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的故事 >

第15部分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15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的,大方就处于吝音与奢侈之间,抱负就处于懒惰与贪婪之间,谦虚就处于骄傲与自卑之间,等等。
110 
由上可见,所有美德都是中庸之道,这就像我国古话所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那么人怎样才能走上中庸之道呢?从亚里士多德的述说中我们大概可以找出三个条件:
第一是人得有理性与知识。中庸之道不是说走就能走的,那是一门艺术,人要懂得中庸之道就像要懂得艺术一样,需要有知识作基础,有理性作后盾,这是得守中庸的前提。
第二是要行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这种艺术,就像素描和雕塑一样,光有理论是不行的,必须实践,而且必须首先实践,才能有美德。他说:“人先有了行动,才形成这种行动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幸福不但要行动,而且要经常行动,把行动变成一种习惯。他说:“正如一次晴天或一只燕子并不构成春天一样,一个人的幸福、满足也并非一时之为善、一劳而永逸。”
这就是说,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是做几件小事、三天两头就能成的,它就像花与春天的关系一样,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三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坚守中庸之道不是件容易的事,对青年人尤其难,因为他们总爱走极端。但他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人在走到了一个极端之后,为了纠正错误,“那我们就应该瞄准另一极端,这样没准能走到中间位置上去… … 这正是人们弄直弯曲的木板时常用的办法。”
至此为止,如果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钱财,有了理性与远见,还走上了中庸之道,那么是否就得到了幸福呢?
差不多了,但还差点儿― 差点儿附加条件。
这条件虽然说是附加的,但并不等于说是不重要的,那就是111 
友谊。
亚里士多德特重视友谊,把它看做幸福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友谊不但可以助人获得幸福,而且与好朋友分享幸福可以使业已获得的幸福成倍增长。
我想,对于这一点大家是会有同感的,与好朋友分享快乐,快乐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多。相反,如果快乐没人分享就会大打折扣了。这就像您考上了北京大学或者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后,要是没有一个朋友来祝贺你,一个人冷冷清清、孤孤单单,您还会觉得很幸福吗?相反,要是好朋友来了,为你的成绩而高兴,拍拍你的肩,说声:“好兄弟,你真行!' ’再拉你去餐馆喝几杯,你是不是会觉得更幸福呢?― 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亚里士多德想必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但可别以为他朋友遍天下,他在《 大伦理学》 中说:
应该交很多朋友还是少许朋友?我们可以绝对地说,既不能太多,也不应太少。因为假如太多,就很难把友爱摊到每个人头上。… … 另一方面,也不能太少― 譬如只有一两个。到底多少个,要与自己的环境状况以及对友爱的冲动程度相适应。
这不是哲学,而是处世的金玉良言,我相信若大家愿按亚里士多德的话去做,在生活中也许就可以少受些挫折。
人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有三点是要保证的:一是要真诚,一个不真诚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朋友的;二是要性格合得来,性格合不来的人即使成了朋友,也难免争争吵吵,最后拉倒;三是要注意不要找那些有求于自己的人做朋友,那些因为好处112 
和恩惠而交来的朋友不是真朋友,就像一座用沙子筑地基的房子,迟早要垮掉。
到此为止,我们总算找到了人的幸福之道,那就是:有够花的钱,有理性与远见,走上了中庸之道,并且有好朋友分享幸福。一个人找到了幸福,也就是找到了最高的善。
我们最后用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话来看一看那幸福的人是啥样的,这样的人,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大度的人”。在《 尼各马科伦理学》 中,他说:
一个大度的人由于他具有重大的价值,所以也是最善良的人。最善良的人也是最有价值的人。… … 可以这样说,在任何一种德性中的大,都是大度者的大。在撤退中撒腿就跑和其它不义行为是一个大度的人所不为的。… … 大度仿佛是德性中的一颗明珠。… … 但敞一个真正大度的人是困难的,因为他必须是美好和善良俱全。
一个大度的人与荣誉和耻辱的关系极为密切,他对那些来自贤良的人士的器重适度地高兴,认为这是他固有的,因此并不过分。… … 但他对于那些俗流之辈和在细枝末节上的赞扬却报之以轻蔑,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他对毁谤不加计较,因为耻辱不会公正地加之于他。… … 他对财富、权力以及所遇的全部幸运和不幸都抱一种适当的态度。幸运时不特别高兴,不幸时也不特别痛苦。… …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大度的人玩世不恭。
? ? ? ? ? 一个大度的人轻视他人是公正的,因为他们的意见总是正确的,别人则是碰运气。他并不为了点儿小事去冒险,为了重大的事则不惜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因为113 
不能以一切为代价活着。他喜欢做好事,但羞于接受好处。
大度的人很少提什么要求,甚至什么也不要求,但很愿服务。面对高贵的人,他矜持;对中等的人则和蔼。… … 对高贵矜持并不证明出身低微,对下层人士无礼则是狂妄的表现,有如一个恃强凌弱的人。在一般事物中他不逞强,想着出人头地。… … 他很少忙忙碌碌,而只做那些重大而荣誉的事。… … 他明白地表示自己的恨和爱― 因为掩饰就是怯懦。… … 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公开的。… … 他是坦诚的,水远不隐满自己的观点。… … 大度约人并不好奇,对于他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他不记恨坏处… … 也不背后议论他人,他既不奉承自己,也不贬低他人。,? ? … 他举止迟缓,语调深沉,言谈稳重。
这就是幸福之人的肖像,该如何评说呢?
我想,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至少可能是幸福的― 如果竟然真有这种人的话。
谈完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我们还有两点要谈:一是他的哲学,二是他的政治学。我决定还是先谈政治,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不那么好谈的,我们还是先把稍微容易谈的谈了再说吧。这就像把一块木板钉上墙一样,最好先从薄的地方打洞,再钻厚地方。
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学归于实践哲学之内,
并把它看做是普遍的、全部的实践哲学,从这个角度上说伦理学114 
都应当归属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个人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他说国家按其本性乃是先于家庭和任何个人的。国家是“隐得来希”,是个人的本质,个人如果离开了国家,就会像手离开了身体一样,什么也不是了。
所以他认为个人应当服从,除服从国家外,他还要服从两个对象:法律与君主。
以下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政治学观点,也可称之为治国之道。
稳定第一亚里士多德在世时,正值整个希腊各城邦之间冲突不休,处处一片混乱。雅典已经被斯巴达征服,而它的被征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当时腐朽的雅典民主制所导致的恶果。因为在雅典民主制下,乌合之众动不动就起来造反,将军都经抽签产生,只要有了一点儿错就随便地被撤职、放逐甚至处死。这样的政府肯定是不稳定的,也难以持久。
痛心于这种现实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政府首要的就是要保持政治的稳定。
正因如此,任何改革都要小心进行,而且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要轻言改革,改革所带来的好处很可能还抵不上导致的坏处。
尤其是对于法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法律哪怕进行小改小革也是坏事。即使法律有什么地方不对头,那最好也是像对待有错误的人一样,宽大为怀得了。因为人无完人,法律也不可能完美。如果随便改变法律,就会破坏法律的权威性,从而使老百姓养成不服从法律的可伯习惯,这样国家就完了。
对改革尚且如此,对革命就更不用说了,亚里士多德是最反115 
对革命的。他说革命是顶坏不过的事,对国家与人民没有一点儿好处,即使偶尔地看上去有些好处,也会被跟着屁股来的更多坏处冲没了。所以国家要想尽一切办法消灭革命― 不是镇压,而是将它扼杀于被裸之中。
反对鸟托邦像对待柏拉图其它理论一样,亚里士多德对待老师的乌托邦理论也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他认为老师的乌托邦国家理论简直是瞎扯。
例如,我们说过,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学王们是共产共妻的,所有孩子出生后都会被从父母身边带走,这样谁都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换言之,所有孩子都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了,这样做父母的就会将所有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而对于每个孩子而言,所有的伙伴都可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柏拉图认为,这样的话所有人会更加相亲相爱。
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压根儿不是这样。父母兄弟姐妹就像朋友一样,多了就等于一个也没有。人与人之间不但不会因此而更相爱,反而会导致谁也不会真的爱谁,谁也得不到谁的真正的爱。与孩子一样,财产如果公有,那就等于说谁都没有,结果就是谁都不关心。
他又说,在柏拉图式的理想社会里,只会培养人的懒惰,因为既然多干少干一个样,那谁还会多干呢?哪怕是哲学王。他最后一点批判的理由是:如果柏拉图的理想国真是好的,那么老早就会有人想到了,也不至于等到柏拉图来说。人生而不平等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来,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性有很深的感受。而且不止于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而不平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不平等不是以血缘或出身为基础的,而116 
是一种自然的不平等,并且基于这个自然的不平等,导出了其它的不平等。
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这些都是天生的。
有了这些天生的差别,就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后天的差别:社会地位与分工的差别。
那些夭生就聪明勤劳的人,他们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上层人物,会成为领导者,用头脑去统治别人,是主人;相反,那些天生就愚蠢懒惰的人,则注定只能受人指使,凡事听命于那些天生聪明的人,他们只能干体力活儿,是奴隶。这些奴隶只是主人的工具,如他自己所言:“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而工具是无生命的奴隶。”
这些奴隶除手工业者、农民等体力劳动者,还包括商人和放款收利息的人。亚里士多德特恶心那些放高利贷的家伙,说那是最令人恶心的交换方式。好像那些“大耳隆”曾经要过他的驴打滚儿利,弄得他倾家荡产一般。
至于聪明的主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呢,大概有两种:搞哲学和政治。前者求取智慧,后者统治人民,都是高贵的职业。如果想挣钱的话呢,只能用正当的方式― 经营房地产,这样赚来的钱才是“自然的”。
男人和女人亚里士多德信奉人生而不平等,这不平等除上面的形式而外,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他认为,女人与男人之间,就像奴隶与主人之间,或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一样,是完全不平等的。
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对女人有偏见,而是认为无论从智力、体力还是从性格而言,女人天生就要低男人一等:男人强壮,117 
女人柔弱;男人聪明,女人愚蠢;男人个性刚烈,女人意志薄弱。这些就是男女之所以不平等的原因,所以应当承认这种上帝造就的不平等,并且应当根据这种不平等来行事。
怎么行事呢?当然就是女人要服从男人,就像奴隶服从主人一样。
夫妻俩要分工:女人要呆在家里,做做沙龙女主人,让男人在外面努力奋斗,养家糊口。
亚里士多德还说,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之间有这种差别,吸引力的大小与差别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为了男女之间能相互吸引,应当将这种差别加大,而不是缩小。因此,亚里士多德特别反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人,说那些女人是假小子、男人婆,一点也不值得爱。
亚里士多德不但提倡男女不平等,而且依据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整套有关结婚、生孩子的主张。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婚姻法中规定男子的最低结婚年龄大于女子的最低结婚年龄,亚里士多德也这样认为,只是他把那个差别扩大了好多倍而已。他说最佳结婚的年龄应当是男子37 岁,女子20 岁。为什么呢?
男女成熟的年龄不一样。他说女子通常在20 岁时就成熟了,而男子则要到30 岁才成熟。对于真正的男子汉而言,这个年龄还不能结婚,因为他不但应当成熟,而且要能稳稳地驾御他的老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