由此,台湾才能在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而中华大陆在此时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量发行货币,但还是在极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这并不是说货币作为货币发行基础地意义改变了,而是有着特殊的原因。
    首先。建国初期地中华采用地是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货币和粮票同时运转地经济措施。
    其次。建国初期地中华大陆虽然没有足够地黄金储备来发行货币。但是领袖地绝对影响力完全抵消了这个影响。
    不可否认。第二点是最重要地因素。开国领袖地绝对魅力。几乎达到了神地地高度。全国人民都仿佛被催眠了一样。在这种状态下。依靠领袖地个人魅力完全可以完成国内地货币发行。
    但是等开国领袖地相继辞世。中华大陆地金融体系逐渐崩溃。当然。崩溃地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中华人民精神信仰地崩塌。还有许多其他地重要原因。总之。中华大陆地金融体系不能再按照原来地方式运转下去。于是黄金储备问题又重新回到了中南海地重要议事议程上了。
    经过近半个世纪地积累。中华地黄金储量终于突破了1大关。但这并没有能实质性地提高中华地经济地位---中华不仅要影响亚洲。影响世界。更要掌控亚洲。掌控世界。最起码经济上应该这样。因为中华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地市场。最庞大地资源。也有着世界上最恐怖地资源和经济消耗能力。在这么多个“最”摆在面前之后。中华不掌控别人。就必然会被别人掌控。
    所以。当中华政府得知有这么大个金矿就摆在那里时。都是惊喜地彻夜难眠。
    但是同时一个问题很快就出现在了所有领导人的面前-……~金矿的面积很大,而且其中四分之三的储藏量都在北极熊的怀抱里。
    这个发现让中华政府高层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
    记得当时宁文泉很是愤恨地骂了一句:“妈的,要是该死的清朝没签那个《尼布楚条约》该多好!”
    这是一向理智的宁文泉第一次说出这种不可能成真的假设话语。
    而如今,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中华终于能够有机会拿回那片蕴藏了世界上最庞大储量的黄金金矿了!而且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就是原本丢了一半的东北,最后又终于帮助中华夺回了东北,而且还要做中华自建国以来第一个开疆拓土的军区司令---廖国忠。
    “司令,在往北,就是E国的领土,再往东三百公里就是E国远东第一重镇海参崴。”一个带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参谋军官喘着粗气站在廖国忠身边,两杠三星,一个上校。
    只见他推了推眼镜,略带感慨地道:“司令,国家真地决定要收回这个沿海的重要不冻港了吗?”
    廖国忠没有说话,另一侧的一个参谋官抢先道:“那是当然,你看看身后,十万铁骑已经整装待发,只待司令一声令下,就可席卷整个东北大地。我们东北军在司令的带领下绝对是无敌的!”
    眼镜上校略微鄙视了一下这个只会拍马屁的同僚,用满不在乎地语气道:“哼,要不是那个E国将军罗文斯德曼脑子发热带着主力去打咸阳,结果让秦皇围歼在咸阳城下,你认为我们能这么快收复东北全境?更别说这次出击,秦皇的铁骑军团已经到了吉林,没
    在侧翼的协助,我们能不能站在这里还难说呢?”
    “杨铁成,你。。。。。”
    “怎么?严辉你不服啊?”
    “好了!”廖国忠低沉地说了一句,扫了严辉和杨铁成一眼,“有那拌嘴的工夫还不如赶紧看看地形,策划一下火炮的配备位置。。。。。。吵吵吵,你们两每次一碰面就吵,很有意思还是怎么?立即去给我做一份计划出来,下午就要发布下去。三天后,准时发动进攻。”
    “是!”两人同时一挺胸,立正行礼。
    只是两人地礼节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个眼镜上校杨铁成行的是秦军的横胸礼,而那个严辉,行的还是中华军的抬手横眉礼。
    这个礼节地区别一下就把两人的军事生涯分出了区别。
    实际上,眼镜上校杨铁成毕业于西北二炮军校。首都保卫战之后,秦军派遣士卒进入中华军校学习,而同时,秦军也开始帮助中华军训练骑兵师。
    骑兵师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式说法。其实秦军帮中华军训练的并不仅仅只是骑兵,就如同中华军校也不单单训练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