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庶嫡女 >

第82部分

庶嫡女-第82部分

小说: 庶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氏母女也是这样认为的,她们以为她们这样人家就乖乖的对她们有好感了,桃宜兴奋的跟林氏道:“日后我可以常常陪着郡主,也好让王府对我们更好一些。”
  林氏心酸道:“你祖父要是被举荐出仕,咱们也就熬出头了。”
  **
  这次比武,选出了不少武艺高超之人,赵群特地在家设宴请这些人,傅三奶奶和郝夫人也过来凑热闹,玉佳又没办法过来了,原因是宁宁又不舒服了。
  玉佳为了这个女儿也是操碎了心,只是宁宁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身子骨虚,吹个风就能头晕。
  “快坐下,快坐下。”郝夫人带着萧云娘过来的,萧云娘怀了孩子,现在在家保胎,郝夫人现在看谁都是笑嘻嘻的。
  傅三奶奶也跟保护易碎品似的,连忙道:“你身子怎么这么重了,是不是又是双胎啊?”
  玉彤坐下后,她们才松了一口气,她叹气:“我也不知道,我现在是哪儿也去不了了。”她说完有些不高兴。
  郝夫人安慰她:“等生出来了就好了。”
  她看着也心惊肉跳的,这世子妃虽然福气大,可这么大的肚子,到时候要是有个万一可怎么办哦?
  女人们又说起别的话题来,却集体忽视了汪淑儿,傅三奶奶虽说跟汪淑儿来往过几次,可现在谢大混的并不好,汪淑儿还能那么沉着,看起来也太让人觉得这个人冷血了一点。
  自己的丈夫被调到那种地方,要是她早就找关系去疏通了,毕竟他们都是来镀金的,又不是真的要扎根在这里。这三年任期马上就要满了,若是上级给个不好的评语,以后无论如何,对于自己的政绩也丢脸啊。
  “你们家初哥儿呢?”傅三奶奶问起。
  她还是挺喜欢初哥儿的,上次赵群带他去比武场,那孩子还喊了她一声姨姨。
  玉彤笑着摇头:“他一听说那么多会功夫的人来了,早就让他爹爹带着去前边了。还是我的福姐儿好,一直陪着我。”
  众人又说起女儿好的话。
  她们在这里宴请宾客的时候,林氏和桃宜并没有被邀请,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官夫人,玉彤自然亲自招待,若是普通的聚会就可以请她们。
  当然林氏和桃宜也不在府中,而是在汪淑儿那里说话,林氏百般赞扬汪淑儿教的好:“要是没有您,我们桃宜哪能这么懂事,真是多亏您了。”
  这话听在汪淑儿耳朵里面颇为受用,“哪里,也是桃宜自己聪明,我不过是稍加点拨罢了。”
  她看桃宜不高兴,随口问了一句:“桃宜这是怎么了?不高兴啊。”
  林氏先是不说,在汪淑儿多问了几句之后,便有些委屈道:“今天我们王府准备了比武宴席,原本桃宜还以为可以去的,结果我们家没被请去。她小孩子昨晚试了一晚上的衣裳,可不就委屈着呢?”
  看汪淑儿脸色平平的,她又道:“我们也不是贪那个热闹,就是都住在一起,就我们没去,可不就觉得…哎……”
  她说的触动了汪淑儿的心思,以前她也是这个样子的,侯府的热闹都是她们的,她什么都没有,只能缩在一旁。
  原本已经埋藏在心里的记忆又翻涌出来,她脸色有些难看,桃宜不由得怪林氏,怎么什么话都说,好一会儿才看到她先生汪淑儿镇定下来。
  汪淑儿暗啐了一口,可她深知不能随意说别人,即便她不喜欢玉彤也不能说,这才是她的风范,于是她强笑道:“这事要自己开解才行。”


第一百一十章 人间处处是无奈
  三年任满; 赵群依旧留任,傅因保准备打道回府了,他作为副指挥使,做的还算不错; 赵群给他的考绩都是优。
  谢大少就没那么走运了; 他这三年考绩都是中; 也没有留任的可能,不过谢大不准备回京城,他这样的情况就只能降级处理; 他依旧在荒地负责记载; 而汪淑儿便留在会宁府独自教女学生。
  早就在皇上跟前挂上号的梁玖如今官复原职; 要回京述职; 别人为了体谅玉彤这个大肚婆; 所以都在指挥使府上为他们送行。
  尤其是傅三奶奶; 平时跟玉彤相处的比较多,关系也很不错; 真要走了还有点舍不得。再有玉佳; 玉彤就为她高兴了,毕竟京城名医多,带女儿回去也可以好好看病; 把身子骨养好。
  郝夫人跟傅三奶奶很合得来; 二人颇有些同病相怜的样子; 玉佳就抱着女儿梁乐吟过来玩,因她小名宁宁和太子同名; 所以改成现在的梁乐吟。
  玉彤现在站一会儿就不大舒服,感觉沉沉的,不过她也知道孕妇还是要多走动,这样生产的时候好生。福姐儿很贴心的扶着她,只可惜她人太小,起不到什么作用,初哥儿还是那样活泼,胸前挂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木哨子,窜来窜去的。
  “初哥儿,过来,娘跟你说过的让你今天带吟姐儿和福姐儿去玩的,你不要自己乱跑。”玉彤喊住儿子。
  “娘,吟姐儿还不大会走路呢,我拉妹妹去玩吧。”
  初哥儿才不喜欢跟小姑娘在一起玩,而且乐吟是个爱哭鬼,老是哭哭啼啼的,他要是怎么样了,小姨还不得骂他啊。
  玉彤尴尬的看了一眼玉佳,复道:“行吧,那你把福姐儿带出去玩。”
  乐吟在玩她娘的手指头,玉佳也怕姐姐尴尬,面上没怎么表露出来。可心里总是觉得不舒服,是,她知道她们家乐吟身子骨弱了一些,这也不能怪孩子啊,她这个做娘的成日成夜睡不着觉,也是为了这个女儿。
  跟傅三奶奶说话就轻松多了,她们家的通房生了儿子后主动要求养在她名下,她即便以后没生儿子也不大担心了。
  况且新生儿的降临也带了不少喜气过来。
  萧家新妇尉氏也正式进入大家的眼球,她也是将门后代,说话干净利落,听说一进门就把萧家二房挤兑走了,现在她独自掌控萧家。
  “这日子过的多快啊,我仿佛记得头次见到傅夫人的时候,就想,哎呦,人家可是京城来的贵人,我们这些土包子可怎么办唷?没想到她是这么好相处的人。”郝夫人这句话一出倒是让气氛有些伤感了。
  玉彤也接着道:“谁说不是,这几年也不知道送了多少好东西给我们初哥儿和福姐儿。”
  傅三奶奶好笑道:“行了,行了,说不准过个几年又可以再见面了。”她跟玉彤肯定是过几年会再见的,因为信郡王怎么会舍得儿子在这里待这么久?虽说这里锻炼人,可是离京城远了,很多人脉关系也就疏远了。
  相比会宁府,京城才是她们的目标。
  离愁别绪总是那么多,送走了傅三奶奶和玉佳,会宁府也迎来了新人。
  只是这样的聚会已经彻彻底底的把汪淑儿排除了,当然汪淑儿也不大在意,她丈夫那里也有人照顾着,这人就是玉涵一家。
  像玉涵她们这些充军过来的,军户所不会把她们看成是真正的自己人,所以苦活累活都让他们干,这不一开荒地,就把这些人给赶了过来。
  本来对于玉涵来说负担加重了,一家人正是愁眉苦脸的时候,说是谢大少专门派过来了,所以小梁氏当机立断让孙媳妇去跟谢大少的夫人去叙叙旧。
  可惜那汪淑儿又没跟着过来,所以玉涵写了信委托谢大少拿给汪淑儿,汪淑儿回信先是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后来又说自己因为在城里有事情,不便出来照顾谢大少,让玉涵和她男人负责谢大少起居。
  原本谢家也是跟了不少下人过来的,但是自从之前赵群写了信寄给谢家本宗后,有一半的人被抽调回家了,汪淑儿那里伺候小少爷的,她的,还有女学的,就占了不少人,余下分给谢大少的竟然只有两三个人。
  而且那两三个人还要常常被派出去勘察地形,代替谢大少去视察,好在有玉涵过来帮忙。这玉涵挺守规矩的,做完事情就回家照顾断腿的外祖母,不像那等没规矩的往里边冲。
  今天谢大少吃完饭,却看到张玉涵还没走,正捂着脸在哭,他好心问了一句:“你这是出什么事情了吗?要不要帮忙?”
  玉涵本来自己沉浸在伤痛中,自从流放丈夫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成天不是对这里不满,就是对那里不满,今天自己在外边受了气,还骂自己,要不是外祖母,说不定俩人还要打起来。
  这个时候有人这样温文的问她,玉涵耸了一下鼻子,迅速擦干眼泪:“我没事,倒是打扰您吃饭了。”
  谢大少表示不在意。
  说起来玉涵的相貌虽然比不上玉彤,却也是个大美人,也因为这样,在充军的路上没少被人揩油,她从脸红羞辱恨不得去死,到现在已经可以应付自如,不得不说她生命力很强。不像她丈夫被侮辱几句就一蹶不振,整天郁郁寡欢,好似所以人都欠她的。
  她现在哭的梨花带雨却又假装坚强的样子,让谢大少起了怜悯之心。
  “我如今还在这里呢,能够为你做主的,自然为你做主。”
  **
  新来的副指挥使不大年轻了,已经五十又三了,据赵群说可能混完最后一个任期就告老还乡了,所以一切都听赵群指挥,乖的简直令人不可置信。
  新来的太守却是玉彤认得的人,这位正是尚薇的长兄尚斌,不过他是孤身一人过来的,据说孩子大了要在京城念官学就不便前来,他的妻子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京里。
  下边的人不作对,上面的人就好办事,赵群办事也越发顺利起来。
  不过他的幕僚姚老先生却突然病倒了,姚老先生为赵群提了不少好的建议,为人也恭谨非常,很守礼的一个人。赵群也亲自去他那里慰问,这老爷子别的都没什么放心不下的,只一条关于他的儿子和孙子却生怕他走了,他们活的太艰难。
  他倒是个有心计的人,明知如果直接叫信郡王府照顾他的家人,未免有些得寸进尺,所以以退为进:“咳咳,世子,眼看我可能不大好了。”
  “您看别这么说,您身子骨还硬朗呢,我还等着您帮我的忙。”赵群安慰道。
  人的生老病死皆为平常,到底姚老先生是他朝夕相处好几年的人,赵群也会惋惜。
  姚老先生笑着摇头:“我自个儿的身子骨,我自个儿知道。打从去年来,我的病了好几场了,这次我病的太重了,日后世子就要再请在稼轩的幕僚了,我如今却是帮不了您了。我把这些年咱们做的事情一一在簿上写了,世子看看?”
  他是个细致人,赵群拿起姚老先生所做的记号,确实连何时播种,何时收割,甚至每亩田需要灌溉几次都写的很清楚,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农作物的用处,也悉数写在上面。
  这东西很有用处,赵群认真谢过他:“多亏有您了,这样我做起事情来也事半功倍了。”
  姚老先生又咳了一团血出来,赵群连忙扶好他。
  “就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我手里还有点积蓄,到时候让他回乡置办几亩田就成了,您千万别太照拂他。”
  他都这样说了,赵群还能怎么办,再者姚老先生确实是个守礼规矩之人,让子孙拿着钱挥霍也不好。
  “您放心,这次让他们回去我让我父王和母妃照应着点就是了。”赵群知道姚老先生的家就在京郊乡下,离京城非常的近,若是他儿子回乡了遇到什么事情,直接找王府就行,这点情谊赵群肯定是能帮则帮。
  听到赵群这么说,姚老先生才放心。
  而到了半夜,这位姚家的顶梁柱姚老先生果真病死了,他儿子要扶灵回乡,玉彤包了五百两银子给他们,还送了两个下人。
  这无疑对于桃宜和林氏来说都是晴天霹雳,回到乡下能干什么,这小小的会宁虽然比不得京城,可现在也慢慢的繁华起来,来往的都是官家千金和夫人,回到京城后难不成让她们再去做泥腿子?
  “桃宜,走吧,娘收拾好行李了。”林氏终究比桃宜要学会认命多了。不走那是不可能的,公公都过世了,她们不去守孝,恐怕要被人戳脊梁骨。


第一百一十一章 瓜熟蒂落
  走了桃宜这个学生; 汪淑儿深感孤寂,桃宜虽说是个小姑娘,可她说话常常能说到点子上,跟她还挺说的来的。
  别的女学生都是些小官家的千金; 大多数的心都不在学堂; 还有一些人喜欢打听富贵人家的生活; 令她不胜厌烦。
  还好丈夫今天要回来,她拿出了最近看的一篇文章,等丈夫回来二人一起品读。可天黑了谢大少却还没回来; 管事嬷嬷担心道:“大爷不会出了什么事吧?要不要派人去问问。”
  汪淑儿也觉得不对劲:“好; 您带人过去看看吧。”
  人还未派出去; 谢大少回来了; 他神情疲惫; 管事嬷嬷不敢多言语; 让人准备了热菜热饭给他吃。他却一口都吃不进去,管事嬷嬷看站在一边的汪淑儿; 埋怨起她来; “大奶奶,您劝大爷吃一口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