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武家萝莉好种田 >

第83部分

武家萝莉好种田-第83部分

小说: 武家萝莉好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两个哥哥去院试考试的机会,武暖冬打算看看钦州城的商铺,具体干什么还没想好。绝不是因为没有好货,相反,是货太多难以抉择。

    钦州城挨近海岸,商船往来,所以钦州的铺子极火,商品种类更是繁多,各种稀奇玩意很容易让人接受。

    此次来钦州的除了两名应试的,还有武暖冬、钱氏、郑文和武老爷子。并且带了武甜、武蜜和张嫂以及哥哥的两个书童。

    几人一路商量,最后还是有颗治病救人之心的郑文拍板决定,要是有合适的店铺。就先开一家廉价药铺。和医馆不同,药铺只有一个坐堂大夫,以售药为主,基本上不会与钦州的医馆有任何竞争冲突。

    贫困人家完全可以在医馆看病到药铺抓药。

    武暖冬首肯的点头,平价药店在现代也是有很多的,存在即是道理,不用大赚。只要能把本钱保回来就成。

    郑文在柳州给了两家大户老爷治过病,手头有几百两存银,一路上带着灾民赶路花费了不少在吃食上。剩下的足以租个小铺子。

    只是武暖冬不想租用,租的毕竟不是自己的,若是生意火指不定会有什么后续麻烦事,生意不火。那也是干赔钱至少要熬过整年。远不如买个铺子。赔了换行或者租出去都可以。

    离应试提前两天到了钦州,为了不影响考员的情绪,郑文只是打听了几个牙侩的住处。直到考试当天,一家人才约见了牙侩,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现售。

    来的三个牙侩手里刚好有现成的铺子,问了问价,其中一个价格高的离谱便当即拒绝了。

    剩下的两个牙侩,一个负责城东、一个负责城西。武家人对钦州城不算熟悉,打算都看看再决定。

    一人一天。分开约好了看铺时间,今天正好去城东。

    城东住家颇多,七八条街都是。不过商铺少,一条街只有一家杂货铺,另外一条街零零散散的有五六家小铺子,剩下的街巷亦是如此。卖的多是日常家用,售价不贵,面积约有十平米左右,实在是不大。好在其中一条巷子里有三间连着的是一户人家的铺子,同时出售,若是一起买,价格方面会有优惠。

    三间房子打通后会有三十多平,做药铺勉强可以,一千两银子的价格在街首很划算。但是武暖冬并没有看中,她想要带有后院和库房的铺子,否则不但药材没地存放,药童也没地方住。

    城东的房子看了看,没有什么特意中意的。

    一行人回了客栈,准备第二天再说。

    而今不是饭点,客栈一层有些空荡荡的,其中一张餐桌后坐着一人,他见到武暖冬他们走进来后,眼一亮,起身招呼道,“武老爷子、暖暖!”

    “程伯?”武暖冬诧异的跑了过去,“您怎知道我们在这里?是专门来找我们的吗?”

    程管家笑眯眯的点头,“我是收到家里的来信,得知两位少爷中了童生,必然会在这几天来钦州院试,所以才打探到你们的行踪。”

    程子境在灵山学府进学,程管家就飘在外面四处处理店铺的事情,一直没有归家,现在能在钦州碰面真是巧了。

    “程伯,给您介绍下,这是我大婶娘,这是我郑爷爷!他们前两个月就回来了,只是你们一直没有在家,无缘一见!”武暖冬嘟嘟小嘴,很是心喜,“郑爷爷、大婶娘,这位是咱们村程家的大管家,当初就是程伯和子境哥带我们进的高门村,也是程伯帮忙我们才在村里落了户。”

    钱氏和郑文自是一番感谢,程管家连称不敢当。

    客套几句,几人坐下,让小二上了壶好茶,程管家从怀里掏出几封信,厚厚一沓,数起来得有一天一封的量,“暖暖姑娘,这是我家少爷给您的信,若是有回信可以交给我,过两天我要去灵山县一趟。”

    武暖冬接过,有些苦笑,“程伯,我只有时间回一两封,明天还要出门呢!”

    “是有何事?”程管家关切的反问,“泰和楼在钦州城有段日子了,多少混熟了些,有事的话,不妨说出来大家商量。”

    郑文捋捋小胡子,“是想开个药铺,所以这两天暖暖跟着我们一起去看店铺了,今天看城东的不大合适,明天会去城西看看。程老弟,你想想有何门路吗?”

    程管家蹙眉想了想,“我回去问问掌柜的,他是钦州本地人,认识的人多,或许手头有资源。”

    武老爷子抱拳,“那便麻烦了!”

    “您客气喽!”程管家回以礼,“等会去泰和楼用餐,我以为吩咐他们留了雅间,千万别拒绝,这泰和楼能有今日,多亏了武家。”

    老爷子没有推辞,两家关系不错,没必要过于生疏客套。

    院试要三天,考秀才更是严谨,这三天不得出殿,吃住全在里面。

    无需顾及两个考员的晚餐问题,索性几人跟着程管家去了泰和楼,就手转转附近的商铺。(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生意

    城西的房价虚高,房型也极好,却是富贵人家住的宅院,有几栋高大上的酒楼竖立其间,总体来说不适合开药铺。

    还好程管家带来了好消息,泰和楼所在的那条热闹街巷有家杂货铺子要转手,老板的儿子在锦州发了家起了大宅院,准备把家中老父接走享福,那间铺子原本想要租出去,年年收租即可。

    所幸泰和楼的掌柜跟此人颇熟悉,便提及了出售一事,银钱方面应该是便宜不了,但房子确实不错,两层小楼。第一层是大开间足有四十平米,可以售卖平价药材;第二层三个隔断,一间能做库房、一间可以出售珍贵药材,另外一间准备给坐堂大夫和掌柜当短暂休息的地方,后面有个小院,两间规整的柴房。柴房收拾出来,既能存药又能让小二夜宿。小院面积也有十五平米,平时筛筛药足以。

    一套街正中的商铺二千五百两,价格在这一带适中,主要它位置很好,左边挨着居民区,右边挨着商业区,离着医馆有两条街的位置,方便病人拿药。

    怨不得主家之前不肯卖,这个位置即便不卖平价药,随便开个什么,经营有方的话都是容易赚钱的。

    武暖冬当即拍板,买了。

    她和郑文合股经营,她出房产和药材,郑文出人手和技术。

    表面听起来似乎武暖冬出的钱多,但实际上,她也省了很多事。

    人手方面包括了寻找坐堂大夫和掌柜。以及他们每月的工钱,药童则在武家下人里选拔。技术则是结合武暖冬提及的药丸,由郑文开发研制成药。

    武暖冬不过是前期房产的投出。家里那成片的药园也足够供应货用。但是郑文不仅要负责管理监督,还负责了药品的开发。

    好在郑文也有不少的师兄弟,他们多少是有名的大夫,虽不可能去小药铺当个坐堂大夫,可他们还有不少徒子徒孙,这些人还不够独当一面的资格,却足以审查药方。帮助拿药的百姓审视所需药材适不适合。等到干上几年,积累些经验,才能出师替人看病。

    至于药丸的制作则由郑文培养出来的药童完成。这些药童都是武家的家仆,绝对能保证药方不会被泄露,况且药童成长起来便能替代坐堂大夫,为以后打下了基础。

    虽是比平常忙了很多。郑文却一点都不在意。他拿到那些武暖冬抄录的成药之法时,眼睛便通亮,治病救人一直是他的宗旨,而今,药丸的出现,大大减少了熬药和存药的不便,尤其是感冒丸剂、退烧药丸等这种药品简直是娃们的福音,要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不能及时退烧。而毁掉了脑子,甚至失去了性命。还有愈合散、止泻灵等。都是惠国惠民的便宜好药呀!

    所以在店铺装修、人员培训的期间,他是一头扎进房间,专注的把这些成药研制了出来,之后把前段所需的配药和药材比例教给了两个徒弟,等他们熬制出成品,再把成品交给选出的药童,由他们完成最后一步。

    之所以分开教,还是因为赵臣。

    方子是武暖冬的,他不能自私的当作他的成果传给徒弟,有暖暖种出的好药加成,成药的疗效和利润有多大不难想象,他怕赵臣一时迷了眼做错事情。

    一个月后,暖心平价大药铺横空出世,开始时,拿着方子买药的不少,那些药丸几乎无人问津,但渐渐的,有些人抱着一试的心态,买了愈合散、退烧药和止泻灵这些救治急症的成药,用过后,立刻发现药丸的好处,不仅见效快还省事省时。

    经过口口相传,自此暖心平价大药铺的药材不但疗效好,还非常物美价廉的口碑越传越远,生意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既然和同济药堂是合作关系,武暖冬没有避讳罗掌柜自家开廉价药铺的事情,甚至是亲手送了他几款成药,当然没有明说是为了卖药,只是以私人关系把神医所制的新药赠与了他。

    罗掌柜也不是傻的,一眼就看透了药丸的妙用,不过是对疗效有所保留罢了。

    小后山被武暖冬改造成半面梯田、半面果园。

    武暖冬想好了,四房手头又是田又是铺子的越过越富裕,而大房只能算靠着四房养活,长久下去,必会影响各家的关系。倒不是说大伯他们会产生嫉妒之类的负面情绪,而是武家汉子绝对不是吃软饭的性格,依靠别人过活,只会让他们越过越没滋味。

    所以那半面果园是为了大婶娘准备的。

    大婶娘之前开过杂货铺,自然不缺乏开铺子的经验,而今武暖冬打的是果蔬超市的主意。

    去钦州城的时候,她从外商那里又买到了番茄、生菜、葡萄和草莓种子,手头上有普遍的胡瓜、波棱菜、莲藕、荔枝、橘子、甘蔗等,还有唐朝不曾见的稀贵作物,更不要说她菜园里的蔬菜皆是经过稀兑灵水的浇灌,味道和外貌都高人一等,起步就比集市上的零零散散的商贩要强了几许,赚钱是铁定的。

    武暖冬跟大婶娘提及此事,大婶娘即刻高兴的合不拢嘴,她就不是能闲在家的那种妇人,况且还欠了家里万两银钱,所以武暖冬一说,她便双手赞同,只是不肯以双方入股五五分成的方式,而是给暖暖当个掌柜罢了。

    武暖冬怎肯让疼爱她的家人给自己打工,当即开起了全家大会。

    大伯一家三口,皆是统一口径,以给暖暖当掌柜、搬运工和小二为目标,不要工钱,直到他们还清那万两的赎金。

    武天德当然不会赞同,他能理解闲置在家、给暖暖增添负担却帮不上什么忙的心情,可他更能懂得暖暖的心思,家和万事兴,若是计较银钱上的得失,必会搅得亲人间隔心隔肚不安生。所以两人以武秋止要考取功名为由,哄得他们同意了入股的经营形式,只是不接受五五分成,非要他们一、暖暖九,最后老爷子做主让双方各退一步,三七分,并在全家商议下选择在平吉镇起步。

    大伯一家怎能不明白四房的用心,除了感动,更是打定主意要好好的把果蔬超市做起来,让暖暖没有后顾之忧。

    还没等到去镇上挑商铺,罗掌柜怀揣着武暖冬给他的成药,陪同两人,郑重的登门拜访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麻烦

    武暖冬教完娃们练功,便向往常般到田里巡查一番,若是有的作物、草药生长的突飞猛进,便停了勾兑水的浇灌,相反,若是有萎靡不振的,便向根处滴两滴纯净的灵水。毕竟是盐碱地田,改进还需要长久时日,岂非一朝一夕。

    也是她谨慎勤勉,两千多亩的地竟是越发的好了,逐日向着良田的步伐进发。

    入冬的晌午已经远不如盛夏的炎热,早晚有些凉意,可比北方的寒冷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在地里干活的人终于不会浑身湿哒哒的潮热的憋屈,动作也就更麻利了几分。

    前段时日武家不在种水稻,水洼里的鱼虾蟹移养在池塘里,同样生龙活虎。村里人更是赞誉不停,以为是武家刻意而为,为了村里人放弃了水稻的收入。

    武暖冬哪有那么高尚,不过是玉府里的粮食、蔬菜已经堆积成山,若不是提前订了很多大木桶叠放着存粮,收下来的粮蔬绝对会占用玉府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她的存粮足以应对武家上下五年的饥荒,也就无所谓那些蝇头小利了。

    如今望去,大片的田地皆是草药,暖心平价大药铺大获好评,他们准备在平吉镇开个分店,索性把制糖一事也暂停了,因为糖商遍布现在不是入市的好时机,还不如趁热打铁,把药铺和果蔬超市先开展起来。

    等二伯他们回来,制糖可以交给他们。

    武暖冬边走边盘算着。青山绿水,衬着她这个小小的蓝衣姑娘格外的明媚和俏丽,深吸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