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女主播的秘密花园 >

第26部分

女主播的秘密花园-第26部分

小说: 女主播的秘密花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宇桐眼前一亮,对啊,这事找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海城大小事》更为合适!因为《海城大小事》是日播的,无疑要快速得多,信息更新得也更快。

    立即,她就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了。

    对吴庆忠来说,是选择了自己最为信任的电视节目《时事》,这对《时事》来说,当然是很荣幸的事。

    但是细思一下,岑宇桐这期节目做不做得出来是其次,如果吴庆忠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时事》组这里,延误了向其他渠道求助,那她不是帮忙不成反做坏事么?

    回想起面无表情的夏沐声,岑宇桐忽然会过意来,一个跟于震一样的老精明鬼,怎么会想不到这些?他不明说,还“鼓励”了她,这不是分明等着看她难堪么?!

    这人,什么心眼啊!岑宇桐咬着牙想道,我这是哪根神经不对了,放着好好的主播台不坐,跑来受他的折磨?!

    她一面腹诽,他们的番茄肉酱意面端了上来。岑宇桐拿叉子搅着面,不由得想,还好有偶像帮我撑着呢,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这么想着,不由地就说出口了。

    于震听了,笑了笑,说:“其实我约了刘刃一会在茗香茶馆见面。不如你先把想法完善一下,等会直接和他谈?”

    岑宇桐倒是不知他与刘刃的关系竟是这么好的,应了一声,陷入沉思。

    要解决莴笋滞销,最直接的当然是帮他们把莴笋卖出去,于是这问题就成了如何卖莴笋。既然是卖,光在电视上喊几声吆喝,那也只能赚得几声感叹、几许喝彩而已;至于能不能卖出去,那真是天晓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怕不能光是报道莴笋滞销这件事,身为媒体,应该更为主动一些。

    “让《海城大小事》像做中介一样,勾通买卖双方。从这个点来做,怎么样?”在茗香茶馆,岑宇桐向刘刃提出了她的想法:

    “我们从莴笋滞销的消息开始,号召市民大众来帮忙……对了,可以主动地找几家商超,做些爱心义卖,甚至是找一家餐馆,来做个莴笋美食节的活动,线上线下一起来。这样一个连续报道的链就起来了,持续几天,效果应该不错。”

    她说得简单明了。刘刃点了点头,与于震交换了个眼色,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但他还是多问了一句:“宇桐,你离开主播台,像个普通记者一样工作,不觉得委屈么?”

    岑宇桐一愣,实际上这问题,当她向刘刃申请离开《海城你早》时,他就问过了。隔了一段时间再问,那是为了确定她是否后悔。

    她有后悔吗?答案是否定的。她喜欢《时事》组的生活,这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生活!岂是坐在《海城你早》的演播室里读稿念稿能比?

    但是当然,她不会放弃更高的目标:“主任,我一定会回到主播台的!”

第五十二章 乡村采访

    岑宇桐的豪言壮语并没有很大声,不过非常坚定。刘刃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拍了拍身边的于震:“老于啊,你眼光不错、眼光不错!”

    于震很不自在地说:“这和我有什么相干?”

    刘刃自知失言,便用其他话题糊弄过去了:“这样的话,算是我们两个部门合作,我回头会找夏沐声再商议一下。你明天要下柳溪村?我让张超和你去,你们合作过几次,也比较默契了。”

    岑宇桐忙道:“好啊好啊,主任,你想得太周到了!”

    刘刃接着说:“你们这一组专门跑柳溪村,一边做你们的深度报道。我这里呢,也安排一个编导,和《时事》这边原来派给你的摄像合作,专门跑商超这边,做活动、做现场。这样两条线并行,供销双方我们两个部门都有人跟着,要些什么素材,都不会遗漏了。”

    岑宇桐听了刘刃这话,觉得十分别扭,但一时又说不出来哪里别扭了,只得默默地给刘刃倒上茶水,继续地与他探讨细节。

    于震在边上没怎么开口。

    既然说了岑宇桐为主操作,他不想越权太多,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她,他偶尔提点意见就好了。思绪飘移,却是回到了刚才在杰西卡餐厅,岑宇桐去洗手间时,夏沐声给他的电话:“你这么宠着她,对她未必是好事。”

    “我高兴宠她怎么了?你好歹给个适应的过程吧?”

    “我从来不知道惜香怜玉怎么写,不如你教我?”夏沐声在电话那头说,话音未落,于震便直接地挂了他。

    几时起挂他电话变得这么自然而然?于震喝了口茶,手机进来一个短信,是夏沐声的:“我联系了沃尔玛,对方表示可以消化两万五千斤;麦德龙也有意向,这事儿看来能成。”

    他笑了笑,并不打算立即把这些告诉岑宇桐。那个人……真是死性不改地嘴巴硬啊……

    …………

    定下方案再执行,远胜于到现场再临时抓虾。因此采访当天,岑宇桐在村委会与吴庆忠、柳承德座谈了一会,便直下田间拍摄。

    一时间,柳溪村的村民就像是过节一般从各家各户涌了出来,不为别的,就为围观于震。而于震则早已习惯了这些。他自如地站于莴笋田间,手持话筒,边走边说: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柳溪村,您所看到的这片菜地就是莴笋田,很大片,一共有六十亩之多。”他退到了柳承德身边,介绍道:“我身边的这位,就是承包了菜地的柳承德先生。老柳,今年的收成很好啊,这六十亩地一共能收多少莴笋?”

    柳承德五十来岁,因为常年务农太过辛苦,脸上几乎布满了皱纹。他这辈子也没想过自己有天会上电视,对着镜头十分紧张,说道:“三、三十七……唉呀怎么变不会说话了咧!我能不能重说一遍啊?”

    于震说:“没问题,老柳,你别在意那镜头,回答我就可以了,我们再来一遍。”

    于是这样的对话一共进行了五次,采访才能继续下去。岑宇桐和张超对视一眼,都很无奈。还好带了脚架,否则张超若是用肩扛摄像机支撑这么久,还不给累趴下。

    于震却毫无愠色,他想了一种让柳承德放松的办法:“老柳,我有时也会在饭店吃莴笋,凉拌的,又脆又爽,这莴笋能生吃吗?”

    “能,当然能。我这莴笋是好的,你吃的那个是生的,有腌过,我这个直接吃都没问题啊,很好吃的!”一说到他的莴笋,柳承德眉飞色舞,一下就忘了摄像机的存在。

    于震弯下腰,摸了摸莴笋肥美的根茎,笑问:“那能不能让我尝一尝?”看他动了起来,张超忙把摄像机从脚架上退下来,紧上几步跟拍。而岑宇桐则接过于震手中的手持话筒,帮他拿住,在一边收音。

    老柳从腰间抽出刀,想要马上就砍一棵下来给于震,于震问:“我来试着砍一棵,行吗?”

    老柳有些意外,笑得脸上的皱眉都成了花:“这个你不会,我来我来。”

    于震笑道:“没事的,让我试试。”

    在老柳的指导下,于震真的拿起砍刀收起了莴笋,虽然很笨拙,不过似模似样的。

    “用力一点。这,这,往这砍……”老柳几番想接过刀自己动手,都被于震拒绝了,只好专心当起了导师。

    “这里吗?”

    “还要再下去一点点,用力,唉,对,很好,你不像新手啊,以前干过这活?”

    “没有,要不我给你打几天工?”

    “那怎么敢?我们这个工,可辛苦喽。”

    “这个好粗啊这根,像这种长到这么粗的,是不是就是好莴笋?”

    “这个也不一定,比如说这个肥料,下雨下多的话,那个根被泡住,它里面会空心,再粗也没用。”

    好容易砍下一棵来,于震掰开莴笋心,拗了一块直接放进嘴里嚼了嚼,连声称赞:“嗯,好甜,真的很好吃!”

    岑宇桐怔怔地看着于震。无论这是不是为了做新闻而在演,他都那么投入,他是把真意放在了这里,正因如此,他做出来的新闻才会让人随之情动吧?

    老柳就像是怀胎十月终于将孩子生来那般,充满了满足感,他掰了块鲜美嫩绿的莴笋心,向前递给扛着摄像机的张超,笑着邀请他也尝上一口。

    摄像机的取镜框里,他的眉眼舒展,收获的喜悦令他脸上的每条皱眉都像是动了起来。张超做了个“ok”的手势,把这个瞬间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收成越好,柳溪村就亏得越多。“如果说莴笋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也就算了,但我这个是好的,怎么就没人来买呢?”柳承德气苦极了。

    老柳发愁的是卖不出去莴笋,而新任村支书吴庆忠则看得更高:“如果我们这种规模种植农业的话,如果第一次就栽下去,那我们村里面以后的方向往哪里走?这对我们村的打击非常大,我想要找一种出路,但是还没头绪。”

    岑宇桐拿着话筒认真采访,眉头亦跟着紧了起来。她与发愁的村民们,一同在思索。

第五十三章 与君共明月

    采访结束,为了赶新闻,也怕太过麻烦村里,在村民们殷切的目光中,一行人匆匆地离开柳溪村。他们眼中那深深的期盼让岑宇桐久久不能释怀,她盯着车窗外,山林一丛一丛地倒退,中间夹杂着一些废弃的小砖房,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于震见她沉默,提醒道:“你别急,刘刃说商超那边的进展不错,肯定有办法的。倒是现在回到市区差不多是晚七点半。《海城大小事》九点播,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出新闻,你来得及吗?”

    岑宇桐忙收回了发散的神经,说道:“我在车上先把稿子整了。”她微合了眼,将今天采访的点点滴滴在头脑中过了一遍。

    去之前,对怎么采访,她已有了初步的想法,按她想好的去采,做一条常规的民生新闻绝无问题。但是于震却带给她很多惊喜,因为他把她所有想到的采访点都做了细节化的呈现、并适当地升华。

    这就是老记者和新手菜鸟的区别!

    离回海城电视台有三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岑宇桐必须根据于震的现场采访,重新地调整、润色文稿。

    她不得不承认,虽然名义上是由她为主来做这个题,但是于震才是真正的主导!于震就像是一座宝藏,足够她不断地发掘和学习。而他对她的提点,又是那么地及时而珍贵。

    岑宇桐,你不能让他失望!她对自己说,然后把脑中所有的杂念全部赶出去,全力构思稿件的写作。

    回到海城市区后,于震在《时事》组办公的中银大厦写字楼先下了车,而岑宇桐张超则去了海城电视台。两边离得不远,开车也就五六分钟。

    一到台里,岑宇桐立即把打好的腹稿录入新闻稿件系统送审,而张超则将拍回来的素材上传至画面编辑系统。海城电视台还没有用到最先进的硬盘摄像机,所以都要经过素材采集并格式转换的过程,才能将磁带上的视音频信号变成视音频文件,再进行后期编辑。

    兵分两路,各司其职,果不其然地应了刘刃所说的那个词:“默契”。

    正常情况下,岑宇桐等稿件过审之后就可以离开,画面由张超来编辑即可。不过因为有些画面她想着一定要用上,担心张超漏了,所以仍是留下来和张超一起完成了画面编辑,直到最后成片。

    急赶慢赶,终是在《海城大小事》播出前交了片,两人相视一笑,都松了口气。

    离开海城广电大楼前,张超喊住了岑宇桐:“宇桐,给你个小礼物。”

    耶?岑宇桐好生意外,笑道:“这么好?还没到我生日呢!”

    张超“嘿嘿”一笑,递给她一个u盘。

    岑宇桐更是疑惑,问道:“这是什么?不会是……十八禁吧?”

    张超哑然失笑:“美女,注意形象好不好!”停了停,左右一看,低声道:“是你那朋友的视频。不给播了,我想着很可惜,所以就在带子洗掉之前转好格式存起来了,给你做个纪念,拍得这么辛苦,还吃了那几记拳,就这么洗掉,实在是……”

    岑宇桐感动极了:“超哥……谢谢你。”

    张超忙道:“小声。素材外流可是严重错误,你自己收着就好。”

    岑宇桐道:“我晓得。”不播就洗掉的素材,又不涉及到重大事件,其实也不会有人去查,难得是张超那么有心,怎么叫她不感动:“超哥,等莴笋的这条新闻做完,我请你吃顿大餐谢谢你!”

    张超拍拍她:“这话我记住了,你跑不了。”

    岑宇桐笑道:“怎么可能跑嘛!”

    与张超道了别,出得海城广电大楼,十一月的南方,还不到冷的时候,空气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