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的故事 >

第58部分

西方哲学的故事-第58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看起来,康德为什么如此认定自然规律确实有些古怪。我想大概是因为对于康德而言,所谓的自然界本来就只是一种现象,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无所知,也不可能知道。而如果我们说自然界有这样那样的必然规律,那也就是说我们能了解自然界这现象之后的本质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自然界的本质应当存在于它背后的物自体,即自在之物之中,我们怎么可能了解呢?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康德这样说确是合乎人类认识的历史事实的。大家想想,从古至今,有多少被认为是自然界本质的、必然的东西,被证明只是人类强加给它的?事实上既不是它的本质,也不是它的必然。但人类到这里并没有因而认识到那规律的主观实质,而继续像往常一样去追求“客观规律”; 并且像过去一样相信它的客观性,直到证明是错的,如此循环往450 
复。至此我们应当进一步询间:这些替代旧“规律”而起的新“规律”又是必然的么?我们怎么能相信它们不有一天也会被证明只是一个新谬误呢?一个最简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人眼中宇宙的中心了。先是,西方人相信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像人是万物之灵一样;后来哥白尼否认了地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类便有一段时间又信仰起它来,相信所有天体都在围绕太阳转动,认为这就是自然规律;然而现在呢?我们又相信什么是宇宙的中心?还有人相信太阳或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
我认为人类应当将过去当成未来之鉴,这鉴告诉我们,现在这些被我们当成“客观规律”的东西焉知过了若干年之后不被未来的人们证明又只是我们的幻觉呢?就像哥白尼证明托勒密是幻觉,我们知道哥白尼也是幻觉一样。
其实不单自然如此,社会同样如此,只是社会上的客观规律比自然界更加具有人为的强制力而已。
康德有一句名言:“我们的一切知识开
始于感官,然后进达知性,最后终止于理性。”
这句话的意思也不难明白,无需多说。
感性与知性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来讲讲什么是理性。理性像它前面那两个有能力的老哥一样,也是一种能力。更精确地说是一种欲望― 人类心中一种想超越现象世界去把握彼岸世界及其物自体的欲望,因为它的能力事实上只是无能。前面当我们讲感性与知性及由之造就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时,总强调它们的运用只能限于现象世界而不能用于彼岸世451 
界及物自体,那一切的数学公理及定理、科学知识与自然规律之类也仅能止于自然界,仅是对现象做出解释,绝不能逾越此雷池一步。但间题是,人类是不是就此老老实实地只注意现象,而像康德所嘱咐的一样,不去理会物自体之类呢?
康德回答:不!人类恰恰总是想要超越这个现象世界,去把握那居于现象之外的物自体。
我们也知道,凡属现象世界的东西总是相对的,其成立也是有条件的,人类却总想要在得到现象之后进一步去迫寻物自体,因为他们觉得那些物自体同现象不一样,乃绝对的、无条件的,这当然听起来更美好,他们当然要尽力地去追求之了。康德说:此种欲望便是人类的理性。
人类追求物自体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给本来属于现象的东西硬加上物自体才有的性质,拼命让它们去合乎物自体;另一种则是直接去追求物自体。
对于第一种情形,康德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就是国家。世界上很多政府与国家都爱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把自己称为最完美的:有最完美的政治体制、最民主自由的宪法等等。用康德的说法,这些国家与政府似乎像物自体本身一样完美。至于人类追求物自体的第二种方式― 直接的追求,具体而言就是人类对三大物自体的追求:灵魂、上帝与本质世界。因为这三者中,灵魂乃是一切精神现象中之至高统一体;世界的本质,或者称本质的世界乃是自然物理世界之最高统一体;上帝则是比两者还要高的统一,也可以说是一切之中的最高统一体,是最高的物自体。我们也可以将这三者称之为理念,因为它们有点像我们早讲过的柏拉图的理念,都是存在之物的最高范本。那么人类,具体而言是人类的理性,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欲452 
望,即达到或了解物自体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讲康德哲学之初就已经说过了,康德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与物自体,认为人类只可认识现象,不可认识物自体,这是整个康德哲学的基点。因此这个间题的答案其实我们早已知晓。不过现在我们在这里也非白谈,因为我们要考察一个更深的问题:为什么?
康德说,这是因为当人类的理性想要考察这三个理念时,所能运用的同样只能是他们考察现象时所用的知性,然而知性我们早已知道,它只能用于考察现象,而不能用于考察物自体,如果我们硬要用它去考察物自体,那么这就是硬要它做力所不及的事,这样势必会陷入谬误之中而不能自拔,就像硬叫一个身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去举一块300 斤重的石头一样。
为了让上面这个说法更有力一点,我们还是具体地来分析理性考察灵魂、世界与上帝时所遇到的实际结果吧。
对于灵魂,我们前面说过,那些形而上学家们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将灵魂当做一种实体,并且由之断言灵魂是不灭的,就像柏拉图所说的一样。然而康德说,实体只是一个知性范畴,所以它只能用以规定时间与空间中的事物,灵魂则根本不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不是现象世界的东西,属于物自体,所以灵魂当然不可能是实体了,我们也不能用属于实体的东西来规定它。这样我们从理性而来的关于灵魂的各式各样的性质,例如灵魂是否不灭,是否会下地狱还是上天堂,等等,都是些不可能用理性回答正确的间题,因而那些所谓的答案也只是些根本没有真理性的主观臆断。
关于上帝的存在,形而上学家与神学家们做出了许多的证明,我们在讲托马斯? 阿奎那和笛卡尔时都曾讲过。其中最主要453 
的就是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简而言之是这样的:我们在思考世界万物时,总感觉到它是不完满的,这也就是说,在我们心中有一个完满的观念。像笛卡尔所言,这是很清楚明白的,那么,既然如此,这个绝对完满的东西就必然存在。这样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什么呢?当然是上帝,所以,上帝当然是存在的、并且是绝对完满的。
对于这个本体论证明,康德反驳说:“存在”只是个知性范畴,所以它只能用于规定此岸世界中的现象,而不能用于规定彼岸世界中的物自体,而上帝当然是不存在于这个现象世界中的,所以怎么能用存在去规定之呢?又怎么能用我们心中存在一个完满的概念之类的方法去推定事实上存在一个完满的上帝呢?这是很荒唐的,也是不可能的,就像不能用我的头脑中想有100 块钱,从而断定我的口袋里也有10Q 块钱一样。
康德就这样将形而上学家和神学家们奋斗了千年之久想要证明的灵魂与上帝等的存在否定了,并且我们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极有力的否定。
然而康德并没有就此将灵魂、上帝丢到垃圾桶里就完事了,而是相反,他用两根支柱保存了上帝:第一是就认识论而言,康德上面的反驳并不是否认上帝的存在,而只是说不能那样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于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只是:不知道。也就是说并不否定上帝的存在。此外,康德又在另一个地方干脆将上帝拉了回来,这就是在伦理学中。他说,上帝应该作为一个道德的假设而存在,因为这有助于人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维系人类社会并且促使其发展。在这方面灵魂也与上帝一样。
康德这样说的理由其实是很明白的,我们只要读读《 圣经》 454 
就明白了,在那里,上帝岂不是无处不在指导人们向善吗?还有灵魂,如果不是害泊做了恶事死后灵魂会下地狱,遭受万劫不复之痛苦,不知会有多少人干出坏事来呢!既然上帝与灵魂事实上对于人类有这么大的功劳,我们又何必将它们一棍子打死?何不作为一种道德上的假设,让信徒们继续来信奉呢?
最后,对于世界的本质这个老形而上学问题,康德同样进行了反驳,只是其反驳方式不同于前。
在探讨哲学史之后,康德指出,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何者的问题历来有大量争论,这些争论不外乎二者:‘是机械论宇宙观,二是形而上学理性宇宙观。对它们,康德既不是分别反驳二者,也不是赞同一个而反对另一个,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佳的法子,他深刻地指出:这两种说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谁也驳不倒谁,与此同时,这两种观点又是截然对立的,这样两种世界观便同时陷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用康德自己的话来说,是陷入了“二律背反”之中。所谓二律,就是两种宇宙论所言的世界之规律,背反当然是说它们彼此相反。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二律背反。康德共提出了四组二律背反,我们把每组的第一个称为正题,是属于形而上学理性宇宙观的,第二个称为反题,是属于机械论者们的。(一)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二)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纯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反题:世界上的洲切都是由组合的可分的部分构成的。(三)正题:世界上存在着绝对自由。
反题:世界上的-沟睹瞬淆因果必然性的制约,没有自由。455 
(四)正题: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者。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者。大家都不难理解这八个正题、反题的意思,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主要有两个:一是它们都是对有关世界的几个最本质问题的回答;二是它们似乎都有其道理,谁也驳不倒谁。我这里只以其中第一组来分析一下,对于余下的大家可以自己试着分析,并且很可能会发现真如康德所言。
第一组中的正题是: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这也就是说,世界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一个开端。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就拿时间来说吧,理由是,如果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么在我们所处时间的任何一点,例如公元999 年9 月9 日9 时9 分9 秒,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有无限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而康德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限是不可能过去,不可能完成的,否则便是有限了。因此,世界在时间上必是有限的。
反题是:世界在时间上是无限的,没有开端。因为如果不这样,也就是说,世界在时间上是有限的,那么这就是说有那么一个时刻,那时世界和时间统统都不存在,而后来的时间与世界都是这某个时刻起才开始存在的。而这,康德说,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在某个空的时间中开始存在,无中也不能生有。
这两种反驳法大家可以看到,都有它的道理吧?事实上也是如此,并且对双方的反驳我们还可以再反驳呢。例如对正题的反驳,我们可以反驳说,事实上,无限恰恰是可以过去的,因为有限之中就包含着无限。例如,“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一尺之捶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也就是说这有限的一尺之捶中事实上恰恰包含着无限个无限小的部分,456 
而当我们一步跨过一尺之捶时,我们也恰恰跨越了无限。而对于反题的反驳,无中也恰恰可以生有,我们前面在谈托马斯? 阿奎那时已说过了,并且举了《 老子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句子作例子。
焉知我们对反驳的反驳就没有反驳?当然有,您可以试着来一下。
这一切都说明康德的二律背反是不折不扣的事实。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它,深入地领会它。
康德说,这一切都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只能停留于现象世界,否则便是瞎扯。他说:
纯粹理性所有一切辩证之尝试的结果不仅证实了我们在先验分析论中所已经证明了的,即我们所有自以为能够引导我们超越可能的经验界限之一切结论,都是欺人而没有根据的。而且进一步告知了我们,人类理性具有超越这类界限的自然倾向。
然而,既然如上所言,“人类理性具有超越这类界限的自然倾向”,那么人类是否有什么法子满足这个天生的倾向,即超越现象而达到对世界的本质性认识呢?如果不能,那干脆不要这样想,也不这样做好了。
康德说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上所言,我们的理性存在这种“自然倾向”,所以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