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363部分

林氏荣华-第363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人又瞒着父母和自家的兄弟借了一些,便凑够了这次来的资金,不多,二十多两而已。
  一到幽州,俩人便立即辞别林清婉,挑拣出价值十两的东西就要进互市,林清婉见了好笑,招手叫来他们道:“你们时间充溢,不必急于一时,先把货物放在家中,去互市里逛一逛,看看人家卖的什么价,你们想买的货物又是什么价,是换成银子再去买合算些,还是直接以物易物更合算。若是以物易物,你们可能找到换到的人?”
  看着只有十四五,还一脸稚气的两个少年,林清婉摇头笑道:“连太嫩了也不好,我的建议是这三天你们就厚着脸皮去互市中走走问问,先把脸皮练厚了再说。”
  两个少年挠挠脑袋,懵懵懂懂的去了。
  林安等他们走了,这才上前请安,问道:“可要小的派人跟着两位少爷?”
  “不必,”林清婉笑道:“又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敢来,这些都是要学会的,当年林传拿了银子出去闯荡时也不比他们大多少。”
  林安这才不再提,躬身请林清婉去后院。
  这是林家的别院,因为林家在幽州的生意也挺大,且姑奶奶又是理藩院尚书,时不时就要来幽州巡视,林安便申请了一笔钱建了座别院。
  不大,只三进而已,因为建得早,那时幽州地价还不贵,所以申请下来的钱大半都拿来布置院子了。
  林清婉住进来感觉还挺舒服。
  她才坐下,林安便拿了一堆帖子从外面进来,先捡了要紧的汇报,“武大人和幽州刺史派人送来帖子,想要上门拜访,云州和定州的刺史昨日便有派人来问过,姑奶奶您看……”
  林清婉边洗手边道:“我下午就去互市,让武大人和郑刺史去互市里等着吧。”
  她想了想后问道:“近来幽州无大事吧?”
  “小的未曾听说过。”
  林清婉这才点点头。
  互市的情况一直有传回京中,毕竟有些东西还得林清婉亲自批准,所以互市虽变化了许多,林清婉却对它的情况还算了解。
  武侍郎和郑刺史早候在互市那里,一见林清婉便上前行礼,她便挥手笑道:“两位大人不必多礼,我们边走边说吧。”
  郑刺史本已在酒楼定好了位置,想着先给林清婉接风洗尘,然后再汇报一些事情,没想到林清婉却是直接来了互市,且还未曾铺垫就直接说起正事来。
  好在他也曾与她共事过一段时间,虽不及武侍郎,却还算反应及时,一边笑着往里走,一边简单汇报了一下幽州的情况。
  至于互市的事则由武侍郎来说。
  秋收在即,秋收过后,互市将会迎来一次盛会,幽州和云州势必要接待更多的客商,所以幽州刺史才会来,不然,林清婉又不是他的直属上司,按说,他不该来与她做汇报的。
  如今互市中的商品更加多样化,虽然还是以茶叶,绸缎和瓷器为主,但其他各式各样的商品也有不少。
  林清婉看了很满意,问道:“互市中的粮食交易如何?”
  “每日的成交量一直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武侍郎道:“遵郡主所令,我与几大商行都定了规矩,每个季度的粮食交易都要到达一定量。”
  他忍不住叹气,一开始他们还怕粮食大批量成交对梁国不利,谁知道辽国才过了那道坎,辽国的商人就不太愿意交易粮食了。
  一来,这东西不仅重,价格还高,他们哪怕提高两倍的价钱再卖给部落和牧民,所赚也比不上一匹绸缎的利益。
  更何况梁国的粮商也为了少买点粮食,多卖点茶叶和绸缎,一个劲儿的提高粮价。
  林清婉走后不到两月,互市中的粮价就高得不成样子,温迪罕差点气得亲自从上京跑来找梁国算账。
  好在武侍郎机敏,察觉到不对,立即和林清婉商议,又重新制定了几条规矩。
  不仅限制了互市中的粮价区间,还规定每天的成交量区间,有高有低。
  一开始辽国那边还表示反对,因为这明显违背了他们一开始签的合约,竟然还规定了成交量的上限,那不是他们想买多的都不行了?
  武侍郎跟他们扯皮扯了两个多月,让他们看见,若不限制区间,只怕他们一天连一石的粮食也难买到。
  因为互市开放以后,粮食的利润的确比不上其他商品的,商人们更喜欢交易其他的商品,而不是粮食。
  辽国那边便要求只能定下限,不能设上限,武侍郎差点气笑了。
  告诉他们,若要设下限,那必得设上限,不然梁国上下都不设,一切全凭市场交易。
  但梁国对出口的粮食收税就高,现在辽国的灾情缓解,对粮食需求也不是那么急迫了,市场中的商品种类也增多,梁国商人便不太喜欢贩卖粮食,就连辽国的商人都不太喜欢买粮。
  长此以往,只怕这粮食交易就更少了。
  但辽国同意开这互市便是为了梁国的粮食,盐巴和茶叶,若是失了这最重要的一项物资,那还有什么意思?
  最后还是同意了武侍郎的提议,互市的规矩也随之一变。
  当然,武侍郎是不可能强逼客商们卖粮的,只能找互市中的大客商合作,朝廷会给他们一些优惠,他们则负责这些粮食交易。
  这还有一个好处,朝廷与他们合作,那朝廷就算控制住了粮食交易,是多是少,皆是梁国朝廷说了算。
  林清婉在俩人的陪同下,逛了半天也只逛了互市的一半,可见现在互市有多大。
  林清婉丢下手中捏的茶叶,问了一下价格后便与武侍郎点头道:“价格倒还算合理,同质量的都相差不大。”
  武侍郎便笑道:“现在胡商也精明得很,知道货比三家,所以能在价格上坑人的很少。”
  新来的客商并不认得林清婉,但对经常出现在互市里的武侍郎却熟悉,且郑刺史也有些眼熟,所以对能让两位大人陪同的林清婉都有些好奇。
  一直走到卖吃食的那条小街上,有人看见林清婉,愣了一下后反应过来,立刻丢下摊位,捧了一碗羊肉汤就送过来,“林,林郡主?”
  林清婉转头去看,不认得,却还是扬起笑脸问,“老人家生意可好?”
  “哎呀,真是林郡主啊,”他连忙将手中的羊肉汤奉上,跪在地上道:“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林郡主。”
  林清婉连忙上前将人扶起来,接了他的羊肉汤笑道:“嗯,光闻着味儿就知道是草原上的好羊。”
  四周的人也发现了林清婉,纷纷涌上来行礼,有没见过的,便忍不住在人群后蹦起来,想看一看林郡主长什么样。


第512章 安排
  林清婉被护卫们护送出互市时,天已经快黑了,郑刺史忍不住笑,“郡主还是这么受欢迎。”
  林清婉苦笑,道:“等张刺史和严刺史到,便请了辽国的使臣过来商议互市新规吧,新帝登基,虽说两国情谊不变,但还是要再确认才好。”
  武侍郎和郑刺史立即躬身应下。
  见林清婉面有疲色,俩人便告辞,让她休息,至于接风宴,还是等张刺史他们到了再说吧。
  辽国才从互市中尝到了甜头,哪怕辽国军中还有人想打仗,但底下的各部落却不愿意,那些散落的牧民更不愿。
  靠着互市和走南闯北的辽商,他们也能勉强温饱,并不想再打仗,哪怕有人蛊惑他们南下可以劫掠无数的财富,真正心动的人也很少。
  而梁国这边更不必说了。
  梁国的战争就没真正断过,现在才灭了楚国,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边关和平,让百姓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所以也并不想打仗。
  何况幽云两州的互市要纳一部分军税,以作东北军的军饷,毕竟他们可是要沿途保证商队的安全。
  不让他们被山贼土匪们骚扰,所以这部分军饷是额外得的,并不在份例中。
  所以他们不指着打仗发财,互市也能让他们发财。
  在这种主流思想下,林清婉和辽国使臣很快便达成共识,签订了新规后开始组织起中秋盛会。
  他们打算将两国第一个互市盛会定在中秋前后五天时间里。
  从八月十五到八月二十那天止,那时候梁国这边秋收基本结束,辽国那边也会出手一批牛羊,累积了半年的皮货、药材等也要出手。
  因为互市地方还是小了点,于是两国决定再扩大一点地方,只用作盛会举办。
  甚至两国还会有税收优惠,也会放宽对小商贩的约束,算是与民同乐。
  本来想赶紧出手手上的茶叶,然后买些皮货回苏州的林任和林值俩人便又按捺了下来,打算等到中秋时再拿去以物易物。
  林清婉很满意他们的谨慎,加之一路上看着也知道他们人品还不错,于是让林安去与俩人透口风,他们要想做大,可以和她借一笔钱。
  林任和林值心动,但考虑了一晚上后还是拒绝了。
  他们的胆子不比林传,能来幽州已是鼓起莫大的勇气了,让他们负债去做生意,无论如何也不敢的。
  林安得到回复后摇了摇头,和林清婉笑道:“两位少爷也太老实了些。”
  林清婉却笑,“老实也有老实的好处,虽然挣得少,财富累积得慢些,但脚踏实地,心也安稳。”
  林安便问,“可要小的暗中帮一帮他们?”
  “那就没意思了,”林清婉笑道:“只把前院那个小院子留给他们住,余下的虽他们折腾去吧。”
  林安便明白林清婉的意思了,这是不多加干涉,他应下后又汇报起其他事,“传少爷也在幽州建了别院,足有五进呢,除了自己的商队住,偶尔也接纳从苏州来的小客商。族中的商队也多会在他那里落脚,这次中秋盛会他亲自来了,今日一早递了帖子,您可要见他?”
  “不必了,这几日我会召见城中富商,他也在其中,到时候见就是。”
  林安便收了手上的帖子,开始汇报起其他事来,“顾洛和刘湖从我们这里借了一笔银子后便进辽国了,如今在各部落很吃得开,您吩咐过的,只是时间短,他们未曾将草原上的部落都串联起来。”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林清婉道:“让他们先做着,我并不是现在就要看成果。”
  “可是姑奶奶,我们对这俩人的控制也太弱了,他们翅膀硬了,只怕就不听指挥了。”
  顾洛和刘湖是当年跟着江三和祝宣齐名的汉奴头领,逃出来后一并投靠了林清婉。
  一开始四人都是要累积一定资金便要离开的。
  但江三因为小十的缘故要留在林清婉身边听差,而祝宣没有雄心壮志,又与江三感情教好,江三一留下,他便也跟着一起留下了。
  而顾洛和刘湖却依然决定离开单干,不过因为有江三的缘故,他们便鼓起勇气和林清婉借钱,打算把生意做大一点。
  林清婉答应了,甚至还主动加钱,不收利息,只要三年后还她就行,只是有一个要求。
  她让他们到草原上去,最好将生意做到每一个部落里去,只要时不时的给他们传回一些信息就好。
  顾洛和刘湖当时答应了,但双方并没有对此做很严格的界限,所以头半年俩人还很积极的给林安传递信息,不管大小。
  后来信息少而精,到现在,不论是精还是杂,反正他已经许久没收到了,顾洛和刘湖给的理由是他们走远了,消息传递不便,所以会慢些。
  这俩人与林家不是主仆关系,林安管不到他们身上,也只能隔空表达一下不满罢了。
  此时提起,便是想让姑奶奶拿主意,对这俩人是该轻一些,还是重一些?
  林清婉就笑道:“他们与各部落交易的商品也都要从互市这里出,我会与武侍郎提的,现在他们做的事该是理藩院负责的,所以你不用再与他们接触了,今后自有理藩院负责。”
  林安心中窃喜,被俩人慢待的心情好多了。
  与林家合作,以姑奶奶仁厚的性格与林家宽厚的家风,那俩人总不会吃亏,可换做理藩院就不一样了。
  哼,还以为出了梁国,他们就管不到他们身上了?
  林清婉却知道顾洛和刘湖多半是在试探,试探她的底线,梁国的底线,然后再权衡利弊。
  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就是她也不能免俗,所以她从没想过让顾洛和刘湖听话,不过是合作。
  他们不行那就换一个,何况他们理藩院在辽国也有自己的耳目。
  现在两国关系和平,所以她不急。
  但顾洛他们需要梁国的商品去打自己商队的基础,急的该是他们。
  林清婉垂眸想了想道:“把江三和祝宣调来,他们对辽国熟,又精通各部落的语言,你将俩人培养起来,以后分出两部来交给他们管,由他们,不论去辽国也好,就在幽州和云州经营也罢,总之让他们把消息渠道建起来。”
  “他们的忠诚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