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三国 >

第38部分

逆流三国-第38部分

小说: 逆流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邕听后,面有愧色。华佗接着说道:“医者就该有一个救死扶伤之心,这都是老朽该做的,莫叫老朽神医,只是一个不合格的大夫便是。蔡大人不必挂怀。若是天下皆如蔡大人一般,则天下大同。希望先生可以育出更多的治世之人,让天下再无纷争。人们安居乐业。”
  蔡邕拜服。
  徐朗此时不顾二人谈话,急忙跑到蔡琰的榻前,徐朗看着蔡琰一脸的安详的睡姿,不由会心一笑,将手轻轻放在了文姬的额头之上,烧也退了,徐朗的心中更是放心下来,暗道华佗的医术高超。徐朗把被子紧了紧,在蔡文姬的耳边说道:“文姬,等你调养数日,我便来娶你。”
  说着徐朗便悄悄的转身离去,蔡琰其实并没有睡着,听着徐朗的话,嘴角露出微微的幸福……
  徐朗看着蔡琰脱离了危险,微笑着转身离开,终于,这些日子的努力没有白费。
  徐朗轻轻带上房门,看到蔡邕正将一块上好古玉往华佗的怀中送,华佗只是推却不要,道:“我看病非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天下苍生。望大人在朝廷发挥余热,多为天下考虑,便是对华某的报答了。”
  华佗看着徐朗出得蔡琰的门来,与蔡邕言谈之中,已知徐朗身份。向徐朗拱手道:“原来是徐将军,久闻大名,华某失敬了。”
  徐朗闻言,忙道:“华神医这不是折杀徐某么,徐某在此再次拜谢。”说着徐朗又向华佗躬了一个大礼。
  华佗扶起徐朗,拿出一个药方递给徐朗,微笑道:“按照这个药方抓药,保证蔡家小姐五日便可康复。只是气力虚弱,需要日子调养。”
  徐朗大喜,小心收拾好药方,放入怀中。
  华佗道:“既是如此,老朽便要离去,继续云游四海了。”徐朗为示感谢,便是一路相送。
  洛阳城的街头,还是一如既往的繁荣。徐朗和华佗在熙攘的街头缓缓地走着。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华佗眼似弯月,笑着对徐朗说道:“徐将军,老朽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下将军。”
  徐朗笑道:“先生有话但讲就是。少杰必当知无不言。”
  华佗终于说出心中疑惑:“老朽云游四海,四处为家。重要是为人医治,也从来不留姓名。将军是如何知道老夫的呢?”
  由于徐朗大张旗鼓地寻找华佗,现今整个洛阳城皆是知道华佗的名号,可


 第五十六章 天下兴兵讨董卓

  
  12…13
  徐朗此时的心中一阵波澜,不知自己从后世穿越而来的话对华佗当讲不当讲。但是想到华佗对文姬的妙手回春,心中感激。
  华佗又是稳重之人,自己该是是没有必要隐瞒的,便道:“先生,其实我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来自我来自1800年后中国。简单的说就是我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
  华佗听后一惊,吃惊的看着徐朗。双眼充满了疑惑,这个消息可谓比自己的开膛剖腹更是骇人的多,让人不可理解。但是想着徐朗对自己的不为人知的事情完全知晓,似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理由。
  徐朗看着华佗吃惊的样子,笑道:“先生不信吧?不少字说实话,我对来到这个时期,也是莫名其妙。”
  华佗听后摇了摇头,道:“将军不是说谎之人,只是太让人难以置信。”
  华佗好奇地问道:“后世之人竟然知道我华佗的名字?”
  徐朗笑着对着华佗说道:“先生之名,天下非但是知道,而且如雷贯耳。天下皆知。尤其先生的品格医术,更是为后代医师所敬仰。先生的医术行为皆是后世的楷模。实乃第一神医。”
  说着话间,徐朗和华佗已是走出洛阳城外,华佗看向徐朗,一声叹息道:“第一神医?“华佗摇了摇头,“我华佗不求名利,但求世间无疾苦啊!”
  徐朗看着华佗眼眶泪水打转,对华佗的言语甚是感动,道:“先生之愿,必可实现。”
  华佗轻抚徐朗的肩膀,道:“将军从后世而来,该是知道历史进程发展,但是老朽并不想问,只是希望将军为天下着想,以自己最大力量维护苍生。”
  徐朗听后点头称是,深为华佗之心感动,道:“少杰必不辱先生之命。”
  华佗见着徐朗眉宇正气,点头笑笑,便转身飘然离去……
  徐朗看着华佗瘦弱的背影,虽然仅仅是一位医师,但是却是胸怀天下,为了天下苍生所想,将自己的一辈子为了天下苍生劳累于奔波之中……
  且不说洛阳,徐朗救出了曹操,然而曹操开始“报恩”了。
  曹操一路奔逃,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陈留。曹操见到生父,便言朝廷之事,现今董卓专政,残害忠良。想要散尽家中之才,出兵征讨。
  曹嵩道:“孟德,非是为父不同意,但是已我们家的财力,只怕散尽了也于事无补。”曹操起身长叹口气,道:“难道就让董卓如此暴戾下去?时间一久,必然亡国啊。”
  曹嵩也深知自己的这个儿子不是池林之物,素有为国为民的大志,知道给自己的儿子几万人的话,必然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也便思索之法。突然,曹嵩大喜道:
  “孟德,我有办法了,陈留有一孝廉,乃是我们陈留最大的世族,朝廷也要对卫弘好言相待,为主之人名唤卫弘,此人仗义疏财,平生也有大志,孟德可以一去,若是得到卫弘相助,必然可以成事。”
  曹操听后大喜,问得卫弘住处,也不顾父亲,便急忙赶向卫弘之府。
  来到了卫府,看到卫府磅礴大气,房屋竟近千间,方知卫府财力。昔日在洛阳也未见如此富有之者。
  曹操经过门人的通报,见到了卫弘,只见卫弘一脸清瘦,有如世外高人一般,曹操的心中本料该是董卓那样的肥头大耳之辈,见到心中的敬重不由又重了几分。
  卫弘见到曹操前来,也知曹操之名,加上曹操刺杀董卓之事已是传到了陈留,处处贴榜抓人,卫弘也是知晓,看着曹操的一脸风尘仆仆,卫弘道:“孟德,好大的胆子,身为通缉要犯,竟然也敢来我卫府,不是要陷我卫弘于不义么?”
  曹操听后,慌忙下拜,跪在卫弘面前,卫弘大惊,不料曹操如此,慌忙扶起,道:“孟德,你这是如此?你我同是孝廉,这不是折杀于我吗?”。
  曹操泪流满面,痛苦流涕道:“孟德悔啊,恨自己没有手刃国贼董卓!”卫弘扶起曹操,让在了座上,道:“孟德高义,天下皆知,刺董一事,天下更是对明公赞赏不已。但是不知孟德今日来到卫弘之处,所为何事?”
  曹操复又跪在地上,道:“听闻先生大义,孟德不才,想请先生资助,孟德誓破董贼,为国分忧!”
  卫弘听后,急忙扶起曹操,道:“孟德之言,弘早有其心,今日见到孟德,便知,国家有望了!弘必尽家财相助孟德!”
  曹操在卫弘的相助下,事情一切都变的异常顺利,在曹操忠义的感召之下,一时来投奔的士兵不计其数。当地的县衙竟然也不敢出面抓曹操归案。曹操见时机成熟,便向各郡处发出檄文,一起征讨董卓,已报国家。
  曹操的族亲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听到自家兄弟大举“忠义”,便都是来投,此四人皆是兵马娴熟之辈,曹操大喜,每日训练士兵,只待各侯响应。
  话说渤海太守袁绍接到曹操檄文,只见檄文所言: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
  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袁绍看后,想起之前与曹操在洛阳与曹操为官的日子,想着如今的朝廷已是没落,本不欲搭理,但是想到此次举事若是成功,说不定可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到此,袁绍便是点了三万军马,来与曹操汇合。
  曹操接着袁绍,大道袁绍忠义,两军和在一处,便浩浩荡荡杀向洛阳。
  各镇诸侯接到曹操檄文,便都是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军。
  在离着洛阳的关口汜水关之外的三百余里处,曹操和袁绍接着众人,曹操见状大喜,为何?曹操不料自己的檄文一出,竟然来了十七镇兵马,哪十七镇?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由。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在汜水关之外与曹操相应。
  曹操接着众诸侯,便是屠宰牛羊,慰靠三军。话说众位诸侯在商讨进军之策,河内郡太守王匡见着曹操名不经传,虽然应其檄文而来,但是心中对曹操还是不服,道:“如今我们应大义而来,但是人马众多,若是没有盟主,必然各自为战,不能成事。力出盟主,众人皆听其号令,以为约束,再进兵洛阳不迟。”
  众人听后,都是应允,但是谁做盟主之位?此时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道:“既然是孟德号召我等至此,便是孟德兄为盟主吧。”陶谦,孔融等人点头称是。
  这时袁绍眼眉一挑,并不说话,脸色已是不悦,心中暗道:阿瞒何能?可坐盟主?
  东郡乔瑁平日与袁绍交好,便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此次兵马众多,当为盟主。”袁绍之弟南阳太守袁术,王匡等人便是同意袁绍。
  曹操看着袁绍一脸的得色,心中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若是为了此事争执了起来,先折了自己的士气,便道:“众公说的是,本初四世三公,文武百官皆是出众人才,又是汉朝名相之后,必为盟主。方可服众。”
  袁绍见着曹操如此说来,紧张神色一扫而尽,哈哈笑道:“孟德哪里的话,还是孟德来做,方可服众!”
  曹操只是推托不受,众人也是皆劝袁绍,这时,袁绍说道:“既然众公如此抬爱本初,那本初就不辱使命,必然去除董贼,已报国家!”
  次日,袁绍整装披剑,立于方台之上,焚香三拜,众诸侯站在下首,面色悲壮,绍拿表读曰: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
  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
  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袁绍读的慷慨激昂,众人闻之皆是下泪,袁绍道:“歃血为盟!”
  众人皆是应道:“歃血为盟!”众诸侯皆是用刀将自己的左手食指划出血来,滴入碗中,一口饮尽,“如违盟约,人神共弃!”


 第五十七章 镇守汜水关(求收藏!)

  
  12…14
  却说袁绍升帐,十七路诸侯分长幼爵位而坐。袁绍坐在上首,看着各路诸侯,心中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心中也是想到:“只要击败了董卓,天下便由我袁本初来掌舵!”心中更是不由飘飘然了起来。
  袁绍压抑住心中的兴奋,道:“承蒙诸位英雄不弃,推本初登上盟主之位,但是既为盟主,便是军要纪律,诸位皆要遵守,我袁本初定然赏罚有明,无论是谁,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众位诸侯听后表示全部听盟主之言,以报汉室。
  袁绍心中暗喜,便道:“既然如此,吾弟袁术,总督粮草,供应各路诸侯,公路,切记,不可有缺。此乃军中第一大事。”
  袁术闻言,拱手道:“公路必不辱使命,请盟主放心。”
  袁绍见着自己的弟弟精神焕发,很是满意,不由点了点头,道:“然而,众位大人,如今须一人作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剩余诸侯,先且接应。不知谁可先为先锋?”
  一时帐下无语,其实都是心怀鬼胎,谁也不愿意做这第一炮,都在想着保护自己的实力,坐享其成。袁绍也是心怀鬼胎,又何不知众人心思?想到此处,袁绍的眉头紧蹙,总不能让我这个盟主来做这第一炮?
  终于,一个声音响起——“某愿往!”
  听到此话,众人的心里皆是舒了一口气。众人看之,乃是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只见孙坚剑眉豹眼,一见便是英雄人物。
  袁绍见之大喜,道:“文台永烈,必可担当此任。就由文台先来!”
  语音说毕,孙坚便领着自己的部曲,向着汜水关进发。
  汜水关的守兵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