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202部分

一世吉祥-第202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就是个笑话。杨致已然位高爵显了,难道他会甘心为大夏一辈子卖命?作为杨致的嫡系老班底,还是探一探这个猛人的底线比较踏实!
  杨致的回答简单而又十分提神:“我没说不许你捞,干吗非要自己找死?”
  依毅先生之智,杨致本不应过多啰嗦。但因蓬莱的位置是在太过重要,随后又加意嘱咐了几句:蓬莱县令王语新虽然能力一般,但是擅长和稀泥,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这样的奇葩人物,若能升官早就升了,千万不能断了他的财路。以后同在一地为官共事,务必注意“团结合作”,别忘了多少分他一杯羹。白行朗是海关分署初建最大的冤大头,又是秦骄阳的岳父,以后务必注意“卖”足他的面子。例如分署聘用的师爷、书吏、杂役之类的人选,凡是白老爷推荐的都优先考虑。也可顺带解决一点分署上下人等的“福利”。当然在你不方便出面的时候,更别忘了尽量拿他当枪使。实惠你得。臭名他背。这都不会干,难道你傻呀?
  杨致另给毅先生划出了一条不容逾越的底线:分署所有人员。你只可任吏,不可许官!但有违反,我概不认账。同时你这个经略使也就做到头了!
  令杨致大感意外的另外一桩事,是他大大低估了蓬莱的富商巨贾对官爵的狂热需求。
  中华王朝的历朝历代,都尊奉儒家“重农抑商”的理念为国策。自古以来,所谓三教九流中的九流,由尊至卑依次为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商人虽然经济条件较为优裕,但政治地位与社会身份极低。是以有的商户人家不惜血本的聘请名师大儒,教导子弟一心投身科举。实乃常见。想当年老爷子杨炎无比抠门,却舍得花费重金聘请信阳名士徐文瀚来教导儿子杨致,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这个年代的大环境概况,杨致都是知道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只不过经秦骄阳之口许给了白行朗十个芝麻粒都算不上的官爵名额,白得了一处作为海关分署衙门的大宅不算,白行朗还交来了高达二百八十万两的“捐纳”银子!若说这中间白行朗没有截留,你信吗?随便粗略一算,每个名额的价格至少高达三十万两以上。由此可见。蓬莱商贾的富裕程度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杨致用心细想之下,其实不难理解。
  蓬莱排得上号的富商巨贾,罕有本地人氏。大多是发家致富之后,才建宅置地定居于此。乱世之中。有几个富商大豪原始积累的发家史真正见得了光?一是洗白老底,取得了合法的官方身份。万众瞩目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见证。二是搭上了海关衙门这条线。有了正式官方身份这道护身符,以后的发财之路无疑愈加通达顺畅。三是直接绕过了投身科举的独木桥。自家子弟好歹挤进了跻身仕途的门缝。三十万两?不算贵啊!简直称得上是物超所值的良心价!
  杨致有意识的将白行朗推到前台做了中间人,不无掩耳盗铃之嫌。说白了就是卖官鬻爵。杨致与秦氏、白家的关系路人皆知,名声又能好到哪儿去?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皇帝老儿只给了他一堆品阶不高的乌纱帽,不用来盘活经营,莫非留着下崽儿么?何况与那些冤大头金主们是你情我愿,又不是刮小民百姓的膏油。就是有人告到皇帝那里打御前官司,杨致也是理直气壮。
  九月初四日,从砣矶岛上传来消息:燕皇遣人送来的折合白银一千万两的赎金送到了。
  银两是否短少,有哪些人愿意跟北燕太子走,杨致连问都懒得问,只干净利索的吩咐:放人。
  玲珑闻讯,却是默然良久。
  如此一来,自己无异于与北燕皇族彻底决裂,此后与父母和弟弟不知何日才能重聚相见?即便重聚,那又怎么样呢?
  对于眼下的北燕来说,一千万两实在不是小数目,几乎当得上北燕两年的国赋收入。纵然杨致只收取了折合现银五百万两的等价黄金,其余可用珍宝古玩相代,北燕少说也要两三年才能缓过劲来。大夏国势日盛,英杰辈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燕国库空虚,国势日衰,国力渐弱,灭国之期还会远吗?可怜自己先前一介女流之辈,不惜舍生忘死为国奔劳,到头来竟是镜花水月的南柯一梦!
  除了送与英娘的一百万两不算,现在杨致手上的银票还有近九百万两。看着犹如手纸一般的厚厚一摞,足以令玲珑瞠目结舌了。即便如此,杨致仍是能省则省。刻制官印、定制官服、作为海关分署衙门大宅的修葺装点……,前期筹备的一切开销,只干巴巴的给毅先生丢了一句话:都找白行朗要去。
  毅先生原本脸皮不薄,见杨致刚收了二百八十万两巨银入袋,却在几个小钱上依然赖上了白行朗,连他都神色讪讪的感觉有点过分。可杨致的几句感叹,更是雷得他头晕眼花: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地头了,老子这是在帮你省钱呢!没办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从燕皇那里勒索得来的巨额赎金,堪称一笔意外横财。做为筹谋退路囤积物资的启动资金,应该是绰绰有余。杨致几乎抄家底的从长安带来的七百万两银票,本想将大部分交与玲珑,以便用于应付此事。现在看来,更像是转移资金了。
  常言道,出门多带钱。日后不是每到一个地方,刮起地皮来都像在蓬莱一样得心应手。思量之下,只给了玲珑五百万两。分署初设,千头万绪,诸事繁杂。也不是小看了毅先生,能在年前把分署的架子搭起来,人手聘请、招募、整训到位,就已经很不错了。家门口的开场锣鼓,怎么说都不能演砸了。是以又给了毅先生一百万两,自己还留了近三百万两。
  九月初六日,官印、官服与其余各色袍服都已到位,从外海诸岛挑拣的一百人手也已登岸待命。为免毅先生重蹈自己光杆司令的覆辙,杨致选出二十人给他留用为创始班底。
  九月初十日,宜出行、开市、求财,上上大吉。
  杨致与玲珑依依惜别之后,带领近百属下前往济南。秦空云不再同行,而是南下去了金陵。(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299章 前度总督今又来

  去年杨致命张博虎手持御赐金牌去莱芜调来的三千府兵,被他以“加强海防、严防海盗”为由留驻在蓬莱城外。
  两个领兵校尉早已是明里暗里喂饱了的,而诸多军士除了能照常领到一份朝廷的粮饷,还时常有些额外油水。调防至此大半年以来,吃得饱穿得好,没事出去溜达一圈,到哪儿都有几分面子。人所周知海盗都是听侯爷的,咱们也是听侯爷的,其实都是一家人。说来说去,三千府兵虽然不是杨致豢养的私人武装,却也相差不远了。
  常言道,小心无大错。杨致来时未曾惊动,离开之时特地邀上了毅先生,一同前往蓬莱城外的府兵驻地。
  玩的还是领导下基层来视察的老套路,无甚新意可言,但很有必要。并非杨致小气,当日张博虎就自己的做法对六喜解释的那番话语,言犹在耳:兵饱则骄,兵饥则劳。务必赏罚有度,不可惯出无赏不战的毛病。
  两个领兵校尉各自赏银二千两,当着二人的面,将三道无条件见令奉调的空白军令交与毅先生。尔后命两名校尉召集百夫长以上军官训话,当众明确自己海关总督的新身份,每个百夫长赏银一百两,另给三千两犒赏所有军士。
  毅先生对杨致的驭下之道又有了新的感悟:你说他大方吧?连几千上万两银子的细账都要赖在白行朗头上。你说他小气吗?平日打赏亲信属下,随便一出手就是几千上万两。为筹建蓬莱海关分署,连眼睛都不眨就将一百万两银子交到自己手上。面对数千军士。上上下下一共就花了一万两,竟然令整个军营欢声雷动。直恨不得人人立马拔刀为他去拼命!你敢说这不是学问?
  杨致从来都不会做亏本生意,令毅先生目炫神驰的还在后头:杨致居然向蓬莱驻军“征用”了一百匹战马。一百把军用制式腰刀,三十具硬弓及所配箭囊。且不说这些马匹军刃平日都是朝廷严控、有钱都没处买,单论价值而言已不下二万两!……您今日不是来劳军,而是专程来讹人啊!问题是就算白要,也没人敢说不给。
  在海上为匪与登岸为官为吏当差吃粮,完全是两码事。
  在外海诸岛数千部众当中挑拣出来的一百人手,平日大小都是个人头儿,或文或武手底下都有点真本事,或多或少都难免带有几分骄横匪气。在杨致的期望中。这批人都是组建各地海关分署的骨干力量。为了整肃军纪,磨一磨他们的野性,不惜在蓬莱多逗留了四日。
  自己的人生可以重头再来,被无数人视作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幻想。如今这个幻想,杨致真真切切的帮他们实现了。出于对全新人生的憧憬,慑于杨致的威权,兼之得益于熊展麾下的严明军纪,杨致的担心似乎有点多余。尤其是全员换上崭新的海关衙役制服之后,几乎所有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终于可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了!
  九月二十三日,杨致一行抵达济南。
  轻装简从而来,不动声色飘然而去。再度前来,虽前呼后拥颇显官威。所带扈从却不足百人,且鸣锣开道的那套官样排场一概皆无。杨致此前凶名卓著,胡伟之仍然对其不事招摇的务实做派心生好感。
  皇帝已将设立海关总督衙门一事明旨昭告天下。蓬莱的消息也将很快传至济南。这一次以钦差上官的正式身份驾临济南知府衙门,宣传效果无疑更佳。
  杨致依照大夏官仪。率领扈从在城外官驿歇宿一晚,仍遣马周持他名刺先行前去知会胡伟之。
  前度总督今又来。胡伟之也很上道。
  九月二十四日一早,带领知府衙门的大小官吏在城门外恭迎。犹如前世古装影视剧中的场景一般,正儿八经的见礼之后,伴随入城,将杨致一行迎入府衙。
  这一回宾主双方的谈话,气氛依然良好,过程依然简单。
  如果说上一回只是彼此混个脸熟,这一回的谈话则多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其一,告知已在蓬莱设立海关分署,委派了分署经略使。其二,告知已在蓬莱分署进入执行阶段的两道法令,执法令不容更改,募役令则可因地制宜的稍作调整。其三,大致介绍了《大夏海关总督衙门暂行条例》的主要内容,以示与海关无涉的地方商税有所区别。其四,告知已决定在济南设立海关分署,不日即会任命分署经略使。日后与府衙接洽配合的一应事宜,皆由分署官吏负责衔接。
  济南是各地海商通往大夏腹地的首要中转站,其实杨致所说的这几条,胡伟之早有耳闻。杨致亲口郑重相告,无非是以示尊重,在官面上是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场。
  按照大夏之前的惯例,在地方驻军或是建衙署官,或需提供粮秣支应,或需征发徭役,总之多少都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负担。除了有心浑水摸鱼的贪官墨吏,一般自诩清廉的地方大员都会为此大感头痛。
  而与杨致的两度会面,只反复强调“配合”、“衔接”,竟无一字提及钱粮徭役。金利来济南分号近日花费重金,在城内购置了一处大宅,在城外购置了一处轩阔的庄院,这些胡伟之都是知道的。
  胡伟之半信半疑之余,心下也甚是好奇:仅凭一人之力,组建一个五脏俱全的海关分署,常年养着一大帮比大夏禁军更显精锐的“衙役”,难道你真的不需朝廷拨付一文钱?山东外海水道由你把持,你在蓬莱以“纳捐”为名卖官鬻爵筹款也就罢了。然而海商人数毕竟有限,从蓬莱过往济南的又会少了几成,就算在济南依葫芦画瓢的敲得几个银子,恐怕也难以长久支应吧?都说你是长袖善舞的经世能臣,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有何高招!
  杨致既不开口,胡伟之也乐得装糊涂。暗自打定主意,什么配合、衔接一概好说,我巴不得你大发横财。出力要看是何情形,要钱则一文没有。但是若有好处,少了我不行!……皇上不也正是这么干的么?
  抱着小心应付、绝不无端得罪的宗旨,胡伟之不仅为杨致一行安排了尚算丰盛的接风宴,还为百十来号人安排了驻马歇宿之处。上官驾临,自有规仪。不说刻意逢迎,妥善安排食宿是最起码的公务接待。
  孰料杨致比他想象中的更为省心省事,接风宴后便自告辞。府衙上下,无不是感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什么总督大人领着那么一大帮子扈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府尊大人对其言语恭敬,官仪铺排也甚是隆重,莫不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他了?



'邪云曲 第300章 窃文之耻

  苏子明作为金利来济南分号的掌柜,当然是忠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