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庶女薛瓷 >

第61部分

庶女薛瓷-第61部分

小说: 庶女薛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埽可匣啬谴危褂懈鲂焖愠隼窗锬憧噶艘幌隆灯鹦焖悖源庸锩胬鲥涣耍羌曳路鸷驼帕朐阶咴浇恕!
  “听说了,我是听有流言说是我家贵妃害死了他们家的丽妃。”薛春回脸上的神色有些不辨喜怒,“这种无稽之谈,稍微用一些脑子就知道不能信。”
  “你我知道不能信,但徐算那老东西未必就不信。”张欣道,“毕竟若按照既得利益者便是施害者来推算,宫里面贵妃正好就是在丽妃没了以后升的,这么一推算,怎么想怎么有理。”
  “哼,怪贵妃的老子我不该打胜仗,不该这么高调的回京城来,否则这些小人怎么就这么多有的没的去想来想去。”薛春回没好气地说道,“宫里面一连没了皇后,没了丽妃,太后没个打算?不打算再立一个?”
  张欣听着这话,倒是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看向了薛春回:“卫国公以为,当今圣上……作为一个皇帝,真的做得比太后更好吗?或者他真的合适这个位置吗?”
  薛春回错愕地看向了张欣,仿佛有些不解为什么他会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时常在想,究竟是因为太后娘娘对圣上太过压抑的缘故,或者是因为圣上自己性情多变的原因,圣上如今看起来与刚亲政的时候相比,甚至没有任何的长进。”张欣斟酌着语句说道,“相反太后娘娘更加强势了——这一点你我都无法否认。我有时在想,就算是我,当初你在幽州的时候,都不敢力排众议就真的放手让你去整顿幽州上下的。”
  “从这一点来说,倒是圣上成全了太后。”薛春回露出了一个思索的神情,“最初在背后听政的太后,也并非是如今这样杀伐决断的女人。”
  “但……这毕竟是赵家的江山。”张欣脸上有些担忧,“如若当今圣上一直……一直这样去,太后娘娘会不会如前朝武皇那样,生了不该生的主意?”
  薛春回挑了眉,忽然又是满不在乎地一笑,道:“这可说不定了,谁知太后会不会某一天就厌倦了在圣上身后收拾烂摊子,然后就把圣上给一脚踹开,自己去做皇帝了呢?”
  张欣瞪了薛春回一眼,道:“你倒是不为这江山社稷着想了。”
  薛春回道:“我倒是想为赵家江山着急一番,可如今圣上连一个皇子都没有,宫里面两个公主,还据说都身体不好。我着急也是没用处了。”
  张欣道:“我正准备上书太后,请她择宗室子进宫充作皇子抚养。”
作者有话要说:  618第一波小红包已经送啦~~~小小心意请大家笑纳~~~
这是第二更,等会还有第三更~~记得来看哟~~~~

  ☆、遗憾

  对送宗室子进宫这样的事情; 薛春回仔细思忖了一回; 摇了头。
  “宫中如今没有皇后,宗室子能记在谁名下?”他眉头皱了起来; “就算能放在太后身边抚养,名分不能这么算。”
  “你家贵妃,不如想法子再升一升。”在这私底下; 又没有人在的时候; 张欣说得有些随意了,“这么一算计,你倒是得利颇多。”
  薛春回再次摇了头; 道:“并非是我淡泊名利,只是在这件事情上,却是不行的。”
  张欣有几分兴味地看着薛春回,道:“那么; 你觉得还有什么比送宗室子入宫更好的法子吗?”
  薛春回沉吟片刻,道:“送宗室子入宫的确是一个好的办法,只是却不能由你我来提出——甚至不能是朝中的人来提; 这须得太后自己说,由圣上来讲。否则……太后可以信任你我; 当然也可以来猜疑你我。”
  张欣道:“太后和圣上,当然是希望圣上能有自己的子嗣。”
  “圣上还年轻。”薛春回又道; “说这些,着实早了些。”
  这次换了张欣沉默,他想了许久; 最后只笑了一声,道:“那我可没什么法子了,如若关键还在宫中的话,现在谁能知道宫中的太后究竟在想什么呢?”
  “总能知道的。”薛春回的语气笃定,“太后想让你我知道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种办法让你我知晓。”
  张欣却并非是这样想,他道:“宗室子之事或许可以再等一等,但我却会想去问一问太后,是否想做第二个武皇。”
  薛春回摇了摇头,道:“这更加急不得。你忘了张岭这次是为了什么这么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幺蛾子?如今正是多事之夏,要我说,还是安分一些,且把心思放在朝政上面吧!”
  。
  从张欣府上离开之后回到了卫国公府的路上,薛春回细细把前朝后宫的事情又琢磨了一遍,等回到府中的时候,便去见了裴氏。
  “十二娘在宫中,可有对你说过宫中的情形?”薛春回见到裴氏之后便这样问道。
  裴氏正在整理预备下旬送进宫里面给薛瓷的东西,听到薛春回这样问,便道:“前儿进宫的时候倒真说了一些,不过也是与如今前朝相关了。怎么忽然问起了这个?”
  薛春回便把与张欣说的那些挑挑拣拣对裴氏说了大概,又道:“宫中如今圣上没有子嗣这件事情,的确是心病了。如果十二娘有把握……”
  “这事情……我琢磨着似乎不太容易。”裴氏斟酌着说道,“上回见着她时候,她也只说要等今后,宫中或许是有什么不太方便说的隐情吧!”
  薛春回想了想,轻叹了一声,道:“只恨不得能与十二娘见一面,把这些事情与她说一说,宫中的情形我们知之甚少,也着实不方便布局。”
  “若张相要提出宗室子进宫,那么首先就是要立后。”裴氏也斟酌了一回,说出了与薛春回在张欣面前说过的一模一样的话语,“这关头,哪里又找个皇后出来?这恐怕是不行的……这后宫的事情,一两句说不清,宫里面也不是能好好说话的地方。十二娘显然有自己打算,若老爷有什么想法,说给我知道了,等我进宫的时候,便能与十二娘说一说。”
  薛春回却摇了摇头,道:“且等等,说不定能有见面的时候,这种有关子嗣的事情,还是小心为上,不能有什么岔子。”
  。
  又是一场大雨之后放晴,天边有彩虹挂起来,朦朦胧胧,云朵环绕,不多会儿消失不见了。太阳出来也不过多时便是傍晚,天边的云朵舒展开来,映上了红霞,昭示着今后都是晴天了。
  西内长生殿中,赵青披着外裳靠着门站着,抬头看着天边的晚霞,目光放得极远,仿佛都要透过那晚霞看向那云霞之后的深邃天空。
  因为胸前那一刀伤势还未痊愈的缘故,他的脸色并不太好看,有些过于苍白,也没有血色。
  他抿着嘴唇,看向了一旁的范女史,轻轻笑了笑,道:“我要去见贵妃。”
  范女史愣了一下,道:“小郎君身子还没好呢,今日才能起身——上回的字条也带给贵妃了,贵妃也没有回复您的意思……”
  赵青眉头扬起来——因为如今已经瘦了太多,与赵玄倒是不怎么像了——眼角那一点点因为休息不好而泛起的红,让他有几分妖媚的味道。
  “太后总是要死的。”经历了这生死一线,赵青的态度又与之前不一样了,“她能保证你这一辈子都不受苦不死?既然你都与我绑在一条船上了,还不好好为我办事?”
  范女史垂眸思索了一会儿,只道:“如今宫中局势多变,就算没有太后娘娘,我也劝小郎君这个时候不要去见贵妃。”
  “愿闻其详。”赵青漫不经心地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天边的晚霞。
  夜色渐渐降临,太阳已经没入了地平线之下。
  “朝中张太尉正在与张相为着卫国公的事情针锋相对。”范女史简明扼要地说道,“宫中,圣上对贵妃的态度,您可想而知。您若出现在人前了,这事情便无法解决,也无法圆回来了。”
  “是我去见她,又不是玄哥去。”赵青哼笑了一声,“有些事情,总是藏着总是掖着,永远都无法得到解决和改变不是吗?或者你若是不放心,便去与太后说,说我想见贵妃,问问太后同不同意吧!”
  范女史静默了好一会儿,道:“既如此,我便去先禀告太后。”
  赵青“嗯”了一声,不冷不热地扫了范女史一眼,便转了身,缓缓地进去了屋子里面,躺在了贵妃椅上,长长出了一口气。
  外面范女史的脚步声渐行渐远,赵青闭了闭眼睛,只觉得胸口的那伤口有些隐隐作痛。
  他最初进宫的时候,是想报仇的。
  后来却因为赵玄对他好,这亲兄弟之间的羁绊让他无法动手也不忍心动手。
  他也曾经恶毒地想过,用双生子的身份取而代之。
  可赵玄一直对他那样好,他有什么理由去背叛赵玄?
  一年年蹉跎下来,他在这深宫当中被当做是鬼,他在不合适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女人,在不合适的时候动了真心,然后还没有把这些统统都理清楚的时候,赵玄,他的同胞兄长,给予了他沉重的伤害。
  怨恨,大约是有过的——从头到尾都是怨恨,没有怨恨,当初怎么会进宫,怎么会想报仇呢?
  可若说有多怨恨,又说不太清楚,他几乎都觉得是自己咎由自取,优柔寡断了这么多年,贪恋的亲情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那一刀,便把什么都划破了。
  夜色渐浓,赵青靠在贵妃椅上渐渐睡着了。
  范女史从外面进来时候,便见着的是这一幕,她回头看向了跟着一起过来的祝湉,面露难色:“我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请姑姑过来劝一劝小郎君。”
  祝湉看着赵青的脸色,只拉着范女史退了出来,又关好了门才道:“他脸色还不怎么好,最近太医没有继续开方子么?”
  范女史道:“方子开了,也在吃,只是伤口长得慢,最近下雨又十分潮湿,您也知道的……”
  “今天是怎么说起了贵妃?”祝湉又问。
  “今儿小郎君能起身走路了,也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贵妃。”范女史道,“太后娘娘知道这件事情,可有说应当如何?”
  祝湉沉默了一会儿,她的确说不清现在刘太后究竟是什么打算,这会儿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先让小郎君养好身体吧!”祝湉最后这样说道,“就算现在让小郎君去见贵妃,他自己能从西内走去大内么?还没走到太液池,就得倒下了吧?”
  范女史苦笑了一声,也只好这样应下。
  。
  祝湉在长生殿只呆了一会儿便离开回去了长乐殿。
  刘太后见她出去了这么久才回来,便随口问了一句,道:“是赵青有什么事情?范女史拿不定主意所以找你了?”
  祝湉见殿中已经没有旁人,才道:“是小郎君今日可以起身了,想见贵妃。”
  刘太后罕见地沉默了好一会儿,挑了眉,只笑道:“他胆子倒是比从前大了,是因为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么?”
  祝湉见刘太后并没有恼,于是又道:“娘娘,这件事情我思来想去也不知如何是好,还请娘娘拿个主意。”
  刘太后心平气和道:“且晾着他,他想清楚他是谁了,才看得清自己的地位,才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
  祝湉应了一声,心中一时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刘太后究竟想做什么的。
  “到今日,直到刚才,哀家方才觉得,当年有些事情,的确是做错了。”刘太后轻轻笑了一声,脸上露出了一个有些遗憾的神色,“当年,还是太心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更来啦~~~~
今天(6月18日)留言的618小红包都送啦~~~没有收到可以吱一声哟~~~~

  ☆、问刘太后

  但凡只要朝廷真的有心去办事; 真的想要避免一些人祸的时候; 多半也是能把那些看起来仿佛无法控制的灾难都控制起来,哪怕在天灾面前; 也能做到有应对有防范,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这样的忙碌之下; 朝中倒是罕见的齐心; 连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都少了许多。
  赵玄罕见地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偏信某个人或者执着于某一句压根儿不重要的话,朝中的大臣们也罕见地没有分成几派争吵不休,这样的情形; 倒是让刘太后有几分复杂的欣慰。
  在这一天与薛瓷在太液池边散步的时候,刘太后便这样感慨道:“若是朝中早早如现在这样上下齐心,或许今日也不是现在的情形了。”
  薛瓷笑了笑,道:“朝中虽然之前虽然不如娘娘的意思; 但大体上也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岔子。文武百官虽然有不同的政见,但也都是为着赵家的天下——说句娘娘不爱听的,古往今来; 多少圣上就是喜欢之前那局面呢,文武相互制约; 才有皇权独大。”
  “上行下效,之前幽州的情形; 就是将来京城的样子。”刘太后语气是平常的,“这家国天下,并非是一夕之间就会变的; 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猛然有一天便会发现……这天下变了,就算是掌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