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当太后这些年 >

第82部分

我当太后这些年-第82部分

小说: 我当太后这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曜待他甚厚,知道他带了妻儿,特意让人给他置办了一座小小宅子。地方不大,但是位置繁华,闹中取静,是个四面合围的小院落,还赠了他两个婢女。慧娴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她无聊的时候,在院子里开辟一块地,种起了蔬菜。
  李益不太参与官场中的应酬。
  高曜时常在府中设宴,高朋满座,夜夜笙歌,回回邀请李益,李益从来推辞不去。白天去署中做事,日暮便归家,慧娴张罗好了饭菜在家中等他,一同用饭。除此以外的,他不想去关心。
  有一天,他回到家中,慧娴高兴地告诉他:“老虎今天会自己走路了,今天没人搀扶他,他自己走到门外去,捡了一片树叶子回来。”
  李益笑道:“真的?他哪捡的树叶子。”
  婢女拉着老虎洗完手,从房中出来。老虎看到他,也不要人搀扶,自己迈着小腿走上来,叫:“爹爹。”
  老虎长的白白嫩嫩的,眼睛特别乌黑,过了一岁,骨骼的轮廓长出来,就能发现,他跟李益的确非常相似。李益蹲下身将他抱起来,看到他额头上有块乌青,问道:“怎么了?这怎么肿了?”
  慧娴说:“下午我没看住,他撞树上了。”
  李益揉了揉老虎额头上的包,说:“疼不疼?”
  老虎呀呀说:“可疼呢,都哭了。”
  李益说:“都哭了啊,爹爹给吹吹。”
  慧娴说:“饭好了,快洗手准备吃饭吧。”
  李益抱着老虎回房中去,慧娴含笑跟在身后进门。
  老虎长的很快,眨眼就能跑路了。
  有一天,慧娴说:“老虎快两岁了呢。”
  李益一算,大吃一惊地发现,原来他离开京城已经有三年了。
  在长安呆了两年之后,李益再次想走了。
  高曜野心勃勃,对朝命时常阳奉阴违,对朝廷也不恭,李益总担心他有朝一日会反叛。就算他不先动手,朝廷也会先动手的。留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来日恐怕要受牵连。
  就在他思索何去何从的时候,朝廷忽然下旨,征召他回平城,担任尚书郎。
  他兄长李羡也得到诏令,起复一五品官职。
  他感觉到这封旨意有些不寻常。
  他想,这不会是太后的意思,应当是皇上的意思。
  太后是不会征召他的。
  太后,他想,她大概此生也不想再看见他了。
  只是,皇上为何会突然征召呢。
  他心里不安,去信去询问他兄长李羡的打算。李羡对此事也觉得很奇怪,他一时没回复,但很快,朝廷又下了第二道征召令。
  一直等到第三道诏令下来,他估摸着,这遭是躲不过去的了。
  某天夜里,他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冯凭。
  是她的字迹,劝他不要回京城。
  熟悉的字迹,激起了他心中久违的波澜。
  他知道自己其实是想回去的。
  尽管有不安,有担忧,但还是想回去。
  他走了许多路,到了许多地方,心情总是陌生,又陌生又厌倦。总是待不了多久,便想离开,想回去。回去他曾生活过的,最熟悉的地方。他喜欢平城这个城市,喜欢平城宫这座皇宫。
  高曜劝他不要回京,说:“皇上先前就和太后不和,你是太后的亲信,皇上怎么会突然召你回京呢?”
  然而,长安已不可久居。
  他不敢带慧娴回去,仍旧送她回了冀州。慧娴得知他又要回京中去担职,十分伤心,哭了好几天。
  他辞别家乡,再次踏入了阔别三年的平城。
  梦中的平城。
  他已经忘了自己曾有多思念这个地方。他魂牵梦绕的所在,他在一场有一场的欢宴过后,脑海中恍惚想起的地方。
  他不曾见到她。
  尽管,他日日出入宫,但是从来不曾见到她。
  她从来不露面。
  朝堂上看不到她。
  宫宴上,也没有他的影子。
  他觉得这样很好,他亦没有勇气再和她相见,再见太难堪了,不如不见。然而他知道她离她并不远,他们生活在一座皇城。
  拓拔徵、刘孝仁、长孙侯等谋反一案,是他和李羡参与并策划了的。拓拔泓遇刺一事,也是他参与并策划的。
  而幕后的主使者,是杨信。
  杨信持着一对碧绿耳珰找到他,告诉他:“太后娘娘想跟李大人商量一桩事。”
  那是一对造价不菲的翡翠耳珰,碧绿的透着冰,雕工很精致,做成小豆荚的形状。李益不会忘记,那是他曾经送给她的礼物。
  他拾起那幅冰凉的首饰,那色泽、触感……上面仿佛还带着他的温度。旧日的感情重回心头。也许从来都未消失,只是被深藏进了心中的某个角落,此时像大浪拍击着海崖一般重重拍击着他的灵魂。
  他镇定道:“太后有何指教?”
  杨信低下身,看着他眼睛,压低了声音,道:“过几日,皇上要去禁苑中狩猎,太后要他死。届时需要李大人相助。”
  李益吃惊地看着杨信。
  她要弑君?
  他没有太吃惊,只是有一点吃惊。或许,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他将这话在心中斟酌半晌,继而问杨信:“娘娘打算怎么做?”
  “废了拓跋泓。”
  杨信道:“杀了他。”
  他道:“只要皇上一死,咱们可以立刻扶太子登基,然后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届时朝堂便可重新回到太后手中。只要能控制好局面,事情就能顺利,一朝天翻地覆。”
  李益道:“有哪些人?”
  杨信看他有意,遂坐在案前,目视了他一眼,手指蘸着杯中的茶水,一笔一划,在案上写了一排名字……。拓跋徵、刘孝仁、长孙侯……一共十一个人。李益如此认真看了半晌,忽然感到有些不妙。
  不够。
  没有最重要的人。
  仅靠这些人支持是不够的。他凭他的直觉,就知道这计划绝对不妙,失败的可能太大了,没什么希望。
  等一排名字写完,没有他想看到的人,他有些担忧道:“这不行,不够。这样太危险了。”
  他问道:“元子推怎么办?宗室诸王,他们不会允许太后这样做的。若是他们反对,咱们会立刻陷入危险。”
  杨信道:“若他们听话便可,不听话便杀。”
  李益道:“高盛呢?其他大臣呢?”
  杨信淡淡道:“他们都是两面派,谁掌权,谁说话就听谁的,只要咱们手中握有太子,他们不会说三道四的。”
  李益道:“我还是觉得,这太危险了。”
  杨信看他犹豫,道:“但凡做这种事,都有危险,不冒险怎么能成大事。有什么政变是全不冒险的?”
  “还是不能如此草率。”
  李益道:“这是要送命,一旦失败要株连九族的,而且也会牵连太后。咱们不能冒这个险,此事需得从长计议。”
  杨信变了脸色了。
  他站起身来,忽冷道:“李大人,你该不是怕了吧?”
  半晌,李益道:“我能否见一见太后。”
  杨信道:“这件事是太后的意思,太后让我来联络你,说你会相助。”
  他危险的目光看着李益:“我有点担心,太后不会看错人了吧?”
  李益道:“杨公,不是我胆小怯懦,只是我认为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杨信冷道:“等他羽翼丰满,咱们就更没有时机了,只有现在就下手,或可有一线生机。咱们不能再犹豫。”
  李益竟不知道,原来她跟拓拔泓的关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他知道,她和拓拔泓之间一直是有些龃龉的,但那都是暗地里的心思,表面仍在尽量维持,力求合作,避免争斗,却不料他离开的这短短三年,已经发展到了要置对方于死地。
  当初因为罢令的事,她遭遇了什么,承受了多大压力,他根本不能去想。这些年,她怕是也忍够了。
  他努力平复着情绪,坚持道:“咱们不能拿太后去冒险。这样做,不光咱们有危险。你我死不足惜,可若皇上知道了,必定会连累了太后,害了她性命。”他其实隐约猜测道,这可能并不是真正太后的意思,只是杨信个人的意图。
  “她现在这样活着,比死又好的了多少呢?”
  杨信道:“既然没有差别,不如放手搏一搏,成败就在此一举。”
  他看着李益道:“你若不做,我就去做。你要是怕了,大可以去皇上面前告密。李大人,太后如此信任重用你,对你深情厚谊,难道你却对她的处境不闻不问吗?”
  这句话切切实实触动了李益。
  她的处境……。她的处境怎么样呢?他不知道,也不能去多想。她跟拓跋泓……。他自始至终无法探知他们的关系,他知道他们一直在一起,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不肯承认,但他其实都知道。他想,也许他们有感情吧……。也许她也爱他吧。
  只能这样想。
  她爱不爱自己呢?
  他并不晓得。
  她大概喜欢他。她大概,对他也有情义,否则不会让他远离京城,让他重回到慧娴身边。
  但爱的有限,他也并非她的必须。
  李益道:“她现在……怎么样。”
  杨信道:“她怎么样?你难道不知道吗?”
  李益摇摇头,否认道:“我不知道,我没见着她,我从哪知道。”
  杨信沉默了半晌,道:“她现在很不好。”
  李益听到这句很不好,心蓦地一惊,好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辞了一下。他惊讶道:“怎么了?”
  杨信道:“嫁完爹又嫁儿子,伺候完大的伺候小的,你说好不好?”
  李益哑然了。
  杨信笑了笑,面容中忽挑起一抹不正经的戏谑之色:“李大人,我看你这几年过得不错,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去的事情全忘光了吧?要不要我提醒你一下啊?好歹也曾夫妻一场,怎么跟那些负心汉一样,一穿上裤子,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他轻叹了一声:“男人啊。”
  他问道:“你对她的心,及得上她对你的十一吗?”
  李益感觉心抽痛的厉害,胸口像被千钧巨石重击。他长舒口气,无奈道:“你用不着对我使激将法,我不吃这一套。感情的事,分分合合,由不得我一个人做主。过去的事情,我跟她早已两清,互不相欠。无论过去如何,我对太后的忠心绝不会有变。太后既然需要我,李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杨信闻言,面色转晴,笑道:“有你这句话,咱们大事必成了!”
  杨信坐下,开始和他从头商议,仔细规划此事。
  他们一起列了一份名单,针对朝中的大臣,眼下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可以拉拢的,哪些是必须要除掉的。要除掉的人当中,哪些是要立刻除掉,哪些是要往后再行除掉。朝中的职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凡是重要的位置,都要事先先做好安排。
  每一步都考虑周全了。
  在哪里动手,什么时候动手,有哪些人参与。拓拔泓死之后,下一步如何,推皇太子登基,邀请太后垂帘听政。杀人的事,是杨信那里安排,李益这边要做的事是协助太后,控制好京中局势,以免发生变动。这件事很复杂,需要反复地斟酌商议,防止任何突然的变故或不测。大致拿定之后,细节还要具体安排。
  有可能会失败。为了避免一旦事败,牵连到太后身上。杨新需要全身而退,所以这其中的事,杨信均未直接参与,他只动了一番嘴,全都交给李益了。只要李益不供出来,没人会知道太后是主使。就算供出来,全凭一张嘴,没有证据。
  这是应当的。
  李益心想:要是杨信直接参与,一旦追查起来,太后势必承担罪责。
  行动之前,他计算过,这件事有五成成功的把握。
  然而失败了。
  事败泄密,拓跋泓逃过一劫,很快开始追查其事,抓捕与案的党羽。
  李益、李羡一并入了狱。
  他和李羡被分开审讯,司隶校尉府,李因问道:“你参与拓跋徵,长孙侯的谋反,欲弑君图篡,你承认吗?”
  他矢口否认:“没有。”
  李因道:“我有证据显示,此事你确实参与了,而且还是其中的主谋。已经有人招供了,供出了你的名字。”
  李益道:“有人?有人是谁?”
  李因道:“招供的人昨夜已经被灭了口,的确是我们看管不力,我自会向皇上请罪,但供词如山,罪证确凿,这事你跑不掉。”
  李益道:“你打算拿一个死人的话当证据吗,你觉得这样的话皇上会信吗?别告诉我你们司隶校尉府原来就是这样审案的。”
  李因道:“难道证据是假的?”
  李益心如死灰,平静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因道:“你的意思,是有人陷害你了?”
  李益道:“的确是陷害。”
  李因道:“谁陷害你?”
  李益道:“谁陷害我,这我怎么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