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康熙国策顾问 >

第161部分

康熙国策顾问-第161部分

小说: 康熙国策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一路赶来跑的),可是脸上却硬是挤出了满脸的笑容,连声应道:“没关系,没关系,小的身子骨结实着呢,这点小事不碍的。”
    秦有福心中有数,怎么说他的体重也有一百四五十斤,刚才为了站稳身子,脚底下当然是没有轻重的,传令兵叫得那么惨,估计骨头都成问题。虽然是无心之失,可是给些补偿总是应该的,再说秦有福也不缺钱。
    “拿着,赏你的!”秦有福二话不说,随手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根本就没看面值,一把就塞在了传令兵那只好的手上。要说秦有福还是农民意识,怀里不装着点钱总觉得不踏实,所以平时他身上总是带着几千两银票。刚才给传令兵的那几张上说也有上千两,要是平时让秦有福一下子掏那么多钱出去他肯定心疼得不行,不过今天例外,澎湖大捷的好消息让秦有福兴奋不已,也顾不上给了传令兵多少钱了。
    姚启圣这会也反应了过来,先不说像这样的情况总是要有点好彩头的,就凭别人传令兵让秦有福踩了一脚就拿到手了一打银票,他这个当总督的当然也都得表示表示,当然了姚启圣可没有随身带钱的习惯,就算是带了,那也是他自己的钱,像这样赏个下面人的钱是可以出公家的帐的,慷人之慨谁不会?于是姚启圣大手一挥:“赶快去找医官,别落下什么毛病,另外去领十两银子,本督赏你的!”
    传令兵看着手上的银票,再加上姚启圣的赏银,差一点都惊呆了。平时送一份捷报多少都能有点赏钱,或多或少,但是顶多也就是二两三两的,可是今天被踩了一脚却踩出好处来了,相比秦有福给的这些银票,姚总督那十两银子根本就可以忽略,他不过随便扫了一眼就现,这些银票至少有上千两银子。
    “对了,一会看完了手马上回来,要是没什么大事就派你跑一趟京城,把捷报送就能京里去,顺便帮我给家里捎封信。”这样的好消息当然得马上送进京去的,浙江到北京路程可不近,跑着一趟绝对是一个苦差事,但是这得看是谁让跑的。秦有福有转折奏报的权力,这个传令兵拿着秦有福和姚启圣奏折和捷报应该能进得了皇城,一般情况下,只要脑筋不是太不管用的,这一趟跑下来,至少是要记军功的,这样就能有一个升职的机会。怎么说都是秦有福把人给踩坏了,心里挺愧疚的,于是希望能通过这个办法给他找一条出路。
    能给姚启圣当传令兵的当然不傻,一听秦有福这么说,马上明白了秦有福的意思,传令兵心里那个乐呀,别不是被踩坏了,就算是当真断了,这一趟赶赴京城的事也不能让给别人,无非是辛苦个两三天,要是运气好,等回来得时候就是官了。
    姚启圣一听秦有福的话,知道秦有福是有心成全了这可怜的传令兵,现在他的心情好,自然也就不那么小气,当时吩咐记官:“一会给他记上,素来作战勇敢,屡有功绩,安排人给他换上一身补子。”姚启圣总督浙江福建两省,提拔一个小兵还是简单的,而且又不是什么大官,不过一个不入流的武官,赏了也就赏了。
    ……
    施琅没有跟补给船回来,澎湖虽然已经控制了下来,但是难保没有漏网之鱼,再说还得小心刘国轩不服气打过来,防御是重中之重,这样的事情施琅可不敢假手于人,当然是留在澎湖看着点。
    海滩上,大批俘虏被从船上赶了下来,一个两个垂头丧气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哪知道刚一下船,接管他们的清军就安排这些人分组,然后便招呼着去吃饭。在海上漂了两天了,补给船上的粮食又都留在了澎湖,当然没有什么给他们吃的,这会都饿得不行,一听说吃饭都急得嗷嗷叫,恨不得连锅都吃下去的架势。
    “大家都看好了,雪白的大米饭、肥得流油的大块肉正等着你们,想吃饭的先找你们领队的报名,剃了头以后就可以吃饭了!”一个将军站在高台上,反复大声要喝着。
    这是姚启圣想出来的办法,毕竟这些当兵的多数都是闽浙一带海边的人,不管跟着台湾是不是他们情愿的,可是现在已经被抓回来了,就得想办法安排,总不能都砍了,姚启圣自己就是浙江人,他当然知道,虽然他可以下这个命令,但是要真的把这些被俘的官兵都给杀了,他姚启圣也就别指望回家了,再说只要头一剃,这些当兵的就算再忠于大明朝,至少台湾是回不去了的,探望你那边可不管这么多,只要剃了头的,谁管你是神马地方的人,不把你当清狗给杀了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当兵?所以说,只要这些当兵的肯剃头,基本上就算无害了。
    要是这些被俘的官兵都吃得饱饱的,负责管理俘虏的将军的话恐怕会让这些人犹豫一阵的,可是这帮人都饿了两天多了,谁还撑得住?将军话音刚落,已经分好了组的俘虏们便乱了起来,一个两个抢着报名剃头,别看那边的大米饭和肉都不少,可是谁知道要是晚了够不够吃?这年头当兵不就为了吃粮么?谁还管到底是给延平郡王当兵还是给大清当兵?再说,说不定像他们这样的别人大清还不要呢?
    当然了,这些被俘的官兵都不知道,吃完这餐饭以后,他们就会被押解到广东和云南等地。虽然三藩打得差不多了,可是岳乐的部队也损失不小,正盼着大批兵员补充,台湾的这些虽然原来大多都是水师的人,但是不表示他们拿起刀来就砍不了人,只要送到岳乐手上,岳乐自然有办法收拾他们的。
    ……
    刘国轩算是彻底歇菜了,他心里有数,虽然他现在手里掌握着大批的水师,兵力足以控制台湾,但是没有了澎湖基地,一旦施琅进攻台湾,他手里的战船和官兵根本经不起消耗,用不了几仗,台湾就会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孤岛,他刘国轩即使不死在施琅的手上,台湾的郑聪也不会放过他。一个没有了军队的老头还能怎么样?还指望成为台湾的皇帝么?事实上,刘国轩这个时候要是真的想当台湾的皇帝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无非就是带着手下的部队直接登岸,然后把郑克爽和郑聪,还有冯锡范他们这帮人都给砍了,然后给自己整一身龙袍穿上就是了,可是这样当上的皇帝有什么意义?到了这个时候,大清还有可能放过台湾么?答案是否定的,刘国轩问心自问,除非康熙突然间脑袋锈逗了,给姚启圣和施琅下一个命令,让他们别跟台湾过不去,否则用不了几天,台湾就得换上大清的龙旗。
    现在刘国轩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究竟这台湾岛上的龙旗是自己老老实实的挂上去,还是等施琅带着大炮和军队过来,把自己的脑袋砍掉以后再挂上去。
    刘国轩不傻,他知道脑袋不是韭菜,砍掉了就再也长不出来了,他也清楚,这不能怪别人趁着他把水师都带到台湾的时候攻打澎湖,虽然大家正在接触商量着招安的事情,可是毕竟这事还没有谈成。现在台湾出了事,要是姚启圣他们再放过这样的机会不利用就真是笨蛋了。刘国轩反思过,自己还是太大意,仗着几次跟施琅交手都没有吃过亏,就认为施琅领兵打仗的水平不行,可是自己不过出了这么一点小纰漏就让施琅抓住了机会,还没等自己反应过来,澎湖就易主了,这事说起来还真不能说别人不地道,换了是自己,对这样的机会也一样不会放过。
    刘国轩现在已经对自己原来提的条件没有什么兴趣了,他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什么题条件的本钱了。现在的问题是自己如果接受招安,大清还会不会优待自己?刘国轩不想什么高官厚禄,只希望接受了招安以后能过几年安分的日子,不至于整天提心吊胆的。
    “后天就跟秦大人约定的见面的时间了,现在咱们丢了澎湖,已经没有谈判的本钱了,你见着姚大人和秦大人以后就说,我刘国轩愿意接受招安,并且愿意说服延平郡王归顺大清,只希望大清能善待延平郡王,他还是个十一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至于老夫,只希望能回到家乡,过上几年安分日子罢了,别的要求一概都不要提,免得大清觉得我们要的价钱太高,索性派施琅过来攻打台湾。”刘国轩吩咐麦克平道。刘国轩不是不想有好一点的待遇,不过他明白,这些事是不好明说的,康熙只要不傻,当然不会当斩就不管不顾的让自己回家,毕竟这大陆也不太平,康熙就算演戏也得演给别的人看。
    “小的明白了,将军放心,显得定然不负将军所望,好好的跟姚大人和秦大人谈。”麦克平其实知道,他不过就是个送信的角色,但是将军这么说,他当然得答应。
    “你跟姚大人和秦大人解释一下,不是老夫不愿意登陆谈判,实在是台湾现在是多事之秋,实在离不开,只要朝廷答应了招安,随时可以跟老夫联系,到时候老夫会带着朝廷派来的官员接管台湾的。”刘国轩当然不敢离开台湾,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当然了,他相信别人是会理解的。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双喜临门
    康熙这段时间算是开心坏了,真有点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味道。WWw、
    话说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可喜眼瞧着三藩节节败退,吴三桂自己又当上了皇帝,便开始动起了投降的脑筋。这也难怪他们,当初三藩起事虽然是有点被逼无奈的味道,可是权衡一下实力和控制范围,即使打不赢清军,毕竟满人就那么多,要是天底下的老百姓都能顺势而起,支持三藩,即便是不能推翻满清,至少划江而治是不难的,等到了那个时候,耿精忠、吴三桂和尚可喜自然是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各自控制各自的地盘,关起门来当皇帝。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秦有福玩一样的带着全火器营的一帮兵痞,三两下就打破了僵局,使得大清顺利渡过长江,一路攻打了下来,再加上清军多路出击,采用分割包围、步步蚕食的手段不断压缩三藩的生存空间,吴三桂背靠交趾到也好说,实在不行就退到属国去,可耿精忠和尚可喜就难办的,他们的生后就是大海,难道还能变成了鱼游到水里去?无奈之下,耿精忠和尚可喜也顾不得世人会这么看他们,最要紧的是保全了性命,在耿精忠和尚可喜康来,大清既然可以接受他们第一次降清,想必也能第二次接受他们的投降的,了不起不当什么王爷,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过自己的小日子。于是这两个再也撑不下去的王爷先后投降大清,想落个优待的条件,可是的是这个时候得大清不再是刚刚进关,为了更好的掌控整个中原不得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合理的条件的时候了,别看康熙年纪不大,可是志向却是不小,在他看来,满汉一家固然是大势所趋,但是没骨气的汉人却是留着没什么用的,耿精忠和尚可喜的投降固然可以降低一些伤亡,但是凭他们现在的实力,投降只能说是迫不得已的事,对这样反复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闹出一点事来的家伙,留着只会给大清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很有可能会给世人留下一个大清软弱可欺的印象。这样一来,耿精忠和尚可喜固然是投降了的,可是优待条件确实没有了,康熙早就磨快了刀子,等着砍他们俩的脑袋。
    三藩本来还可以跟康熙拼一阵子的,可是随着长江防线被打破,形势一下子便急转直下,三藩不得不收缩兵力全力抵抗,耿精忠和尚可喜的突然投降,使得吴三桂更是独木难支,整个防御体系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再加上吴世藩本来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人,年纪小不说,见识就更没有办法跟吴三桂比了,打仗对他来说就是拿刀子砍人,哪里来的什么章法?结果没几天功夫,这位刚刚继位的大周皇帝便给大清的几路人马困在了云南昆明,想跑也跑不了了。要不说精英教育还是有些好处的,至少审时度势的能力还不错,再加上耿精忠和尚可喜的例子放在前面,吴世藩知道,康熙绝对不会放过自己,与其受尽羞辱然后被砍掉脑袋,还不如索性光棍一点,吃饱喝足以后自己了断,至少还能落得个有骨气的名头。
    一个孩子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吴三桂那些比鬼都滑溜的手下当然也清楚,只不过吴世藩还在的时候大家都得做一个样子,现在大周皇帝都自杀了,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人还能怎么样?当然是老老实实的整理一下昆明城的人口名册和田地档案什么的,然后高举白旗开城门投降了事。这帮人心中有数,他们和吴世藩不一样,毕竟吴世藩是当过皇帝的人,康熙当然不会留着他,但是自己不过是一个打工的,平时出谋划策而已,即使是康熙看不上,但是也不会要了自己的命,毕竟当年白起坑杀降军的是可是搞得天怒人怨的,康熙只要想为他自己的将来留下一个好名声,应该不至于将这些跟过吴三桂的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