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穿越之长姐难为 >

第83部分

穿越之长姐难为-第83部分

小说: 穿越之长姐难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紫玉在这些东西上,又加了一块狍子肉、一块鹿肉。用干净油纸包裹好,和其它蔬菜一起放在了一个竹筐里。

    林兴有些脸红的看着自家主子连吃带拿的,背着竹筐和大家一一告别。

    当林天舒走到门口的槐树下面时,诡异的冲着树上笑了笑,才转身离去。

    树上的步九、步十忍不住背后发寒,不知这位爷又想出了什么坏主意。

    站在山坡上看着林天舒主仆俩的背影走远,李紫玉和弟妹们就转身回了院子里。

    等回到屋里,她把步十从镇里买的红纸拿出来,摊在书桌上,又裁成一条一条的。看小山不解地看着她,就说:“想不想写春联?把家里的大门、屋门都贴上你们自己写的春联,感觉会怎么样?体会一下?”

    “可以吗?”小山激动得脸都红了。

    “当然!你们每人都最少写一副春联,咱们家用不了,可以给杨婶家送去。也可以给别人家。”

    几个弟妹兴致勃勃的在东屋写对联,她和李萝就商量着晚上包饺子吃。

    在现代她是北方人,每逢除夕夜母亲都会包饺子吃。每年的除夕夜,母亲都是精心调制肉馅,近乎虔诚的包着饺子。母亲调制肉馅很有一手。也不知她怎么弄得,那水灵、鲜香的味道,现在她回味起来还口齿留香,不能忘怀。

    据说除夕夜吃饺子还有一个传说,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对联

    相传张仲景在冬至那天告老还乡,当走到家乡白河岸时,见很多穷苦百姓因为伤寒流行耳朵都冻烂了,却因没钱医治致使很多人死去。他回到家后,决心救治这些百姓。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煮熟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在南阳东关的空地上搭棚舍药,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病人吃下去后浑身发热、气血通畅、两耳变暖。

    病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耳朵。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特意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愈病人的日子。

    虽说现在用不着“娇耳”来治疗冻烂的耳朵了,但吃饺子的风俗却代代流传下来。

    在现代的中华民俗中,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代替的重头大宴。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

    所以,晚上的这顿饺子是非吃不可。

    李紫玉去查看蔬菜箱子里的韭菜还有多少,却发现剩的不多了。

    她本来还想给老村长、杨婶家和何世贵家送去一些,看样子是送不成了。前两天吃了一次韭菜,本来还剩下不少。但今天林天舒割了不少去。剩下的自家吃是够够的了,送人就怎么也不够了。

    李紫玉只好打消了把韭菜送人的念头。

    李紫玉在东屋割韭菜,李萝和小欧一个和面。一个剁饺子馅。

    虽说中午吃的都挺饱的,但饺子却是留到夜里吃的。等到夜深再吃,肚子肯定又都饿了。

    小欧把饺子馅剁好放到一个盆里,李紫玉亲自拌的肉馅。

    今天的肉馅是猪肉。李紫玉总觉得猪肉才正宗。

    这个年是她到这个家里后第一个年,也是她的记忆里最丰盛的一个年。所以,这次的肉搁的挺多。肉馅里面放了葱末、姜末、酱油、猪油,里面搅了不少水。等把肉馅搅拌成一团时。就把切好的韭菜放进去。

    三人一同忙活,等到戌时初(现代晚上七点)饺子就全部包好了。

    今天各个屋子里都点上了两根蜡烛,到处都亮堂堂的。院子里。李紫玉在墙上的缝隙里插上了一支松脂火把,整个院子都照得一片明亮。估计老远都能看见院子里的亮光。

    又吩咐了小欧打了小半盆浆糊,待会粘贴对联要用。

    李紫玉把一切都忙活完,就来到东屋看看小山他们写春联的怎么样了。

    进来一看。好家伙。炕上铺的到处都是摊开晾着的对联。别说,写的还不少。

    什么“内外平安好运来,阖家欢乐财源进”横批是“吉星高照”。“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是“喜迎新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吉星高照”等等。

    李紫玉见几个弟妹写对联,就没打扰他们,出了屋子向院外走去。她想要招呼招呼步九、步十,让他俩帮着把对联贴上。

    其实屋内说是每人写一副对联。主要还是小山和小文在写。三个小的字还拿不出手去,只是在旁边起哄罢了。过年嘛。就是图个喜兴。

    按理说,她们姐弟还没有正经拜过师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是做不出对联的,哪怕是最简单的。

    可是,在李紫玉的记忆里,却有很多自小就学过的许多对联。相信小山和小文也是一样。这都归功于她们的娘亲。

    从记事起,李紫玉就是在娘亲不断地在耳边念对联长大的。也不知自己的娘亲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多的对联。

    李紫玉思忖中到了门口,对着槐树上空说:“步大哥!你们帮着贴贴对联吧。尤其是大门口,太高了我们够不到。”

    “好!”随着话音,步九飞身跃了下来,落到了李紫玉面前。

    步十自始至终都没吭声,好像不存在一样。

    有了步九,粘贴对联根本不用梯子凳子。拿着对联和浆糊,用大笤帚一刷,对联立马就贴上了。

    贴好对联,有些没用着的对联,小山就摸着黑给杨婶家送了过去。只是回来时,情绪有些不对。

    李紫玉看了出来,就悄悄的问道:“怎么啦?杨婶家出了什么事吗?”

    小山难过地说:“杨叔病重了!他们家今天都没有炖肉,也没有包饺子,冷冷清清的。看着都不像过年的。”

    李紫玉心里一沉,忍不住一阵自责。

    杨叔历来身体不好,自己是知道的,可自己却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自己家最困难的时候,杨婶都是能伸把手就伸把手,哪怕自己日子也不是很好过。

    她就觉得奇怪,自家上山伐木这么大的事,若是往常杨婶早就过来了,哪怕她什么也不干,也会来打听打听。

    可是,杨婶和杨柳离得这么近,却谁也没过来。自己内心深处还曾经不舒坦过,暗暗埋怨她怎么连打听都不打听一下。

    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杨叔病重了。可是为什么没听说呢?若是真的病重,村里人也应该知道啊?他都不请大夫吗?

    李紫玉在屋里打了个转儿,到底不放心。就从屋里的木箱子里取出了二十两银子,简单和李萝说了下。到东屋每样割了点青菜,又拿了点鹿肉、猪肉,就匆匆向外走去。

    槐树上的步九、步十看见李紫玉这么晚了还往外走,步九就问道:“李小姐去哪里?”

    “哦,我去邻居家一趟,不远就在下边。你们不用管,我一会就回来。”李紫玉说着摆摆手,挎着一个柳条篮子就下了山坡。

    到了杨婶家时,院门虚掩着。李紫玉轻轻推开院门走了进去,院子里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草药味。

    这时从东屋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同时伴随着杨婶轻微说话的声音。

    李紫玉到达屋门口时,扬声叫了声:“杨婶,小玉来啦!”没等屋里出来人,李紫玉就掀开门帘进了屋子。

    可是,进了屋子的李紫玉却被躺在炕上的杨叔吓了一跳!怎么回事?这才多长时间,怎么瘦成了这样?到底得了什么病?以前的杨叔虽然腿不得劲儿,但屋里屋外还能活动,轻便活还是能干的。怎么会突然之间就躺下了?还瘦得不像个人样了?李紫玉就是不懂医,也知道杨叔肯定是得了不好治得病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杨叔病重

    杨婶一见李紫玉,强扯出一丝笑容,嗔怪道:“刚才小山来过了,你又来干什么?”

    李紫玉把手里的篮子递给站在屋地上的杨柳,说:“我不知道杨叔病了,要不是小山来过我还蒙在鼓里呢。杨叔这是得的什么病?怎么都不告诉我?”

    杨婶叹了口气:“唉!你那个家还不够你忙的?再说你不是还得雇人上山伐木嘛,还和郑寡妇。。。。。。告诉你又能顶什么?我帮不上你什么忙,没得还给你添堵。本来你就够糟心的了。对了,你和郑寡妇。。。。。。”

    “已经没事了,你放心吧。”李紫玉不欲多说自己家的事情,赶紧转了话题。“杨叔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怎么瘦了这么多?”

    一说起杨叔的病,杨婶忍不住淌下泪来:“说是。。。。。。说是肺痨。呜。。。。。。听傅大夫说,好像没啥好办法。。。。。。”

    杨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一边的杨柳和杨金博也抹起了眼泪。

    李紫玉心下也吃了一惊。肺痨在现代就是肺结核,是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怪不得谁也不知道。在古代,谁要是得了这种病,那肯定被抬走隔离,生死全凭自己的命数了。

    在杨婶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李紫玉得知了杨叔得这种病的原因。

    原来自从杨叔腿伤了以后,心情就极度郁闷。他并没喝酒解愁,而是抽烟比以前凶了。每日里那老旱烟不离手。再加上先前健壮的身子现在干啥都力不从心,心情每日就变得很坏。

    这样日复一日的,慢慢的身体就真的垮了。一开始就是咳嗽几声。大家都没往心里去。后来身体变得无力、胸痛、消瘦、发热、盗汗,杨婶才着了急。

    把傅大夫找来一看,一个晴天霹雳把全家都真蒙了。原来,杨叔得的是痨病。

    杨婶苦苦哀求傅大夫给保守秘密,哭着乞求傅大夫救救丈夫。傅大夫也没办法,只能说尽力而为。让他们有机会,还是上镇里医馆看看去。

    问了问傅大夫治疗这个病需要花费多少钱。傅大夫说,最少也得二三十两银子。这还的看他恢复的情况怎么样,要是效果不好。多少钱就不好说了。

    杨叔一听,死活不去治病。宁愿就这么去了,也不花那个冤枉钱。杨婶无奈,只好依了他。

    但却跟傅大夫说好了。让傅大夫继续给他医治。只是傅大夫每次来。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而且杨叔自从伤了腿后,很少在村里走动。所以,村里还没有人知道杨叔得病的事,也不知道杨叔到底得的什么病。

    可就算是在村里治病没有去镇上,家里有限的积蓄也渐渐花光了。这还是傅大夫知道他家的情况,只要的成本价。

    今天是大年三十,杨婶本来想买些肉应应节气,毕竟还有两个孩子。可家里只有不到一两银子了。如果买了肉。那下一步丈夫药就少吃些了。遂咬咬牙,愣是没去买。估计全村也就她家今天没有买肉吧?

    从丈夫得病以来。母女俩就日夜赶工做绣活,想多挣几个钱好让丈夫多挨些日子。可做绣活挣的几个钱和庞大的药费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但母女俩却没有放弃,仍然日夜赶工。

    小金博懂事的照顾着父亲;每日里承欢膝下,多少慰藉了一颗精神极度颓废、极度绝望的心。

    李紫玉知道了前因后果,忙从怀里掏出了二十两银子,递给杨婶说:“我不知道杨叔的病这么严重,这次只拿了二十两。杨婶你先拿着,等明天我再拿二十两。傅大夫说的对,应该带杨叔去镇里医馆看看去。有病了怎么能不去治呢?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花多少我先出着。”

    杨婶拿钱的手有点抖,哆哆嗦嗦的说:“这哪成?你。。。。。。你还有一大家子要。。。。。。。要养活呢。再说。。。。。。过了年你不是还要盖房子吗?”

    “杨婶放心吧!我手里还有钱呢。杨叔的病不能再耽搁了,明天或者后天坐我家的马车去镇里给杨叔看病。我这么说,是怕医馆里没人。大过年的医馆也可能歇工,我是怕白跑一趟。”李紫玉解释说。

    “谢谢你小玉!婶子就嗔着脸把钱收下了!说实在的,我真的是山穷水尽了。你这个钱对婶子来说,真就是救命的钱哪!婶子也不说别的了,婶子心里记着呢。”杨婶的眼泪扑簌簌的落了下来,把钱紧紧地攥在手里。

    自从丈夫得病,她从没有睡过一晚踏实觉。家里的钱她恨不得一个铜板掰开两半花;家里的一切花销都停了,就怕到时丈夫的药钱没着落。可即使再省着花,家里的钱也快没有了。

    小玉的钱真的就是雪中送炭那!这份恩情她将会告诉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辈子都不能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