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185部分

一世吉祥-第185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是奉旨操办,又有皇帝怕徐文瀚受穷为借口,瞒不住也无须隐瞒。杨致老实答道:“此番共计盈余一百四十二万两。微臣自问除了出谋划策。还奔忙费力不少,是以留余六十万两聊做酬劳。余下八十二万两皆归徐文瀚所有,送了十万两至他府上留做花用。剩余七十二万两交由秦氏暂代保管。此外,徐府柴米油盐酱醋茶等诸多日常所需物事。两年之内不需任何花费。据臣估算,如无意外。微臣敢说至少可保徐府五十年衣食无忧。”
  你非但一个子儿没花,还老实不客气的给自己开了高达六十万两的工资!尤为可恨的是,居然以为徐府留余了五十年的花用之资为由,把皇帝堵了个瓷实!您赐婚没关系,一个铜板都不给也没关系,可您没说我不能挣钱啊!您不是怕徐文瀚受穷吗?长安中等以上殷实人家一年的日常花用不过万两,我还给他多算了六千多两呢!
  皇帝一时间被噎得无话可说,强忍着将手中茶盏往杨致头上砸过去的冲动,瓮声瓮气的把话题引向下一节:“都说了朕很满意,你啰嗦什么?你们兄弟俩是富余宽裕了,可别忘了朕现在穷得很!”
  杨致早有准备,掏出整整齐齐的厚厚一叠银票,恭敬的呈送到御案上。皇帝只瞄了一眼,便直言问道:“多少?”
  “回皇上,这是二百万两。”
  “二百万两?!”皇帝腾地起身,指着杨致的鼻子骂道:“你这杀才!你把朕当成什么人了?当朕是叫花子么?黄、郭两家送你的酬谢之资都不止此数吧?哼哼,二百万两!且不说如今诸事艰难,国用繁巨。眼下吴越新灭,你是要朕拿这区区二百万两去赏抚耿进的四十万大军吗?朕丢不起那个人!”
  面对皇帝稍显夸张的愤怒,杨致仍是泰然自若。王雨农心知他必有后手,谏言道:“请皇上稍安勿躁,且听飞虎侯是何说法。”
  皇帝落座冷哼道:“说仔细些!”
  杨致正色道:“皇上,臣敢以人头担保,此番不曾收受黄郭两家一两银子。方才送呈的二百万两,是臣擅作主张,答允做黄郭二人的保命之用。非但不能用作劳军赏抚,日后还须重回两家囊中。”
  杨致并非善男信女,且与关陇豪强氏族素无纠葛,断然不会无端心慈手软。皇帝脸色阴沉的道:“是吗?你最好能给朕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皇上,在大夏百万雄师之中,绝大多数普通军士都是出身寻常农家,其中关陇子弟亦是数以万计。在他们的心目中,田土乃安家立命之本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战阵上舍命厮杀挣来的几个赏恤银子,在卸甲归家之后,头一件事便是买房置地。然而向谁去买呢?关陇之地拥有田土最多的人,无非是豪强氏族。您的赏恤银子,说到底依然进了豪强氏族的口袋。”
  “这些军士退伍为民,若是遇上天灾**、或不善经营、或遇有心谋夺,田土能否保住,实未可知。那又能卖给谁呢?还是豪强氏族!因皇上圣明,两地徭赋较轻,百姓负担不重,少有民怨。加之过程较长,矛盾显现缓慢,是以暂未爆发民变。”
  说到此处,杨致沉重的叹道:“皇上应该知道臣的心机与手段,连哄带吓的向黄郭两家索要七八百万两银子,自问不难。拿来交差的话,想必会龙颜大悦。但此事微臣再三思量,考虑已久。并非微臣多事,更不是矫情。而是想到了那些当初并肩血战的突袭军团将士,他们大多数人不过二十上下,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大多数人都是三秦关陇子弟!臣自感对不住他们!臣不能再对不住他们的同乡袍泽!”
  杨致一番话令人振聋发聩,皇帝与陈文远和王雨农愈听神色愈是凝重,尽皆默然不语。
  大夏养兵百万,连年对外征战,耗用巨大。所幸皇帝还算头脑清醒,尽可能的以战养战,以及依靠豢养扶持以秦氏为首的新兴财阀弥补不足,并未过分压榨搜刮百姓。
  豪强氏族称霸一方,干预乃至把持地方吏治,甚至影响朝堂政治。这一切皇帝都看得清楚明白,否则近年以来,也不会一有机会便毫不犹豫的重手打压。
  杨致一针见血重点提及的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顽疾。只是皇帝先前一心忙于一统天下,实在没来得及腾出手来。
  皇帝咀嚼品味良久之后,问道:“听你的意思,似乎已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哦,你只管畅所欲言,说话尽可随便一些,不必拘泥礼数。”
  ————————分割线——————————
  ps:按原先的构思,这一章至少会有5000字以上。无奈家中来客,只好暂且搁笔。晚上应该还会有一章!(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274章 更好的主意

  恭祝大家中秋快乐!
  ——————————————————————
  杨致今日确实是有备而来。说了半晌,不仅从头至尾一字不假,平日多少有些无赖的嘴脸也是一点全无。
  在皇帝的潜意识里,杨致已然留下了无所不能的印象。在座三人都是经验无比老到的老牌政治家,对地方豪强坐大与土地兼并集中的弊端,早已看在眼里,却又力不从心,甚至徒唤奈何。
  杨致心知皇帝对自己期望甚高,直言道:“事涉国运,也非仅只关乎一城一地。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而已。”
  “此番前来奔走游说的黄继先与郭开,堪称两地豪族当中的精英人物,我索性与他们直承其事。随着大夏国运日隆,疆域不断拓展,两地豪族的地位与分量也是江河日下。从长远来看,终有一天将会对大夏毫无利用价值,乃至沦为绊脚石。如今还在费尽心机攀附哪棵大树,妄图稳住局面,甚至重现往日辉煌,无异于痴人说梦,已是绝无可能。他们需要慎重考虑的是如何收敛,如何自保!”
  皇帝冷哼道:“说得好!他们若是早点认清此节,朕岂会任由你将安贵侯恶整至那般田地?又岂会死死揪住那两个奸商不放?”
  杨致叹道:“好日子过得久了,中道衰落,难免心有不甘。更何况,关陇豪族并非紧密团结的铁板一块。所以我向二人说透因由,虽然只问他们要了二百万两。但是另逼他们答应了我两个条件。”
  “其一,两家各向朝廷售卖出让田土三万亩。无须肥美良田,只须中田或中田以下即可。所有出让田土。皆由朝廷出资购买。日后耕种所需农具粮种,亦是照此办理。”
  “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理由。一来不涉良田,便没有触及两地豪族的根本利益。而田土如果肥瘠程度大致相若,将来用于赏抚分与退伍军士,也会少了许多争执与纠纷。二来出资购买,既为朝廷留了颜面,两地豪族虽然绝无赚头可言,但不至于吃亏太大。也就没有了抵死相抗的借口。关陇之地是大夏后院,绝对不容变乱动荡。俗话说狗急跳墙,若是将他们逼得太狠,一旦局面失控,将会很难收拾。”
  “这么做将会带出两个问题,一是朝廷出资购买,钱从哪儿来?二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尽皆赏抚与军士,在此之前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好说,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已有二百万两摆在皇上面前。黄郭一案结案在即,皇上可恩准他们罚金抵罪。每人罚金一百万两不算多吧?而田土的价格,还不是皇上您说了算?有四百万两应该足够了。”
  “第二个问题也不难。在没有完全赏抚下去之前,可命两地知府衙门遣派专人管理。或由驻军屯垦。或以低于当地地租一成的优惠条件,招募佃农耕种。”
  王雨农用心聆听,唯恐遗漏一字。忍不住啧啧赞道:“不需花费国库一文。却有六万亩田土赏抚军士,且能面面俱到。可谓算无遗策。飞虎侯,你不入阁为相。真是太可惜了!”
  皇帝脸上已然有了笑意:“你这老货,就不怕他抢了你的饭碗?致儿,他们答应你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不经意间连“致儿”都叫上了,您就不嫌肉麻么?杨致说得嗓子发干,喝了一盏茶后,应声答道:“我要求他们各自选出五名以上族中子弟,奏请皇上赐予爵位,但两家必须让这些赐爵子弟自立门户。若是作假,即以抗旨欺君大罪论处!”
  玩了一辈子权谋的皇帝,自然一点就透:“妙极,妙极!化整为零,分而治之。汉武帝推恩令活脱脱的翻版啊!最妙的是两家有苦难言,而世人皆会以为是朕皇恩浩荡!”
  杨致补充道:“不过我也自作主张,代皇上应允了他们一个条件,还望皇上恕罪。我答应他们三十年之内,只要两家遵纪守法,皇上不可再找他们的麻烦。”
  皇帝嘲弄的笑道:“答应就答应了吧!朕恕你无罪。他们居然也信?亏得你还说二人是什么精英人物,真是可笑之极!他们有没有搞清楚,大夏律是由何人所订?是否遵纪守法,莫非是由他们说了算?看看朕还要托他们的福,咬一咬牙活到九十岁才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道理并不难懂。王雨农提醒有些得意忘形的皇帝道:“皇上,二人断然不会这般天真烂漫,而是有意为之。既是想让皇上对他们愈加放心,也是为了把两家从关陇豪族中另择出来,以防事逢万一时,皇上能够区别对待。”
  也只有王雨农不怕扫了皇帝的兴,当场说穿黄继先与郭开所提条件的真实用意。皇帝事后细想,必定也能想到。
  把话说到了这里,杨致自认今日进宫的任务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报喜的任务不过是个面子活儿,赵妍产子,皇帝焉能不知?快点完事,赶紧撤吧!
  毕恭毕敬的躬身一礼道:“皇上,其实我今日进宫,主要还是给您来报喜的。六月初九日寅时初刻,妍儿产下一子,母子平安。”
  皇帝啐道:“报喜?你不就是有了两个儿子么?有什么了不起的?长安早已无人不知,还用得着你来报喜?朕不会忘了自己的外孙,稍后自会与你另说。——文远,文远!轮到议你这一头了。”
  杨致情知皇帝借故将他留下,或是有事相询,只得悻悻坐回锦墩。
  陈文远皱眉未发一言,似乎心事重重,显得有些魂不守舍。经皇帝一叫,这才回过神来:“皇上请恕老臣失态了。老臣方才一直在想,吴越已灭,皇上早先的擘画完美收官。下一步该按休兵罢战、对外求安的既定方略,从容布局了。”
  “现今大夏在吴越故地有驻军数十万,吴越不战而降,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大军留驻,似无太大必要。这数十万大军如何赏抚、撤驻何处?武威大将军耿进该当如何安置?老臣反复思量,颇感棘手。”
  王雨农深以为然:“仅数十万大军的粮秣支应一项,若是就地征用解决,吴越向来地狭兵少,百姓骤然加负,恐会心生怨念,不利长治久安。若从南唐故地或两淮运送,则耗费委实巨大。大军赏抚与撤驻何往,实乃迫在眉睫!耿进正当盛年,战功赫赫,如不妥善安置,亦有鸟尽弓藏之嫌!”
  引出了话题,却未言及对策。皇帝扫了一眼杨致,问道:“文远,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料理?”
  “老臣以为,耿进麾下四十万大军,留余六万驻守吴越足矣。撤军十万,移驻金陵、庐州等地。撤军五万,移驻两淮一线。分兵八万往襄阳、随州一线,交与平南大将军杨耀帐下听用。余下十一万兵马,调回关中。皇上可命耿进只率亲卫营先行回京述职,灭国之功,不可不赏。皇上可赐封他一个二等公爵位,留在机枢接掌老臣之职。老臣拙见,不知妥否?恳请皇上定夺。雨农与杨致都在,可再予斟酌参赞,或是另议良策。”
  皇帝越听脸色越是阴沉,王雨农连声咳嗽,杨致则听得冷汗涔涔。
  皇帝阴郁的盯着陈文远,陈文远神色从容,对皇帝的目光毫不畏缩。默然片刻,皇帝嘘声长叹道:“文远,朕与你做了数十年的君臣,若非知你尽忠国事,殊少私心,听你一席话,几乎怀疑你心怀不轨!”
  “大军分兵移驻他处,除了粮秣饷银不会少了半文,只会徒增调防耗费。还不如留驻吴越省事!将耿进的先前的三等公爵升上一级,那还好说。留京接任太尉,你觉得合适吗?你们莫非忘了卫肃当日身居何职?耿进还多了一个担任禁军副将的儿子耿超!早在十六年前朕册立太子之时,耿进便是死心拥立当儿!如若日后有心行事,岂不比卫肃方便万倍?!”
  把话说白了,皇帝想以此为契机着手裁军,但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想彻底解除耿进的兵权,又不愿留下卸磨杀驴的狼狈名声。
  皇帝把话说得通透,可也说得极重。陈文远毫不慌乱,竟是一口顶了回去:“皇上所言,老臣不是没有想到,所以才说十分棘手!老臣绝无二心,所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