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歌 >

第245部分

明歌-第245部分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了!”

眼见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史可法笑的眼睛都眯眯上了,随后他叮嘱道:

“王爷可要记住,一旦有人问起你,你便回答说是北直隶人士,来南京,是拜黄大人为师的…这样一来,便无破绽,再有,刚才殿下说要结识朋友,刚好本官有个年侄,名叫侯方域,回头拜祭之后,我把他介绍给你认识认识。”

“好啊,好啊!”

史可法和黄道周的计策很简单,他们凭借蛛丝马迹做出…田怀名为寻南曲梳拢,实则替皇上选妃…这个推断之后,立刻想到了身边现成的一个手段,一个人再无耻,也不会当着自己儿子的面,去讨小老婆。只要选妃被朱慈炯撞破,再让田怀滚回南洋,这件事儿也就全清了。

但他那里想到,正所谓殊途同归,田怀之所以如此胡来,其实同他们是一个目地。所以他今日的这番安排,反倒闹出了很大的风波。

……??

第十卷:第十一章:祭孔居然也能这样

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春秋丁祭,所有中国的文人个人致以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率先来到的,当然是史可法,别看他在人前,始终一副干练果决的形象,但在私下里,尤其是一个人端坐在轿子里面的时候,史可法其实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

距离孔庙,还有一些时间,在这短短的五六分钟里,史可法竟然想到了马粪。

因为连续两大马场…河套鄂尔多斯马场、青海湖落日牧场…开始良性发展,退役军马被民间采买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更何况当初开建落日牧场时,国家还发行了专项债券,而贷款利息就是马匹。

所以,别看马匹的普及,并没有相应增加大明国民的尚武之风,但马粪的积攒,确实太容易了。

为什么史可法忽然要想到马粪呢?因为阳玛诺的‘玻璃镜制造流程’中,有一种用来制作平板玻璃的模子,是马粪做的。

哦,天哪!很难想象这样的方法,在传统的中国文人心中,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就像农家肥与农作物的关系一样,也许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难过吧?

但史可法还是患得患失起来,因为他真的不希望出现这样一个结果:

“嗨,知道嘛?礼贵妃盼望了十五年的穿衣镜,是从马粪中出来的!”

史可法甩了甩头,仿佛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念头都甩出去,他必须保持最佳的状态,去面对他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他必须下定一个决心:

“这个消息一定要尽力封锁。并且最好写信跟京中诸同僚说清楚,免得再出岔子!对,就这么办!”

孔庙到了,轿子停了,史可法挺胸抬头的走进了熙熙攘攘地人群之中。孔子拥有无上的威严,所有人在走到街口时,文官落轿,武将下马。

孔庙前,一队队早来的学子,正在敛礼行进。丁祭正刻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大家来的都挺早。而做事一贯认真的史可法,每次都要借着这段时间,再最后检查一次祭品的摆放。

当然,重要的不是祭品,而是对一种精神,或者说对道德的一种敬仰,所以,史可法每次都会在赞礼、司业、祭酒等人的陪伴下,对丁祭筹备。进行一次巡礼。

“大人且看,这鹿肉乃是今年引自辽东的梅花灵鹿。上等地很呢!”

“呵呵,多谢赵老伯,每年都劳烦您了!”

“哎,可不敢这么说的,大人治下,我们这些铺排的日子,滋润好多,这些东西,哪敢叫大人说声谢谢呢!”

“呵呵,子曰鹿鸣春盛。大同之道。当今国家复兴,百业繁茂,都是皇上的功劳,在下那有分量。我谢老伯。也是替皇上和素王谢您呢!”

“呵呵呵!”

众人笑着,又查看了蜡烛、芹菜、韭菜之类的摆放,也就差不多了。一行人来到门前。史可法同黄道周,先是冲端拱而坐的孔子雕像深鞠一躬,随后,史可法朗声说道:

“有请赞礼开门,引诸学子秋丁盛祭!”

丁祭往后数第三天,崇祯十五年特用科,便要开考了,因此今天来参加丁祭的人,非常多。

中国人嘛,都喜欢热闹,锣鼓喧天、这是在论的。彩旗招展,这是必须的。人山人海,那更是普遍存在的。

但这么多人参与地祭奠孔圣大礼,则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那便是,肃穆!

出于自身以及世界的道德约束感和责任感,使得祭奠时,真地不需要什么所谓的音乐。只有老赞礼的洪亮浑厚的嗓音在高高响起。

“排班…班齐…鞠躬;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俯伏…兴。”

随着赞礼的唱声,众多的学子,无声的完成着礼仪。大家都是一色的汉服儒巾,在洒扫得干干净净的园中,跪拜四次。随后才是礼乐响起,在音乐声中,是黄道周起草的祭文,内容空洞却充满温情???大概地意思,就是在述说先师功绩的同时,向广大学子表达一番祝愿,希望在三天后的考试中,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总会有人要落榜。

在这空洞却充满温情地祭文声中,大多数的学子都凝神静气地缅怀先人,激励自己。每个人的神情当中,都有一种宗教上地虔诚。

单参加特用科的人就有3之多,再加上已经取得功名和那些喜欢凑热闹的,所以今天来的人确实有点乌污殃污殃的,哪真是黑压压一片,全是人头。

队伍排的也很远,最后几排,已经出了孔庙带拐弯。但最后一排只有三个人,一老二少,这三个明显具备敷衍嫌疑的‘儒生’,此刻正非常不合时宜的窃窃私语。

“小哥儿,你穿的少喽,如今已经是秋风起,树叶黄的时节,跪拜在地,是要垫着护膝滴。”

“谢谢啦,但我觉得很好玩!”

“呵呵,岂止好玩哩,合当得遇,旧友新知哩。”

“倒也是,不过…”中间的少年扭头上下打量打量老家伙,“你跟我们的年龄相差太大,咱们当不得朋友的。”

“呃,这个…”最左边的老家伙眼见心事被猜中,老脸有些尴尬,但随即掩饰地说道:“只要志趣相投,又何必拘泥年龄呢,就好像如果丑人听到‘红墙绿瓦合家住’,他便立刻会想到‘娶妇’。而在下则首先想到的是‘夸富’。”

“噗嗤,”最右边的少年被逗乐了,前排的多位儒生立刻回头瞪了他们一眼。三个人连忙把脑袋一低,假装被先师给陶醉了。没多大一会功夫,中间的少年,又悄悄的冲左边的老家伙说:

“那我问你,如果你听到‘干柴只需一把锯’。你又想到什么?”

“呃…那自然是‘算数’喽。”

“嗯?”少年兴趣提高了,压低的声音问“为什么啊?”

“既然已经是干柴了,锯子还锯个什么意思啊,自然是做算筹喽。”

“?,倒也解释地通。”右边的少年连忙凑在中间少年的耳朵边轻声说着,但声音太脆了,高音易闻,以至于又有人回身瞪他们,三人立刻又不说话了。半响,中间少年忍不住了。

“喂。你想知道我想的是什么吗?”

老家伙鬼鬼??的偷眼观瞧,依据他的经验,马上就是鼓声了,于是胆子大了一些,往少年身边挪了挪,

“怎样?”

“‘红墙’这句,我便回答‘扫除’,这么大的园子,还不得天天清扫除尘啊?干柴这句,我便回答‘偷树’。以砍柴为名,实则去偷树。多好玩啊!”

“嗤…嗤…”右边的少年又笑了起来,然后也靠近过来,现在,这三个家伙,已经肩并肩,头并头地挤在一起了,右边的少年把脑袋凑过来,拼命压低了

道:

“你们听我的,第一句是‘休入’,一入侯门深似海啊!嫁人可千万不能乱来滴。第二句是‘腐儒’。正所谓‘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明明是干柴了,却还要用锯子锯。不是腐儒是什么?怎么样,对地吧?”

“高,”老家伙夸张的一挑大拇指。以示佩服。随后心中暗想,‘这两个小孩子机灵活泛,穿戴也好,那个右边的少年,更摆明了女扮男装,敢在丁祭上女扮男装,想来一定是非富即贵之家。我若是能与他们套上交情,想来东山再起,便非什么难事儿了!’

正胡琢磨呢,最右边的小姑娘忽然一皱眉头,很无聊的问道:

“喂,这曲子什么时候完啊?”

“哎,可不敢这么说,应该说礼乐奏成。不过快啦,一会把词帛一烧,也就是了。”

正说着,就看前方不远处,果然起了一阵火光。随后隐约传过来老赞礼的声音。

“礼毕……”



众多的学子,安静的起身,最后再一鞠躬,倒退三步后,这才开始喧闹起来。相伴而来的,立刻互相呼应着,相约一会去那里聚会。遇到相熟的,则欢声寒暄。即便互相不认识地,也都会拱手致意。

这份热闹中,有那么七八个书生,去找史可法和黄道周去了,显然是认识的。离着很远也可以看到,史可法和黄道周两个人都笑眯眯地同那几名学子说话。

“通街虎认识的,想来定是侯方域了。大铃铛,咱们待会再过去,这里多热闹啊,咱们再看看。”

大家也猜出来了,女扮男装的正是朱灵儿,这几天因为镜坊开工,需要一些成熟的会计人员,所以灵儿就带着家里‘刊印坊’中的老账房过来帮忙。另外一个当然就是朱慈炯。至于这老家伙嘛。

“这位兄台,不知尊姓大名啊!”慈炯老气横秋的问着。

“哦,在下阮大,别号圆海,但不知两位小哥呢?”

“哦,我叫…朱方,这位是…”朱慈炯确实编不下去了,只好发呆,倒是阮大很机灵,连声久仰久仰,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胡混过去。

“小哥啊,刚才我听闻,你似乎认识史可法嘛!”

“啊,认识,家父托我于南雍供学,史先生经常来找黄先生,自然就认识喽。”

“呵呀!想不到小哥家学如此渊源,竟然能托到黄老为师,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嘻嘻,老阮你还真是会说话呢。要不,朱兄啊,咱们带老阮一起去见老史他们吧!”灵儿也看出来了,阮大确实想找机会跟史可法套套近乎,因为她们俩刚才已经对阮大产生好感了,所以灵儿也就想帮帮阮大。

阮大犹豫一下,决定还是暂时先别触那个霉头,免得出事儿,于是三人拱手作别,但临离开前,阮大特意交待,一会儿在‘晓风居’租个单间雅座,专等两位朱公子过来一叙。

朱慈炯和朱灵儿这两个惹事儿精,兴高采烈的就往史可法那边跑。阮大则一步三回头的往外走。慈炯到的时候,刚好听到史可法正在说着什么:

“你等几人。即便不考特用科,也不可荒废学业,疏于游乐!”

“学生知道,多谢大人教诲。”

眼见几位青年才俊如此乖巧,史可法和黄道周笑眯眯地连连点头,一扭头,看见了慈炯二人,史可法连忙热情地招呼。

“啊!朝宗啊,来来来,这位小哥。乃是黄大人的年侄,只因其尊家翁公事繁忙,是以托于南雍求学,你们两个今后,可要多亲近亲近!”

“在下侯方域,小哥请了!”

“小弟姓朱名…方,字正礼,顺天人士,哈哈,侯兄请!”

“哦。原来是正礼兄,见过。见过!”

朱慈炯从来没这么玩过,说道后来,笑哈哈的合不拢嘴巴,搞得旁边地史可法和黄道周都紧张兮兮的。倒是侯方域反而没觉得奇怪,因为侯方域名气很大,家世不错,这些年走来走去,见过不少的人。就像眼前这位,摆明了一副花花大少地做派,人家已经不陌生了。

接下来。就是介绍其余的人了,分别是:吴应箕、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沈眉生,这几个人,号称复社六秀才。史可法推说有其他的事情。叮嘱侯方域等人,慈炯申时初刻之前必须回返。之后就伙同黄道周去见另外三个‘重要’的考生去了。

慈炯这边,因为侯方域等人属于一本正经地人物。所以双方的交谈,亲切而又热烈,但却透着虚伪。

“今年特用科,国家放宽条款,想必正礼小哥,也是来参加秋考的吧?”

“呃…,黄先生说我学问不够,没让我考!”

“呵呵,小哥谦逊了,?社夏允彝之子夏完淳,今年只有11岁,也要参加特用大考呢!”

“是啊!”

慈炯一听说是自己大哥(太子慈?)的班底来考试,立刻吓得一缩脖子,随即他便发现,这几个人的神态中,同自己一样,有一丝丝的不以为然,不由得有些奇怪。

“侯兄,敢问,你们几位呢?”

“吾等嘛!”侯方域等六人骄傲得意的神态更加高涨。“佛门五眼,岂可为天眼而弃慧眼?两榜及第,方才正道!”

特用科因为是国家为了弥补官员不足,方才做的一个补救性措施,对于侯方域等人来说,正式的科考才是正理。因此,他们是瞧不上特用的。毕竟钦赐特用进士,同钦赐进士出身,有着本质上地区别。而且特用科不设状元、榜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