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76部分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76部分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琮起身走到火塘之前,伸出手在火塘上方烘烤,扭头对贾诩问道:“改动何处?”
    “如何改尚需详细斟酌,不过此事宜缓不宜急,徐徐推行,或可收效,亦不至于引起变故。”贾诩不小心揪下一根胡须,心疼的直皱眉头。难得看到老头如此,刘琮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没错,是琮太心急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军思谋深远,老夫倒觉得是件好事。”贾诩先轻拍一记马屁,转而又道:“如今已是年底,若是不出意外,旬月之内,江东便再无战事,那时将军恐怕要先回荆州了。”
    刘琮听他这话很是突兀,不由皱眉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年内官渡恐怕也将有结果了。”贾诩小心翼翼地捋了捋胡须,仿佛很随意的说道。
    刘琮愣怔了一下,猛然意识到官渡之战若是未曾有大的变故,也的确该以曹操大获全胜而收场了,只是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前两天想起来时,还觉得有些怪异。
    难道许攸那小子还没叛逃去给曹操献计献策?这其中出了什么差错?刘琮皱着眉头思忖片刻,特卫营并未有这方面的消息传来,是以他现在还拿不住,到底会历史重现,还是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不管怎样,现在刘琮也无心插手,眼前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待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再看如何应对吧。
    就在刘琮与贾诩在春谷营中谈论到曹操的时候,曹操在官渡大营中,也收到了孙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如此,则江东尽归于刘琮之手。”曹操放下密函,起身在帐内踱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虽然眼下还没有产生任何作用,但想到刘琮从此以后据有荆扬二州,实力必将大涨,他便不觉有些烦躁。
    其实曹操也知道,这种烦躁更多的,还是因为目前胶着的战况……
    
   

第250章 釜底抽薪互调兵
    贾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刘琮都应该在有了结果之后,回到荆州提前进行布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巨大变化。虽然相对而言,贾诩更看好曹操,但现在还看不到曹军有任何战胜袁军的迹象,因为对于荆州来说,扫平江东后即将面临的对手,必然是袁曹这二者之一。
    “此事倒也不急。”刘琮走回去在木榻上长身而坐,对贾诩说道:“江东诸将请降,固然使得我军能轻易扫平江东,但这些降将,该如何安置?”
    贾诩低头咳嗽两声,思忖片刻后才说道:“将军正值用人之际,奈何对降将防范甚深?”这一点贾诩有些弄不明白,以目前大势而言,吕蒙等人率部归降,应该是顺势而为,可刘琮对吕蒙却似乎有些恶感,虽然还不至于表露的非常明显,但只要是有心人,总会看出些端倪。相信这样的感受,吕蒙应该体会更深。然而同是降将,刘琮为何对太史慈和吕蒙的态度大相径庭呢?
    虽说现在看来江东大局已定,但刘琮这种态度,很可能会引起吕蒙等人的恐惧不安,也会影响到接下来招贤纳士的进行。毕竟除了江东世家大族和豪强之外,还有些南渡北士流寓江东,这些人若是对刘琮产生不好的观感,只怕还会陆续北渡投奔曹操或是袁绍,最不济隐居起来,总可以吧?
    刘琮被他这一问,问的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前世他对于三国中的吴将,除了甘宁和太史慈二人,是颇有些讨厌和憎恨的,或许是因为那时比较喜欢关二,所以对白衣渡江、袭取荆州的吕蒙尤其憎恶。
    以前在玩三国游戏时,一旦抓住东吴将领,必然全部砍头,投降都不要!当然若是孙尚香、大小乔这样的女将,还是要手下留情的。不过若是孙权、吕蒙二人,那抓住以后一定要好好关起来,待统一前夕再一个个细细慢慢的杀掉。
    其实这只是出于对历史的无奈和惋惜罢了,但刘琮那种下意识流露出的情绪,还是让贾诩敏锐的捕捉到,并因此而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至于贾诩倒不担心因此而让刘琮对他产生什么别的想法。毕竟随着江东纳入治理范围,人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仅仅依靠荆州集团是不足以消化扬州五郡的。
    “也并非是防范他们。”刘琮当然不会告诉贾诩那是受了自己前世情绪的影响,斟酌着语气说道:“只是彼等率部新投而来,未知其秉性能力如何,尚需观察一段时间而已。”
    他这个理由倒也勉强能站得住脚,不过贾诩岂是那么好糊弄的,见刘琮含糊其辞,看了眼刘琮,捋着胡须干脆挑明了说道:“可是将军为何对吕蒙颇有成见?”
    “有吗?呵呵……”刘琮摸着鼻子笑道:“先生不觉得,此人野心太大,行事毫无顾忌?”
    贾诩捋着胡须的手一僵,皱眉道:“将军若是如此品评,恐怕会令降将寒心啊。”对于主动投降的吕蒙等人,贾诩是见过的,并不觉得他们这么做就是背主求荣,不忠不义,当今乱世之中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平常了,怎么到了刘琮嘴里,就成了野心太大,行事毫无顾忌了?这样的话若是传将出去,只会让江东降将心寒,让那些还举棋不定,处于摇摆之中的江东将士疑虑担忧,甚至更严重的,会引起降将们的反复。
    那样的话,无论是对于扫除孙氏残余势力,还是将来治理江东,都会产生很恶劣的影响。所以贾诩才会专门对刘琮谏言此事。
    这个道理刘琮自然也是明白的,他点头说道:“琮明白先生之意,此事以后定会注意。不过说起来,吕蒙等别部司马还罢了,朱治既然来降,如何对待才好?”
    “将军,不可因吕蒙年少职低而轻视之啊。”贾诩见既然说开了,便索性继续劝道:“千金买骨之事,将军难道忘记了吗?至于朱治,倒好安排,仍由其领吴郡太守便是,只须将其部曲皆收入将军幕府麾下,对于其他降将,也当如是。”
    刘琮知道自己那种情绪是很要不得的,而且贾诩说的很有道理,当下便颔首说道:“吕蒙等人,可以提升官职,但是收朱治等人部曲之事,是不是太过急切了?”
    “不,现在为之,正当其时!”贾诩斩钉截铁的说道:“若平定江东之后,再议此事就晚了。”
    刘琮疑惑的看了眼贾诩:“哦?先生此言何解?”
    贾诩正色说道:“如今将军领数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雄视东南,谁敢轻冒虎威?而江东诸将也好,世家大族也罢,正人心惶惶,各存异心。只要将军展露决心,谁人可抗之?若是待江东平定之后,难保他们不会暗中连横,彼此相助,以保其利益。那样的话,再收各将部曲就必然会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
    “先生所言极是。”刘琮一经提点,便立即明白过来,笑着对贾诩说道:“若非将军,琮几自误!”
    贾诩很是谦虚的笑了笑,眉目之间甚至看不出一点得意之色,反倒是笑完之后,颇有些忧虑的说道:“即便是此时,也定然会遭到抗拒,所以要快,要准!”
    见刘琮若有所思的望着自己,贾诩便接着说道:“所谓快,便是要让其反应不及,来不及反对,或者反对也很难得到旁人的支持。所谓准,就是要找准其弱点,一举而定,不至于旁生事端!诸将请降,无非是想保存实力,为其个人或者家族谋取立身之资,仕进之资而已。所以将军可以不吝职衔,上表请封,或自行任命,使得江东降将、世家及豪强子弟皆有任用,则人心可定,江东无忧也。”
    “如今江东易主,自然是要有一番大变动,所以将军行此事,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只需把握好分寸,不要逼迫过甚,想来那些世家大族和降将,是不会下决心起来反对的。”
    “只要此事成功之后,则世兵之制自然废除,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清理户籍等事,以削大族之根基,这样将军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说完这些话之后,贾诩轻轻捋着胡须,望向刘琮。
    刘琮点了点头,这个分寸可不好把握啊,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拉拢人心,另一方面却又要让他们交出原有的利益,怎么看都是很难把握的。当然,一味的打压肯定是不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所区别,正如当年在南阳时一样,只是现在要面对的世家大族更多,他们的根基也更为雄厚。
    无论怎么做,都会引起世家的警惕和反弹,这一点刘琮早有认识。他现在顾虑的是现在就开始进行,是否会引起江东地区的动荡?毕竟相对来说,自己是属于外来户,在江东毫无基础。可正如贾诩所言,若是等完全平定之后,恐怕再进行任何变革,都会遭到那些江东世家大族的一致反对。
    其实现在双方还未曾开始合作,刘琮也没有对那些世家大族做过任何承诺,他们之所以抛弃孙氏选择自己,无非是屈服于荆州军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可一旦在施政过程中动摇到这些世家大族的根基,遭到反抗就是必然之事。那么眼下趁着他们人心不齐,力量不足时就开始实施,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刘琮必须让江东世家大族认识到,除了江东的土地和财富之外,他们还可以追求更多。唯有如此,才能将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对外扩张的动力。
    “以先生之见,就从朱治开始?”刘琮虚心问道。
    贾诩双眼一眯:“待魏、赵二将取了阳羡、乌程等地之后,便可以用分兵进袭之名义,将朱治之部曲,充入各部。而各部之兵,亦可陆续调入朱治麾下。”
    这一招釜底抽薪,果然狠辣。至少朱治对此也无话可说,只是用荆州兵换了你的部曲先用罢了,这样都不行的话,试问朱太守你是何居心啊?当然调给朱治的荆州兵,自然还是由荆州将校率领,而朱治本人,也在镇南将军幕府麾下。
    刘琮微微一笑,起身说道:“如此甚好,就依先生所言。”
    “还有一事不知将军如何打算?”贾诩跟着起身,对刘琮说道:“江东水军在周瑜率领之下进入巢湖,观其所为,似乎不是与我军为敌,但这样任其泊于巢湖,对九江郡而言,还是有些隐忧啊。”
    “现在孙权已死,倒是该对其有所动作了。”刘琮苦笑,对贾诩说道:“说实话,琮对于如何收降江东水军,并没有太大把握。周公瑾乃大才,若能招来当然最好,可以他与伯符之关系,只怕很难达成心愿。”
    贾诩也笑,笑的颇有些意味深长:“只要将军以至诚待之,何愁水军不降,周郎不来呢?”
    
   

第251章 乱世所图家门安
    建安五年冬,大寒。在张昭等人护送孙权灵柩返回吴县的当天夜里,一场大雪飘飘洒洒,及至天明尚未停止。
    随着孙权死讯传开,吴郡太守朱治向荆州刘琮请降,未几,荆州军魏延、赵云率部进入阳羡、乌程等地,孙氏残部望风而降,会稽郡富春、山阴等地,县令长或弃官而走,或派人请降。江东形势愈见明朗,原本就不怎么忠于孙权的世家大族,自然不会让整个家族为其陪葬。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会毫无挂碍的奔向荆州怀抱。
    晶莹的雪花自天空中飞旋而下,随着凛冽的寒风在空中飘舞着,院墙上白绒绒的一层,院子里却因刚刚打扫过,而露出了地面铺着的小径。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青年,正独自在小径徘徊。看他容貌,颇为俊朗,只是英挺的剑眉此时微微蹙起,双唇紧抿着,似乎在想着颇为烦恼的心事。若是不知道的人,多半会以为青年正在为情事烦忧,然而只有这位面白无须,身材欣长的青年自己知道,他是在为家族的未来担忧,在为如何取舍而烦恼。
    青年姓陆,单名议,字伯言。他所在的家族,在江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是“吴四姓”之一的陆家,在当地乃是首屈一指的大族高门。然而自从庐江战乱之后,这个庞大的家族已经陷入了衰败之中。
    兴平二年,孙策攻陷庐江,这一年在吴郡躲避战祸的陆议年仅十二岁。陆议的祖父陆康时为庐江太守,作为太守陆康是非常称职的,得到了庐江郡军民的一致爱戴。那时陆议虽然因为父亲早丧,而一直跟随陆康,在皖城读书,但随着陆康与袁术交恶,为避免家族蒙祸,陆康便将他送回吴县。若非如此,陆议早晚会像祖父陆康一样,被举为茂才,出任地方官僚步入仕途,继而靠家学与势力立身立业,成为名臣,享誉天下,终此一生,得一个谥号。
    不幸的是,袁术派来了孙策,围攻庐江两年,陆氏宗族百余人殁亡过半,陆康也在城陷之后一个月内病逝。从此陆议的人生改变了,过往一切光环全部被剥夺。作为失败者,被监视,被提防。陆家,便这样从高门大族逐渐落败。
    对此,陆议的心底埋藏着深深的仇恨。他恨袁术恃强凌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