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8-本草备要 >

第13部分

018-本草备要-第13部分

小说: 018-本草备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x一名扁竹x 
通淋 
苦平。杀虫疥,利小便。治黄胆热淋,蛔咬腹痛,虫蚀下部(煮服)。 
叶细如竹,弱茎蔓引,促节有粉,三月开红花。 

草部
天仙藤
内容:通,活血,消肿 
苦温。疏气活血。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有天仙藤散,专治水肿)。 
叶似葛,圆而小,有白毛,根有须,四时不凋(一云即青木香藤)。 

草部
地肤子
内容:通,利水,补阴 
甘苦气寒。益精强阴,入膀胱,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时珍曰∶无阴则阳无以化,亦 
犹东垣治小便不通,用知、柏滋肾之意。王节斋曰∶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 
温涩之药。殊不知属热者多,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也。故老人多频 
数,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涩之剂,如牡蛎 
、山茱、五味之类,不可独用。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便数,小便既 
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涩之,治其标也)。 
治 疝,散恶疮(煎汤,洗疮疥良)。叶作浴汤,去皮肤风热丹肿,洗眼除雀盲涩痛。 
叶如蒿,茎赤,子类蚕砂。恶螵蛸。 

草部
石韦
内容:通淋,补劳 
甘苦微寒。清肺金以滋化源(凡行水之药,必皆能先清肺火),通膀胱而利水道。益精 
气,补五劳(利湿清热之功。高阳生对宣帝治劳伤,用石韦计)。治淋崩发背(炒末,冷调, 
酒服)。 
生石阴,柔韧如皮,背有黄毛。去毛,微炙用。杏仁、滑石、射干为使,得菖蒲良。生 
古瓦上者名瓦韦,治淋。 

草部
海金砂
内容:通淋,泻湿热 
甘寒淡渗。除小肠、膀胱血分湿热。 
治肿满、五淋、茎痛。得栀子、牙硝、硼砂,治伤寒热狂(大热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 
义也)。 
茎细如线,引竹木上。叶级皱处,有砂黄赤色。忌火。 

草部
茵陈
内容:通,利湿热,治诸黄 
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脾、胃)之湿热。 
为治黄胆之君药(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桔色,汗如柏汁 
。亦有寒湿发黄、身熏黄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陈为主,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加附子、干 
姜,各随寒热治之)。又治伤寒时疾,狂热瘴疟,头痛头旋,女人瘕疝(皆湿热为病)。 

草部
香薷
内容:宣,通,利湿,清暑 
辛散皮肤之蒸,温解心腹之凝结。属金、水而主肺,为清暑之主药。肺气清,则小便行 
而热降(暑必兼湿,治暑必兼利湿,若无湿,但为干热,非暑也)。 
治呕逆水肿(熬膏服,小便利则消)、香港脚口气(煎汤含敷)。单服治霍乱转筋(时珍曰∶ 
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反中入内,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吐泻霍乱 
,宜用之,以发越阳气、散暑和脾则愈。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伤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出 
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内伤之证。宜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 
元可也。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济之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尤不宜多服,今人谓能解暑,概用代茶,误矣!李士材曰∶香薷为夏月发汗之药,其 
性温热,只宜于中暑之人,若中热者误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按洁古云∶中暑为阴证 
、为不足,中热为阳证、为有余。经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故中 
暑宜温散,中热宜清凉。身寒“寒”字,当“热”字看,伤寒必病热)。陈者胜(宜冷冻饮料, 
热服令人泻)。 

草部
青蒿
内容:泻热,补劳 
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二月生苗),故入少阳、厥阴(肝胆)血分。 
治骨蒸劳热(童便捣汁,取汁熬膏),蓐劳虚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芳香 
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也),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 
疰(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蒿悬门庭,可辟邪。冬至元旦,各服一钱亦良, 
则青蒿之治鬼疰,盖亦有所伏也),补中明目。 
童便浸叶用,熬膏亦良。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 

草部
附子
内容: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 
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 
、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 
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 
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 
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 
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 
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 
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 
毙,宜承气、白虎等汤),咳逆(风寒)呕哕(胃寒),膈噎(膈噎,多由气血虚、胃冷、胃 
槁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喉间之厌会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 
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 
暮吐,槁在阑门,大、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痰饮、食积、瘀血壅塞胃口者。 
如寒痰胃冷,则宜姜、附、参、术;胃槁者,当滋润,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韭汁。当与 
韭汁、牛乳二条参看论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 
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症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主内寒,阳虚生外寒)。 
助阳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凡阴证用姜、附药,宜冷服,热因寒用也。 
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益盛,治之以热,则拒格不纳。用热药冷冻饮料,下嗌 
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药热饮治热证者, 
此寒因热用,义亦相同也。经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热,用热治寒,此正治也。 
或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此反治也。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盖借寒药、热药为反 
佐,以作向导也,亦曰从治。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如阴虚之人,久服补阳 
之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矣)。 
母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连生者为侧子,细长者为天雄,两岐者为乌喙。五物同出异 
名。 
附子以西川彰明赤水产者为最,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重一两以上者良(或云二两者更 
胜,然难得)。生用发散,熟用峻补(赵嗣真曰∶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熟附配麻黄,发中 
有补;四逆汤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其旨微矣。丹溪曰∶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 
向导,后世因以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耳。相习用为 
风及补药,杀人多矣。昂按∶附子味甘气热,峻补元阳。阳微欲绝者、回生起死,非此不为 
功,故仲景四逆、真武、白通诸汤多用之。其有功于生民甚大,况古人日用常方,用之最多 
,本非禁剂。丹溪乃仅以为行经之药,而云用作补药多致杀人,言亦过矣。盖丹溪法重滋阴 
,故每訾阳药,亦其偏也。王节斋曰∶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虚甚者俱宜加熟附 
。盖四君、四物,皆平和宽缓之剂,须得附子健悍之性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热药,本不可 
轻用,但当病,则虽暑热时月,亦可用也)。水浸,面裹煨,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 
火毒用。又法,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便各半盏,煮熟用(今人用黑豆煮亦佳)。畏人 
参、黄 、甘草、防风、犀角、绿豆、童便。反贝母、半夏、栝蒌、白芨、白蔹。中其毒者, 
黄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黄土水亦可解。 
乌头功同附子而稍缓。附子性重峻,温脾逐寒;乌头性轻疏,温脾逐风。寒疾宜附子, 
风疾宜乌头。 
乌附尖吐风痰,治癫痫,取其锋锐,直达病所(丹溪治许白云,屡用瓜蒂、栀子、苦参 
、藜芦等剂,吐之不透。后用附子尖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胶痰数碗)。 
天雄补下焦命门阳虚(寇宗 、张元素皆曰补上焦。丹溪曰∶可为下部之佐。时珍曰∶ 
其尖皆向下生,故下行。然补下乃所以盖上也,若上焦阳虚,则属心、肺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雄、附矣),治风寒湿痹,为风家主药,发汗又能止阴汗。 
侧子散侧旁生,宜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治手足风湿诸痹。 

草部
草乌头
内容:大燥,开顽痰 
辛苦大热。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颇胜川乌。然至毒,无所酿制,不 
可轻投。 
野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喙。姜汁炒,或豆腐煮用。熬膏,名射罔,敷箭射兽,见面立 
死。 

草部
白附子
内容:燥,祛风湿,治面疾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阳明经药,能引药势上行,治面上百病(阳明之脉萦于面,白附 
能去头面游风。作面脂,消斑疵)。补肝虚,祛风痰,治心痛血痹,诸风冷气,中风失音, 
阴下湿痒。 
根如草乌之小者,长寸许,皱纹有节,炮用(陶宏景曰∶此药久绝,无复真者,今惟凉 
州生)。 

草部
破故纸
内容:x一名补骨脂x 
燥,补命火 
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亦治遗尿)。 
治五劳七伤(五脏之劳,七情之伤),腰膝冷痛,肾冷精流,肾虚泄泻(肾虚则命门火 
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如鼎釜之下 
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门相火即所以补脾。破故纸四两,五味三两,肉蔻二两,吴茱一两, 
姜煮枣丸,名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妇人血气(妇人之血脱气陷,亦犹男子之肾冷精流) 
堕胎。 
出南番者色赤,岭南者色绿。酒浸蒸用,亦有童便乳浸、盐水炒者。得胡桃、胡麻良。 
恶甘草(唐郑相国方∶破故纸十两,酒浸蒸为末,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蜜和,每日酒 
调一匙,或水调服。白飞霞曰∶破故纸属火,坚固元阳;胡桃属水,润燥养血,有水火相生 
之妙。忌芸薹、羊血。加杜仲,名青娥丸。云薹,油菜也)。 

草部
肉苁蓉
内容:补肾命,滑肠 
甘酸咸温。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滋润五脏。益髓强筋。 
治五劳七伤,绝阳不兴,绝阴不产,腰膝冷痛,崩带遗精,峻补精血(时珍曰∶补而不 
峻,故有苁蓉之号)。骤用恐妨心,滑大便。 
长大如臂,重至斤许。有松子鳞甲者良。酒浸一宿,刷去浮甲,劈破,除内筋膜。酒蒸 
半日。又酥炙用。忌铁(苏恭曰∶今日所用,多草苁蓉功力稍劣)。 

草部
锁阳
内容:补阳,滑肠 
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养筋(强筋故能兴阳)。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 
代苁蓉,煮粥弥佳)。 
鳞甲栉比,状类男阳。酥炙。 

草部
巴戟天
内容:补肾,祛风 
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香港脚、水肿。 
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蜀产 
佳(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或醋煮以乱之)。去心,酒浸焙用。复盆子为使。恶丹参。 

草部
胡卢巴
内容:燥,补肾命,除寒湿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暖丹田,壮元阳。 
治肾脏虚冷,阳气不能归元(同附子、硫黄),瘕疝冷气(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 
吴茱萸),寒湿香港脚。 
出岭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酒浸曝,或蒸,或炒。 

草部
仙茅
内容:燥,补肾命 
辛热有小毒。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 
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温胃),腰脚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