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332部分

林氏荣华-第332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帝的确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才更坚信朝臣的这推测,心中怒到极点,道:“下令让项善进攻,一月之期若是不能将梁军彻底击退,以败将处置。”
  这时让他不赢也得赢了。
  项善收到消息,咬了咬牙,最后上折请求粮草,还写了一封密信给姬元,询问朝中出了何事,是否有奸佞在皇帝面前进谗,不然楚帝怎么突然插手边关事务了。
  楚帝收到折子,便招来宋济问:“粮草筹措的如何?”
  “虽很艰难,但还算有所收获,陛下只管放心。”
  “可运去前线了?”
  “已经上路了,只是路上不太平或许有所耽搁,”宋济低头道:“臣算过了,先前送去的粮草应该还能支撑一阵,所以陛下不必担心。”
  楚帝就冷哼一声道:“既如此,项善为何来折催粮?好似朕不给他们粮食似的。”
  宋济就笑道:“项将军出了名的爱护士兵,估计是怕粮草不及时饿着他们吧。”
  楚帝冷笑,“所以便来为难朕了?”
  既然粮草已经运送出去,楚帝自然不会再问,冷眼看着项善给他打仗。
  而宋济出了皇宫便立即回家招了人来问,“可买到粮食了?”
  “老爷,这陈粮都出得差不多了,买到的并不多,且还有这么多人往南逃去,京里剩的粮食不多了。”
  “那也得买,我们拖得够久的了,项善那老匹夫已向陛下上书,在耽搁下去,闹出事来,谁也别好看。”
  其中一人便犹豫道:“小的倒是知道有一批陈粮,只是那批粮食留的时间有点长,供给军中,只怕项将军知道了……”
  “怕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有的吃就不错了,”宋济道:“你往外看看,那些逃难的有几人有粮食?还不是靠啃树叶?所以吃不死人就行了。”
  几人面面相觑,纷纷应了退下,打算去买那些陈粮。
  宋济从姬元那里得到了灵感,将供应军中的粮食高价卖给逃难的百姓,所得之利再去买一批陈粮混杂着新粮补上,这样一出一进,他赚的钱是他们这一房一年的总利润还多。
  毕竟现在粮价高涨,而且他是空手套白狼,
  一开始还有新粮掺着陈粮,后来得到的利润越来越高,宋济的心也越来越大,胆子也大了,开始成批成批的购进陈粮。
  刚才手下说的根本不是陈粮,而是一批因保存不当发霉发黑了的粮食,这种粮食自然也是能吃的,就是一不小心可能会中毒。
  项善此时还在前线,并不知道宋济给他送了一份大礼,他正蹙着眉头看地图。
  和他的心腹们道:“梁军这是要请君入瓮,北线和南线又都落入了梁军手中,我们再继续前进,就真的被包围,成了瓮中鳖了。”
  “难道先前他们节节败退都是佯败?可不像啊,每次我们都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打下的。”
  “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了,你可统计过各自的伤亡?”项善道:“每一次,我们都攻下了对方的城池,但我们的伤亡都远远大于他们,这说明说明?”
  “我们是攻城,他们是守城,牺牲自然要大一些。”
  “不对,他们放弃城池太干净利索了,一旦知道不可守便退出,你觉得卢真和钟如英是这样的人吗?”项善道:“卢真且不说,钟如英那个烈性子,可是宁愿与城共存亡也不会主动后退的主儿。”
  所以他一直知道他们是在佯败,本想将计就计,攻下城池后再巩固,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到时候他两翼坚固,自然不是入瓮了,却没想到北线和南线败得这样快。
  项善狠狠地一拳头打在桌子上,咬牙道:“可恶陈象等竟不听号令。”
  “也是陛下催得太急,将军,陛下已连下十三道令,我们不可能一直在城中休整。”
  项善道忍了忍,将到嘴边的恶言给咽了回去。
  他不喜楚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人总爱对他的战场指手画脚。
  可将在前线,帝在后方,他不知前线的情况,就靠那点子消息就遥控战局,这是以为打仗是过家家,还是谁都能当将军?
  总之他很不满,但再大的不满他此时也只得咽下,下令道:“整理军队,挑出一万精兵,分兵两军,开始迂回退出。其余人等扎营等候消息。”
  此时再冒进就是送死,所以哪怕皇帝下再多的令牌,他也绝不再前进一步,先保住兵力再说。


第469章 见效
  此时,钟如英正点着地图道:“项善一直按兵不动,他脾气向来硬,只怕不会听从楚帝调遣。”
  “那我们就逼他出手,”闵尚书看向林清婉,“林尚书那边可有准备?”
  “我们与楚国的联系几乎中断,但之前姚时传信回来,说他和好几个楚国官员搭上了话,如今应该已有人向楚帝进言。但阵前换将是大忌,楚帝未必会做。”
  闵尚书眼睛闪了闪,“若是我们派使臣去拉拢项善呢?”
  “你是说造成一种项善要投靠我大梁的假象?”
  “不错。”
  林清婉就问,“闵尚书去?”
  闵尚书就噎了一下,看着林清婉没说话。
  林清婉就道:“我是不会去的,我怕死。”
  钟如英就笑道:“项善年纪大了,未必认得林大人,我看闵尚书去正好,份量够,名气也大。”
  闵尚书就义正言辞的道:“以项善的为人,就算是陛下亲自出面他可能也不会答应,算了,我们还是别做这无用之功了。”
  “怎么会是无用之功呢?”林清婉笑道:“只要闵尚书让楚帝觉得项善有投靠梁国之疑就行了。”
  闵尚书:……项善为了表忠心是会杀使臣的,真的杀的!
  他轻咳一声,冲林清婉微微拱手,算是认错。
  林清婉笑了笑,这事才算是揭过去。
  钟如英撇了撇嘴,起身道:“我明日要带大军去与卢真林信汇合,你们一干人等不要留在大营了,回洪州城去吧。那里安全些。”
  闵尚书点头,“正好,战局已扭转,我们也让属国看到了我们的诚意,盟书可以签订了。”
  林清婉也点头,“那我们收拾收拾,明日也一并离开吧。”
  打仗是钟如英和卢真林信的事,林清婉他们并不会插手太多。
  三军汇合后士气高涨,三线同时碾压过去,与此同时,楚国的后方,蜀国所在的西线也开始了猛烈的攻城略地。
  项善没有正面与梁军冲突,反而采取防守态势在缓慢后侧,除此外,还陆续分兵离开。
  这无异于将他们才打下来的城池送人,消息传回京城,楚帝大怒。
  他看不到梁军的来势汹汹,他只知道之前形势一片大好,他们已经收复了好几座城池,现在项善只是虚虚的抵抗一下便后侧,这无异于是在将楚国江山拱手让人。
  开始有人提议换将,不少大臣尚书项善私心过重,不堪大任。
  但更多的人是站在项善那边,虽然他们不知道项善为什么后侧,但他的军事才华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于他们在后方靠着仅限的消息胡猜乱想,自然是在前线的项善更有发言权。
  最要紧的是,他们相信项善的人品,他不可能是故意在损害楚国的利益。
  但这种信任的态势非但没灭下楚帝的怒火,反而让他更生气了,也让他开始考虑起换将之事来。
  姬元在府中收到消息,立即便提笔给项善写信,将京中的情况告诉他,劝说他放下兵权回乡,或是投奔梁国,楚国已是无可救之药,何必在去费力以及牺牲那么多士兵?
  楚都离项善的大营不远,快马两天的路程而已,这也是前线消息能如此迅速的往回递的原因之一,自然,项善也很快收到了姬元的信。
  他沉默良久,最后将手中的信点燃烧掉,对赶来的侄子道:“我回去将你父母及伯母兄弟都借走,回老家也好,去闽国也罢,总之不要再参与到朝政中了。”
  “伯父,”项敏抿嘴问,“您还真打算为他死战不成?他不值得!”
  “我不是为他,我是为了大楚,为了楚国的黎民百姓。”
  “可是伯父……”
  “好了,你老师都未能劝得了我,你觉得你费这口舌有意思吗?快走吧,再不走,被梁军合围后就走不了了。”
  项敏抿紧了嘴唇,半响才问,“你们还有几日的粮草?”
  项善没说话。
  项敏正要发火儿,突然一亲兵脸色难看的跑进来汇报,“大将军,粮草送到了。”
  项善大喜,“哦?”
  见他脸色不好,笑容便微滞,问道:“有多少,是不是差很多?”
  “有二十车,但您去看看就知道了。”亲兵隐隐含着怒气道:“大将军,户部那些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项善沉着脸去看运来的粮草,他到达时,正有两个参将发火的将车上的粮袋踢下,还把押运粮草的军需官打了一顿。
  项善没说话,径直走到粮袋前,看到倒出来的霉谷,脸色不由一沉。
  他伸手抓起一捧,沉着脸问道:“一共有多少这样的谷子?”
  参将从车上跳下来,隐含着怒气道:“只有四车是还能吃的陈粮,其余皆是这种发黑的霉谷,大将军,朝廷这是什么意思,这仗到底还打不打了?”
  项善攥紧了拳头,道:“先将粮草入库,我去找军需官,此事你们不要管了。”
  项敏连忙跟上,待回到帐中才怒道:“伯父,就是这样您还打吗?我知道您不愿去梁国或蜀国,那我们就回乡下去,不然您留在这儿,我真怕您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这些阴谋诡计之中。”
  项善就揉了揉额头道:“好了,只要陛下不罢免我,我就一日是主将,何况……”
  他扭头看向外面,沉沉的问,“我若是走了,这些将士们怎么办?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送死吗?”
  他知道,若是阵前换将,那肯定会换上之前的宋济。
  以宋济的为人,这些将士最后肯定都要上战场填命,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也是因此他才将兵马分出去,让他们迂回后撤。
  若大营果然出事,好歹也留下一点香火,可以让大楚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其实若不是军中许多将士都不听号令,他早带人退出这一片了,虽然会失去城池,但只要人在,总能打回来的。
  所以他必须尽力保住主将的位置,这样他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保住大多数人的性命。
  这次宋济送来的粮食彻底惹怒了项善,他开始派心腹回京汇报,他知道有人在针对他。
  不管是宋济,还是梁国的手段,他先前没有作为,不代表就没有办法。
  项善开始反击,他在楚国声望极高,又有不少朝臣支持,楚帝想要一时换下他很难,反而被他带回来的折子霉谷转移了视线。
  不少大臣才知道宋济这时候了还在发战争财,气得不轻,纷纷弹劾起宋济来。
  楚帝也很生气,本来都想严惩宋济了,但朝中的态势让他心惊。
  除了他的几个心腹和宋家的人外,其余人不约而同的都站在了项善那边,不仅逼楚帝严惩宋济给项善一个交代,还提议听从项善的意见南迁。
  前者还罢,后者却是踩了楚帝的底线。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同意的人非常的多,甚至先前一直剧烈反对的人此时也赞同了,还列举了不少理由。
  楚帝向来是个强势之人,说一不二,朝堂突然失控,这让他震怒的同时也心惧。
  项善对朝堂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是何时说服这么多人的,还有多少事是他不知道的?
  这事楚帝却是冤枉项善了,说服他们的不是项善,而是姬元。
  当然,姬元没明说,只是和人下棋时会点评一下时事,他曾透露过,楚都早晚守不住,南迁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迁,那就只是早晚问题而已。
  项善说,群臣听过后便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反对,姬元说,他们却过了脑子,开始仔细的斟酌思考。
  最后发现局势越来越坏,他们再待下去,楚都可能真的要保不住了,到时候他们这些当臣子的肯定也跑不了。
  离开楚都是会失去很多,当如果不离开,人死了那才是真的一切都没有了。
  所以虽然痛惜不舍,这次他们还是趁势提出南迁了。
  可惜楚帝误会了他们,更误会了项善,他沉默了许久后问宋济,“宋济,你可认罪?”
  宋济冷汗淋淋,连忙跪下道:“陛下,臣冤枉啊,臣送去的粮食中是有陈粮,但都是能吃的,何况其中还有七成是新粮。臣真的不知道怎么粮食到了大营却都变成了这样。”
  “既如此,那就招项善回来问话,军中事务暂由陈象代理。”
  众臣皆惊,连忙劝诫,“陛下,阵前换将是大忌,切切不可啊。”
  “之前宋济为主将,也是在前线,众卿不是提议换了项善,不也什么事都没有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