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02部分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02部分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忧急切的心情变成了愤怒悲伤,刘琦也更加意识到,若不是刘琮,只凭自己恐怕连杀父之仇都无法得报。
    而正率部疾行的刘琮,心中想的不止是复仇。
    蔡瑁谋反看似突然,却又有其必然,自己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否则难保以后不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在此之前,刘琮觉得自己与荆州世家的关系维持的还算可以。但蔡瑁的谋反让他意识到,表面的和谐并没能消除世家豪强对于自己的忌惮。推行新政引发的矛盾,也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在于,世家豪强已经习惯了与刘表共治荆州。
    强势的自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就不难理解了。
    打破了势力平衡,就必然引发剧烈的冲突和矛盾,用暴力的手段固然能够很快平息表面上的叛乱,但人的内心又将如何征服呢?
    刘琮皱眉沉思,马背上的颠簸并没有让他太过分神,和煦的阳光微暖的春风,也没有让他过多注意。
    “报!都督,城内密信!”一名骑士飞奔而来,高喊的话语打断了刘琮的思绪,他抬眼望去,接过那名骑士手中薄薄的信笺。
    信是刘备写的,派人潜出城北上送给刘琮前锋将士,然后由斥候转送过来。
    刘琮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冷笑一声,将信笺递给从身后赶到的诸葛亮手中。诸葛迟疑接过,也是很快看完,脸上倒看不出有什么表情。
    “都督,刘备此举,可谓一举三得啊。”诸葛收好信笺,微笑着对刘琮说道。
    “哦?哪三得?”刘琮自己只想到刘备以此向自己示好和趁机洗脱参与谋反的嫌疑,听诸葛亮如此说,便扭头问道。
    诸葛亮策马跟上,口中说道:“其一,表明其心迹;其二,立平叛之功为资;其三,收拢人心。以亮观之,这才是刘备最为看重的。”
    “是啊,刘备其志非小,客居于此真是委屈了这样一位英雄!”刘琮扬鞭指向前方,对诸葛亮说道:“当如何应对?”
    “自去年起,交州张津便屡次侵犯荆州,何不请他领兵讨伐交州?”诸葛亮早有准备,脱口而出。
    刘琮听了之后暗自思量,交州兵微将寡必然不是刘备的对手,以交州贫瘠的土地,稀少的人口,刘备一旦成为交州牧,就如同被关进笼子的猛虎……
    不过刘备定然也会看到这一点,想必是不肯待在那里的。
    见刘琮沉默不语,诸葛亮倒也不再多说什么。他相信刘琮总会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而自己所要做的,便是将胸中所学施展出来。对于刘备他谈不上有什么恶感,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与曹操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襄阳城内的刘备,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正被人算计,他这会儿还忙着算计蔡瑁呢。
    只是在刘备看来蔡瑁实在有些不堪。不过即便如此,刘备还是非常谨慎,他并没有主动要求出府,相反待在牧守府里的客院之中,轻易都不出来。然而当蔡瑁要求关羽张飞率部出城迎击刘琮的前锋,被二人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之后,蔡瑁只能将刘备请出牧守府,亲自送往刘军暂住的军营之中。
    “徳珪勿忧,只是些许前锋而已。襄阳城城池高大坚固,即便是刘琮亲来,坚守两三个月也没问题。”刘备骑在马上,一边打量着街头店铺,一边对蔡瑁说道。
    蔡瑁骑着的是一匹棕色走马,他此时心乱如麻,愁容满面,闻言也只是苦笑了两声。倒是跟在他身后的蔡兴,有恃无恐满不在乎。
    行至北门军营,远远的便看到关、张二将迎了过来。刘备心头冷笑,面上却加倍温和,对蔡瑁说道:“徳珪放心,想来曹操得知此间之事,定然会派遣人马进攻南阳。彼时刘琮首尾难顾,襄阳城便可无忧了。”
    “唉,襄阳城防守之事,全都指望玄德兄了!”蔡瑁抬眼望向刘备,目光中再无往日骄矜,除了哀求还是哀求。之前对于刘备的防范和戒备早已抛之脑后。过得了眼前这个关口再想其他吧。
    说话间,关羽、张飞二人已策马迎到近前,刘备转头深深地看了眼蔡瑁,猛地怒喝道:“谁可擒下此贼!”
    “某来也!”张飞早就按捺不住,刘备话音未落他便一夹马腹冲了过来,转眼便到了蔡瑁身边,伸出大手一把便将蔡瑁拦腰夹住。蔡瑁先前被刘备那句话所惊,正愣怔间却又听张飞如雷般的一声喊,只觉两耳嗡嗡作响,心头一滞,来不及做任何反抗,便被张飞生擒活捉。而此时关羽也冲上前,将蔡兴一把拽于马下。
    随行的蔡家部曲见状,惊骇莫名,方才被张飞一声断喝吓得心惊肉跳,这会儿还没缓过神,虽然人多却哪里敢上前抢回蔡瑁?
    “玄德兄!这是何故?”蔡瑁被张飞夹在腋下,勉力抬头望向刘备喊道。
    刘备冷笑一声,并不答话,策马奔入营中。守在军营辕门外的士兵呼啦啦围了上来,将蔡瑁和蔡兴父子押入军营。蔡瑁的部曲发一声喊,四散逃命。
    “立即去牧守府找蒯太守,告知蔡瑁父子被擒,请他速度主持大局!”刘备进入军营,见到早已等候在此的孙乾等人,未及下马,便立刻吩咐道。待孙乾走后,刘备才转身看了看蔡瑁,见他面如土色,双腿如筛糠般瑟瑟发抖,不由愈发鄙视,冷笑道:“徳珪当日谋叛之时,可曾想过如今?”
    蔡瑁到底是世家大族的一族之长,又久居高位,听了刘备的话反倒逐渐镇定下来,叹了口气道:“唉,事到如今,夫复何言!”他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刘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帮自己,之前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想到自己还曾幻想过事成之后对付刘备,不觉感到非常讽刺。既然被擒,他也便认命了,可蔡兴却犹自挣扎着喊道:“快放了我们,不然牧守府里一个人都别想活!到时候看你如何与刘琮交代!”
    刘备厌恶的看了他一眼,转而对蔡瑁说道:“想来此时蒯异度已经领兵攻入牧守府了,徳珪还想做困兽之斗吗?”
    正如刘备所言,早就埋伏在牧守府外的王威等人,见蔡瑁和蔡兴与刘备一同出府之后没多久,便突然杀出,守卫牧守府的蔡瑁部曲人数既少,又无斗志,见王威等人杀出,顿时做鸟兽散,有那试图反抗的,两三下便被砍死当场。
    蒯越待王威等人攻入牧守府,驱逐了蔡瑁部曲之后,便立即下令各部夺取城门,王威等人毫不迟疑领兵而去,蒯越带着自家部曲将牧守府严密保护起来,自己进府放出刘先等人。
    等孙乾赶到的时候,襄阳城几处城门都已易手,无论是蔡瑁部曲,还是那几家豪强私兵,都一击即溃,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城内的许多百姓甚至都未曾察觉。
    刘琮所部前锋,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无阻力的进入了襄阳城内。直到此时,襄阳城里的百姓才知道,弑主谋叛的蔡瑁、蔡兴父子已被刘备俘虏,将军王威率兵包围了蔡州上的蔡府……
    原本还担心会遭受兵灾的百姓这才放下心,继而想起刘表的好处,纷纷涌到城北军营,声讨蔡瑁。刘备趁机出来,对众人说道:“蔡瑁弑主谋叛,当由刘都督亲自处置!各位稍安勿躁,一切等刘都督回来之后定夺!”
    众人见刘备腰系白布,面容悲戚,无不为之感动。尤其是学官宋忠等人,对刘备的看法立即好了许多。在他们想来,若不是刘备忍辱负重,关键时刻一举将蔡瑁父子拿下,只怕襄阳城少不了要遭受兵祸。刘备此举真乃平叛首功!
    有宋忠读书人的宣扬,刘备的名声在襄阳城内,顿时高涨。蒯越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却不好对此说什么,反正刘琮马上就要回襄阳了,如今最重要的,是将蔡瑁等叛贼明正典刑,然后厚葬牧守。
    再然后,便是由谁来接掌荆州了……
    
   

第136章 鹊起荆州始称雄
    襄阳城,牧守府内,白皤高悬。今日刘琮率兵入城,沿途所见,亦有不少百姓自发地举丧示哀。刘表爱民养士,荆州民安物丰,立学校、修礼乐,广纳流民,深得民望。如今惨遭不幸,百姓思之念之,也是人之常情。
    汉独尊儒,儒家的孝道观念深入人心,而刘表在荆州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辏А⑺沃业妊д咦础段寰戮洹罚梢运稻V莸娜宸缰酰贝耸蔽蕹銎溆艺撸庖彩沟镁V萑匀槐A袅撕裨岬姆缙
    黄巾之乱以前,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争先恐后,倾尽物力财力,大肆厚葬。每年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用来修筑皇陵,所以皇陵无不建得宏大豪华,随葬的珍宝之多令后世咋舌;诸侯王、权贵皇戚、世家豪强、富商大贾等,倚仗财力,其墓葬往往“积土如山,列树成林“;就是庶民百姓和边远下士,也无不仿效,以显孝心,以邀孝名。
    不过刘琮并不打算要这等虚名,如今乱世之中,物价腾贵、民生凋敝,荆州虽然比起其他地方富足,却没有必要如此浪费。为刘表治丧之事,刘琮便请蒯越代为主持。他通过此举一方面安抚人心,让这些忠于刘表的荆州老臣知道,自己并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就是要身为表率,移风易俗。
    其实薄葬之制在南阳郡早已推行,也算是新政中的一项,当初在南阳推行时遇到的阻力并不大,毕竟在南阳郡流民所占人口比例很大,背井离乡贫困交加,即便想厚重亲人也不可得。
    然而牧守主簿綦毋辏Ш脱Ч俎蚴匪沃胰幢硎痉炊浴A醣矶运嵌丝晌接兄鲋鳎宜浇簧躞啤G橐晁冢炙担沟盟嵌硕员≡峋龆ù笪吲
    人在激动愤怒的情况下,往往会失去理智。綦毋辏Ш退沃宜淙欢家咽谴勾估弦樱杉懿蛔∷嵌说暮耪倭艽螅潦馗械氖艄俸脱Ч僦械难欢斯亩畔蛄蹒朐福蹒私馑堑男那槿床荒芡馑堑淖龇ǎ虿坏寐畈坏茫缓枚愕骄性荼堋V劣谒捣ぷ鳎徒桓嵩饺プ霭伞
    进城之后蒯越首先提出的,便是审理蔡瑁等人谋反案,唯有如此,才能迅速安定人心,稳定局面,给惨遭杀害的牧守一个交代。刘琮也是如此认为,只是他还要等兄长刘琦回到襄阳,一同审问蔡瑁等人。
    之所以如此决定,并非是刘琮对刘琦有什么猜忌之心,而是刘琮很清楚的意识到,儒家最讲究的便是长幼有序、嫡庶有别。自己与刘琦虽然是亲兄弟,但刘琦才是正儿八经的世子。为刘表薄葬都能引得儒生反对,若是自己接掌荆州,在他们眼里,定然是有违纲常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或许在儒生想来,以性格外貌都更酷似刘表的刘琦接任牧守之职,对他们的影响会最小,也最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刘琮的南阳新政中他们有不少是比较认同的,但对于刘琮所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和做派,儒生们普遍看上入眼。墨家学说早已式微,却还被刘琮所设立的学校立为学习的内容之一,早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了。
    对于这些情况,刘琮也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他担心的不是儒生会采取激烈的对抗,秀才造反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读书人掌握着话语权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同样刘琮也不担心刘琦与自己相争,这个信心来自于近年来刘琦的所作所为。
    事实上刘琦赶回襄阳之后,便在刘表的灵前向刘琮和在场的诸人再次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蒯越、王威等人也还罢了,綦毋辏Ш退沃胰戳⒓幢硎痉炊裕蹒⒉挥胨思平希蔽裰笔窍壬蠼岵惕D迸寻福廊サ牧醣砗途V萆舷乱桓鼋淮
    其实有蔡氏的述说,审问案件得知真相并不复杂。蔡瑁自被擒之后已心如死灰,只求刘琮看在蔡姝份上,不要株连蔡家其他各支。
    看着面容枯槁的蔡瑁,刘琮默然无语。他并不是个冷血的人,对于蔡姝之死他一直有些隐隐的愧疚,想到蔡姝临死前的那一刻,刘琮心中如被针扎。她那时唯一放不下的,便是儿子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片刻之后,刘琮冷声说道:“凡是参与谋反之人,无论是谁,皆不可恕!”
    刘琦与他并坐,闻言眉头微蹙,想了想却没有出言反对。说实话他对蔡瑁等人的恨意一点不比刘琮少,之所以有些疑虑,是担心刘琮杀伐过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过刘琦很快又想到,乱世需用重典,更何况这是谋逆大罪,罪不可赦。
    然而毕竟是蔡氏的亲族,如何处置蔡家其他各支,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蔡瑁、蔡兴父子自然是要处死的,刘琮念在蔡瑁并没有对自己的妻儿下手,便判其枭首,而蔡兴这个杀害刘表的元凶,则除以腰斩之刑。至于参与叛乱的蔡家部曲,则全都收入奴籍送往矿山苦役。
    蔡家不曾参与谋反的各支各房,仍令其留居蔡州,至此蔡瑁父子谋反案审结,只待过几日明正典刑,于刘表灵前祭奠。
    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