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288部分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288部分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7章 元龙豪气今何在
    广陵太守府内院,数名仆从抬着一具木榻置于树下,仲春的阳光穿过嫩绿的枝桠和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榻上那人清瘦的脸庞上。待仆人散去之后,这人才缓缓睁开双眼。只见他脸色苍白,眼窝深凹,枯树枝般的双手颤抖着掀开身上覆着的锦被。这个被病痛折磨得形容枯槁的人,正是广陵太守陈登。
    他贪婪的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使得胸口传来的烦懑之感略有舒缓。两年前华佗曾给他诊断过病情,说他“胃中有虫,欲成内疽”,其实那时陈登已不思饮食,吃什么都没有胃口了。如今病情加重,他派人再去寻找华佗,却遍寻无着,杳无音讯。
    陈登并不害怕死亡,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在这个乱世之中,尚未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便弃世而去,撒手人寰。
    春日的阳光让陈登的脸色红润起来,他感到了久违的活力,在体内滋生,然而这暖洋洋的舒适的感觉,又使得他不禁微微闭上双眼。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少年时,陈登便已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便举孝廉,被朝廷任命为东阳长,及至任广陵太守时,明审赏罚,威信宣布。当初海贼薛州之群万有馀户,亦束手归命。
    朦胧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当时他和父亲还在徐州,陶谦病死之后,刘备谦辞不肯领徐州牧,正是自己看出刘备的担心,不过是害怕诸侯不服,于是对刘备说道:“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那时的刘备兵不过万,将只关、张,生怕领了徐州之后被诸侯相攻,说什么也不肯答应,自己又对他说:“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刘备却仍旧不允,可惜自己那时声望浅薄,毫无根基……
    当时曹操、袁术都对徐州虎视眈眈,若刘备不领徐州,则徐州必遭战乱,为了免于此祸,只能求助于袁绍来说服刘备。还记得当初自己给袁绍的信中是这么写的:“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在袁绍的支持之下,刘备这才得以领徐州牧,若非后来陈宫等人引吕布前来,徐州又怎会数遭兵灾?
    想到此处,陈登不由长叹一声,彼时自己对刘备颇为敬重,觉得刘备有王霸之略,但是现在看来,曹操和另一个人,亦为当世之杰。只可惜自己看不到,将来谁会问鼎天下。
    一阵馥郁的花香,随着徐徐春风轻柔的飘拂而来,缕缕阳光中纤尘飘荡,陈登怔怔地看着,心中没来由的涌起一阵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这乱世之中,人命轻如尘,贱如土,然而即便如此,也要如朝霞一般绚烂,哪怕转瞬即逝,亦要留名于史册……
    “府君。”有人在木榻侧后轻声唤道,
    陈登睁开双眼,见榻上小几已摆上了食盘,洁白如玉的生鱼脍盛在彩绘三鱼纹漆盘中,显得格外诱人。他伸出枯瘦的手颤抖抖的夹了一箸,在猩红的胎虾酱中轻轻一蘸,缓缓送入口中,混了葱末的酱香立即在口腔中化开,鲜嫩柔韧的鱼脍使得陈登满足的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病正因此物而起,也曾在华佗的嘱咐下少吃,甚至几乎不吃了。
    然而去年康复之后,陈登却又忍不住继续吃起生鱼脍,直至年底时病重,这才又戒食此物。
    来日无多,病入膏肓,戒之何用?陈登缓缓吃着,细细品着,咀嚼着,然而胸口阵阵烦闷燥热之感,使得他不得不放下木箸,神情疲倦的摆了摆手。
    侍立一旁的仆人摄手摄脚的端起食盘,悄悄离去。
    阳光偏移,树荫遮蔽,陈登抬起手放在额前,想起之前刘琮遣使送来的书信,不觉有些黯然。当初在江东时,刘琮的招揽之意就很明显,但陈登却不能轻易背叛曹操。然而自去年刘琮吞并益州,攻取汉中之后,陈登便意识到,刘琮已经势力大成,恐怕下一步,就是进军中原了。广陵所在之地,便立即首当其冲。
    自病后上表请辞以来,陈登便一直在等待,虽然现在还未有消息,但曹仁成为徐州刺史的消息,却让陈登明白,曹操并没有打算放弃广陵。毕竟广陵郡的地势太过重要,只要扼守于此,江东之兵便无法北上,徐州自然无虞。
    对于曹操和刘琮,陈登内心是非常矛盾纠结的。一方面曹操雄才大略,又占据了大义名分,另一方面刘琮经天纬地,亦是盖世豪杰,正如日初升,其势煊煊。双方都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可谓旗鼓相当。若是自己还有时间,或许可择其一人为主,定可随之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可惜……
    江东在刘琮治下日渐强大,更不用提其根基之地荆州,在陈登看来,如今刘琮很可能会对广陵用兵,给曹操侧翼制造巨大的压力。而且荆州军现在已占据寿春,等若在淮河上钉入了一个楔子,曹操不将其拔出,将对徐州构成极大的威胁。双方很快就会兵戎相见,广陵只怕又要陷入战火之中。
    可惜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了。陈登觉得眼皮越来越沉重,眼前的阳光也逐渐朦胧起来,在那些穿过树荫的光柱中,纤尘飞舞渐迷人眼。
    “兵死之鬼憎神巫,盗贼之辈丑吠狗。”陈登以前并不太相信鬼神之说,此时却不禁想起这些年因自己而死的士卒,那些在血与火中苦苦挣扎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哀嚎惨叫之声在耳边响起。
    蓦然,一道阳光穿过树荫照在陈登的脸庞上,那些纷乱的人影和嘈杂的声音立即消散无踪,陈登只觉得眼前白茫茫的,一种说不出的舒适之感将他托起,宛如飘上云端一般,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平静的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建安八年春二月,陈登病逝于广陵太守任,时年三十九岁。
    数日之后,刘琮祭祖于道,领千余护卫出襄阳,往江东而来……
    
   

第438章 视江东用兵淮上
    所谓祭祖于道,并不是祭祀祖先,而是祭祀祖神,也就是保佑远行之人的神仙祖。相传祖是黄帝之子,名叫累祖,好远游,死于道路,故自秦汉以来,祀以为道神。对于这种祭祀活动,时人是非常看重的。刘琮虽不信,却也不加废止,毕竟许多事情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还未出荆州之境,船队方至夏口,刘琮便收到消息,陈登已于上月底病逝,心中不禁有些黯然。
    陈元龙之才气与豪迈,纵横千古,在南宋豪放词作中多见引用其典故者,可惜降年夙陨,功业未遂。对于刘琮来说,颇为遗憾。他虽然并无绝对把握能延揽陈登,但他相信以陈登绝不是看不出大势之人。陈登死后广陵必为曹操派心腹之人镇守,虽然现在还不道是谁,但肯定会对淮河之战役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动摇刘琮的决心,若要自淮河用兵,则必先稳固淮河防线,若欲淮河防线稳固,则必取广陵郡。相信曹操也已对此非常重视,否则也不会任曹仁为徐州刺史,坐镇彭城了。
    船队在夏口只停留了一日,便继续顺江而下,不数日便至春谷,转芜湖入潥江,过潥阳、阳羡后渡湖便到了吴县。
    对于江东的治理,刘琮一直未曾松懈,所谓治则合,乱则分。非但江东如此,天下大势又何尝不是?历史治乱更替,天下大势也随之分合变迁。
    在江东推行的新政,正是为了增强江东地区的凝聚力、向心力。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江东的世家大族选择了合作,使得新政顺利推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百姓安居乐业,生产生活得以保障,社会自然便安定下来。在刘琮看来,汉王朝的统治秩序解体,是社会各方面矛盾激化的产物,所谓外戚专正、宦官弄权甚至董卓擅行废立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还是严重的土地兼并加上天灾**,才使得太平道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最终酿成黄巾之乱。
    正因为汉末社会矛盾激化,这其中既有门阀与寒门的争权夺利,也有土地问题引起的饥民、流民暴动,既有统治者内部的纷争也有门阀之间的斗争。当所有这些矛盾都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时,社会离心力滋长,统一的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各地域的**性突显出来,地理上离心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从而使得天下呈现出分裂的局面。
    对于刘琮而言,吞并江东和益州,不仅仅意味着地盘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军队的增加,还意味着要重新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至少在荆、益、扬、交建立新的统一局面,就要求刘琮必须先整合各种社会矛盾,消弭各种政治上的离心力,才有可能消除地理上的离心力,结束分裂,重建统一。
    只要当下广泛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政治上的离心力未曾消除,地理上的离心力便会继续存在,保守的便依旧保守,分裂的还是想着割据一方,那么统一的局面就很难重建。
    在这方面刘琮自认做的还不错,而曹操也不比自己差,刘备现在也开始注重于世家大族的支持,开始逐步整合。如今天下纷乱之际,形势错综复杂,在纷乱的漩涡中,有多少人能够认清形势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调整自己的政策,继而改变运动的方向呢?有时候,即便个人有这种清醒的认识,但要想纠正历史所酝酿出的力量所推动的方向,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些看不清天下大势,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政策的诸侯们,已经渐渐消散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焉、袁术、孙坚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现在却都已成冢中之骨,其势力要么被扫灭,要么就正在被瓜分。
    纵观历史,刘琮得到的教训是,争夺天下者,一定要有救黎民于水火的济世情怀,以天下的黎明百姓、苍生疾苦为念,在乱世中以澄清天下、安定天下、重建统一为己任,切不可为一己之私而称王称霸、贪欲恣肆,嗜于杀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琮觉得曹操和刘备与自己乃是同路人,可是若想天下一统,却只能彼此征伐,这或许便是历史的必然吧?
    江东这两年未受战乱之苦,新政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生产,吸引的流民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社会矛盾逐渐减弱,很少有人叛乱,对此刘琮很是满意。顾陆朱张等世家大族也从新政中获得了很大利益,对于新政也由抵触改为支持,特别是刘琮吞并益州,攻下汉中之后,已呈现出横扫天下的气象,使得保守的大族也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
    这在他们迎接刘琮的宴席之上便隐晦的表现出来,虽然其中大部分还不知道即将进行的淮河之战,但刘琮在这个时候到江东来,想来绝不仅仅是来巡视这么简单。
    “大将军并有四州之地,却位在列侯,实不相称也。若以吾论,当封王才是。”有人与同席之人低声细语的说道。
    那同席之人颔首道:“是啊,大将军乃皇室贵胄,值此乱世,不称王何以收人心、定大义?”
    先前那人却低低的叹了一声,见无人注意,这才接着说道:“然则若是封王,这王号却不好定啊。”
    “哦?”同席那人先是蹙眉沉吟,想通其中道理之后,也便点头道:“这倒是,若以大将军成武候之号封成王,虽有先例,却不为美。若以荆州故地封楚王……”
    楚王之号就更不用说了,更何况自高祖分封诸王,楚王多封在徐州,历十二代于王莽时绝,光武之后便再无楚王。
    那么以刘琮鲁恭王之后封鲁王呢?似乎也不大合适。
    这样的烦恼早在刘琮来到江东之前,就在很多人心里生根了。他们所图者,不过是水涨船高而已,然而事实上随着刘琮实力的增长,地盘的扩张,这种言论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以刘琮现在的爵位和官职,已经对治理各地有些不利的影响了。因为刘琮即便有开府任命官吏之权,但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再说他到顶才是大将军,麾下的文臣武将,都是低职高就。
    例如张昭以抚军中郎将任成武候府长史,下面的太守也还罢了,将军清一色的杂号,属官更是功曹、掾属一大堆。虽然待遇上并没有因为官职低而有所减低,但到底说起来不好听啊。
    席间的窃窃私语,并没有影响宴席的气氛。刘琮所关注的,是江东文武的状态,即将开始的淮河之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后方的这些文武官员。如果不能同心协力,很可能会对战局造成不利的影响。
    按照参谋府制定的作战计划,此次出兵的后勤供应,将由江东负责其中的一部分人力,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