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94部分

一世吉祥-第94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此期间,却由两位禁军副将耿超与张天行提名,报经禁军大将军周挺上奏,晋升了十一名都尉。”
  杨致奇怪的问道:“耿超是宁王的人,那张天行据说是皇帝亲征之前军中高级将领大换血时,才从宁王军中调任回京任禁军副将的。像校尉、都尉这样中下级军官的晋升调用,一般麾下有上万人马的统兵大将即可做主,所谓的提名上奏只不过是个形式。这当中莫非又有什么猫腻?”
  徐文瀚脸色阴沉的道:“张天行早年出自卫肃门下,后来才调至宁王军中为将。耿进父子是宁王地人,皇上岂会不知?调任张天行为禁军副将,原就有让他与耿超相互牵制之意。而很不凑巧的是,这次晋升的十一名都尉均是统兵实职,虽只各领两千人马,却牢牢把握住了长安四门!究竟谁是谁的人,又怎么说得清?难道还称不得猫腻?”
  “然而其中更大的猫腻就是:禁军大将军周挺一个多月前骤染重病,我怀疑是有人下毒所致!”


第156章 对策

  徐文瀚与杨致将长安与皇帝那一头的反常情形两相印证,已可万分之万的断定,此前包括皇帝在内的任何人都大大低估了太子赵恒的才智与胆量。
  皇帝一直把兵权抓得死死的,连宁王和康王这两个儿子都信不过,御驾亲征之前突然来了个高级将领大轮换,亲征期间禁军也绝难调动一兵一卒,可谓一切都安排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他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这个平时最为窝囊平庸的宝贝儿子为了能登上皇位,竟然敢于弑君杀父!
  令人悚然心惊而又不得不佩服的是,这一切都是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在进行,到目前为止明面上毫无破绽可寻,根本找不出什么过硬的证据可以证明太子有谋逆篡位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只能暗斗,无从明防!
  杨致现在才真正深刻体会到,太子这个身份是多么的重要了。稳住长安局势之后,随便用个什么不着痕迹的法子把皇帝弄死,全天下都知道太子是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大夏皇帝他不做谁做?宁王与康王虽然各拥重兵,却远在随州与幽州,即使心生疑窦以弑君杀父为由兴兵讨伐,也拿不出真凭实据,在这个讲求正统的年代,很难令人信服。只要在大多人数人眼里继位是合理合法,仅凭掌控二十万精锐禁军和京畿府兵,太子就足以有与两位弟弟一拼的实力!至于幼弟越王,莫说还只是个屁大的孩子,而且什么都没有,怎么跟他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何况龙椅只有一张,宁王与康王未必就能团结一心,大可各个击破。就算他们悍然起兵作乱,太子又怕个鸟?谁还敢说他平庸无能?
  二人的密议中,反复提到了一个关乎太子的惊天阴谋能否如愿以偿的关键人物,现任枢密院太尉卫肃。没有皇后、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与卫肃暗中策应,太子断然无法控制长安局势。如果不借助卫肃在军中的崇高威望与太尉之权。要撇开耿超等宁王一系禁军高级将领,全面掌控禁军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人与卫氏父子关系匪浅,尤其是杨致,想到深处情不自禁的自脊背后生出一股彻骨的寒意:卫肃为人勤俭朴实,向来自律甚严。担负讨虏大将军一职长达十余年之久,统领四十万重兵兢兢业业戍卫北疆。殚精竭虑抗击突厥未有丝毫懈怠,深受皇帝信任和兵士拥戴。杨致征战大漠时虽未直接受其统辖,却对他十分敬重。卫飞扬智勇无双少年英雄,既与杨致有八拜之交情同生死,又有师徒之谊。
  这父子二人一个是大夏皇帝一人之下的最高军事长官,一个是统兵十万坐镇金陵的勇毅大将军。可他们眼下还各自有一个更重要地身份,一个是太子的岳父,一个是太子的小舅子。如若太子事成,他们自然是一荣俱荣。如若太子事败。卫氏父子即使没有参与其事,也势必受到牵连,说不定还阖家性命难保。
  徐文瀚志怀高远。一心为天下百姓苍生谋福利为己任。太子弑父篡位不说绝不会为他深入骨髓的忠孝思想所接受,而且很有可能引发大夏内战导致生灵涂炭,与渴盼安定的百姓福祉大相径庭,这也是徐文瀚绝对不能容忍的。杨致为实现一世吉祥人生理想地苦心谋划刚刚起步,太子将来是否会放过他尚未可知,若是大夏内乱,前头的一切努力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太子的背后就是皇后与李氏一族的老牌豪强势力,一旦得势,皇帝赖以替代李氏的秦氏只会死得很难看!
  说穿了就是不管杨致与徐文瀚和秦氏一门从前与卫肃父子关系如何深厚。在太子谋逆篡位一事上,却是无可调和的切身利益冲突。冲突双方为了保全各自的身家性命,除了死磕到底都别无选择!
  杨致与徐文瀚都是思维慎密心机深沉之人,对其中的利害关系看得十分透彻。二人互望一眼,脸上神色都极为复杂。
  徐文瀚凛然说破道:“三弟,现在你知道我为何忧虑深重了吧?想到焦躁处是夜不能寐啊!愚兄宁可玉碎身死,也不做那苟求富贵的无耻之徒!我记得你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我并非迂腐之人,岂能徇私情而舍大义?日后若是逼不得已要与四弟父子为敌。但愿都莫留半分情面!”
  于杨致而言。所谓顾全大义充其量是顺便。未必就能有徐文瀚说得这么理直气壮。在他看来徐文瀚纯属废话。真到了那一天。双方就是你死我活了。哪儿还容得讲什么情面有半分手软?
  “太子虽是铤而走险。但每一步算计都十分到位。可见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蓄谋已久。卫大将军必然已牵涉其中。四弟事先并不知道这次出征能官封勇毅大将军。是否知情恐怕还在两可之间。现在还说不了那么远。等到了图穷匕见地那个份上再说不迟。”
  “我们还是就事论事吧!如果是有人有意向周挺下毒。无非是想除掉他取而代之。因为想要接掌禁军兵权地话。死心塌地忠于皇帝地周挺就是最大地绊脚石!大哥怀疑有人下毒暗害周挺。有何凭据?”
  徐文瀚答道:“并无凭据。周挺虽年过五十却素来体健。此番毫无征兆地轰然病倒。本就令人感觉甚是蹊跷。且症状甚怪。初时几日每日呕血数次。自称眼前天旋地转。四肢麻木无力。歧黄之术我自问不差。御医并不见得比我高明。可竟看不出所以然来。我探视当日曾密嘱周夫人与周家二位公子亲自负责大将军进水饮食。御医所开药方抓药照煎。但暗中倒去不服。改按我另外开具地药方煎服。如此五六日后。周挺不再呕血。病情渐有起色。不知此事能否算是凭据?”
  杨致默思片刻。又问道:“这确实算不上什么凭据。但周挺遭人下毒暗害已是毫无疑问!有没有取他从前地饭食与药渣验看?”
  徐文瀚皱眉道:“这一节我早已想到了。我再三嘱咐周夫人与周家二位公子切莫声张。分别取了饭食与药渣以狗试之。毫无中毒之状。故而我只是说怀疑。尚不能完全肯定。”
  杨致自然而然想到了与玲珑重逢之时,张博虎在茶酒与檀香中分头下毒,要两样药物一同作用才生奇效,只取一样很难验出有毒与否。
  恍然点头道:“那就是了。大哥,你错就错在分别二字。对方行事非常谨慎,如果以剧毒药物致使周挺暴毙,越王与你们四位监国重臣定会下令彻查此事,卫肃找不到任何阻拦的借口。而禁军大将军由谁接任一事,也势必会搁置不议。若是周挺病倒之后拖些时日不治而亡,那便什么都说得过去了。”
  “况且对方盯住的是禁军大将军这个要害位置,并非一定要取周挺性命,只要有了他病重不能理事这个由头,就可找人暂代。论战功与资历,耿超都无法与张天行相比。如此一来,卫肃提出由张天行暂代禁军大将军就是顺理成章了,周挺本人与你们另外两位监国重臣也无从反对。”
  徐文瀚冷冷道:“以迎接皇上班师还朝为名肃清宫禁,以晋升十数个看似无关紧要都尉为名部署城防,再以周挺重病不治为名取而代之执掌禁军,可谓环环紧扣啊!我急召你回京,就是为了不让太子与卫肃的如意算盘得逞。耿超与张天行在军中声名人望远不及你,由越王出头提议,王相与我从旁力挺,推举你暂代禁军大将军一职!你行事素来狠辣,又有御赐金牌在手,要执掌禁军断非难事!只要有你在,长安就不会轻易落入太子手中!”
  “我连日苦思,这还只是第一步。你取代周挺成为监国四重臣后,卫肃便已成孤掌难鸣之势,于兵事上也不是他的一言堂了。第二步至关重要,那就是说服耿超与我等合作,遣他领兵出长安迎皇上还朝。太子若是行事果决的心狠手辣之人,皇上应是已然无幸,那便需全力抢回皇上地尸首,才能揭露太子谋逆篡位之奸!但我看太子平日的优柔寡断不像全然是装出来的,在卫肃尚未掌控长安之前,或许还不敢伤及皇上性命。总之皇上无论死活,只要生能见人死能见尸,那便一切都好办。”
  “第三步便是由我与秦氏紧密配合,逐步缩减宁王与康王的粮饷支用,到了必要之时就切断供应,就算不能阻止他们兴兵作乱,两路数十万大军想要北上南下争位,只怕也不会那么容易。”
  “第四步自然是在揭露太子之后,矫诏保越王登基为帝!经我与王相反复商议,从长远来看,这是尽量避免大夏不至于陷入内乱,皇上一统天下的宏愿得以继续推行的最好结局!”
  杨致猛地想到,秦公与他在终南山下那处荒郊客栈夜谈时,曾提到太子未必就是外人眼中的那般庸碌无能。老狐狸真是眼光毒辣,见事深远啊!
  不置可否的问道:“大哥,秦公与二哥父子是否知晓此事?”
  “事关重大,我便是告知二弟也徒劳无益。”徐文瀚颇有些郁闷的道:“我已将此事秘密知会秦公,可他只撂给了我一句话:杨致未回长安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157章 蛮干

  所谓禁军由越王赵启、枢密院太尉卫肃、首辅宰相王雨农与禁军大将军周挺共同节制,是指做为监国皇子的越王只有代皇帝草诏之权,将原在周挺手上的兵符一分为二,由越王与周挺各执一半,诏书上必须同时要有越王、卫肃、王雨农三人的印信,周挺方可下大将军令调兵。四者缺一不可,无论少了哪一道手续都休想调动禁军一兵一卒,足见皇帝很是花了一番脑筋。
  只是皇帝这番编排中有一个天大的漏洞,那就是杨致手上的御赐金牌。但皇帝在御驾亲征之前就打发杨致去了山东,所以严格说来也算不上什么漏洞。在这样的情势下回到长安,若有御赐金牌在手,行事自然要方便许多。
  现在杨致是有苦难言,金牌已经当做聘礼送给了玲珑。心下生出了一个很没出息的想法,却没敢说出来告诉徐文瀚:只要争取到半年左右的时间,他关于把持海路与长岛群岛的谋划应该就已初具雏形。虽然在山东筹建海关官署必会落空,借机狠刮一个盆满钵满的希望也会多半化为泡影,可无论大夏乱还是不乱,不管谁来做皇帝,又能奈我何?若是天幸大夏不乱,玲珑人生地不熟,想要在蓬莱站住脚跟稳住局面又谈何容易?从这个层面来说,把金牌留给玲珑也没错,她比自己更需要金牌!听说徐文瀚已将太子妄图谋逆篡位一事秘密知会秦公,杨致登时又稍感心安。太子一旦得手,以李氏为代表的金城与关中士族豪强势力是他的根基所在,秋后算账为李氏出气是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到的事,架构庞大的秦氏便有轰然坍塌的可能。秦氏纵然秘藏有数十万两黄金做依托,除了连根拔起去投南楚之外,那就只剩下举家远走海外这一条生路了。
  后果如此严重,那老狐狸竟然会无动于衷?会就这么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把徐文瀚打发了?秦公是连杨致都钦佩万分的装逼大师,秦氏拥有这个年代最强大、最发达的情报系统,说不定早已闻风而动。暗地里忙得不亦乐乎了!
  杨致沉思半晌,郑重相告道:“大哥,往大处说此事关乎大夏国运与天下大势,往小处说关乎你我与秦氏前途命运。眼下控制事件进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太子手中,单凭你我之力,断难与之相抗。最迟在明日。你我必须与秦公碰头,议定应对行事的大致框架。”
  “依我看来,事实上时势已将越王推上了风口浪尖地位置,他是正牌奉旨监国的皇子,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的,我们也必须奉他为首才称得上名正言顺。那小子是什么德性,没人比我更清楚了。年纪虽幼却颇有几分鬼才,只要一点就透,没准这个时侯他心里就已经跟镜子似的了。最好是明日便找个机会向他全然挑明。这一次他避不开也躲不了,这压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