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18-本草备要 >

第4部分

018-本草备要-第4部分

小说: 018-本草备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食不饥。夜宿树下,见草动疑为虎,上树避之,及晓而下,凌空若飞鸟。家人采薪见之, 
告其主,设网捕不得。或曰∶此岂有仙骨?不过服食灵药耳。遂设酒馔于路,果来食之,食 
讫遂不能去,擒而询之,指所食之草,乃黄精也)。 
俗名山生姜,九蒸九晒用(仙家以为芝草之类,服之长生)。 

草部
狗脊
内容:平补肝肾 
苦坚肾,甘益血(能强汗),温养气。治失溺不节(肾虚),脚弱、腰痛、寒湿。 
周痹(经曰∶内不在脏腑,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命曰周痹)。 
除风虚,强机关,利俯仰(滋肾益肝,则骨健而筋强)。 
有黄毛如狗形,故曰金毛狗脊。去毛,切,酒拌蒸。萆 为使。熬膏良。 

草部
石斛
内容:平补肝肾 
甘淡入脾,而除虚热,咸平入肾,而涩元气。益精,强阴,暖水脏,平胃气,补虚劳, 
壮筋骨。 
疗风痹脚弱,发热自汗,梦遗滑精,囊涩余沥(雷 曰∶石斛镇髓。昂按∶石斛石生 
之草,体瘦无汁,味淡难出。置之煎剂,猝难见功,必须熬膏,用之为良)。 
光泽如金钗,股短而中实,生石上者良,名金钗石斛。长而虚者名水斛,不堪用。去 
头、根,酒浸用。恶巴豆。畏僵蚕。细锉水浸,熬膏更良。 

草部
远志
内容:补心肾 
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主手少阴(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 
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 
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能交心肾。时珍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强志 
益精,故治健忘。盖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健忘梦泄 
也),肾积奔豚,一切痈疽(酒煎服。《经疏》曰∶痈疽皆属七情忧郁恼怒而得,远志辛能散 
郁。昂按∶辛能散郁者多矣,何独远志?《三因》云∶盖亦补肾之力耳。缪希雍着《本草经 
疏》)。 
去心,甘草水浸一宿用。畏真珠、藜芦,得茯苓、龙骨良。 

草部
石菖蒲
内容:宣,通窍,补心 
辛苦而温,芳香而散。补肝益心,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音声。去湿逐风,除 
痰消积,开胃宽中。 
疗噤口毒痢(杨土瀛曰∶噤口虽属脾虚,亦热闭胸膈所致。用木香 
失之温,山药失之闭,唯参苓白术散加菖蒲,米饮下,胸次一开,自然思食。菖蒲黍米酸酒, 
治一切风),风痹惊痫,崩带胎漏,消肿止痛,解毒杀虫(李士材曰∶《仙经》称为水草之精 
英,神仙之灵药,用泔浸饭上蒸之,借谷气而臻于中和,真有殊常之效。又曰∶芳香利窍, 
心脾良药,能佐地黄、天冬之属,资其宣导,若多用、独用,亦耗气血而为殃。李士材,着 
《药性解》、《本草通玄》)。 
根瘦节密,一寸九节者良。去皮,微炒用。秦艽为使。恶麻黄。忌饴糖、羊肉、铁器。 

草部
牛膝
内容:补肝肾,泻恶血 
苦酸而平。足厥阴、少阴经药(肝肾),能引诸药下行。酒蒸则甘酸而温,益肝肾,强 
筋骨(肝主筋,肾主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下行故理足,补肝则筋舒,血行则痛止), 
阴痿失溺(筋衰则阴痿,肾虚则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以土皆补肝肾之功)。 
生用,则散恶血,破症结(血行则结散),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热蓄膀胱、便涩而 
痛曰淋。气淋便涩余沥,劳淋房劳即发,冷淋寒战后溲,膏淋便出如膏,石淋精结成石,尿 
血即血淋也。鲜色者,心与小肠实热;色瘀者,肾与膀胱虚冷。张子和曰∶石淋乃肝经移热 
于胞中,日久熬煎成石,非肾与小肠病也。大法治淋宜通气、清心、平火、利湿。不宜用补, 
恐湿热得补增剧也。牛膝,淋证要药,血淋尤宜用之,杜牛膝亦可。又有中气不足致小便不 
利者,宜补中益气,经所谓气化则能出是也,忌用淋药通之),经闭产难(下行之效,误用 
堕胎),喉痹齿痛(引火下行),痈肿恶疮,金疮伤折(以上皆散恶血之功),出竹木刺(捣 
烂罨之即出;纵疮口合,刺犹自出)。然性下行而滑窍,梦遗失精及脾虚下陷,因而腿膝肿 
痛者禁用。 
出西川及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下行生用,入滋补药酒浸蒸。恶龟甲。畏白前。忌羊 
肉。 

草部
甘菊花
内容:祛风温,补肺肾,明目 
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冬苗、春叶、夏蕊、秋花),饱经霜露,得金、水之 
精居多。能益金、水二脏(肺肾),以制火而平木(心肝)。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能 
养目血,去翳膜(与枸杞相对蜜丸久服,永无目疾)。治头目眩晕(风热),散湿痹游风。 
以单瓣味甘者入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牧署闲谈》云∶真菊延龄,野 
菊泻人)。术、枸杞、地骨皮为使。黄者入阴分,白者入阳分。紫者入血分。可药可饵,可 
酿可枕,《仙经》重之。 

草部
五味子
内容:补肺肾,涩精气。 
性温。五味俱备(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咸味)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 
水(气为水母。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王好古曰∶入手太阴血分、足少阴气分)。 
益气生津(肺主气,敛故能益,益气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以泻火而益金),补虚明目, 
强阴涩精(仲景八味丸,加之补肾。盖内核似肾,象形之义)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 
喘(感风寒而喘嗽者当表散,宜羌、防、苏、桔;痰壅气逆而喘嗽者当清降,宜二陈及苏子 
降气汤;水气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龙半夏茯苓汤;气虚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参五味)除烦渴, 
消水肿,解酒毒,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嗽初起脉数有实火者忌用(丹溪曰∶五味收肺气, 
非除热乎,补肾非暧火脏乎?乃火热嗽必用之药,寇氏所谓食之多虚热者,收补之骤也。闵 
守泉每晨吞北五味三十粒,固精气,益五脏)。 
北产紫黑者良。入滋补药蜜浸蒸,入劳嗽药生用,俱槌碎核。南产色红而枯,若风寒在 
肺宜南者。苁蓉为使。恶葳蕤。熬膏良。 

草部
天门冬
内容:泻肺火,补肾水,润燥痰 
甘苦大寒,入手太阴(肺)气分,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肺为肾母),下通足少阴肾 
(苦能坚肾,寒能去肾家湿热,故亦治骨痿)。滋肾润燥,止渴消痰(《蒙筌》曰∶肾主津液, 
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痰化,所谓治痰之本也),泽肌肤,利二便。 
治肺痿肿痈(肺痿者,属于风寒咳嗽,短气鼻塞胸胀,久而成痿,有寒痿、热痿二证。 
肺痈者,热毒蕴结,咳吐脓血,胸中隐痛。痿重而痈稍轻。治痿宜养血、补气、保肺、清火 
;治痈宜泻热、豁痰、开提、升散。痈为邪实,痿为正虚,不可误治),吐脓吐血(苦泄血 
滞,甘益元气,寒止血妄行),痰嗽喘促,消渴嗌干(烦渴引饮,多食善饥,为消渴,由火 
盛津枯),足下热痛,虚劳骨蒸,阴虚有火之证。然性冷利,胃虚无热及泻者忌用。 
取肥大明亮者,去心皮,酒蒸。地黄、贝母为使,恶鲤鱼。二冬熬膏并良(天冬滋阴助 
元消肾痰,麦冬清心降火止肺咳)。 

草部
麦门冬
内容:补肺,清心,泻热,润燥 
甘微苦寒。清心润肺(东垣曰∶入手太阴气分),强阴益精,泻热除烦(微寒能泻肺 
火,火退则金清,金旺则水生,阴得水养,则火降心宁而精益),消痰止嗽(午前嗽多属胃 
火,宜芩、连、栀、柏、知母、石膏;午后嗽及日轻夜重者,多属阴虚,宜五味、麦冬、知 
母、四物),行水生津(肺清则水道下行,故治浮肿;火降则肾气上腾,故又治消渴)。 
治呕吐(胃火上冲则呕,宜麦冬。又有因寒、因食、因痰、因虚之不同),痿蹶(手足 
缓纵曰痿蹶。阳明湿热上蒸于肺,故肺热叶焦,发为痿蹶。《经疏》曰∶麦冬实足阳明胃经 
之正药),客热虚劳,脉绝短气(同人参、五味,名生脉散。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 
心,则气充而脉复。又有脉绝将死者,服此能复生之。夏月火旺灼金,服之尤宜。东垣曰∶ 
人参甘寒,泻火热而益元气;麦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 
五脏之气也。丙火小肠,庚金大肠,并主津液),肺痿吐脓,血热妄行,经枯乳闭。明目悦 
颜(益水清火)。但性寒而泄,气弱胃寒人禁用。 
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制其寒)。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花、苦参、青 
葙、木耳。 

草部
款冬花
内容:润肺,泻热,止嗽 
辛温纯阳。泻热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 
治咳逆上气,喘渴(肺虚挟火),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烧烟以筒 
吸之亦良。百合、款冬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咳嗽痰血。凡阴虚劳嗽,通用款冬、紫菀、 
百部、百合、沙参、生地、麦冬、五味、知、柏、芩、芍。如内热骨蒸,加丹皮、地骨。若 
嗽而复泻者,为肺移热于大肠,脏腑俱病。嗽而发热不止者,为阴虚火炎,皆难治),寒热 
虚实,皆可施用(《本草汇》曰∶隆冬独秀,先春开放,得肾之体,先肝之用,故为温肺理 
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为冬气,入肺为逆。款冬非肺家专药,乃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 
肺恶寒。郭佩兰,着《本草汇》)。十一、二月开花如黄菊,微见花、未舒者良(生河北关中, 
世多以枇杷蕊伪之)。拣净花,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荚、硝石 
、玄参。畏黄 、贝母、连翘、麻黄、青葙、辛夷(虽畏贝母,得之反良)。 

草部
紫菀
内容:润肺,泻火 
辛温润肺,苦温下气。补虚调中,消痰止渴。 
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肺经虚热,小儿惊痫(亦 
虚而有热)。能开喉痹,取恶涎,然辛散性滑,不宜多用独用(《本草汇》云∶苦能达下,辛 
可益金,故吐血保肺,收为上剂。虽入至高善于达下,使气化及于州都,小便自利,人所不 
知。李士材曰∶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诚金玉君子,非多用独用,不能速效。州 
都,膀胱也)。 
根作节、紫色润软者良(人多以车前、旋复根伪之,误服误人)。去头须蜜水浸,焙用。 
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 本、远志。畏茵陈。白者名菀(时珍曰∶紫入血分,白入气分) 
。 

草部
旋复花
内容:x一名金沸草x 
泻、下气,消痰 
咸能软坚,苦辛能下气行水,温能通血脉。入肺、大肠经。消痰结坚痞,唾如胶漆,噫 
气不除(噫,于介切,俗作嗳。胸中气不畅,故嗳以通之,属不足。亦有挟痰挟火者,属有 
余。仲景治汗、吐、下后,痞硬噫气,有代赭旋复汤),大肠水肿,去头目风。然走散之药, 
冷利大肠,虚者慎用。 
类金钱菊,去皮带蕊壳蒸用,根能续筋(筋断者,捣汁滴伤处,用滓敷其上,半月不开 
,筋自续矣)。 

草部
百部
内容:润肺,杀虫 
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嗽(苦能泻热)。有小毒,杀蛔、蛲、蝇、虱,一切树木 
蛀虫(触烟即死)。 
治骨蒸传尸,疳积疥癣(皆有虫。时珍曰∶百部亦天冬之类,故皆治肺而杀虫,但天冬 
寒,热嗽宜之;百部温,寒嗽宜之)。 
根多成百故名。取肥实者,竹刀劈去心皮,酒浸焙用。 

草部
桔梗
内容:宣通气血,泻火散寒,载药上浮 
苦辛而平。色白属金,入肺(气分)泻热,兼入手少阴心、足阳明胃经。开提气血,表 
散寒邪,清利头目咽喉,开胸膈滞气。 
凡痰壅喘促、鼻塞(肺气不利)目赤、喉痹咽痛(两少阴火)、齿痛(阳明风热)口疮、 
肺痈干咳(火郁在肺)、胸膈刺痛(火郁上焦)、下痢腹痛、腹满肠鸣(肺火郁于大肠),并 
宜苦梗以开之。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既上行而 
又能下气何也?肺主气,肺金清,浊气自下行耳),养血排脓,补内漏(故治肺痈。时珍曰∶ 
枳桔汤治胸中痞满不痛,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取其苦辛散寒、 
甘平除热也。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王好古加味甘桔汤,失音加诃子, 
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 
呕加半夏、生姜,吐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 
大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