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368部分

林氏荣华-第368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婉就不客气的点了七八道菜,且还都挑贵的点,哪里是只有两道?
  鲁尚书虽然肉疼,但面上还是笑眯眯的没露出异样。
  林清婉吃不完就打包,一点也没给鲁尚书留。
  鲁尚书却笑眯眯的把人送上车,等他们一走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跟着他的长随不免嘟囔,“老爷,林郡主也太不客气了……”
  鲁尚书横了他一眼道:“你懂什么,林郡主这是在网开一面呢,这顿饭之后,那件事的功过便算是揭过了,再不与礼部相关。”
  就是他得替整个礼部买单,这有点苦。
  可谁让他是长官呢,责任本就最大。
  鲁尚书摸了摸肚子,虽然菜多,但他还真没怎么吃饱,还是回去吃碗面吧,今晚大出血,这个月还是少饮宴为好。
  林清婉将打包回来的饭菜交给下人,让他们分了,然后便回了书房。
  她得准备明日上朝的奏疏,三位皇子的安置或许有些困难,三位公主却应该不会太难,她决定先易后难。
  至于会得罪长公主?
  那位只怕都想不起这事来了,毕竟针对楚太子的事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要不是礼部欺软怕硬,这事也不至于拖到现在也不决。
  林清婉连夜写了奏疏,第二天上朝后便提了这事,她的建议是,楚国虽亡,却没必要罪及无罪之人,也可彰显梁国胸怀与仁厚。
  林清婉提了这事,皇帝和众大臣才想起来楚国的皇子女还没处理,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礼部尚书,这事貌似该他负责吧?
  鲁尚书低着头盯着脚尖,就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一样。
  林清婉就淡淡地问,“陛下对他们可有别的安排?”
  皇帝收回目光,摇了摇头道:“林卿有何建议?”
  林清婉没提三位皇子,而是先提了三位公主,道:“楚虽亡,但她们毕竟金枝玉叶,臣所见,今后依然由理藩院供养,每个月给她们些份例,保她们衣食无忧即可。”
  又道:“虽是金枝玉叶,但楚已亡,再以公主相称不妥,不如梁国重新给她们上籍,待她们长大成人,再由理藩院出一份嫁妆就是了。”
  皇帝微微颔首,没有意见。
  其他大臣也不在意三位公主,点了点头,提问道:“那三位皇子如何处理?”
  他们才是关键。
  林清婉就淡淡地道:“先让他们读书吧,待天下再安定些,或许三位公子愿为国效力,到时候再科举入仕不迟。”
  意思是要夺了他们皇子的称号,贬为庶民,依然要半软禁在小院中,等天下更平定后再说。
  大臣们讨论了一阵,楚国刚亡了没两年,而其中又有一个楚太子,其他两个皇子年纪也不小了,这时放他们出去的确不安全,便点了头应下。
  林清婉得了皇帝首肯便开始着手处理这事来。
  首先便是将三位公主和三位皇子的名字都重新上籍,但她没上在一起,使了个心眼,共分了六户。
  楚太子黄易安单成一户,黄易武和黄易文与他们的母妃又各成一户,三位公主自然也一样,只是户主变成了她们的母妃,相当于立的是女户。
  林清婉从内城的北坊里挑了一个三进的院子出来,和户部申请了使用权,然后便将她们从小院里移了出来。
  她将三张户籍分给她们,道:“你们如今各成一户,按说不该再生活在一起的,但你们孤儿寡母,一起住也能有些照应,要是不喜欢,到时便把院子隔开,各过各的。”
  杜夫人等人胆战心惊的接过户籍,忐忑不已,她们这,这就离开小院了?
  且自己还成了户主?
  虽然在小院里日子也过得不多好,可上头至少有三位殿下和齐妃挡着,天塌了有高个顶着,但现在却得她们自己顶着了。
  杜夫人三人低头看着女儿,默然不语。
  林清婉却是不管她们是否适应,又道:“以后你们的份例会直接送到这里来,你们要想做生意,只要不出了京城也可。”
  “至于三位公主,”林清婉顿了顿后道:“我会想办法给她们找个书院读书,女孩子多读些书总是好的。”
  三位夫人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是长公主殿下办的女学?”
  林清婉没承认,却也没说不是,三位夫人便眼睛一亮,知道她是默认了。
  若女儿能入长公主的女学读书,那将来嫁人可选择的余地也大些,只要她们嫁得好,这一生就不用操心了。
  林清婉看着下人将东西都替她们安置好,这才告辞离开。
  这一坊住的都是朝廷官员,这里的房子也大多是国家所用,一般是由皇帝赐给立功的官员,或由户部租赁给官员。
  所以这里安全得很,很少有宵小敢跑到这里来。
  林清婉才出院门,便看见马车的不远处立着一中年男子,江钱上前低声回禀道:“那位就是傅老爷。”
  傅敬如今是黄易安的家臣,在梁国这里可担不起大人这一称呼了。
  可林清婉走上前,依然称他一声,“傅大人。”
  傅敬远远的便对她躬身行礼,几乎要一揖到底,“拜见林大人!”
  林清婉伸手虚扶道:“傅大人不必客气,你不来我也是要去找你的,既来了,我们便边走边说吧。”
  说罢请傅敬上车。
  傅敬连忙躬身退到一边,让林清婉先上。
  双方落定,林清婉才感叹道:“傅大人是傅之孝先生的后辈?”
  “是,”傅敬微微低头道:“那是我叔父,他于前年冬至后病逝了。”
  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被动,因为傅之孝与林清婉和姬元都有交情,若有他出面说情,几位皇子女的事也不会拖到现在。
  可就因为傅之孝在楚亡后没多久也病逝了,傅敬联系不上姬元和林清婉,事情才会一拖再拖。
  林清婉也不由叹息。
  傅氏不仅出了楚国第一任皇后,也是楚国的开国功臣之一,却只历三代便没落,傅敬只是远房旁支,楚国的皇亲国戚多的是人,最后肯虽黄易武等人来梁都的却只他一人。
  别的不说,黄易安的母族宋氏,如今还在楚地屹立不倒呢,当初宋氏多受楚地信重啊,但楚地要杀楚后时他们没站出来,黄易安被圈禁在梁都,他们也只派下人送来些钱财,竟是连面都不出。
  林清婉抬手给傅敬倒了一杯茶,道:“傅大人先说你想谈的吧。”
  傅敬也了解过林清婉的脾性,知道她不喜欢绕弯,因此开门见山的问道,“梁国打算如何处置三位殿下?”
  林清婉问,“傅大人是还把他们当楚国皇子吗?”
  傅敬沉默了一下道:“楚国已亡,哪还有皇子,不过几位公子会一直是傅某人的主人,傅某愿为黄氏家臣。”
  “那傅大人还是从此改口得好。”
  傅敬点头,从善如流的问,“梁国打算如何处置三位公子?”
  “三十而立,大公子尚且年轻,何不多念几本书?”林清婉道:“待天下更安定些,三位公子将来是出仕,还是经商都可自由选择。”
  “怎样才算安定呢?”傅敬叹道:“林大人,韶华易逝,您总不能一直让他们读书,却遥遥无期。要知道,大公子已及冠,却还未成亲。”
  林清婉沉默了一下才道:“待荆南道彻底安定下来就算安定了吧。”
  傅敬便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林清婉说要等到天下一统呢,那得等到什么时候?
  林清婉随后一笑道:“至于大公子的亲事您也不必要太操心,他至少要守三年孝,到时候再说亲就是。何况好男儿何患无妻?不怕不怕。”
  傅敬抽了抽嘴角,可黄易安他不是好男儿啊,他是楚太子,比他两个弟弟还难说亲,他不得不担心。
  林清婉却觉得黄易安一辈子不去祸害其他女孩才好呢,他能哄骗姬念,可见其为人脾性。
  更何况他还拥有过眉娘那样的绝美女子,他眼里还能看得进哪个女人?
  谁嫁给他谁倒霉。
  林清婉和傅敬谈了一路,对黄易安三兄弟的安排也越来越清晰,同时林清婉还暗示傅敬要挑选两个下人去伺候杜夫人等人。
  至少要有个守门跑腿的人,这样若有意外,好歹有个报信的人。
  林清婉不好插手太多,但傅敬是黄氏的家臣,却是可以做这些安排的。


第519章 甩锅
  马车到了傅敬家门前停下,傅敬这才知道林清婉这是把他送回来了,他不得不感叹一声林清婉的贴心,起身行礼下车。
  待站到车旁,又郑重的对着马车行了一礼,目送她离开。
  这下连易寒都有些不明白了,“姑奶奶为何对楚国之后如此尽心?”
  刚才她可是承诺了傅敬的,只要黄易安他们是诚心归顺,又有治国之能,哪怕不科举入仕,她也会向皇帝举荐,不至让黄氏就此没落。
  “楚虽亡,可楚之外还有蜀国,闽国及远在南疆的大理,”林清婉道:“我们今日善待楚国之后,他日别国才能信我们能善待他们的后人。”
  “辽人不止一次的攻下大梁的城池,却少有士族愿降,为何?”林清婉点了点桌子道:“不仅是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因为辽人每占城池,不论顺服与否,只要高兴便随意劫掠。既然顺着亡,那为何不反抗试试,或许能得一线生机呢?”
  所以辽国对汉人多的城池控制力都不太强,基本上是靠高压政策,使民众惧他,从而不敢反抗。
  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对士兵的约束力不强,有时为了奖励他们,还会放任他们劫掠百姓。
  所以幽云两州在他们手上四十年,一夕被梁国收回,林清婉也只用两年的时间便能安稳下局势。
  要知道辽国刚占领幽云两州那几年,那可是叛乱不断啊。
  仁有仁的弊处,但带来的好处显然更大。
  要不是现在荆南道的楚民还未曾从心底顺服梁国,此时便放黄易安三兄弟离开也无不可。
  只是三个人而已。
  林清婉想得开,皇帝也想得开,在他看来,他们大梁能打下有楚帝的楚国,难道还惧只有三个亡国子的楚地吗?
  所以在林清婉提起后,他便开始关照起黄易安三人来,时不时的赐他们一些东西,又让他们出席宫宴,以示宽仁。
  不管黄易安心中怎么想,反正黄易武和黄易文心里安定了不少。
  自然,这是后话了,此时林清婉还在从傅宅回家的路上。
  结果才到大门,管家便急匆匆的迎出来低声禀道:“郡主,长公主殿下来了。”
  林清婉动作一顿,抬头看了管家一眼,管家立即道:“小的已把人请去了花厅,正要派人去通知您呢。”
  林清婉微微颔首,这才下车。
  长公主正背着手琢磨花厅里的画,听到动静回过头来,便对走进来的林清婉笑道:“你倒舍得,花厅也挂这么好的画,不怕被人污损?”
  林清婉神情微松,笑道,“谁还在我的花厅里打架不成,不然怎会损毁墙上的画?”
  长公主惋惜的再看了眼墙上的画,林清婉不由好笑,“公主什么时候也爱起画来了?”
  以前长公主可没流露出来这方面的爱好。
  长公主对她笑笑,低下头去,颇有两分娇羞。
  林清婉心中一动,便忍不住笑道:“哦,是驸马喜欢吧。”
  长公主就横了她一眼,“就不许我自己喜欢吗?”
  林清婉讨饶一般的点头,“自然是许的。”
  林清婉想了想道:“这幅画似乎是宫中所赐,公主要是喜欢,一会儿我让人收了送你吧。”
  长公主虚虚的推辞,“无功不受禄,怎么好拿妹妹的东西。”
  林清婉就笑,“妹妹送姐姐东西,难道还要找理由?不过您要实在觉得无功,那一会儿我就求您一件事,很快就有功了。”
  长公主颇为无语,“原来你是有事求我。”
  就说嘛,怎么这么大方。
  林清婉就哈哈大笑,“无事求姐姐,看您那么喜欢,我也会送您的。”
  长公主这才觉得心里好受点。
  白枫立即带着白棠去将画摘下来卷好,放进小十找出来的盒子里,笑着交给长公主的婢女。
  长公主坐在一旁喝茶,叹道:“父皇私库里的书啊画啊的大多都便宜了你。”
  “那是姐姐早年没表现出对书画的喜爱,不然怎么也轮不到我。”
  长公主一想也是,她早年间不太爱书画,因为驸马看见珍奇的书画比看见她还兴奋。
  而钟如英因在边疆,更眼馋地方进贡给父皇的马,每有良马进贡,她与几位皇子争得最凶。
  而皇帝穷,赏赐儿女和臣下很少给钱,也就心疼长公主,所以时不时的拿私库补贴她。
  而他知道林清婉不缺钱,林家又是耕读之家,故每次她立功,或是过节,他多是赏赐书画及古董。
  这些东西,有一部分她喜欢的,和珍稀的送回了苏州,大部分却还留在京城。
  东西只有用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