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熬鹰航空业 >

第621部分

熬鹰航空业-第621部分

小说: 熬鹰航空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其它的国家,有的是不知道中四这款现目前半保密的战斗机,有的要不就是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要把战斗机队伍升级到第四代的打算,毕竟冷战结束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迎来了和平。

    聊上几句之后,杨辉带着就往观礼台去,那边是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位置,最适合这次首飞重要嘉宾观礼。

    “大家先坐下,我们先把飞机的首飞看了再说,之后有什么要问的,我会给大家作答,首飞大概还有10分钟就会开始,现在飞机在那边跑道做最后的准备。”

    不用杨辉说,其实这些嘉宾们早就已经看到了另一头的跑道起飞点,那边还有首飞配套各部门做最后的检查,飞机大致的样子倒是因为距离有点远还看不太清楚,但相信到时候的飞机滑跑到观礼台前方一段跑道时,也就能看清楚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这就飞了?

    但就说飞机的首飞工作,这种场面杨辉已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按道理说,内心已经不会再有多少激动,处变不惊是最基本的素质。可实际上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不仅洪都方面的现场人员心里激动、担心,甚至整个中航西南,乃至现场所有观摩中四首飞工作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完全放心,哪一个不激动?

    “哎!那个。。。那个中航西南公司的总经理杨辉在哪里?先把他叫过来,我可记得之前他是向我诉苦好久,那这次首飞我就让他在旁边看着,不能再让他给跑了,上次还口口声声地给我说什么中四项目进度延后,要放宽进度节点,但现在看来,他手下这些设计研发团队不配合他啊!”

    大领导还记得之前了解中四项目进度的时候,杨辉当时说什么都要把项目进度往后拖延,后来大领导都已经对此事接受,却没有想到,这次突然又来消息说项目进度追上来了,大概也算是一个小惊喜。

    这才当着一众军方兵种大领导的面,把之前的事儿一股脑全部抖出来,这次一定要把杨辉给纠过来,就是要看看这家伙吃瘪的样子。

    而杨辉被“纠”过来之后,心里也是一阵尴尬,这大领导不是存心要逗自己玩儿嘛!这年头,项目进度提前,难不成还错了?

    被一众将星强势围观的感觉,杨辉表示咱真是有压力啊:“领导啊!这个真就不能怪我,之前我得到洪都的项目进度表,确实就是我当时说的那样,但谁知道上次我回去之后,把您批准的资金拿出来,这就不得了,那洪都是第一个下军令状要抢回节点,现在能够有这么快的进度,全都是因为资金到位的缘故!”

    别的不好说,但牵强附会这种事,杨辉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扯到一起,把洪都中四项目进度的加速归结于之前大领导批准的资金缘故,这既解释了中四项目进度加速的原因,又间接说明了杨辉在之前资金分配的规则,顺便还不着边际地拍了拍马屁,也算是刚好挠到了痒处。

    必须承认,这杨辉的回答让大领导非常满意,当着众人的面摇摇头:“得了,你就是想说你们中航西南上下都是眼开,只要有钱什么都好说,对吧?可惜,你说的再好,国家也不会再追加投资了,就算算现在你们公司手里的项目,那一大堆的,哪一个的耗资能小?国家现在是没有多余的资金,你就不要再上眼药了。”

    被一句话道破心中所想,杨辉表示咱也没办法,这洪都就是这样的德行,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再说,杨辉也不认为再继续追加资金就能再一次加速中四的进度,有的时候达到了上限之后,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领导,您这话说可是冤枉我们中航西南了,单就说这次的洪都,现在能够有这进度就已经是加班加点的结果了,飞机的总设计师可是把家都安到了办公室,为了这次首飞,相关人员封闭式集训,大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和家人见面,这次是真的拼命!”

    杨辉一直反对加班加点的超负荷工作,但是反对有时候也很苍白、无力,整个中航西南的公司文化都已经形成,那就是拼命也不能落进度,再加上整个共和国的航空工业从一开始就这种精神贯穿始终,洪都面对项目进度落后的情况下,要拼命硬干,杨辉都不好多说什么。

    一群人围着杨辉很无奈,另一边的飞机首飞则是箭在弦上,所有准备完全就绪,当座舱盖关闭的那一刻,飞行员的心跳肯定是不同寻常,毕竟这是飞机的首飞,毕竟观看此次首飞的大佬们都是对这款飞机寄予厚望啊!

    老规矩,先和塔台方面进行沟通,得到起飞指令,这才稳稳地推动发动机节流阀,轻载状态下的中四开始轻快地向前滑行,飞机绝对是一款好飞机,秉承洪都设计战斗机的传统理念,起降距离一定要短,中四被计划成一款具有短距离起降能力的战机。

    当然,此时的首飞机由于是使用俄制造al…31f/n发动机为动力,而这款发动机并不具备推力矢量能力,因此按照常理,现在中四的起飞滑跑距离是达不到设计中所要求的那样短。

    这些问题因素是洪都在设计中四原型机时候就已经有所考虑,甚至现场首飞总指挥还综合考虑了首飞机的轻载状态,再次将战机的起飞距离进行了估算,万无一失之后,就只等顺利首飞。

    千算万算,首飞的过程中也是什么可能都会发生,比如这一次,伴随着飞行员将节流阀推到预定位置,飞机按计划是可以平稳的从观礼台前面滑过,之后再顺利起飞。但时间刚过去不久,座舱中的飞行员已经感觉到飞机现在有些不听指挥,似乎机头已经抑制不住要有抬头趋势。

    这就有点尴尬了,计划中的飞行是应该优雅、缓慢地从观礼台滑过之后再起飞,但现在坐下这战机,怎么突然就如此家桀骜?感受到那股来自战机翼下的强大力量,再看着前面马上就要到的观礼台,是时候做决定了。

    飞行员都已经能够感觉到飞机的前轮开始若有若无地飘起来,是到了起飞决断时刻,绝对不能犹豫!也不管观礼台的嘉宾会是神马表情,首飞中的试飞员有绝对的权利来驾驶飞机,只要飞行安全就好。

    平常的起飞,战机到了起飞速度之后,会有一个拉起的动作,但这一次不一样,试飞员并没有拉起,战机就已经小角度脱离跑道,在距离地面五米的高度,战机从观礼台前面平滑地掠过。

    “报告,战机最低起飞速度预算错误,我机提前进入起飞阶段,完毕!”

    都不用飞行员报告,现场总指挥就已经发现了这一情况,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飞机起飞所需的速度居然比预计还要慢一些,这意味着什么?

    这明摆着就是中四的设计太优秀,整机升力系数要远高于设计中的整机升力系数,这就证明战机的气动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是超出了预定的要求,这是一个让人心惊动魄地惊喜。

    “收到,具体原因我们会马上进行分析,现在首飞工作继续进行,完毕!”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这才是高大上

    飞机的首飞就是一次仪式性的事件,只要能够顺利起飞,这差不多就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进度,而这次中四的起飞虽然经历了一段小插曲,但其本质是没有问题,起飞的过程是成功的。

    说起来,这次首飞机虽然是“拼拼凑凑”,甚至整个航电系统都是从歼18上面移植过来,但客观地说,这一套航电系统其实也足够先进了,这年头就算是顶尖的f…22战斗机,其航电显示布局不也是一平三下的传统设计?和现在歼18、中四的航电相比起来,实际上还真就没有拉出跨代差距。

    因此,中四的首飞机,应该算是少有能够装配上完整的航电系统的首飞机,要知道,其它型号的军用飞机在首飞的时候,还真没有几个是拥有了完整的航电系统,大都是只要是能够满足飞行需要就行。

    航电系统相对成熟,飞行员首飞的时候就要更加放心一些,成熟可靠的航电系统能够让飞行员对整个战机的运转情况更加清楚,显示更加直观地感知,更何况这次首飞在地面保障方面,也不再是以往那样简单。

    地面首飞指挥测控中心出现,让这次中四的首飞和以往的飞机首飞有了天壤之别,和传统的军用战斗机飞行测试相比,这次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在地面保障上,洪都这边建设的飞行测控中甚至是类似后世航天指挥测控中心的存在。

    整个飞行测控中心能够实时接收试飞机上面各种传感器测得的飞行数据,并通过测控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实现数据分析,几乎能实时将飞机的各项飞行参数模拟出来,并投放在测控中心的大屏幕当中,这也让测控中心的所有人都能看到模拟的首飞机3d动画飞行状态,这绝对是一次巨大地进步。

    在以往,要想看到战机的3d飞行动画模拟,那就必须是战机降落之后,手动提取飞机的飞参数据,并且对飞参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够得到计算机模拟的3d飞行数据,而现在能够在飞机飞行中就实时模拟,这在以往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这一切都是技术进步和成吨资金砸出去之后所带来的质变,中四飞参数据在以往,那是很难在录入存储的时候又实时发送出来,就算能够发送数据,在传输方面也是极大的问题,而这一次,则是通过伴飞的特种飞机mpc…75做信号中继来实现数据传输效率放大,以此加速传输速度。

    当然,由mpc…75所改装的特种测控机,其本身也携带有大量的数据监控载荷,在伴飞的过程中,也能够监控到中四大量的飞行数据,以此作为中四本身传感器数据的补充。

    大屏幕所展示的首飞机3d飞行动画模拟,能够清楚、直观地展现出战机的飞行姿态数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若是飞行测控中心只有这一点功能的话,那未免就太小看这测控中心了。

    在测控中心的大屏幕下方,又呈弧形分列了诸多排测控工位,上百台pc电脑不断显示刷新着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就不再是飞行姿态数据了,这上百台电脑所显示的东西,有些甚至是正常飞机的飞参数据都没有记载,只不过是首飞机为了万无一失才有测控。

    这些电脑都有对应的工作人员专门监控、分析数据,每个人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各项数据绝对负责,只要显示的数据一有异常,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消息,并马上做出反应。

    杨辉这时候也恰好带着几位领导一起,走进了繁忙的飞行测控中心,有些小声地介绍着,是生怕打扰了这些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飞行测控中心,整个测控中心能够实时测控整个首飞机的所有飞行数据,我们天上的飞行员是一个人在飞,但是地面的测控中心却有好几百人为其保驾护航,我们保证能够监控所有异常状况,在第一时间将异常问题扼杀在萌芽当中。”

    领导们确实见多识广,但也着实是没有见过一架飞机首飞能够有这么大的阵仗,1996年的时候位于帝都的航天指挥测控中心才挂牌成立,现在也不过是1997年中下旬而已,距离航天指挥测控中心建成并运行还有好长一段时间,领导们自然也没有见过测控中心这种阵仗。

    这次中航西南这边搞出这么大的规模,绝对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其高大上程度,简直是亮瞎众人眼。而另一边的测控副总指挥陪同着,也适时候给出了测控中心对这次首飞任务测控的答卷,做出一个比较简短地汇报。

    “报告,我们测控中心已经成功分析出刚才起飞时飞机提前飞离跑道的原因:飞机同等动力输出的情况下,现场迎头风力数据、侧风数据都比我们预计风力等级有中等幅度的增加;飞机总体重量相比正常重量轻了百分之六点七;机翼升力系数保持正常范围,但机身升力体的升力数据超过我们风洞测试结果,提供了更多的额外飞行升力;综合计算模拟,结束是飞机会提前在xxx/s时候达到起飞速度,这和我们飞机这次现场飞行数据吻合。”

    汇报已经很简短了,但是各种名词、数据,在非专业人士看来依旧有些挠头,不明觉厉是必须的,但大家大致上还是能够听出来,那就是这测控中心非常的牛逼,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得出事故原因,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内心还有些震惊的大领导这个时候也笑了:“很好,你们这个就非常好,要再接再厉,一定要再接再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得,这大领导肯定还不知道,就这飞行测控中心,在国际上也是绝对地高大上的存在,强如波音、洛马这些一线大牌,用上这东西也没几年时间,那些稍微落后一点的飞行器研制单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