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熬鹰航空业 >

第502部分

熬鹰航空业-第502部分

小说: 熬鹰航空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辉心里面反正是一万个不相信,就现在军队提出的这种要求,你别说是奉天这边了,就算让中航西南来操作也不见得就能够迅速完成,要知道之前对苏27系列战斗机的气动没有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摸清楚设计,反正是颇为困难的。

    对于自己的老同学接手这样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杨辉只能在心里面默默地表示,兄弟你一定要带领麾下的科研队伍好好埋头苦干才行,作为老同学的杨辉也只能是多多帮扶一下,其它的就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办法。

    “很有挑战的一个项目,对于三翼面设计不说你们中航东北,就算我中航西南同样也没有接触过,但要是你们有需要配合的话,只要是原则上没有问题的,中航西南会尽量配合。”

    这时候已经不是杨辉来走后门拿子系统的问题了,这完全就变成了中航西南尽心尽力的帮着坑硬骨头,这情况两人都是心里明白的很。

    啥也不说了,两人猛地相对大笑:“好啊!我等的就是你老同学这句话,那我现在就直说了,关于雷达的问题我可以直接给你提前公布,你们公司旗下光电探测系统公司带来的雷达项目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我们和空军商量对比之后,已经定下了这次的雷达供应单位就是光电探测系统公司,现在综合来看你们的雷达是性能最优秀、也是进度最快的,所以也只有它才能够满足我们国产化苏27的进度要求。”

    这话就算是好消息了,能够提前知道结果,这总归是让人可以放下心来的好事情,其它的你还想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大家总归还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要能随机应变,一切都是可以好起来的。

    虽然一早就猜到了这种结果,但现在咋一听到结果终归还是令人高兴地:“关于雷达方面就放心好了,光电探测系统公司都能够研制预警机系统,技术上肯定没问题,而且这款雷达更是提前了好年就有进行相关的研究,总体上是不会有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你们对雷达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没有?”

    杨辉这本来就只是一句无心之言,却不曾想到王长庆还真就当真了,紧紧地接着这话茬提出了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问题。

    “好吧,你既然都主动说到了对雷达的特殊要求,那我这就借机会把军队要求的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提出来,这必须要涉及到你们雷达系统的研制工作,现在有可能做到对隐身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吗?”

    真要说实话,王长庆在说出这话的时候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这年头对隐身目标的探测一直都是大难题,军队虽然是提到过加强苏27对隐身目标的探测,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对此做太多的硬性要求,现在的王长庆同样也只是顺带提一下而已,成与不成也都是无所谓了。

    却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年头对隐身目标探测一直都是大难题,毕竟这时候隐身目标本身也还没有发展到高。潮阶段,既然矛都还没有彻底发展成熟,相应的盾自然也不可能直接就一步登天。

    但是杨辉是谁,这可是来自2010年之后的人,那个时候世界各国对隐身类目标的探测都还算是小有成果,单在战斗机方面而言,其实最好用、最实用的办法就只有一个:双波段雷达。

    未来海上的军舰在盾舰的发展中会陆续进化成双波段,以此做到在增强探测距离之后,也还能够更有效的对抗隐身类目标,同样的道理,把双波段雷达搬上战斗机之后当然也能够行得通。

    这就涉及到上一位面毛子在新苏…35战斗机上面祭出一项有意思的技术:战斗机襟翼雷达。

    所谓的襟翼雷达其实很简单了,这主要就是因为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出现,机载雷达天线的形状布局就可以更加的灵活,反正都是若干个小T/R组件阵列而成,此时的阵列是什么形状就无甚所谓了。

    用圆形阵列没问题,这是比较常规的战斗机机头雷达布局,但是要说改成矩形阵列其实也没有问题,比如毛子就是这样干,直接根据战斗苏27家族的前缘襟翼内部闭式盒段形状,还愣是把百十来个L波段T/R组件塞进了襟翼里面。

    这一下就好玩儿了,在机头安装常规的X波段火控雷达,满足最基本的多功能使用需要,在襟翼里面安装异型阵列的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从而出其不意的实现对隐身目标探测和警戒。

    L波段的雷达比较适合远距离探测和警戒,但是由于它的波长原因,却又并不适合作为火控照射雷达,所以火控雷达一般都是X波段雷达。

    而设计隐身战斗机的时候虽然号称是全方向、全波段雷达探隐身,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吹的,真正的隐身战斗机主要还是注重对X波段的隐身控制,对于其它波段的雷达虽然也有一定的隐身效果,但这家伙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用L波段的雷达出其不意的一照之下,还有可以有不错的探测效果。

    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采用L波段的空警2000、费尔康号称能够远距离探测隐身目标的原因,这可不仅仅是因为预警机的雷达功率大的原因而已,这L波段的雷达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现在好了,L波段的T/R组件直接就可以从长红采购到,而有了成熟的T/R组件之后,襟翼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周期会更加快一些,到时候就可以按照毛子上一位面在新苏35上面干的那样,给这次国产的苏…27也装上这等好东西,自然也是可以实现对隐身目标有效探测。(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三章:成熟一点,像我当年一样

    襟翼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绝对的好东西,特别是上一位面毛子自己都在苏27家族中安装使用的,这至少就证明技术上是绝对可行的。而既然技术上可行,现在国内又有能力研制L波段的机载襟翼相控阵雷达,那也就直说了这次的相控阵雷达项目。

    “大概在技术上就是这样,我们中航西南绝对有能力提供这一技术,也可以在雷达的研制进度上追上苏27的国产化,所以这就看你们是不是愿意接受这一项新技术,毕竟在此之前的全世界所有军用战斗机上面都没有用到过这种技术,谁也说不好最后的效果如何。

    东西再好,你也要看做系统集成的单位是谁,至少就现在的奉天所方面而言,杨辉还真不敢说他们就一定能接受并加装L波段相控阵雷达,至少现阶段奉天所最大的任务就只是实现苏27的国产化而已,性能提升也是后期的需要。

    但这时候的情况主要就好在负责国产化苏27的总师是王长庆,一位当年和杨为、唐长红、杨辉三人住同一个寝室的大神,而这时候的杨为、唐长红都已经混的相当不错,那副总师或者总师的职务绝对是亮瞎人眼。

    那么相应的要是说王长庆没有一些想法,那也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的室友们都已经崭露头角,自己这次也不能落后,好不容易接手一个大型项目,要是还没有做出一点业绩、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这个方案听起来确实很有可行性,不管你们最后能不能按时提供L波段的襟翼相控阵雷达,这次我们也一定会把该技术列入到国产苏27战斗机项目的新技术研发目录,至少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反隐身方案,到时候我们也是用定了。”

    能够迅速地下定决心,这倒是出乎了杨辉的意料之外,倒也是表明了王长庆在奉天所这边还是属于典型的行动派,干起事的时候更是雷利风行,能够有它领导苏27的国产化工程,这样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

    伴随着杨辉轻易地帮着解决了国产苏27对隐身目标探测这个要求之后,这就给了王长庆一个很好的信息:自己这位老同学果然是很有一套,绝对是属于非常有想法的那种,这就必须要多多咨询一下,说不一定就还能有些新的收获。

    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为了能够按时给军队提供优秀的战机,为了

    “L波段雷达很不错,那么我就再提一个不情之请,主要是想要听听作为中航西南公司的总经理,你们对于这次国产苏27战斗机项目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看法没有。噢对了,说了这么久也还没有把这次国产苏27战斗机的军队编号告诉你们,这次国产苏27战斗机编号为歼11。”

    对于这歼11的编号,杨辉倒是没有太多的看法,无非也不过就是一个编号而已,你要延续上一位面歼11/15/16的编号都没有问题,但要是打算接着歼18的编号来个歼19其实也无所谓,只要不把歼20这个代号给占了就好。

    倒是刚才提到的关于国产化27的意见,杨辉这时候还真有一些想要说的,毕竟这苏27的国产化还是对军队有很大的意义,它说起来对中航西南的冲击虽然有,但杨辉也不能因为它对中航西南的战斗机订单有一定的冲击就选择视而不见,还是觉得应该给自己这位老同学提醒一下。

    好好地想了想上一位面苏27家族的各种发展历史、成功与失败之后,总结各种问题和原因,杨辉还是觉得这次的国产化改进或许是有一些太过于激进了。

    倚靠着沙发,两人如同在大学的时候那样:“我就这样说吧,苏27国产化打的就是时间差,主要是因为现在军队急需重型制空战斗机,所以选择引进并国产化苏27战斗机,那么这第一步就不是让军队看到多美好的未来,反而是早一些拿到生产的型的歼11才是正理。”

    而这次歼11项目中直接就瞄准苏27M去,杨辉就觉得明显是不靠谱的,上一位面苏27国产化之后的歼11系列早期没有太大的技术进步,那是因为军队急需三代机顶到一线去。

    现在这一位面虽然有了十号和歼18两款战斗机可以顶上去,看起来有时间和机会给歼11来精雕细琢,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并非如此吧!

    歼11系列在这一位面确实并不如同上一位面那样要的很急,而且看空军的意思,好像也是打算让奉天所把国产的歼11的性能整上去。

    那是现在歼11最尴尬的问题就是,它立项上马的时间几乎已经和之前中航西南四代轻型为同一时间,甚至还要更晚一些,这就意味着一旦歼11项目拖长了的话,来自四代轻战的跨代竞争就会压得歼11喘不过气来。

    更何况,马上就要展开竞标的四代重战也要开始了,到时候歼11的立项恐怕也不会比四代重战早多久,至少按照中航西南的预计,最早是有可能在2005年左右就实现四代重战的定型交付,到时候来字四代重战的压倒性优势,恐怕歼11系列更是难以有所起色。

    诚然也有可能会因为四代重战的造价高,肯定军队还是会采购一些歼11系列的三代重战,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

    这一位面的歼11唯一能走的道路就是上一位面山鹰的路数,上一位面的山鹰就是趁着洪都的L…15还没有来得及成熟之前,使用了一些成熟可靠的技术解决部队的急需,这才**丝逆袭翻身,最后赢得大笔订单。

    这一位面的四代重战不是L…15,但是歼11唯一能够走的路却只能是上一位面的山鹰那样,先用成熟技术把飞机交付使用了之后再说其他的后期改进,没看到上一位面的山鹰不还是在最后魔改了FT…2000出口型、DSI进气道的海军型?(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四章:结构补强

    但说实话,杨辉说的话是正儿八经的很有道理,只不过良药苦口,这就要看作为总师的王长庆能不能听进去了,毕竟这可是王总师第一个大型项目,要是真的迟迟做不出出色的成绩,或许他本人也会无地自容。

    而且杨辉也能够看得出王长庆心里面还很是纠结的,或者说是在各种挣扎着,他心里面对于杨辉刚才所说的一番话肯定也有过各种衡量,要说没有想法肯定是不可能,但最终还是要必须承认现在的首要任务确实是完成苏27的国产化,军队提出的苏…27M也只是一个中长期指标而已。

    这时候的问题就很尴尬了,需要作为总设计师的王长庆来做一番艰难地取舍,是到了衡量一位总设计师能力水平的关键时刻了,要是决定正确自然就是名利双收,若是失败的话,那不过也是功败垂成罢了。

    也是经过了一番艰难地心理抉择之后,这才有了初步的一些想法:“就是说我们的歼11要速度,那么我倒是觉得三翼面气动、矢量推力之类的可以选择先暂时放弃,这两种技术不管是我们共和国,亦或是毛子他们自己,恐怕大家也都还没有搞清楚,所以风险是有些太大。至于其它的,我倒是觉得都可以先试一试再说,我们国内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堪用。”

    对于这比较堪用的说法,肯定也是经过了一些评估的,至少雷达、玻璃化的座舱和航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