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28-时病论 >

第20部分

528-时病论-第20部分

小说: 528-时病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丸,治虚劳损证,减去麦冬、生地,名曰三才,以治三焦亏证,此轻一等之病,而减为佐之药也。香苏饮, 
治四时感冒,减去香附、紫苏,名曰二贤,以治膈中痰饮,此亦轻一等之病,而减为君之药也。诸如此类, 
不可枚举,在医者,必须临证权衡,当损则损,当益则益,不可拘于某病用某方,某方治某病,得能随 
机应变,则沉 未有不起也。 

附论
胎前产后慎药论
属性:胎前之病,如恶阻、胞阻、胎漏、堕胎等证是也,产后之病, 
如血块、血晕等证是也,妇科书中已详,可毋备述。而其最要 
述者,惟胎前产后用药宜慎。凡治胎前之病,必须保护其胎,古人虽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 
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之训,奈今人胶执“有故无殒”之句,一遇里积之证,恣意用攻,往往非伤其子, 
即伤其母,盖缘忽略衰其大半之文耳。窃揣胎在腹中,一旦被邪盘踞,攻其邪则胎必损,安其胎必碍 
乎邪,静而筹之,莫若攻下方中,兼以护胎为妥,此非违悖《内经》,实今人之气体,不及古人万一也。且 
不但重病宜慎其药,即寻常小恙,亦要留心。如化痰之半夏,消食之神曲,宽胀之浓朴,清肠之槐花,凉血 
之丹皮、茅根,去寒之干姜、桂、附,利湿之米仁、通、滑,截疟之草果、常山,皆为犯胎之品,最易误 
投,医者可不儆惧乎!至于产后之病,尝见医家不分虚实,必用生化成方,感时邪者,重投古拜,体实者未 
尝不可,虚者攻之而里益虚,散之而表益虚,虚虚之祸,即旋踵矣!又有一等病患信虚,医人信补,不分 
虚实,开口便说丹溪治产后之法,每每大补气血,体虚者未尝不可,倘外有时邪者,得补益剧,内有恶露 
者,得补弥留,双证迭加,不自知其用补之咎耳。要之胎前必须步步护胎,产后当分虚实而治,毫厘差谬, 
性命攸关。惟望同志者,凡遇胎前产后之 ,用药勿宜孟浪,慎之慎之! 

附论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属性:胆欲大而心欲小,此孙真人祝医最确之语也。窃谓治初起之轻证,必须细心,当辨其孰为风而用疏,孰 
为寒而用温,孰为暑而用清,孰为湿而用利,孰为燥而用润,孰为火而用泻。尤当审其体之虚实,病之新久, 
在女子兼询经期,妇人兼详胎产,如是者,则用药庶无差忒矣。倘粗心而不细者,大意茫茫,不分六气所 
感何气,动手便用荆、防,病家告之有痰,遂投陈、夏, 
有食遂用神、楂,问其何病,指鹿为马,问其轻重,总说无妨,往 
往使轻浅之病,日渐延深,是谁之过欤?圣人云∶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其可略乎!至若垂危之重证,必 
须大胆,见心包邪窜者,当宣则宣;肝风内动者,当平则平;脾虚气陷者,当培则培,肺气欲绝者,当补 
则补;肾液欲涸者,当滋则滋。更有危险之虚证,速宜用参、 之属;实证用硝、黄之属,寒证用姜、桂之 
属,热证用犀、羚之属,勿宜迟缓,亟亟煎尝,如是者,则沉 庶有挽救矣。倘胆小而不大者,当用而不敢 
用,或用而不敢重,重用恐其增变,变证恐其归怨,往往姑息养奸,坐观其败,是谁之过欤?古人云不入 
虎穴,焉得虎子。其可惧乎!若果轻浅之证,过于胆大立方,不啻小题大做;沉重之证,过于小心慎药, 
无异杯水车薪。其实胆大而不细心,所谓暴虎冯河者,误事也;细心而不大胆,所谓狐疑鼠 
首者,亦误事也。诚哉孙氏之言,足为千古之医训矣! 

附论
医家嫉妒害人论
属性:尝观世之同行,每多嫉妒,行行犹可,惟医道中最为甚焉。夫医以苏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为重,功 
利为轻,而可稍存嫉妒哉!奈何今之医者,气量狭窄,道不求精,见有一神其技者则妒之。妒心一起,害不 
胜言,或谣言百出,或背地破道,或前用凉药,不分寒热而改热,前用热药,不别寒热而改凉,罔顾他人 
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总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其嫉妒之意。每见病家,患温热之病,医者 
投以辛凉、甘凉,本不龃龉,但服一、二剂,未获深中,病者见热渴不已,心中疑惧,又换一医,且明告 
曾延医治,而所换之医,遂不察其病因,见前有寒凉之药,便咎前医用寒凉之害,不辨证之寒热,脉之 
迟数,舌苔黄白,小水清浊,竟乱投温热之方,不知温热之病, 
得温热之药,无异火上添油,立刻津干液涸,而变生俄顷。倘 
前用热药,以治其寒,亦咎其用热药之害,总不辨其为寒为热,乱用寒凉之方,不知寒证服寒凉,犹如雪 
上加霜,立使阳亡气脱,而变在须臾,直至垂危,尚怨前医之误,可胜悼哉!然亦有明驳前医,暗师前法,而 
获效者,竟尔居功,索人酬谢,若此重财轻命,只恐天理难容,奉劝医者,毋怀妒忌,大发婆心,则幸甚矣! 

附论
医毋自欺论
属性:医者根据也,人之所倚赖也。医毋自欺,斯病家有倚赖焉!夫医之为道,先详四诊,论治当精,望色聆 
音,辨其脏腑之病,审证切脉,别其虚实而医,若此可谓毋欺也。至临证之时,细分部候,知其何为浮主表 
病,沉主里病,迟主寒病,数主热病,何为人迎脉大之外感,气口脉大之内伤,更须望其青、赤、黄、 
白、黑五色之所彰,闻其角、征、宫、商、羽五音之所发,问其臊、焦、香、腥、腐五气之所喜,以明其肝、 
心、脾、肺、肾五脏之病因,而用其酸、苦、甘、辛、咸五味之药饵,能如是者,何欺之有? 
惟其一种庸流,欺人妄诞,见病患有寒热者,一疑其为外感,欺病家不知诊法也,不别其脉之虚实,而浪投发 
散之剂。又见病患有咳嗽者,一疑其为虚损,欺病家不谙医理也,不辨其体之强弱,而恣用补益之方。至于五 
色五音五气,一概不知审察,焉能明其五脏之病,而用其五味之药乎?如是者,不独欺人,实为自欺。……。 
见人喜补者,遂谓虚衰,喜散者,遂云外感,畏热药者,便用寒凉,畏凉药者,便投温热,顺病患之情意,乱 
用医方,意不读《灵》、《素》以下诸书,全用欺人之法。噫!医之为道,死生攸系,一有欺心,即药饵 
妄投,存亡莫卜,奈何济人之方,竟视作欺人之术也,吾愿医者,必须志在轩岐,心存仲 
景,究四诊而治病,毫不自欺,方不愧为医者也。 

附论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属性:昔贤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古医学,均宜参考焉。考今古医书,不能尽述,姑略提其要者 
言之,如《神农本草》,轩辕《灵》《素》,越人《难经》,长沙《玉函》,以及刘、李、张、 
朱四大名家之书,皆可备读也。盖读《本草》者,可知其性有寒、热、温、凉、平之不同,其味有酸、苦、甘、 
辛、咸之各异,何为补正,何为祛邪。读《灵》、《素》者,可以上明天文,下达地理,兼知人身脏腑经络 
受病之因。读《难经》者,可补《内经》脉象病因及奇经八脉之未逮。读《玉函》者,可识伤寒杂病之源头。 
此皆古圣之医书,必须玩索。至于四大家者,即河间刘守真,法多苦寒,温病、热病者,须参考之。东垣李 
明之,法多升补,内伤脾胃者,须参考之。大积大聚者,须参戴人张子和攻下之法。阴虚内损者,须考丹溪 
朱彦修清补之法。不特此四家以补先圣之未备,可参可考,而后贤所发之论,偶亦有超出于四大家 
者。如云间李念莪,西昌喻嘉言,延陵吴又可,金坛王宇泰,会稽张介宾,长洲张路玉,吴郡薛立斋,慈溪 
柯韵伯,携李沈目南,钱江张隐庵是也。以上诸公,各有著作,皆当采取,亦可以备参阅,考近时之医书,亦 
不能尽述,如阅古吴叶香岩之《临证指南》,可知临时之圆变,用药之灵机。阅若耶章虚谷之《医 
门棒喝》,可知名家之疵谬,醒医家之聋 。阅淮阴吴鞠通之《温病条辨》,可知寒伤于足经,温伤于手经。 
阅吴门周禹载之《温热暑疫全书》,可知温热暑疫受病之源各别。此皆时贤之书,亦宜备考。至于长乐陈 
修园,新安程观泉,盐宫王孟英,武进费伯雄,皆有着述所传,偶或有导 之处,亦宜参阅。窃思 
书有古今,而人亦有古今,古人气体俱浓,今人气体渐薄,若执 
古方以治今人之病,不亦重乎?故医家不可执古书而不读今 
书,亦不可执今书而不读古书,参考古今,则医理自得中和之道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