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熬鹰航空业 >

第618部分

熬鹰航空业-第618部分

小说: 熬鹰航空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国有自己的特殊的史原因,导致了工业发展是典型的以大型项目为主导,然后反向来拉动基础工业的发展,这在早期计划经济的工业发展中,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再加上早期的共和国是追赶阶段,各大项目不管在国内看来有多难,其实都有国外的实际目标为参考,多少还是可以省略掉很多地麻烦,特别是基础性科研上面,这方面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

    然而,到了需要真正完全自主开发大型成套项目的时候,早期所需要做的基础性科研投入,那是绝对海量地,甚至这比整个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源还更多,一项成熟的基础性技术,需要成千上万次的研究,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到最后,这才能够从各种数据、结果中选择性地得到自己所需技术。

    这一系列的各种要求,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为先导,而这种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在共和国现在已经差不多追赶上世界主流工业强国的时候,就显得更加重要起来。

    没有了成熟的目标可以供参照,现在就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抹黑进行各种基础科学技术研究,然后从这些海量的基础科研成果当中,才能够找出极少部分能够投入到实际使用中的技术,现在的中航西南,也就正需要面临这个问题。

    诚然,之前的中航西南也在杨辉的重视下,开展过一些基础性的科研,但那些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不能复制的,几乎在此之前中航西南所开展的基础研究中,都是杨辉亲自筛选之后才留下的,也就是说:之前的基础研究也是很有针对性地进行,只不过这个情况只有杨辉明白而已。

    再往后,杨辉自己也明白,他真正能够依靠的技术型金手指已经不复存在,四代机时代已经开始,那么更往后的航空制造业发展中,会需要哪些技术,这一点他也不太清楚了,这未来就只能靠砸钱、砸钱!

    所以说,杨辉这个时候才会如此关心这笔资金的问题,单就以现在中航西南的影响力而言,若是要打算申请一些国家资金来支持科研项目,其实也能够申请到,只不过这种支持是不会太多,国家目前的大环境就是这样,科研资金总体不足,而且也不可能全部都让中航西南拿去用。

    这钱嘛,终归还是自己手里有才踏实,到时候各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更加容易的展开,至少是不至于完全受制于人。

    倒是这个时候的杨辉心里已经隐隐有些底了,特别是之前听到大领导说“100亿美元的大订单足够中航西南消化上好几年”,这是不是就已经确定了这笔订单全部留给中航西南这边?

    心里有点小激动:“领导啊,这100亿美元的订单我承认也确实不小,但中航西南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手。不过我们钱来得快,花的也快啊!特别是公司又启动了一系列的大型项目之后,资金方面是真的挺紧张,所以大领导你之前说这次订单的所有盈利,都由中航西南自己留下一事,肯定是不变的,是吧?”

    早就知道这次中航西南来汇报好消息的同时肯定有其它的事,却没想到最后会是这么一回事,区区小事居然还要来找到自己再确认一次,这简直是太那啥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种上百亿美元的大订单,要是各方势力没有人流口水,那也绝对是不可能,中航西南需要打着自己的名号、拿着“圣旨”来赶走一些闻风而动各方势力,算是可以理解。

    心里面再一合计,现在的大领导对中航西南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推心置腹,但是对中航西南这种有能力、有成绩的公司,也是相当看重,再加上之前自己和军队方面的实际掌权人已经正式交接完成,现在双方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这次的订单既然是你们自己弄到手的,我这人也说话算数,除开你们正常的企业税务之外,所有的赢利你们自己留下就好,这个只要我不松口,没有人敢乱来。”

    说到这里,大领导很是自信地挥挥手,表示这一切都是他说了能算。

    完全没有想到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这让人有些不太敢相信,难道大领导就这么好说话,好像不太科学啊!

    事实也确实不出杨辉所料,大领导之所以能答应地如此爽快,那绝对是有原因的,就比如马上要说到的新问题,也让杨辉也有些压力。

    所以答应地爽快,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紧接着又是:“这笔资金我原则上可以同意全部留给你们公司自己使用,但是我也有一些对你们公司的要求,比如之前你们所提到的新项目,现在情况如何?”

    提到之前中航西南计划中的大项目,这就让杨辉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现在中航西南手里开发中的大项目实在是太多,就连杨辉自己都不知道大领导具体指的是哪个项目,这才是现在的重点。

    但看到现在大领导期待的表情,杨辉也只能硬着头皮选一个来说说,这年头真是奇怪,别的单位苦于没有项目,大概也只有中航西南是属于项目太多,不知道该汇报哪一个,这也算是一种甜蜜的忧伤。

    “关于领导您所重视的项目,我们中航西南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的资金也跟上了,所以我们在中四的研制进度上面还是挺不错。第一架原型机的建造工作即将接近尾声,破坏性静力试验台也搭建完毕,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开始进行各种地面测试。”

    早前的中四项目是预计在96年的年底首飞,但是基于各种原因,中途又修改计划,先展开原型机的静力测试,第二架原型机再首飞,最终要是一却顺利的话,在98。99年左右小批量生产第二批原型机来进行各种飞行测试工作。

    中项目也是第一次有了节点延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阿联酋加入了整个计划之后,原型机的设计修改虽然不会大,但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影响的,但这还算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似乎也不错

    像飞机研制这种耗资、耗时极长,涉及到学科范围又极为广范的综合型工业科研项目,期间有一些在预计时间节点之外的延迟,这海真的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不说此时已经开始的美国jsf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要经多少拖延,单就是大名鼎鼎的苏27战斗机,那也是经长时间的项目进度延迟之后,这才终成一代神器。

    至于其它的大型飞行器研制项目进度滞后的事,更是各种家常便饭,特别是在共和国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航空制造业中,要不是这一位面有中航西南的出现,恐怕共和国的军用战斗机依旧是各种延迟滞后,君不见上一位面的十号战斗机,那也是用了整整十八年。

    所以,现在中四项目有进度上的延迟,对于杨辉来说虽然有些意外,但也绝对不是说不能接受,毕竟这次延迟也事出有因,能够用半年的进度延迟换来阿联酋的大量注资,换来后面阿联酋可能的超级大订单,这些都可以忍受。

    然而,杨辉能够忍受,对于现在的大领导而言,这种时间进度延迟可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中四的原定项目进度是预计在2000年左右完成,而这个时间节点,就刚好是大领导任期结尾。

    想一想,能够在自己的任期结尾的时候,共和**队首次服役一款世界最一流的军用战斗机,这也是现在这位大领导最愿意看到的事。

    在上一位面,大领导亲自过问了611所的十号工程,力保十号工程,在其任期结束的时候,留下了共和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第三代军用战斗机。

    其实这就说明了很大一问题:大领导只要有这方面的机会,就一定会想办法在自己任期结束的时候,立足于航空制造业,要留下一些有意思、并且足够博人眼球的东西。

    现在好了,原本计划在2000年左右完成研制的中四项目延后,那么这个项目直接就成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情况,这对于大领导来说,确实有点不能接受。

    “延后?你们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起来,我看最好是能够想办法将落后的进度追回来,原定的定型时间最好能够不变,你们中航西南这些年做各种项目,重来都没有项目延后,这次可绝对不能掉了链子啊。”

    话说的时候看似并不很严厉,仿佛是风轻云淡,然而也只有杨辉本人才能感觉到,这次大领导绝对在这事上面有些异样的想法了,事情有点不好办了。

    然而,中四项目作为共和国的第一款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甚至在国际上也属于绝对的高科技,即便整个项目为了赶进度,最后选择了使用部分三代半的技术,但总体设计的时候,也依旧是不断暴露出问题。

    现在能够保证后续改进过的时间节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要说抓紧时间把之前延迟节点抢回来,这绝对是难以做到。

    但是大领导的迫切需求,似乎又是必须要满足,那么思前想后,也只能是拿出另外的东西来吸引大领导的注意力。

    “明白,我们一定抓紧时间,争取把中四项目落下的进度追回来。不过,这次我们中航西南还有一个好消息要汇报,这主要就关系到民航飞机制造。”

    对于中航西南的民航客机业务,大领导还是很满意的,再想起自己首次登上mpc…75公务机的时候,心里都还是略微有些激动,毕竟是第一个坐上共和国自己量产客机的大领导,不一样啊!

    正因为如此,对于前不久中航西南已经定型交付c…818窄体干线客机一事,大领导当时还特意提出了口头表扬,甚至前不久还特意下发了一份关于《振兴民航客机工业的重要性》一文,这也是对中航西南民航客机业务的支持。

    这一次,杨辉又会搞什么东西,c…818已经服役,在民航客机制造领域,中航西南好像在短时间也拿不出什么项目了吧?

    然而,民航制造业的弯弯绕,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理清楚,至少现在这个时候的中航西南就不敢说已经在窄体干线客机市场完成全部布局。

    要说起来,这c…818确实已经定型交付,并且正在不断地量产当中。但是,仅仅这样就能够满足窄体干线客机市场的需要,c…818系列就能够和波音737系列、空壳320系列相抗衡?

    事实恐怕还并非如此,对于中航西南旗下窄体干线客机产品线,现在还是有很大不足之处,甚至整个集团上下都对此非常清楚。

    “我们的民航客机领域有c…818成功打下了基础,但是我们还远远不够,我们计划发展c…818的衍生型号,也就是在c…818的130座基础上,发展出一款150座的c…819客机。”

    听到是准备继续完善c…818客机的整个家族体系,这倒让大领导心里突然也明白了什么,看起来还任重道远啊。

    “意思就是说,你们还打算再继续衍生开发出一款载客更多的窄体干线客机,以此完善整个窄体干线客机家族体系?”

    c…818就已经是一款比较成熟的窄体干线客机了,现在中航西南继续完善整个产品线,这无可厚非,而完善整个窄体干线客机市场布局,就是杨辉要汇报的另外一个问题,也是除开中四以外,中航西南能够拿出的备用答卷。

    “我们研制c…818客机只是一个开始,130座的布局虽然能够满足大部分窄体干线客机市场的需要,但是我们要做到和波音、空客在整个窄体干线客机市场三足鼎立,那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c…818家族。”

    紧接着,杨辉又给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时间进度表:“大概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能够把最后一款衍生型号:c819定型交付,也就是说,我们在可以保证在2000年之前完成整个窄体干线客机的市场布局,在载体干线客机市场,做到真正的三足鼎立。”

    当杨辉把这情况都说出来之后,大领导明白中航西南的态度了:或许2000年之前不能保证中四的定型服役,但却可以拿出一份绝对有重量的民航制造业成绩单,这个想来似乎也不错啊!

    自己任期中,全面实现了共和国民航制造从低端到高端的蜕变,这也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政绩了,比起军用战斗飞机方面的锦上添花之举,在任期内领导民航制造业的绝地反击,似乎听起来也要更好听一些。(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这都是压力

    成功从帝都返回中航西南总公司,来自公司旗下各大分公司的负责人都已经早早在“候着”,这也实在是正常现象,阿联酋方面签下的订单太大,任谁都是流着口水,要准备赚上一笔。

    杨辉倒是对这情况早有预料,面对一众摩拳擦掌的子公司负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