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熬鹰航空业 >

第214部分

熬鹰航空业-第214部分

小说: 熬鹰航空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最后,白所长的话拖得很长,声音也咬的很重,显得对这决定有一种不容反对的意味,就准备看看有谁不服。

    本来还有一人有些担心,但看到白所长一脸的坚定,还有于总师的摇旗呐喊,坚定的站在白所长的决定后面,其他几人都是一副我无所谓,你们定下来就好的样子。

    看到这情况之后一下就怂了,安慰着自己:杨辉的能力还是很不错地,大家有目共睹,现在是时候将他扶起来,正式站在前台也好。

    杨辉倒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高位惊到了,让自己这么快就走上前台,这是不是有些

    “不不,我还是先去钛合金加工基地去先历练一下为好,我对管好钛合金加工基地很有信心,一定能”

    没等杨辉继续说下去,于总师就对杨辉摇摇头。

    “不行,刚才我还觉得你去钛合金加工基地干不错,但现在我觉得老白说的也有道理,你还是直接接手总经理职务好一些,现在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一两年时间,会帮你坐稳总经理位置。”

    于总师说了,白所长也接着教育着杨辉:“要不然等两三年我们都退了之后,你再突然坐上来就显得很突兀,你要坐稳位置就只能靠你自己,少不了要经历一番风波,西南科工这时候可经不起内耗!”

    前面的杨辉都不觉得是什么问题,杨辉从来不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在建立起钛合金加工工厂之后,和其他人在正面竞争总经理职务会落于下风。

    但听到最后一句“西南科工经不起内耗”这句话,就说到了杨辉的心坎里,西南科工确实经不起这内耗,既然有办法无损完成权力过渡,杨辉自然愿意这样做。(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验证机首飞

    86年的最后一天,西南科工却依然是忙绿无比,位于贵洋的钛合金加工的基地落成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在白所长的带领下,整支接应队伍已经从黑龙河边境口岸完成交接。

    钛合金加工工艺设备的到来已经**不离十,苏联的设备安装人员、技术培训人员也是再一次踏上个共和国的国土。

    唯一值得一提的则是苏联得到情报内容时的表情,简直就跟火烧屁股了一样,啥也不管拔腿就跑,看样子是去核实情报处理这些麻烦事去了。

    当设备装上火车皮之后,整支队伍再次出发南下。一部分往西南科工,一部分则是往洪都走,莫罗佐夫试飞院的罗伯斯副院长有主持试飞L39教练机的经验,这次也被光荣的派到共和国南方渡过严寒的冬季。

    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的洪都又比两个月前石屏去苏联访问的时候情况要复杂很多,北约情报网络在苏联撒下了巨网,莫罗佐夫试飞院这样的重地自然是没有错过的理由,对于共和国开始和苏联接触的消息,北约国家已经做出了反映。

    意大利马基公司已经有所让步,虽然还是不愿意在反尾旋试飞中合作,但为了不让共和国和苏联走的太近,马基公司派出大批技术人员到了洪都厂,在陆总师的带领下对强五进行现代化改进,同时也监视共和国和苏联的合作进程。

    到时候莫罗佐夫试飞院、马基公司之间,又会在洪都这块异国土地上爆发出怎样的龙争虎斗,在共和国又能受益多少呢?

    这都是一些后话。由于偏移了历史轨迹,杨辉也不知道最后成什么样。杨辉现在正眼巴巴地看着被命名为YZ1的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这款验证机已经首飞了有一个月半时间了。但现在这次试飞的意义又不同。

    前几次是对飞机本身进行出厂试飞,飞的很保守。现在不同,这次将会更加大胆地针对性对大边条翼带来的优缺点进行测试,也就是说现在的试飞才是这款技术验证机真正要做的活。

    “厉云,前几次的试飞都很保守,对电传系统的要求不高,甚至就没有做过大幅度的机动动作,这次要做一些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大仰角机动,对电传系统的要求很高啊!”

    杨辉现在没有去打搅试飞员。他从最开始就关心大边条翼的研究,这是西南科工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现在杨辉对验证机本身气动设计已经没什么担心,唯一还有不放心的也就仅仅是这架验证机所使用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

    作为这次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研制中的一员大将。厉云虽然只是一位跟随导师来参加项目的学生,但架不住他在电传飞控、软件编程中的多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在这次的项目中大放异彩,就连诺斯罗普的技术主管都对厉云表现出的能力刮目相看。

    以至于这次参加电传飞控攻关0611、洪都两大单位都抛出橄榄枝,要准备把这人才招揽到麾下,好在杨辉早就有了准备。厉云这位表现出非凡能力的潜力股早就是西南科工阵营的一员。

    起飞之后做了一下热身,马上就要做大幅度机动测试,杨辉自然是和厉云站在一起,有啥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提出来。

    厉云作为这次飞控编写中的主力科研人员。对飞控中的飞行控制率很有信心。

    “只要飞控的硬件方面不出问题,那整个飞控就不会有纰漏,飞行控制率是不会出大问题的。我们模拟运行了很多次,一直都是运行顺畅无差错。”

    厉云对这次的飞行控制率编写很有信心。甚至他的自信感染了杨辉这位总经理,现在的验证机试飞是杨辉上任之时开始的。容不得出什么纰漏。

    试飞员将操纵杆拉起,飞机进入大仰角飞行阶段,这就明显看出了大边条翼的优越之处,和歼七四试飞中的大迎角爬升相比,实在要好上太多、太多。

    两款飞机都是同样的推力,大边条翼设计仰角可以做到更大,维持大仰角爬升的时间也更长。随即是试飞员对下一个试飞项目做出试验性的动作。

    迅速蹬舵,飞机进入现代空战中非常注重的盘旋飞行性能测试,要测试的不是稳盘旋性能,而是瞬盘性能。

    瞬盘性能是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中是非常重视的一点,在第三代战斗机中,高性能导弹的出现,需要的就是先敌人发现、先敌人锁定,然后发射导弹。

    为了抢先发现敌人,就需要雷达抢先照射敌机,需要机头先指向敌机,需要更快的机头指向速度。机头指向速度就是指:瞬盘。

    空中飞行中的验证机就做着这个动作,伴随着大边条翼的气动改善之后,试飞员和地面的测控人员惊讶的发现,采用了大边条翼设计的飞机瞬盘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于总师,你来看看这份测控数据,这是我们最开始风洞试验中都没有发现的新情况,大边条翼设计对瞬盘能力有很大的一个增幅,这一点的出现再次将大边条翼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一个档次。”

    说着,刘军就把刚才拿到手中的测控数据递给于总师,尽管飞机还没有降落下来,但地面已经产生的巨大的轰动。

    紧随而来的杨辉也得知了这一重大利好消息,大边条翼对瞬盘能力有增幅,这又是一个新情况。

    围着一大群人在这里,不仅有西南科工的科研人员,诺斯罗普派来的技术人员也喜不自禁,当时诺斯罗普研究小边条翼的时候还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现在一试验就出来了新的情况,真是实践出真知!

    “的确是新情况,这说明我们对大边条翼的探索还不够,现在我们需要再进一步对大边条翼的研究加大投入,争取在87年年底之前将大边条翼的试验做完,彻底掌握这一技术。”

    杨辉首先表态要加大对大边条翼技术的投入,诺斯罗普技术主管也紧随其后的表示会要求美国母公司排出更多的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科研设备。

    离开激动的技术人员人群中,杨辉来到跑道旁边,就等着试飞员将飞机平安的开回来,只有飞机飞回来,才能保证后续的试飞、科研进度才能有序开展。

    亲自将登机梯搬到试飞机旁边,又上去帮助试飞员打开座舱盖,第一时间和试飞员握手表示祝贺。

    “感谢,这次试飞让我们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数据,有了这数据的佐证,我们对大边条翼气动性能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后还要看你继续试飞!”

    试飞员虽然不是西南科工的主力严修福队长,但也是经验丰富,从歼教七A开始就一直驻扎在西南科工执行试飞任务,对西南科工研制的歼教七A,歼七四飞机都有深入的了解。

    刚才做瞬盘试飞的一瞬间,就感觉到了这款大边条翼试验机的不同之处,瞬盘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简直和老式歼七飞机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

    “一定、一定,这次新情况我也没有想到,到现在都还有些难以平静,以后的试飞我会全力以赴的。”

    能不高兴、刺激吗?做个形象的比喻稳盘是地面汽车的小半径转弯,瞬盘就是更牛逼的漂移,正常的转弯肯定没有漂移来的刺激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遇到宝贝

    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获得空前成功,测试到的数据表明大边条翼技术的潜力远超最初的估计,西南科工自然加大了对大边条翼技术的投资力度,倒是诺里洛普方面的回应还不大。

    距离上一次技术验证测试试飞已经两个月,已经是87年二月底,云贵高原的春意越来越浓,这时诺斯罗普又传来消息,让杨辉为之一震。

    看着诺斯罗普传来的消息,杨辉陷入了一阵沉思,这美国人倒是有些意思,现在提出要加深技术合作,却又不给具体的提示,看样子倒是像空口白话,没有任何意义,不管它

    看到第二份公文之后,杨辉这才眼前一亮,或许应该把早已经准备好计划拿出来引诱一下美国人了。第八届国际吸气发动机会议,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

    看到冠以了‘国际’两个字之后,这就说明会议很有影响力,事实也正是如此,国际吸气发动机会议,最主要还是对透平类发动机的研究,也就是涡轮转子是发动机这一类。

    共和国在85年的时候就承办了一届这会议,地点就设在帝都香山,当时共和国数得上的吸气式发动机研制界专家都被拉去了,而当时主持召开会议的就是吴忠华老先生。

    现在第八届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再次召开,而地点则是安排到了美国,作为五大流氓之一的共和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虽然比较落后,但好歹也是还有存在感的。

    加上前不久涡扇10发动机随着歼七四发动机的展出。性能被公开展示,也还勉强算是不错。于是来自美国的邀请函,通过诺斯罗普公司的手发到了西南科工手中。

    看着这一纸邀请函件。杨辉倒是自言自语的坐在椅子上说到:“要去参加会议也是应该,但这回吴忠华老先生肯定是没法去了,或许可以考虑安排一些年轻人去见见世面。”

    西南科工现在年轻人比例已经是一年更甚一年,每年分配到的年轻大学生、研究生都挺多,是该要加速年轻一代的培训了。

    想了很多,杨辉已经准备好要回二所安排一下,通用公司那边的机会也该要利用起来。

    最后却还是没有去二所,杨辉径直来到了新的钛合金加工工厂,这里已然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工程兵部队的能力确实强大。经过接近五个月时间的建设,厂房早就建设完毕,其他配套设施正在进行建设。

    最主要的钛合金加工厂房早就建设到位,加工设备都已经开始了试运行,钛合金材料精炼车间建设进度还有些落后,大概要年底才能初步投产。

    只能是采用苏联毛胚开始试验性的加工,在苏联专家的培训下,大量的技术人员在不断成长,做出的产品性能还不错。已经可以勉强装上发动机使用。

    杨辉自然不是跑来听苏联专家讲课的,他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办,找到许久没有见面的白所长,杨辉有事要商量。

    “所长。我这次来加工基地这边,主要还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商量一下,运作好了我们说不定又能有一次类似从苏联搞到钛合金加工技术一样的好处。”

    杨辉早就有了想法。现在基地具备了钛合金加工能力,可以开始对钛合金材料做的机械构件进行研究。用以支持杨辉的理论。

    白所长对杨辉上任这半年的工作很满意,看到杨辉过来。本来是打算和杨辉交流一下管理心得,但杨辉这突然又带来的新消息,勾起了白所长的兴趣。

    “什么情况,说来听听,能搞到堪比钛合金加工的技术,我肯定是举双手支持,有什么计划都可以研究研究,我这边肯定给你最大的支持。”

    有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