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青瞳:完美典藏版 >

第199部分

青瞳:完美典藏版-第199部分

小说: 青瞳:完美典藏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期间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皇上找不到,两个主犯一个昏迷不醒、生死难料,另一个不会说话也不认字,而且恐怕也是真的不知情。霍庆阳等人什么也问不出来,心急之下就只能在房子里找线索。不过皇帝下落的线索没有找到,却在乾清宫密格里找到一个十分要紧的东西——景帝的遗诏。

    这封遗诏让他现在想起来还是一身冷汗,遗诏中明确写明,传位于九皇子,称青瞳是忤逆篡位,要九皇子进京勤王。用词丝毫不留余地,这封遗诏如果颁布,青瞳就会是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现场同时看到遗诏的三个人分别是太府寺卿楚惜才、中书左丞田泽和霍庆阳自己。

    三个人都是青瞳的亲信,在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她的亲信,也不会心急到那般地步,连一丝希望也不放弃,亲自坐镇,在已经找了无数遍的乾清宫继续寻找。

    所以三个人十分有默契,职位最高的太府寺卿楚惜才不动声色地将此物慢慢卷起,放回原处,另外两个眼望左右,好似根本没有看见。之后乾清宫就被严密看守,不许任何人私自进入了。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越来越渺茫,连青瞳的亲信心中也放弃了,在他们看来,青瞳已死的可能性极大。就在昨晚,田泽郑重来找霍庆阳,直接说出要推新皇的想法。其他朝臣势力更是早就做起了准备。

    田泽是能决定大苑政事的弘文殿六卿中最年轻的一个,比萧瑟还小两岁。他是青瞳看中、亲自破格提拔的。并且由于他做事直指核心、绝少顾忌的风格,田泽在朝中是个孤臣,没有党羽,他的前程全取决于青瞳,换个人当皇帝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他也真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依照大苑的形势,提出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们谈了很久,霍庆阳辗转良久,心中已经慢慢有了决定。

    今天霍庆阳来,不过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再试一次而已。既然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也只能接受现实,就是白随云不说,他也决定和田泽等人一起,另立新君了。

    这是一个很难下的决心,但是他最终还是下了。

    皇帝虽然是国家至尊,但当皇帝不能行驶保护国家责任的时候,臣子基本上都会重新选择帝王。这并不能说他们不忠,只能说在国家和帝王之间,他们更忠于国家。

    白随云端详着他的脸色,微笑道:“看来元帅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可喜可贺。”

    霍庆阳眉尖一皱,避开他这个话题,道:“白先生,我还有点事要回营中,恕我怠慢不能相陪。我派人送你回去吧。”

    白随云道:“正好在下也想去营中给九殿下诊治一下嗓子,霍元帅介不介意在下和你结伴而行?”

    霍庆阳微微一笑:“先生客气了,请!”

    十一

    霍庆阳回到营中,命人送白随云去王庶营帐,自己回到中帐,略作准备就出了门,第一件事便是去见田泽等人,既然最艰难的现实都接受了、最艰难的决定也下了,拖延就不是军人的习惯了。

    楚惜才、田泽、武本善、霍庆阳……几个平素关系好的人在一起策划起来。党派其实就是这么形成的,共同目标或者共同利益将若干人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党派,如今他们几个就是一党成员了。朝中现在早已经暗中党派林立,不差他们这一党。

    目标明确,剩下的就是推谁登上皇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可能带动整个朝堂的权力大洗牌。

    要让霍庆阳选择,他当然选择九皇子王庶。并不是因为王庶和他交好,他登基对自己有好处,而是众多皇子中,他了解的只有这一个,放心的也只有这一个!他有信心,九皇子登基能对大苑社稷好,能对大苑百姓好。

    但是谁做皇帝的事情,他一个西北行军主管可决定不了。

    如果前面的皇帝是个十分弱势的,朝中就会出现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强势臣子,那么他自己就可以决定新皇人选,反对声音成不了气候。比如当日青瞳继位,便是萧瑟筹划经年之后的结果。反对的人当然有,却没有一个人有萧瑟在景帝朝中那般分量,也就没有能力反抗他策划很久之后做出的决定,所以青瞳继位,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内乱。

    但青瞳自己是个强势的皇帝,所以她执政时朝中各个势力基本是均衡的,哪怕是楚惜才、武本善这等亲信,甚至相国萧瑟,都没有这么大的分量了,霍庆阳就更加没有办法了。

    于是在人们心目中,新皇人选就有了好多个,支持谁的人都有一些,各种势力渐渐分化成不同派别,彼此钩心斗角、暗中斗法。

    这些事当然都是暗中进行的,并没有摆到桌面上来。中原文化熏陶出来的党徒,本就习惯暗中进行,一切都要有了足够把握才会说。等摆到桌面的时候,基本都是尘埃落定的时候。

    朝中早已经激流暗涌,这是无可调和的矛盾,恐怕古老的大苑王朝,马上就要迎来新一轮的夺位之争。

    但是大苑现在能经得起内乱吗?经济好不容易因新政而复苏,社会好不容易因战胜而安定,难道气刚刚喘过来,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内乱吗?中原大地上的贫苦百姓,为什么要一次次承担高官世家欲望产生的苦难?

    楚惜才、田泽、范愈筹、郑当时、汪幕涵……一部分忠国的大臣终于达成了共识,要想不掀起内乱,那就需要尽快确定新君的人选,让其他人断了念头。并且这个人选必须是有足够理由,能让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人选。

    在众多姓苑的皇子藩王中,他们最终还是看好九皇子。让他们把目标定在九皇子身上的原因,并不是九皇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征服了他们,九皇子从青州起兵以来的种种表现虽然可圈可点,让他们喜欢钦佩,却都是一个将领的优异表现,并没有做一个统帅该做的事。从这些只能看出他爱国、有担当,却不能看出他将来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九皇子素有贤名,学识武艺都是皇子中一等一的,又曾带兵勤王,又曾亲自打开京都城门,在朝在野都深孚众望。但这些全部都是个人素质,不能说他个人好,将来就一定会是个合格的国君。将来一切都是未知的,现在看着再好,日后也可能变得不好,现在完全不看好,日后也有可能大放异彩。所以这些都不是他们选择九皇子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景帝的遗诏。

    为了避免内乱,新国君必须是有独一无二的理由、能让绝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的人。

    景帝的遗诏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因为这是最有分量的砝码,先帝传位于九皇子!这一句话,就可以让支持其余皇子皇叔的势力提出的所有借口,都立即不堪一击,也可以让绝大部分被中原文化熏陶出的儒者甘心服从。遗诏一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但是推举新君是一回事,拿出遗诏就是另一回事了。

    帝王普遍把身后名看得比生前事更重。遗诏上说青瞳是篡位的,这在青史上是最严重的指控了。

    青瞳的确是篡位的没错,这点不止霍庆阳,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清楚,除了上古三皇五帝,哪里会有那么温和的禅让?禅让之后不到一年景帝就死了,哪能没有蹊跷?只不过青瞳率军打回京都,她确实有坐这个位置的资格。古来篡位的皇帝不在少数,只要当时这皇帝有资格、能让人服,日后也有担当、能对社稷好,做到这两点的每个曾经篡位的皇帝的位置都坐得稳稳的,青史上也未曾留下骂名。

    不过这一次的情况不同,这是先帝亲笔所写的遗诏,那就没有人能给她掩饰了,她无论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大事,她的名声都将因这一笔而遭受莫大损害。

    所以霍庆阳心中难以接受,激烈地反对。

    楚惜才等人劝说他没有结果,就不想等他,直接拿出遗诏。可是楚惜才去乾清宫拿的时候,却发现遗诏不见了,问守门的护卫,却说只有霍元帅进来过,而且是他们发现遗诏的当天晚上,霍庆阳就进来过了。想必他终究不放心别人,竟然一早就将遗诏拿走了。

    事情顿时陷入僵持,没有遗诏的支持,九皇子继位的呼声依旧较高,却没有十足的把握,眼看内乱不可避免。

    几天之后,那个医术高绝的青年白随云来到霍庆阳府邸,他们谈了一夜,不知道说了什么,只看到第二日清晨,那青年抱着一封黄绫离去,而霍庆阳,一夜之间,白发满头。

    十二

    黄昏时分,王庶坐在营房中静静不动。

    亲兵掀开营帐,道:“殿下,白随云先生来看您了。”

    王庶站起身,道:“请白先生进来。”

    他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不过白随云说再吃几次药,就能和以前一样了。

    当天他被毒哑了喉咙,御医说无法医治,他还已经做好了这辈子再无法说话的准备。死的准备都有了,不能说话又算什么,所以王庶也并没有为此过于沮丧。只是那药物实在霸道,喉咙剧痛不已,连他这样战场上滚打下来的人都对那般剧痛心有余悸。

    不过等御医辗转请来这个叫白随云的年轻大夫,一看他的喉咙便认出他们中的是一种来自遥远他国的毒草。他写了几种常见的草药,煮了给两人喝下去,没过两天,王庶的喉咙就能发出声音了。王敢比王庶恢复得慢一点,此刻也已经无大碍,只有阿如因为中毒时日太久,是真的无法可治了。

    这个白随云不但医术过人,学识也极为丰富,王庶对他颇为尊敬,两人这段时间见面次数不少,相互之间已经颇为熟悉,所以王庶听说他前来,立即起身相迎。

    白随云笑着走进来,冲王庶躬身下拜:“草民拜见殿下。”说罢当真屈膝拜了下去。

    王庶吓了一跳,连忙将他扶起,沙哑着嗓子道:“先生快请起,相交日久,我可是听说,你见了太府寺卿楚大人也未曾行礼的,怎的突然对我如此多礼?”

    白随云笑道:“谁对臣有用,臣就对谁恭敬。”

    “先生说笑了。”王庶哑声道,“先生是神医,我的喉咙是先生治好的,是先生对我有用,我对先生有什么用?”

    白随云摇摇头,道:“别忘了臣是白家的人,白家的人不管是会剑术还是会医术,那都是末节,归根结底,每一个姓白的都是商人!”他笑起来:“商人逐利,殿下眼看便要更上一层楼,将来必然对臣有莫大用处,臣岂能不对殿下恭敬?”

    王庶抬头,冷冷地看着他道:“先生还请慎言!”

正文 第184章 人间所事堪惆怅(7)

    他现在实职已经是四品杨威将军,爵位还是大苑最大的亲王,亲王要更上一层楼,就只有做皇帝了。所以白随云这话一出,王庶顿时冷下脸来。

    “殿下何必如此矫情?”白随云却不在乎,“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我们的陛下,却已经失踪了不知多少时日,朝中上上下下,说愿意奉您为主的人越来越多。殿下您敢说,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吗?”

    王庶沉默,他当然听到过,不少人故意在他面前说些对国事的焦虑,逐渐开始有人向他示好,甚至连楚惜才都隐晦地问过他的意思。

    他从出生受的就是帝王教育,可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人。有大臣主动示好,就意味着朝中对奉他为主这件事,已经有足够的势力支持,已经形成了足够壮大的声音。声音大到让那些敏感的朝臣有极大把握,那些又胆小又贪利的人才会不怕嫌疑地主动上前。

    这些天,王庶也反复想过此事,他没有多么欢喜或者惶恐,只觉得世事好生无常。

    从枝头娇蕾到零落成泥是那么突然,从匍匐红尘到似乎可以飞上九天,也是这么突然。

    但是他和其他候选人不同,历经苦难之后,他已经相当成熟。有了问鼎宝座的机会,说不想要,那肯定是假的,说想得头脑发昏,什么也不管了,那也没有。

    白随云看着他的目光,眼中微微露出敬意,口中却道:“在下听说九殿下冒死打开城门,大苑的士兵这才能夺回京都。听得在下热血沸腾,不辞劳苦赶来为您医治,没想到却是假的,传言还真是误人,为您这沽名钓誉之徒浪费了在下的好药。”

    王庶抬眼看着他,微微一笑。激将!要放在以前,他或许会义愤,不过此刻,却不觉得有什么可生气的。如果天下事白随云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他就不是皇帝,是玉皇大帝了。

    白随云见他油盐不进,眉毛一扬,抱拳道:“殿下,在下向您道歉。刚才说传言是假,那是在下胡说的。城门确实是您打开的,在下明明知道,不该胡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