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379部分

林氏荣华-第379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郎见姑姑没答应谢家,便劝道:“姑姑既不愿留在扬州,不如随侄儿们回京城,以后让侄儿们奉养您,您放心,我们一定孝敬您。”
  杨夫人就对两个侄儿笑笑,拍了拍玉滨揽着她的手笑道:“知道你们孝顺,只是你们表弟和弟媳在这儿,我总不好离得太远,还是继续留在苏州吧,每年清明回来也方便。”
  京城离扬州还是太远了,而且当年她与娘家闹得不太愉快,又离开多年,感情虽不淡,却远远比不上和玉滨的亲近,还不如就留在林玉滨身边呢。
  这孩子好歹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林玉滨也道:“杨家叔叔放心,我会照顾好杨祖母的,姑姑临走前就留了话,让我和相公好好服侍杨祖母。”
  杨大郎和弟弟对视一眼,想到姑姑这些年都是跟林家一起生活,便微微一叹道:“这样也行,只是以后但有所需,还请写信告知我们。”
  “叔叔们放心。”
  众人便在扬州分道扬镳,林信和林佑护送林玉滨和尚明杰回苏州,俩人私底下找过林玉滨,悄悄地道:“以后尚家要是欺负你,你就派人来告诉我们,姑姑不在了,还有我们给你撑腰呢。”
  林玉滨就笑,“两位堂兄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但见林信和林佑坚持,她还是点头应下了,“我要是被欺负了,一定会告诉你们的。”
  可是还真没人能欺负她。
  即便林清婉死了,她的余威仍在,苏州还是周刺史当家,林家依然势大,外人欺负不了她,而对宗族那边她也开始强势起来,和姑姑一样恩威并施。
  竹纸的配方还在她手上,下一次互市的路引要更换,大家还得求着她出面和户部要名额,所以在有几个人出头捧了钉子后,大家便又安静下来。
  有什么办法呢,林润并不站他们这边,睁只眼闭只眼,虽不阻拦,却也没支持。
  而下任族长林佑以及现今族中权势最大的林信显然是站在林玉滨身后的。
  尚家这边更不必说了,许多事情都没到林玉滨跟前就被尚明杰给挡了,尚老夫人每天乐呵呵的装聋作哑,尚二太太倒是激动了一阵,但见家里还是如往昔一样,她手边又没有能用的人。
  倒是装病想折腾一下,只是可惜没折腾到林玉滨,到折腾了自己的儿子。
  因为她生病,尚明杰就孝顺得在耳房里住下亲自伺候,都不让林玉滨上手,理由是,母亲怀胎十月生下他,他怎能把侍疾这样重要的事让给媳妇?
  何况,表妹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只怕精力有限,到时难免有些疏忽,怕委屈了母亲,所以他要亲自来。
  尚二太太折腾了一阵,加上尚明杰正守孝,连点荤腥都不见,十天不到就瘦的不成样子了。
  尚老夫人见了大怒,趁着尚明杰出门的功夫骂了尚二太太一顿,然后尚二太太的病就好了。
  真的以为母亲生病的尚明杰:“……”


第534章 和平
  尚明杰情绪有些低落,从林清婉病倒后他便一直不得休息,本来就累,加之苦夏,此时再被母亲如此对待,不由烦闷起来。
  林玉滨一回来就见他面墙而躺,思及刚才收到的消息,便对两个儿子“嘘”了一声,小声道:“你们今天不是从庄子里拿了礼物回来给父亲吗,快去拿来。”
  尚文晖就拍了拍小手,让映雁抱他去,林文泽已经先一步跑出去了。
  屋里的丫头也都悄悄退下,林玉滨这才凑上去看他,“你这是病了?”
  尚明杰翻了一个身,笑道:“没病,就是有些累,你和康儿他们出去玩吧,我躺一会儿就好。”
  “大热天的,没病都能躺出病来,”话是这样说,林玉滨也没强迫他起身,而是推了推他问,“你这段时日也没睡个好觉,求知苑的事就且放一放,多休息几天吧。”
  尚明杰对她笑笑,没说话,只是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他是真的累了。
  林玉滨就躺在他身旁,轻声道:“再过两月就是母亲的生辰,到时你带了她和康儿他们去郊游吧,她总是礼佛参道,总会烦闷的。”
  尚明杰闷声闷气道:“递来家里的帖子虽少了,但并不是没有,你要守孝不待客,她却是无碍的,有什么可烦闷的?”
  林玉滨就若有所思道:“闲话也有烦闷的时候,不如我们找些事情让母亲做?”
  “做什么,管中馈吗?”尚明杰蹙眉道:“还是你和四妹管得好。”
  尚明杰这次是没发现母亲装病,但他也不是傻子,知道中馈不能交到母亲手里,不然这个家肯定又乱起来。
  林玉滨就笑道:“不是中馈,你手上不是有些钱吗,不如给母亲置份产业,庄子不好,还是铺子吧,或是做首饰,或是做绸缎成衣生意,好歹有事做。”
  尚明杰若有所思。
  他手上的钱是这两年跟着大哥做生意赚的,也积累了不小的一笔,要给母亲置产也行。
  林玉滨见他脸上的神色好了些,便笑着趴在他的胸前,问,“现在可开心些了?”
  尚明杰就抱住她笑道:“还是表妹有办法,回头我就与母亲说,问问她想做什么生意。”
  林玉滨笑着点头,又道:“既然给了母亲,那就不好不给祖母,你手上的钱可够?若够就给祖母也置一份产业。”
  尚明杰想也不想就点头,“够的,够的,祖母更喜欢庄子,回头我问问可有地,给祖母买一份。”
  尚家当初抄家,除了尚老夫人和小方氏能拿出一部分嫁妆外,其余财产全被抄了,而尚二太太被抄得最干净,除了身上的一些首饰外,一点财产没剩下。
  这些年她除了每月领二十两的月银外,每次花钱都得走公中,虽然需要她买的东西很少,但那种从别人手里拿钱的感觉还是很憋屈。
  尚明杰倒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她一些,但也不多,说到底,手中没有产业就是让人心里发慌。
  她为什么一直想管中馈?
  不仅是因为可以培养手下,掌控儿媳,还能得到钱财,不至于仰人鼻息。
  当初她管尚府时手脚就不干净,可见有多爱钱。
  所以儿子一提,她就兴奋起来,尽量平静的问,“你哪来那么多钱,跟你媳妇拿的?”
  尚明杰没反驳,只是补充了一句,“和大哥做生意也赚了些。”
  尚二太太就知道,可能林玉滨补贴了一些。
  既如此,就不好开成本太高的铺子,免得周转不过来,她想了想后道:“既如此就开个成衣铺子吧,涉及金银首饰,所需成本也太高了。”
  “那我明儿就开始叫人找铺子,母亲到时也看看。”
  尚二太太点头,犹豫了一下问,“这产业是记在你名下,暂给我管的,还是……”
  尚明杰就笑,“既然是买给母亲的,自然是记在母亲名下,算做您的私产。”
  尚二太太这才松了一口气,与他笑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将来我的东西还不都是给你,我暂且给你管着也好。”
  尚明杰笑了笑,并不在意,于他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尚二太太不再想着折腾,家里一下和睦了不少,尚明杰觉得舒心了,眉眼都舒展开来,倒不如先前那样烦闷了。
  他向来不看重金钱,干脆就只留了一部分继续交给尚明远投资,其余的都花出去了。
  尚二太太得了一间铺子,尚老夫人则得了一个小庄子,就连尚丹菊都收到了一个小院子,平时她可以租给别人。
  或是不想租了,也能自己改成别院,偶尔出去住一段时间。
  而杨夫人也收到了一份礼物,她都不由感叹尚明杰的贴心。
  连杨夫人都有了礼物,林玉滨和两个儿子自然也有了。
  不过他们的不是产业,而是尚明杰特意请了匠人给他们造的玩具,是根据书上做成的木鸟和木马,可以自己组装。
  而林玉滨则是一对玉镯,这是尚明杰去给他母亲选铺子时偶尔看见的,是很漂亮的羊脂白玉。
  知道她喜欢玉石,尚明杰便将剩下的钱全掏了买了它,还跟尚明远借了一些。
  林玉滨看到玉镯时惊喜了一下,摸了摸后叹道:“姑姑最喜欢玉了,尤其爱羊脂玉,她要是看到这对玉镯也会喜欢的。”
  尚明杰就挠了挠脑袋道:“可惜这玉镯只有一对,也只能送给你。”
  林玉滨就横了他一眼道:“真是呆子,我又没让你买来送给姑姑,难道我不能买?”
  尚明杰就嘿嘿一笑。
  林玉滨将玉镯套上手,看了看笑道:“好看,不过必定也贵得很,你跟大表哥做生意就这么赚钱?买了这许多的东西竟然还有钱给我买镯子。”
  这一对镯子的价格可不比一间铺子少。
  尚明杰就坦然的笑道:“现在没了,不过到了过年盘账时应该会有进账。”
  “那你可得好好的谢谢大表哥,谁挣钱像你这么轻松,只要投钱就行,万事不管,过了年就有钱收。”
  尚明杰嘿嘿一笑,没有辩解。
  他知道的,自己没有经商之能,倒是大哥很有天赋,有时大哥需要借他的声威去做些事。
  家里人都有了礼物,气氛更好了,尚二太太不再每天死气沉沉的念佛或念经了,一有空就拉了杨夫人去看她的铺子,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看。
  她也知道,除非他们搬出林府,回尚府去,不然她想从林玉滨手里抢过管家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步说,就是抢过来了,在满府多是林家下人的情况下,她说的话有谁听?
  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
  所以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产业才是最好的。
  尚老夫人年纪大了,儿孙送她东西她高兴,却不耐烦去管,于是让尚明杰选了个庄头,就丢给他折腾去了。
  她每天只要逗逗孩子们就好。
  在此热闹中,夏收到了,苏州丰收,林氏庄子里收获了大批粮食。
  林玉滨回别院去处理,放出一部分粮食,其余大部分是存了起来,留待年前,开春及三四月时再分批放出。
  这已经成了林家的传统。
  而今年朝廷也与她购买了一批,以充实库房。
  今年还算风调雨顺,除了个别小地方有旱涝之外,大部分地区都算平和,包括才经受了战争的楚地。
  今年朝廷会最后向那边运送一批赈济粮,今后便要靠他们自给自足了。
  好在因为战争损毁的道路基本修好了,通过官道,各种物资来往方便,加之理藩院新在荆南与蜀国的交界处设立了互市,边境的两地百姓有了额外收入,日子便慢慢好过起来。
  虽然还有不少人挨饿受冻,但真正会饿死冻死的却很少。
  在梁国和蜀国的特意经营下,现在两国关系还不错,尤其是边关的两地百姓本来就都是楚民,甚至连驻扎的两国士兵都是从楚地本地征的。
  两边一相逢,除了衣服不一样,一开口都是楚地语言,再一论,嘿,不仅五百年前是一家,你家哪个亲戚还是从我们那地方出去的,咱是远亲啊。
  这样的情况下,两地几乎没有冲突。
  和其他的边境线不一样,他们虽是梁民或蜀民,可心底总还觉得自己是楚人。
  所以谁没事会跟自个的同胞打仗?
  项善自然也发现了这点,本来想从林信那里调一部分人过来,可是想想,如今要紧的是两国和平,士兵们私底下的这种小来往反而更有利于两国关系。
  所以想了想便放任了,只是一再要求不得向他国泄露己方的军事情报而已。
  蜀帝本来还担心梁国会对蜀用兵,以期快速的一统天下,却没想到梁国安安静静,竟是一副爱好和平,永不发起战争的模样。
  要知道梁国现在国力最强,而蜀国在对楚的战事中消耗严重,他觉得他要是梁帝,肯定会乘胜追击的。
  却没想到等了等,边关一片祥和,两边竟然连最起码的吵嘴都不曾有,听说休沐了两边的士兵还会相约一起去互市里喝花酒。
  蜀帝:“……”


第535章 铺垫
  两国都开始致力于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一直缩在一旁的闽国见状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陈见与心腹们叹道:“我闽国又多几年安稳。”
  “可是相爷,我等总不能仰人鼻息,如今天下大势非梁即蜀,介时我们闽国何去何从?”
  陈见心底便有些沉重,叹道:“那也是大势所趋,我们闽国地小人少,总不能拿鸡蛋去硬碰石头。”
  闽国当初便是大唐江南东道的尾部,天下大乱后,吴氏便将当时福州的刺史杀死举事,从而成立了闽国。
  而陈氏在泉州一带声望极高,与吴氏乃姻亲关系,便也站在了吴氏那边,说服泉州刺史投靠吴氏。
  通过打压扩张,最后闽国才占了四州而已,都比不上梁国的一个江南道大。
  本来在江南东道中,这一带的经济便算不上好,要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