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216部分

一世吉祥-第216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致不屑的连连摇头道:“我真搞不懂你们这些人。得意之时,忘乎所以。一旦失意,认为全世界好像都欠你的。做人尚且不堪一击,难道做鬼我会怕你吗?你若再说一句废话,我便杀你家一人。只要你不嫌家里人多,尽管畅所欲言!”
  刘二不止一次的见识过杨致的狠辣手段,还不以为意。胡伟之与苏子明却是初次亲身体验,心惊胆颤之余,也是佩服不已。
  胡伟之以知府的身份赶来说合,已算是尽到了职责。眼见杨致又缉拿了孟府上百人,不禁暗自头疼不已。正自思忖如何开溜,不想杨致开口叫住了他:“胡大人,且请慢走。拿了人,接下来就该抄家了。孟府家大业大,只怕苏兄一时忙不过来,有劳胡大人从旁协助,不知意下如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胡伟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和稀泥。杨致主动开口相邀抄家,等于只是没有明说分赃了。
  胡伟之向来为官谨慎,半真半假的暂且应付道:“侯爷有命,焉能不从?只是府衙监牢的一众人犯尚未处置,恐怕要过两日才能协助苏大人了。”
  目送胡伟之离去之后,杨致淡淡一笑:“只要他答应了就好,来不来都没关系。苏兄,你干你的,莫要管他。到时候连同前头两家商贾,带上孟家,炮制三份抄没充公的详细清册,再附上二十万两银票,到时候遣人送去知府衙门便可。”
  苏子明略一沉吟,问道:“侯爷,那知府衙门正在查究的名单泄露一事以及孟良才……?”
  杨致冷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要过年了,长安城里那些个看我不顺眼的大人物,我也得表示点意思不是?——收兵!”(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23章 一石数鸟

  在济南商界流传甚广的那份名单上所列十人,不到十日功夫,已有三人家破人亡。那份名单已经不是实力的象征,更非声名的荣耀,似乎成了催命的符咒。
  中华王朝自古以来便崇尚圆满,苏子明在济南有名的商贾之中增选了三人,又补齐了那份十人名单。
  不过这一回总督大人似乎并没有再向哪一位商贾下毒手的意思,反而收到了盖有海关分署衙门经略使大红官印的赴宴请柬,据说知府大人也会应邀出席捧场。都说宴无好宴,出点血是肯定的,但总比被那个疯子架起炮来轰要好!
  杨致本想露脸凑个热闹的,不想却讨了个没趣。苏子明说服他的理由很充分:一来您的身份与他们的档次都摆在那里,您以为是个人就能与朝廷重臣、三品高官同席吃饭吗?二来您就不怕吓坏了人家?
  苏子明的劝说不无道理。杨致先前虽有御赐金牌在手,享有先斩后奏之权,明面上却只是个闲散侯爵,任他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如今是皇帝明旨任命的大夏海关总督了,岂可同日而语?刚把济南商界折腾得鸡飞狗跳,苏子明好歹是个两度遇刺的苦主,又是将来还要与一众商贾长期打交道的坐桩,由他出面,大家从心理上到面子上都更容易接受。
  既是如此,杨致也不勉强。自从十一月初二日深夜接到苏子明的密函,一直忙活到十一月二十日,济南遇刺风波总算暂时告一段落。据初步统计,牵涉其中的三户破家商贾,即便将诸多浮财与货物及宅邸房产做了一定的艺术性处理,抄没的家财依然高达一千一百万两。刨去给予知府衙门的善后费用。与海关分署上下的赏赐,居然还剩一千万两出头。
  出了那么大的事,是绝对捂不住的。杨致关起门来自己动手,写了近一整天的奏章,同样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诸事已了,年关将至。再在济南逗留已无必要。根据这段时日收到的密报,金陵方面暂无动静,有张干、薛青云与云娘搭档,杨致还是比较放心的。秦空云、高可竞与曹云程等人也已安抵余杭,着手准备筹建余杭分署。
  虽然杨致非常想念远在长安的妻儿老小,但从眼前情势与路途往返等方面来考虑,年前赶回长安无疑不太现实。思来想去,自与玲珑定情之后一直聚少离多,还是去蓬莱陪玲珑过年吧!
  十一月二十三日。杨致单人独骑,悄然离开济南。一路上寒风凛冽,因为不必心急火燎的赶路,对于沿途驻足歇宿的秦氏分号而言,他也是熟面孔了。走走停停,踏雪赏景,反倒别有一番难得的惬意。
  而长安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御书房内,皇帝的案头又摆着一摞厚厚的奏章。皇帝脸色阴沉。双手负后,已在屋内踱了无数个来回。
  自从皇帝复位以来。脾气似乎越来越大了。每次见到杨致呈送的奏章的时候,尤其如此。马成垂首侍立一旁,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
  皇帝踱了半晌,骤然停步吩咐道:“召金子善来见!”
  若说觐见皇帝,身在宫内的金子善无疑是最为方便的。应召而来后,皇帝径直问道:“杨致与胡伟之的奏章。还有你转呈来自济南的几份密报,朕都仔细看过了。细节稍有出入,其余大多相符。你怎生看待此事?”
  金子善斟酌道:“回皇上,苏子明非但能躲过刺杀,而且能主动出击。以身作饵,设伏诱捕。此人之心机才具,可圈可点。于杨致而言,府衙初建,若不施以雷霆手段震慑敌胆,日后恐怕麻烦更多。微臣以为,杨致此番应对处置,并无不当。”
  皇帝斥道:“这些屁话,还用你说?答非所问!”
  金子善深吸了一口气,无奈的道:“皇上,微臣斗胆谏言,此事不宜深究。”
  皇帝不禁一时默然,落座叹道:“朕可以装糊涂,绝对不能真糊涂。此时此刻,法不传六耳,但说无妨。”
  金子善思索片刻,说道:“皇上恕臣直言,此事想要掌握过硬的证据,几无可能。从杨致附呈的供状来看,前任济南知府李子宽难脱嫌疑。若是详查下去,废太子或会牵连其中。”
  皇帝冷笑道:“就算杨致所奏全然属实,幕后主使遭受的损失,尚有一千万两出头。三户商贾身死家破,长远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你知不知道?数额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放在朕的手上,足以发动一场灭国之战了!难道只是为了给杨致添乱?或是为了恶心朕?居然扯到了恒儿与金城李氏的头上!你信么?”
  倾尽民间财富用于发动战争,账无论如何都不能这么算。那三个倒霉商贾是出头代理的替死鬼确然不假,可用屁股想一想都知道,他们多少有点老本和股份,绝不仅仅只是纯粹的放牛娃。何况抄没的那一千多万两里头,还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有份呢!
  金子善无意在这一节上与皇帝争辩,心里很有点憋屈:其实幕后真相如何,皇帝与杨致心里都有数,为什么一定要逼我来抖落干净?
  没人能当一辈子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通过考究、培养、册立国储,关乎江山承继,自古以来便被视作天家第一事。就算是铁证如山,尚需慎之又慎,何况只是引申推测?皇子过于听话老实,他说你平庸懦弱。皇子有点折腾的心气劲儿,他又说你野心勃勃,唯恐你急于抢班夺权。皇帝的近臣固然不好当,皇帝的儿子更可怜!
  眼见皇帝不依不饶的纠缠,金子善不能再含糊下去了:“皇上,微臣方才只是根据现有证据指向,据实而言。如果皇上一定要微臣推测的话,此事应该是出自福王的手笔,宁王也不可能毫不知情。”
  “皇弟?哼哼,先皇的临终嘱托,朕从不敢忘,更念及手足之情,放任他逍遥了几十年,有心让他安享一世富贵荣华。不择手段的聚敛钱财,极尽奢靡,莫非朕是瞎子么?那都由他去了。朕先前并未决意要废储另立,他与当儿眉来眼去的勾勾搭搭,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忍了。没想到他已人到暮年,仍自这么不安分!不!应该说他一直不甘心,从来就没有真正安分过!”
  “福王与当儿不就是一回事吗?”皇帝气咻咻的发了一通福王的牢骚,又问道:“说到嫌疑,敢儿理应嫌疑更大。此番不仅损失巨大,还无端搭进去了数十条人命。付出如此代价,损人而不利己,当儿为何要做这样的蠢事?朕真是想不明白。”
  皇帝有四个儿子,龙椅却只有一张。一切因由,皆出于此。为了坐拥万里江山,统驭亿兆黎民,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这么简单的道理,皇帝难道就真的不明白么?
  话已挑明说开,金子善反而一脸坦然:“皇上,臣与几位王爷和诸多朝臣从无嫌隙,只是就事论事。此事原本可大可小,但杨致如何应对处置,却是决定事态走向的关键。”
  “臣敢断言,其中有两点,绝对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是苏子明不仅能躲过刺杀,居然还能马上出手反击,设局诱捕。二是杨致反应如此迅速,手段如此凶狠。换做他人,全力缉凶搜集证据,是为了图谋报复。杨致却是一眼看穿实质,对屠戮泄愤并无太大兴趣,对抄没资财倒是不遗余力,又快又狠。”
  皇帝坦承道:“不错。你说的这两点,连朕都没有想到。若非杨致赴任之前向朕解说,朕对海关职司委实知之不详,大体以为只是品阶较高的一介税吏。国用繁巨,若不放权,难道真让杨致去明抢么?不仅是朕,恐怕世人皆以为缉凶抄家是朝廷与官府的事。却疏忽了杨致是朕明旨委任的大夏海关总督,难道就不能代表朝廷与官府了?关于缉凶抄家,朕与《大夏律》对海关总督衙门均无明令约束,杨致算不得有所违背,很利索的钻了这个空子。”
  既无明令约束,便无攻悍理由。只针对富商巨贾,不向地方官府启衅,不涉小民百姓,不会撩拨官吏反目,不会导致民怨沸腾。迅速反击,势若雷霆,吃干抹净,见好就收。
  金子善由衷赞道:“皇上明鉴。杨致之才,实非常人所能及也!”
  皇帝从杨致的奏章里抽出一叠银票,冲着金子善扬了扬:“这厮可谓算无遗策。在前后两道奏章之中,只是详述经过,竟无一句自辩。抄家清册,供状,在三户商贾处搜出的乱七八糟的文契,一样不少。摆明了是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朕,又何必自辩?非但如此,这厮只是随奏附呈了四百万两银票,就将朕当成叫花子给打发了!”
  金子善顺着皇帝的题目,为杨致说了几句公道话:“皇上,设衙署官,厘税未征,杨致也有他的难处。三户商贾看似家资巨万,其实所囤货物、商铺宅邸、土地田亩占去大半,为求周转,浮财之中现银不会太多。此番抄没的资财,诸多物事很难界定估价标准,一时也难以变现。依杨致之智,既是有心将此事推与皇上为其担待,所呈银两定然不会过分欺瞒。”
  皇帝沉吟半晌,失神的道:“小金,朕能作交心之谈的人,你是其中之一。你由李子宽说到恒儿,由恒儿而跳转到了福王,朕也算没有看错你。”
  “《尉缭子》有云: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咱们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便各自心照了吧!当儿处心积虑,一石数鸟,所谋者大啊!”(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24章 绝非不究

  直到皇帝失神一叹,金子善才恍然大悟。皇帝对济南风波的幕后真相,心中早有定论。召他来见,只是为了很不情愿的确认一个事实:宁王赵当在经过精心算计之后,通过福王赵行命人下手干的。没能算计到的,是苏子明的运气与干练,是杨致反击的迅速与凶猛。
  在经典谍战剧《潜伏》当中,军统天津站行动队长李涯在余则成的设计下,揭穿了情报处长陆桥山损人不利己的内讧行为,事后对此表示难以理解,站长吴敬中随口道破了其中蕴藏的玄机:盖过你,取代我!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这正是对赵当的动机与目的的最佳诠释。
  凡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善始者众,善终者少。皇帝也不例外,年纪愈老,疑心越重。宁王与福王在谋士丁石泉的撺掇下,谋划刺杀苏子明的初衷,正是想利用皇帝的这一性格弱点。
  太子赵恒被废,本已意味着被判出局,同时也让当年立储的热门候选人赵当重燃希望。然而皇帝伐灭吴越之后,决意罢兵休战、与民休息,于朝堂高官而言已然不是秘密。不仅与卫肃发动政变的理由契合,还亲往探视了废太子赵恒。赵恒久居储君之位,本以文治擅长。虽已被废,根基犹在,至今仍在诸多正统文臣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储君废而复立,不乏先例。如此一来,怎不令赵当百倍警觉?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杨致是挫败太子逆谋的头号打手,向他寻衅报复,大可以说得过去。选在济南下手,是为了不与杨致直接对阵,便于掌控事态。前任济南知府李子宽乃是故皇后李氏族人。屁股上本来就不太干净。把矛头往他身上引,皇帝岂能不会生疑?李子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