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宋 >

第247部分

医宋-第247部分

小说: 医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公公叹气道:“皇上总说他没什么病,所以这药总是喝一顿不喝一顿的。”
    杜文浩吃了一惊:“为什么?不是说了吗,皇上的病已经比较严重了,必须坚持服药。长期治疗。
    上次皇上也答应了我的啊。”
    “皇上不愿吃。谁又能劝的了他?皇上说了,他除了食欲不振之外,并没有别的什么症状。所以让我们没必要那么紧张的。”
    杜文浩急道:“皇上得的是慢性肾痨(慢性肾衰竭)!这种病隐匿性非常强,很多人肾脏已经发生了巨大损伤,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的小就算表现出症状了。也是很缓慢,并且容易与其他病混淆,比如乏力,消化不良等等,其实上次给皇上诊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肾衰症状了,说明肾的损伤已经很重,若再不坚持治疗,会进一步加重的!”
    宁公公笑了笑:“没这么严重吧?咱家一直跟随在皇上身边,皇上的身体一向不错的,你也知道了,上次皇上晕倒,是因为大臣们的跪谏,没办法的办法。这一次的晕倒,多半也是因为太皇太后她们哭谏,所以让你去演戏的。”x插播s广告5时间5哦5
    杜文浩苦着脸道:“可皇上的病是真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知道不?病在其表的时候不治。待到病入膏盲,便无药可
    宁公公面色一沉:“杜大人怎么拿蔡桓公这样的昏君来跟皇上相提并论?”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大夫,慢性肾衰是一种很严重的病,这种病一旦发展到末期,是无药可治的,到时候我也没办法!”
    宁公公瞧了他一眼:“大人这是危言耸听了吧?”
    杜文浩道:“算了。等一会我直接跟皇上说。这病真的不能轻视!”
    马车匆匆来到皇宫,在皇上的寝宫里。皇上躺在龙床上,双目紧闭,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后站在一旁,焦急地张望着。
    床前的方凳上,坐着一个老者,正是太医院大方脉太医承魏展,这次又被叫来,正苦着脸在那里号脉。显然是没有能发现皇上为何昏迷。只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不敢乱说,只是拖延时间等杜文浩来。
    见到杜文浩,魏展长舒了一口气,急忙上前拱手道:“杜大人,您可来了,皇上又昏倒了。卑职医道浅薄,还是请杜大人替皇上诊治吧。”
    杜文浩是皇上的御医。也不推辞。坐下之后。提腕诊脉,果然并无晕厥脉证,显然又是在假装的。
    这一次杜文浩准备利用这个机会,把皇上慢性肾衰这病说清楚,引起皇上和太皇太后她们的重视,及早治疗,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治疗,要不然,会酿成大祸的。
    不过,得先让皇上苏醒才行。
    杜文浩从急救箱里取出金针,替宋神宗度穴。宋神宗倒也配合,不一会,悠悠醒转。却闭目不语,看上去体虚得很。
    太皇太后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低声问杜文浩:“皇上得的是什么
    ?”
    杜文浩对太皇太后道:“老祖宗,皇上昏倒,乃是因为肾痨所
    !”
    “肾痨?”太皇太后皱异问。
    “是!”杜文浩神色郑重,起身道:“皇上日夜操心变法之事,长期饮食失常,七情内伤。劳倦过度,使机体正气衰弱,外来风热、湿热乘虚而入。伤及脏腑,水湿浩留,以成脾肾衰败,正虚邪实,寒热错杂之证。”
    太皇太后皱眉道:“你不必给哀家解释这些,你就说皇上这病要不要紧吧。”
    “非常要紧!”杜文浩尽可能让自己的话引起太皇太后的重视,说道:“肾痨之证,病势缠绵,证候多变,脾肾衰败,浊阴不泄,上逆脾胃,蒙动肝风,水气凌心射肺,危象环生之下。会内闭外脱,阴竭阳亡,阴阳离决!”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皇后都悚然相互看了一眼:“不会吧?皇上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啊。网才只是气急了而已。”
    杜文浩道:“微臣绝没有危言耸听,上次微臣给皇上诊察。就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开了药让皇上服用,可皇上却没有坚持服用,微臣也说了,皇上这病不能劳累,不能生气,必须静养。适才微臣复诊,发现皇上病情比以前加重,若再不严格治疗,会有危险!”
    太皇太后道:“哀家不是让你负责皇上的病吗?”
    “可是皇上没有按照微臣的要求坚持服药!也没有静心调养。”
    太皇太后道:“皇上何尝不想静心调养再,可天下事都要他辛苦料理,如何能静心调养呢!”
    旁的皇太后插话温言道:“杜大人,就请你给皇上好生医治吧。”
    太皇太后也道:“正是。这几日你就候在宫里不要回去了,照顾好皇上龙体。小宁子。你帮忙安置一下杜大人的住处,就在皇上寝宫边找个空房就行,有事好马上处理。”
    杜文浩和宁公公两人躬身答应。
    杜文浩提笔写了方子,交给太医院御药院的内侍照方抓药。“屋说”小见皇上已无大碍,太皇太后等着了皇太后和皇后不敢再提废除变法的事情,只能告辞走了。
    等她们都走光了之后。宋神宗一骨碌坐了起来,对杜文浩微笑道:“这一次你又替联解了围!很好!”
    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您的肾痨真的已经很严重了。必须严格治疗。”
    宋神宗笑道:“联网才已经听到你说的了,你这么说也对,免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哭哭啼啼又要联废除变法。”
    “皇上,微臣说的是真的!如果皇上这病不产格及时治疗。会,”会有生命危险的!”
    宋神宗皱了皱眉:“这你上次已经说过了,不过,联觉得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碍,除了胃口不太好,失眠之外,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开个药给联调理一下就行了。x插播s广告5时间5哦5
    “可是皇上,这病不是调理就能调理好的,必须对症下药!严格按照要求服药,您这样时断时续的,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那好,网才太皇太后已经说了,让你留在联身边替联治病,你就治吧,联也不会让你为难,会按照你的要求服药的。这总行了吧?呵呵”
    宋神宗又一次成于她用装晕倒躲过了太皇太后她们的哭谏。而且在杜文浩的强调下,估计短期内太皇太后她们再不会用这一招硬逼自己废除变法了,所以他心情很是高兴。笑呵呵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坐下。
    本来心情略好了,可一看到桌上一大堆奏折,他又开始郁闷起来,收敛了笑容,呆了呆,叹了口气,慢慢拿起奏折开始批阅。
    杜文浩没听他让自己退出,而药还没送到,太皇太后又叮嘱了自己留在皇上身边,便静静的站在墙角候着。
    过了一会,宋神宗突然重重一拍桌案,砰的一声,把杜文浩吓了一跳,偷眼看去,只见宋神宗脸色铁青,将手中一份奏折狠狠摔在地上,背着手在屋里不停走来走去。
    杜文浩赶紧把目光收回来,垂手而立,一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
    绕着圈走了片玄,宋神宗突然站住了,一指杜文浩,大声道:“你说,变法到底好不好?”

第300章 变法之辩
    第300章7941法之辩
    …让文浩一想变法好不好。这个话题一千年来都被处。珠说烂了,自己学了历史也知道,变法最后是失败了的,既然失败,就说明变法是有问题的,就不是历史的选择。其中原因,既有变法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也有执行的官吏的借变法渔利,当然小还有王安石本人的性格孤僻高傲,网技自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自己那一点历史知识也说不清楚。
    变法到现在已经十多二十年了,变法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通过各种奏折上报给了皇上。前些日子的微服私访,又让皇上亲身经历了老百姓对变法的态度,宋神宗肚子里对变法的优点和缺点应该都了解了的。他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要寻找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自言自语而已。
    杜文浩瞬间便想明白了这一点,“难得糊涂”四个字又闪电般冒出他的脑海,便躬身道:“皇上,变法乃国家大事,微臣只是一个小小御医,只会歧黄一道。对政务半点不懂,实在不敢妄自评断。”
    “联今天就是要听听你这个不懂政务的人如何谈论政务,说罢,今天你说的任何话。联都恕你无罪!”
    杜文浩愣了一下。心里一个劲告诫自己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虽然中学学历史,老师对王安石变法有过深刻的评价小这些评价都是上千年无数学者反复研究论证的结果,都是事后诸葛亮,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且自己也记的很清楚,但是。身处其中又不一样,特别是,这些评价恐怕都是宋神宗不想听的,忠言逆耳,就算皇上赦免自己言者无罪,只怕心里也不会高兴的,自己何必又是摸这个老虎屁股呢。
    想到这里,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微臣真的对变法不懂啊,谈不出什么来。”
    宋神宗凝视他片刻,哼了一声,指了指地上的奏折道:“那你先看看这奏折吧。”
    “是!”杜文浩上前弯腰拣起奏折,躬身小这是一份来自成都府路与吐蕃和大理国接壤的黎州的军情密报,称当地因为青苗法,激起民变,调军队镇压,暴民进山为寇,袭扰地方,成为一患。同时,该地爆发瘴症,人畜死伤无数。趁乱之下,吐蕃部族军队小股袭扰边境打家劫舍事情时有发生。
    杜文浩看罢。躬身将奏折放在了龙案之上,垂手而立,还是一言
    发。
    宋神宗道:“有何感想?”
    杜文浩想了想小心翼翼说道:“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来闹事,导致民变;必有其因,只是这原因是否是因为青苗法,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微臣没在当地,所以不敢妄言。”
    “好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得好!你跟随联微服私访,对青苗法多少有些了解,这是经过调查了的,那就根据这些感触说说你的看法吧。联说了,今日你所说一切,联都恕你无罪!”
    “谢主隆恩!”皇上两次让自己说看法,再推谭不说,只怕反到惹皇上不高兴了,想了想,道:“微臣以为,青苗法本身是个好法。既,能避免百姓遭受土豪劣仲的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双赢的举措。”
    宋神宗面露微笑。点头道:“你还算有些见识,安石变法,国库充盈,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说说,这样的好法百姓为何不拥戴?”
    杜文浩心想。变法如果仅仅让国库充盈了小而老百姓腰包却瘪了,甚至碗里的饭都没了,老百姓自然不会拥戴。不过,还是难得糊涂的好,所以,稍稍转开话题:“前番微臣跟随皇上微服私访,微臣曾与王安石王大人聊起变法,听说这青苗法是经过了他在部县实践检验过的,王大人在都县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百姓很是欢迎的。
    设错,为何推广至全国,却激起民众反对呢?”
    “微臣以为。原先在邦县实施,范围小地方小,各方面前好处理,事情也就好办,遇到什么问题立即就能解决,能保证变法不折不扣地按照原想预想贯彻实施。可是,一旦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不一样了,各地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其中不乏贪官污吏借变法渔利,曲解变法,鱼肉百姓的。导致了青苗法很多地方已经变味了,不是原来的法
    杜文浩先抑后扬的策略让宋神宗听了进去,其实这些话老早就有人提到了,当初变法的方针也是“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可后来王安石急功近利,有点像新中国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结果反弹。
    杜文浩这些话要是放在变法之初,宋神宗绝对听不进,可现在心境已经大不相同。特别是微服私访亲眼目睹,对变法本身的正确多少已经产生怀疑,当下凝视杜文浩片刻,又问:“你说说,这青苗法怎么个,变味了?”
    杜文浩说着说着便把中学老师对变法的评价说了出来,现在皇上追问,想收口已然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斟字酌句道:“这次随皇上微服私访,百姓反映最大的。是青苗法由自愿成了硬性摊派,利息也翻了倍,不是惠民之策,反而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宋神宗点头。沉声道:“联已经查办不少这样的官吏,依你之见,为何屡禁不止?”
    “利欲熏心。人为财死,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不惜以身试法者。用权力去赚钱,对官吏来说自古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能抗拒这种诱惑的官吏并不多。
    当然,很耸人有这心没这股 ”
    嗯,你觉得青苗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皇上亲自向自己询问国家大事的看法,杜文浩到底年轻,按耐不住心头一热,把难的糊涂四个金玉良言忘到了脑后,脱口而出:“官商不分,其弊浩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