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歌 >

第272部分

明歌-第272部分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马哥却彻底的,把可以说的和不可以说的,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全写进他的《君主论》里面。再加上他对基督教的亵渎,所以马基雅维里主义在欧洲一直是旁门左道。但请注意,偷偷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亮,津津有味的阅读这本书的政治家们,超过了95%。剩下的5%都是弱智和傻子,毕竟欧洲历史上的君主,智障的比例一直

面对如此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小朱心中自然清楚,中国是不可能公开倡导!虽说历朝历代的君主,其实都多少应用过这些路子,《君主论》不过是集大成而已!但毕竟现在的时代里,中国还有“心学”不是?

“费力啊!”(小人在)“今天不过是一场非正式的辨经,任何话语,不得落笔备档!”

“谢谢伟大的中国神圣皇帝陛下!”

“几位先生,”小朱不理会费力的马屁,直接跟身后的三位要意见!“你们也都说说吧!”

“启禀皇上,国家法度,乃是为了体现上天有好生之德!怎能先设定子民有罪,再设定法律呢?这样的话。何谈爱民若子?”

“皇上,郑相所言极是,阳明先生曾有言,磨砺心之镜面,自可照人纤毫!设若人人都有罪孽,那又怎么能由罪人制定法律呢?”

“呃,皇上,天子掌握天下,一言一行,都需谨慎!况且制度如渠、百姓若水!而首虽多。却民智无穷!以恶法来行善事?绝无此道理!”

按发言顺序,郑三俊、洪承畴、杨嗣昌,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观点!

郑三俊地意思是,国家是公权,皇权又恰恰与公权融为一体,既然都是公权,就应该为养护子民而设,怎么能把子民看成敌对的罪犯呢?

洪承畴的意思是,既然想依法治国。就要先假定一些人是善良的,否则。由一群罪犯制定法律,然后管理另外的罪犯,这从法理上根本就说不通!

杨嗣昌的意思是,结果为手段服务?请问,您把老百姓当成什么了?渠怎么设定,水就会怎么流淌,施行恶法之后,再指望扭转回来?甚至想宣传成,您的伤天害理,乃是为了行善积德?这怎么可能!

这三个人的观点。其实正是心学对国家的要求:以终极道德层面上的约束力量,来管理国民!

这并非什么乌托邦。

任何政体、国家,首先要拥有终极地政治道德,一旦这个被正式确定下来。就不能乱变!也就是不能在理论上耍流氓。因为,只有不变的政治伦理,才能指望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不会乱成一锅粥。

儒家的多神论。好处是一旦遇到社会问题,掌权者可以随便请出一尊神来平息事端:皇上败家?百姓要忠君事君多缴税赋!官员贪污?百姓要知道礼仪,大白天的不许集会,不许骂人!遇到天灾?皇帝立刻扮演成通灵体,向上天请罪,然后以‘君有德,社稷兴’来躲过非难!上位者想垄断盐铁专卖?就立刻引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理论,意思是说:文化人因为有道德,所以赚钱不叫赚钱,叫做治大国如烹小鲜!老百姓因为不懂大义,所以追求利润就是道德败坏!

如此随心所欲的在理论上耍流氓,必然导致道德体系上的混乱!整个五千

僚体制下,就出来一个海瑞,更多的人,都是贪官污千古一帝的人,似乎只有一巴掌地数量。更多的都是昏君、中主、暴君!

而江湖任侠、绿林好汉,这样以犯法为理想地市井英豪,又始终层出不穷!

当这种对立最终变得尖锐时,不是贵族造反,就是百姓造反。而如果恰恰在这个矛盾集中爆发时,出现了异族入侵,那么百姓就会把战乱,看作是上天对昏君贪官的惩罚,宁可投降当奴隶,也不愿意挺身抗争。

小朱之前曾经认为,汉奸是民族劣根性,其实不然,洪承畴是个很负责的人,吴三桂是个很血性的人,就是钱谦益,也有点视死如归的劲头。

这一切,都是制度的产物,一个把国民逼上汉奸道路的政治伦理,多神论的旧儒家!

一旦竖立了以国家利益为终极信仰的新儒家主义,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以代表国家的皇权,来约束民权,人民不得对抗国家,在国家面前,人民是个体,个体要为集体做出牺牲和贡献!

以社会精英组成地官权来约束皇权,官位是皇帝任免的,但皇帝之所以选择张三当这个官员,是因为张三自己的本事在那里摆着,不选他不行!这样就造成皇帝如果任人唯亲的话,官员有权利进行反对。这点,古代中国做地是最好的,谏官、言官、儒家道德,都极大的促使官权约束了皇权。

随后就是民权约束官权了。这点,是儒家最缺失地,因为官员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必须有从业资格方面的认证系统,例如科举。老百姓恰恰很难获得这个资格!于是官本位就逐渐演变成:天下是皇帝的私产,官员是代天子以管天下,民众就成为了资源,而不是人!不把民众当成人的制度,是早晚会出事儿的,乱治交替的根本原因。恰恰在这里。

但现在如果提出了国家理论:国下只有人、财、物,国民就是国民,不需要经过认证程序和审批环节,从一出生起就当然的成为与官员同体地国民!这才是真正的民本思想!

因为任何人或者集团,都无法代表公理、正义、还有共同利益!因为国家是无形的概念!只有无形的,才具备了成为‘共同愿望和终极信仰’的资格!任何自然人都不能也不应该替换无形!也就是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损害国家利益!

同时国家需要代言人,国家也需要武装力量的保护,那么,谁可以成为代言人?谁又可以拥有天然的武装力量领导权呢?

现成的皇帝!

但有一点:皇帝也是国民。最多是大国民!但既然是国民,就同百姓、百官的地位相类似!

马基雅维里主义,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建立了完整地治国方针。那么现在,就到了用心学的人性无善恶的角度,出台适合中国的理论了。只要把官本位、民本、君主集权的对立,调和成融洽的理论,改革自然就成功了!

既然人家英国人玩内讧玩的同样头破血流,却仍然可以一致对外,那么中国人也一样可以!

并且。马主义中,有一条是正确的。那就是将军权分割成:对军队的指挥权和领导权!这两个权力在中国,一直是合二为一的,现在必须加以分割!

皇帝拥有领导权,但不应该拥有指挥权,否则地话,武将打仗,后面遥控,怎么遥控?信息一来一往就是两个月,没法遥控。

以前,通过赐尚方宝剑的形式。将指挥权下放,但弊端太多,而且战争结束后,指挥权还是要交还到皇帝手中。如此过度集中,早晚会出乱子。

这里有个大原则:

任何人或者集团,都可以针对本国国民进行暴力统治。税法就是依托暴力机关实施地强制性措施!但请注意,暴力统治不等于暴力镇压!明代之所以是历代政权中最稳定的一个朝代,就在于军权不是国家暴力镇压的工具,民权充当起对抗官权的工具,皇权又时时刻刻的被官权所制约。

但随着科技发展,佛教的报应学说被证明是伪科学,儒家和《心学》又没有及时拿出新的代替物,于是,社会伦理混乱了,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最后的天灾人祸,成为压倒巨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恰恰是《国论》出台的整个背景,也是《国论》没能立竿见影地大环境!

眼见《国论》的出版发行,并没有产生预计的效果,小朱只好继续寻找着其他的手段,这一找,可就麻烦了。

之前说过,三坛大会期间,小朱要立刻办理地事情是五件:外戚安置、达赖礼物、税法改革、出手打击江南保守党、最后一个是吴三桂同南清的恩怨纠缠!

现在三坛大会结束了,连夏闱大考都进行一半了,吴三桂同志,方才以令人惊诧的方式出现,这次地例外是,他居然成为了军制改革、税法改革、以及外戚制度改革的共同触点!

正式科考分两次,会士考是五天,进士考是一天,就在会士考结束,殿试还没开始的时间差里,南清的大玉儿和福临母子,终于在陈子壮的帮助下,突破了吴三桂的羁押,来到午门外痛哭不已!

之所以拖到今天,是因为陈子壮要做为副考官去监督考场纪律,好不容易才得的空!

但其实,哭门的不仅仅是南清一家,随同的人中,还有朝鲜凤坪君,李觉;科尔沁霍林汗,莽古思;北山女真满都汗;海西女真卢达汗。

这些人联袂起哄的目的有二:

吴三桂太他妈可恨啦!

我们需要贺举制度!

别看当年前清时,这些人是互相敌视互相奴役的关系,但在今天中华帝国全面掌控的情形下,李觉反倒同南清系统的人关系良好。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李觉想娶大玉儿。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最先提出了‘夏夷之辨’这个理论?但目前来看,彻底的信徒是杨嗣昌!坚决的执行人是吴三桂!

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治

,李觉属于‘自己人’范畴,大玉儿和莽古思则属于象。一旦这两家联姻,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莽古思是大玉儿的亲叔叔。侄女嫁给凤坪君,他们地政治地位就可以获得瞬间升级。

但科尔沁、南清、凤翔道三家如果真的联姻成功,会不会出现前清的翻版呢?没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于是,吴三桂再次顶着自作主张的标签,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

先强迫那个‘南清国正’范文程,出面鼓动李觉迎娶大玉儿;然后借着双方互馈礼品的契机,以‘私购战马,意图不轨’为名,准备一举清扫凤翔道、南清、科尔沁这三个小小的藩篱之国;

最后,由于南清、凤翔道都是出自东江手笔。招抚科尔沁的,又是时任山东督抚的卢象升。因此,一旦这三家藩篱之国倒台,整个东北大地,将成为吴三桂的私人小花园!

没错,连李觉想迎娶大玉儿在内地一切纷争,都是吴三桂一手搞出来的鬼!因为他所秉承的人生理念就是:先下手为强!

……

大玉儿是南清诚顺太妃,福临的正式封号是:辽阳诚顺王,南清天敬汗;名头响亮啊!

但这些在吴三桂眼中,不过算个屁!而且最重要的。是南清当年向东江投诚,而不是他吴三桂!

陆继盛和毛承禄为了避免同辽东交火。一直让吴三桂三分薄面,因为以前是辽东未定,双方互殴还可以获得国家谅解,现在还内讧,就太不是事儿了。更何况吴三桂矫诏是出了名的,再出乱子,国家因为已经习惯吴三桂闹事儿的性格特点,兴许会网开一面。但东江可就惨啦。因此,隐忍的结果就是,吴三桂的尾巴翘上了天!

李觉的封号是:凤翔道。恭顺国公,朝鲜凤坪君。听着也很牛啊!但吴三桂可不管什么国际影响,况且李觉也算不上聪明,按陆继盛地评语。就是“又蠢又贪,秉性残暴,早晚是个雷。最好早做提防!”

提防?怎么提防,难道等他跳出来再灭?干脆诱之以厚利,引其现形为最佳喽!

于是吴三桂让手下把薄珏先生找来,

“薄珏先生,范文程这个月送来多少验卒?”

“回侯爷,尚欠三十人!”

“?,请先生附耳过来…!”

先不提吴三桂的混蛋计策,先说说薄珏吧!大家还记得吗?对,原善友教总坛大元帅,曾经帮助吴三桂在广宁组织内应,创造了一夜而下坚城地辉煌战绩。

战争结束后,因为吴三桂是东平侯,所以在一些官员任免上,拥有优先推介权,所以薄珏先生,就脱教入仕,成为了长春城的推官,正七品。

知道吴三桂为什么要选择薄珏先生吗?道理很简单,善友教跟东江关系密切,现在也依旧如此。长春城是吴三桂和陆继盛一起拿下的,因此,如何能够掌控长春城,又不用担心为他人做嫁衣裳,就成为吴三桂的重要抉择!

薄珏出身国内东厂系统,又具备善友教重要头目的身份,更加绝妙的是,当年广宁夜战,吴三桂为了避免被言官弹劾,率领孤军入城救下的,恰恰是薄珏先生。

就这样,薄珏先生终于迎来了他的事业第二春,别看是长春城的小小推官,但在奉天府的治下,长春城地位置非常重要,代为约束北山女真,怀顺国侯满都汗;海西女真,智顺国侯卢达汗。

同时,天宝池那边,善友教天宝道观主,北山都司,赵万林;善友教总目教尊,岳兆祥;教尊,李国梁。都从理论上,归长春城管辖。

这么重要的位置,东江人居然没有掺合进来,而外界又因为薄珏出身善友教的背景,把任人唯亲的黑锅栽在东江地身上!可见在政治斗争技巧上,毛文龙永远是个小学生。

薄珏先生对吴三桂也是永远感激涕零的,他又出身传统士林,因此,对于杨嗣昌主导、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