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林氏荣华 >

第48部分

林氏荣华-第48部分

小说: 林氏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氏只能把话咽下,只是她这里不提了,大夫人那边却又有不同意见。
  大夫人反对女儿出去,她只要一想到那女学的隔壁是一群陌生的大男人就受不了,不管丹兰怎么劝都没用,而老太太话已出口,自然不能改,且她对任教的石夫人有偏见,对女孩们去那里半可半不可,此事自然乐得装聋作哑。
  尚丹兰没想到事情卡在她娘这里,这几天熬得眼睛都红了。
  好在两个堂妹并不怪她,不然她得更难受,林玉滨的帖子来得正是时候,三姐妹觉得要是能出府去透透气也好。
  老太太自然喜欢她们和林玉滨多加接触,见是玉滨写的帖子,都不问过赵氏就答应下来了,“让你们大嫂子带你们去,明儿一早就出门,只是别给你们林姑姑添麻烦。”
  尚明杰羡慕得不得了,“祖母,让我也去吧。”
  “不行,”老太太板着脸道:“你明天还得上学去呢,你忘了你说的,过几还要去拜访卢先生呢。”
  尚明杰失落,回屋就找出来一大推东西,托丹竹捎给林玉滨,“这些都是我逛街时买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胜在精致有趣,你拿给林表妹玩儿。”
  丹竹歪头笑,“怎么不见哥哥送我们?”
  “你们不是都有了吗?”
  “那怎么一样,那是我们拿了钱央哥哥买的,林表姐可没求你买这些东西。”
  尚明杰连忙作揖道:“好妹妹,你先把这些给林表妹,改日我再给你们买一些。”
  丹竹哼了一声道:“暂且饶过你吧,只是你别忘了。”


第67章 穷了
  “这菜单就很好了,老忠伯不是送了一篓菌菇来,还有方大同送来的野味,都留着给你们做菜。再让厨娘摘了鲜花给你们做些糕点,”林清婉将单子还给林玉滨,欣慰的看着她道:“明天你带她们去花园里玩,要是出门也可以,只是不许走远,就在庄子里逛逛就行,随身要带着人,有事就叫林嬷嬷和王嬷嬷帮你。”
  林玉滨用手指搓着单子问,“小姑,你明天真的不在家吗?”
  “我又不走远,就去爵田里看看水,”林清婉鼓励她道:“玉滨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连家里的账本都管得,难道还怕招待朋友吗?丹兰她们且不说,你今天和崔荣她们不也玩得很开心吗?”
  可到底是第一次在家里招呼朋友,林玉滨还是很紧张。
  见她低头不说话,林清婉就拉了她道:“好了,我们去睡觉吧,今天你留下陪小姑,我们把事情再过一遍。”
  地里的事并不急,但机会难得,林清婉就是想锻炼一下她独自处理事务的能力。
  为了不让自己心软,林清婉一大早就起床,在林玉滨还赖在床上的时候就洗漱好出门了。
  钟大管事和林全陪着她。
  近来雨水多,隔三差五的下雨,一些低洼地带竟然漫了水,更别说河边的田了,几乎都要淹没了。
  田里的水稻被冲掉的不少,庄户们看着都心疼死了。
  佃户们的情况还好,他们之前选择租种的地距离河流有一段距离,那也是他们常住在这里知道情况,所以挑好的选,即使如此,他们的田里的水稻也冲毁不少,但此时再补种也来不及了,只能看着心疼。
  河岸两边的田都是林家雇了短工种的,由方大同他们打理日常,所以稻田一被冲,方大同便眼都红了,恨不得用身体去堵那些水。
  因为水多,他们开出来的路也泥淖不堪,林清婉坐在马车里颠簸了一下,掀起帘子对坐在车辕上的钟大管事道:“这路得修,这爵田三十顷呢,总不能只依靠官道,我们这里边也得开出路来。”
  “马车多走几遍就成路了。”
  “我说的不是这种路,”林清婉又颠了一下,差点撞在车壁上,她无语的道:“我说的路便是不比官道好,至少也不能差了。”
  不然难道以后她都要在这样的路况下来巡视田庄吗?
  她会散架的,一定会的。
  到了河边,钟大管事忙跳下马车放下马凳,白梅和白枫晕晕乎乎的下车,脚踩在泥地上晕头转向的要扶林清婉下车。
  林清婉见她们站都站不稳,就拨开她们的手道:“我自己能行。”
  林清婉鞋子下面还搭着木屐,第一次走还有些不稳,但很快就适应过来。
  河水已经漫上河岸至少三米,边沿处只能隐约看到稻尖儿,而林清婉站的这个地方,两侧的稻田被冲毁的不少,已经不算短的稻苗还沉沉浮浮的荡在田里。
  钟大管事抹了一把汗道:“昨天方大同带着人把冲掉的稻苗又插回去了,但这雨要还下,估计过后还得冲,所以小的就叫他们停手,免得最后稻苗没插好,人还给出事了。”
  林清婉颔首,“你做得对,这水势,便是插下去也无用。”
  她微微蹙眉道:“耕种之前不是让你们问过附近的老农吗,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小的的确问过他们,当时都说这河水夏汛时会涨,但至蔓延两米,开荒时小的还特意叮嘱过,要留出足够的河道来,免得夏汛被淹。当时请来的短工是在河岸四米开外垦荒的,谁知道今年的雨水这么多”
  从清明过后就陆陆续续的下雨,每次下的都不大,如毫针一般大只是细细麻麻的,一下便是小半日。
  当时大家还高兴呢,觉得春雨贵如油,今年必定丰收了。
  谁知这雨没完没了了,下个三五日,晴个一两天,再断断续续下个三五日,再晴个两三天,等他们反应过来时田里的水就漫了。
  林清婉沿着河道走了一段儿,听着哗哗的水声叹气道:“也就是说今年雨水异常?”
  “是。”钟大管事低头,自责道:“这是小的失职,没有做足准备。”
  “此乃天灾,与你何干?”林清婉叹气道:“以农为生便是这样,总要看天时地利。老天爷要是肯赏口饭吃,日子就好过些,我们还好”
  至少爵田不用纳税,普通老百姓就惨了。
  看着波光粼粼的水,一尾草鱼从稻子底下露头,瞄见林清婉又“咻”的一声躲回去,左突右跃,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林清婉的目光中。
  她若有所思道:“人虽不能改变天时,却总能顺应天时,做些利己之事。”
  “啊?”钟大管事和林全一头雾水。
  林清婉忍不住打了一个响指,“爵田这么大,里面不是缺水源吗,我们开挖河道,把水引进去,明年就能有更多的良田种水稻了,塘里还能养鱼养鸭。”
  林全张大了嘴巴,“这,这得花多少钱啊。”
  钟大管事也大惊失色,“姑奶奶,我们没钱了啊,而且这爵田,这爵田以后是要还给朝廷的”
  这水利工程利在百年,现在花费大价钱弄这些,姑奶奶长寿还好,他们还能赚些,要是……
  那可真是白花费钱财了,最要紧的是他们现在还有钱吗?
  钟大管事避着其他人低声和林清婉算账,“姑奶奶,如今府中现银只有一万二千六百两了,不算放在公账上支用的,但就是算上那几十两银子也没多少,您手底下可还养着一大号人呢。”
  林清婉轻咳一声道:“那就挖沟渠好了,再挖几个池塘,河道就暂且不考虑了。”
  钟大管事满眼是泪,“姑奶奶,挖塘的花销也不少。”
  “会赚钱的,”林清婉安慰他道:“有付出才有回报嘛,至少再下雨我们的田不会再被冲毁,若是干旱,塘里的水还能浇灌呢。”
  钟大管事面无表情,“姑奶奶,这是江南,怎么会干旱呢?”
  “那至少可以防洪涝嘛。”
  钟大管事默默地看着她,您是认真的吗?
  就凭几个池塘就能防洪涝,那让那些堤坝情何以堪?
  林清婉心虚的转开视线,指着对面的还未来得及开垦的爵田道:“就在那边挖四个池塘吧,挖四条沟渠通过去,尽量不破坏稻田。”
  林清婉见钟大管事蹙着眉头,便叹道:“钟叔,两河对岸的田是最易耕成良田的,要是不做预防,年年水患如此,我们损失得有多大啊,只是挖几个池塘,要是水涝不严重,我们自己就能解决。”
  “那要是严重呢?”江南雨水多,若是起大风大雨,那水患更是严重。
  林清婉叹息,“那就是天灾,非现在人力所能扭转的了。可现在水患并不严重,人力可为,那我们就不能放任不管。”
  钟大管事沉默了一下,心动却又犹豫,“可钱”
  “挖几个池塘和沟渠而已,能花多少钱?”林清婉大手一挥道:“去找工人吧,现在农忙刚过,闲散下来的劳动力不要太多。”
  工钱便宜,这个时候找工人,一天二十文,一百个人一天也不过两千文,换算成银子更少。
  挖塘算苦工,林家可以包两餐饭食,菜是自家庄子里种的,粮食林家也还有库存,每日的花销也就是油盐和肉,一天算下来也没有多少钱。
  四个池塘,将塘基垒好,再挖好通往的沟渠,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要是人多,或许不用一个月就能搞定。
  这样花费的钱并没有多少的,其实大头的花销还是工具,以及挖好塘后要买的鱼苗等。
  其实林家现在花钱最大的还是种子钱,稻种,麦种,豆种等,还有果树苗和花木苗,且种植需要陆续投资,之后要花的钱还不少,林清婉将钱拨出来单放在一边,这才显得家里的钱不够。
  其实在林管家和钟大管事看来林家的钱是真的不够了,姑奶奶只算了庄子的花销,却忘了,除了庄子,人情往来的花费只会更大。
  别的不说,能委屈了姑奶奶和大小姐吗,吃的喝的要精细,庄子里没有的就得出去买,大小姐现如今每日都要喝一小碗燕窝,现在林家库房还有存货,但再过三四个月就吃完了,到时候要不要进新?
  一匣子燕窝就得五十两,从前大小姐吃的就是上好的,总不能突然便换了那种十两一匣子的次等燕窝吧?
  再有,换季便要换衣裳和首饰,布料他们林家多的是,绣娘也是现成的,倒不必担心,但首饰呢?
  一季总得打一两副吧,虽说姑奶奶和大小姐在守孝,许多东西都不好戴,可素净一些的饰品却是可以的。
  既要素净,又要高贵文雅,那花的钱只怕比那镶金带银的还要多。每年都会出几套新的首饰,别的夫人小姐都换了,就他们家姑奶奶和小姐没换,出去见了人,只怕真真以为林家没落了。
  林管家和钟大管事是绝对不允许有人轻看姑奶奶和大小姐的。
  除了最主要的外,还有走礼的问题,接下来是端午节,过后是中秋,重阳,再到过年,这些重大节日可都是要走礼的。
  除了林氏宗亲外,还有尚家等姻亲,还有跟林家走得比较近的人家,扬州的刘沛孙槐,老爷要好的朋友凌云王晋,甚至京城的皇帝老爷子那里都得进一份,这些要不要花钱?
  钟大管事只是粗略一算就觉得眼前一黑,没钱了呀姑奶奶,咱得省着点花。


第68章 想多了
  但这些显然不在林清婉的担忧之中,与送礼相比,自然是农庄的基础建设要更重要。
  林家又开始招募短工,这次长福村和青峰村的村民仗着地利,先一步来报名,然后才是城西这边的闲散劳动力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
  此时各种农作物都已经播种下,又没到收获的时候,日常的施肥,除草,捉虫等农活虽繁琐,却不必每日都去,而且家中的妇人,老人,小孩都能做,所以家家户户都能抽出壮劳力来。
  以往他们最多能到城里逛一逛,运气好的能抢到扛包的活儿,挣个一二十文钱,运气不好的则可能去给地主家做短工,那工钱可要少得多。
  活儿重的能有十来文,不重则只有几文钱,外加一顿午饭。
  但那午饭也差得很,勉强不饿肚子罢了。
  但这样的活儿也很难得,因为活儿少,抢的人却多,因此运气更不好的则是怎么出来的怎么回去。
  也是因为这点,大部分农民都不会农闲时出去找活儿,宁愿在家跟着家人除除草,施施肥。
  不然出外跑一天,平白浪费一天的工。
  但这次不一样,找工的是林家别院。
  现在林家的地里还有一大群人每天去割草开荒呢,听说工钱十天一结,除了饭食不包,还包住宿。
  而这次挖塘则反过来,住宿不包,却包一日两餐,也是一天二十文,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活儿。
  凡是听说了消息的都扛了自家的锄头跑去长福村报名,等到城北的人听到消息赶过来,林家已经招满了人。
  城北人忍不住跺脚,“消息晚了,误了,误了”
  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在林全那里留下信息,一再叮嘱,“要是还要人,可一定要先通知我们,我们干活舍得下力气,绝不偷懒。”
  林全笑得和气,“你放心,下次再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