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无耻家族 >

第356部分

无耻家族-第356部分

小说: 无耻家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在地方拥有很广阔的人际关系,没有关系,做不到今天这一步。

    他们既是博安系的合伙人,为博安系做事,也是股东,也是雄踞各省市的大老板,还有其他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和博安系有着极大的关联。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分账的问题。

    他们在博安系的全国连锁药店、超市、电器体系中,开一个加盟店,多少归博安控股,多少归他们自己,过去基本都是张丽英一个人说了算。

    这么搞,不乱才怪。

    徐总当初是想用张丽英牵制李锦芬,结果没想到,李锦芬很快就被张丽英的一套手法架空了,只能支持李锦芬登上财团四号人物的宝座,钳制张丽英的嚣张。

    钟霖当年之所以要退休,并不是钟霖自己说的那些“良心论”,这是钟霖后来给自己找的安慰之词,实际上,他是因为李锦芬上位的事,同徐总闹出了矛盾。

    按照钟霖自己的乐观估计,他的排序应该在李锦芬和李达霄之上,结果没想到,财团五巨头的宝座,没有一个是他的。

    钟霖很生气,退了。

    徐总有点伤心,但没办法,钟霖退了,他还可以用赵丹阳替代,李锦芬一退,张丽英就彻底失控了。

    徐总现在想一想,其实很后悔,当初是真没想到,最后的分家费这么高,虽说张丽英有90%的可能两手空空,左边丢了,右边也没抓到,但徐家确实是损失了价值18亿美元的证券资产。

    只不过,徐总和徐腾这对父子坑人专家,没有白便宜了张丽英。

    这就是资本家的天赋,宁可自己亏,也不能让别人赚钱。

    两个月后。

    2008年的3月,华银财团的二次年会终于在凤凰山召开,时隔两年,年会的会址又回到了老地方,地方没变,人变了很多。

    徐妈、李锦芬、张丽英,博安系的三位元老彻底退隐,离开了华银财团的理事会。

    她们的权力由徐腾、钟霖、王佦、罗玉奎四人分担,当然,主导权最终落入徐腾这位华银财团的二号人物手中,确切的说,这一次的年会结束,徐腾就是一号人物了。

    徐总的时代宣告落幕,退位成为太上皇。

    这是一场关于登基的年会,开的很顺利,也只开了三天时间,最后一天,所有议程结束时,徐总起身和每一位联席合伙人握手辞别。

    虽说以后还是有机会见面,有事没事,到了澳门总能见到徐总,有事也能继续向徐总禀报,请徐总帮忙,可对整个华银财团而言,这还是一场剧变。

    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要由徐腾批准,财团的发展策略也要由徐腾制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徐总过去重用的人,徐腾未必重用。

    因为父子俩有各自不同的公司,各自不同的班底,相比徐总的白手起家,老臣居多,徐腾身边的重臣,绝大多数都是知名度颇高的职业经理人。

    徐腾的风格和徐总也截然不同。

    相比徐总那种不拘小节,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事情做出来的魄力,徐腾给财团所有人的感觉,明显是更精明,更精于计算。

    徐总的管理风格,无非就是每年年底看一看你的财报,好就表扬,不好就换个人试一试。

    徐腾是另一种风格,规格很严,每一个节点都要严格按照标准上报,让他知道所有的情况,绝对禁止任何事失控,一旦有失控的迹象,他宁可将这件事砍掉不做。

    这段时间,财团上上下下都在讨论这件事。

    用蒋宁远的话说,你们这些人啊,好日子到头了,但熬过这个关,你们肯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年会结束的这一刻,徐总和每一位同僚握手辞别,徐腾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也要逐一握手,甚至是聊几句,感谢对方支持,希望对方继续支持财团的工作。

    晚上有一场盛宴,以及一场舞会表演。

    这还是华银财团年会史上,第一次有大型歌舞表演,财团请了几家文工团、乐团,也请了十几位国内最有名的歌后歌王,小品之王和相声界的那几位大腕也都来了。

    这些节目喜闻乐见,和春晚也差不多,不用太高雅。

    太高雅就不热闹了。

    徐腾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中央,和徐总徐妈坐在一起,一家人欣赏着这台晚会,其他人坐在左右和后面,大多数人,恐怕是没心思欣赏表演的。

    李东盛、梁纬艮、陈大桥……这些人都已经习惯了徐腾的风格,确切的说,这是一种统治的风格,国王的法律,其他人可真是压力山大,想一想,都有些后怕。

    大厅里伴随着节目,一阵阵的欢声笑语,有人是真笑,有人是假笑,有人甚至笑不出来。

    谁都知道,在这场庆祝晚会的幕后,一场由徐腾主导的大杀戮即将展开,传言已久的博安系大革新就要来了,一场真正的暴风骤雨。

    晚会的最后,请来了阔别歌坛多年的毛阿姨,压轴演唱了《渴望》和《神的传说》,这是徐总最喜欢的歌星,最喜欢的老歌,绝对是60年代老男人的挚爱。

    徐总也谈不上老,明年才满60岁,作为一位老板,再在领导岗位上坚持十几年,二十年,倒也不是问题,可徐总担心自己一直坚守下去,就像泛亚的卢总,新希望的刘氏兄弟一样,渐渐落后于潮流,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徐总最熟悉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落幕了。

    当这个时代的局面不再是徐总所熟悉的,徐总就显得有些局促,有些忧虑,退休,将大权交给徐腾,这是徐总最好的选择。

    因为从2001年开始,这个新世纪最初的十五年,特别是2005年,徐腾大学毕业以后,这个时代是属于徐腾的,这是他最熟悉的时代。

    这是仅有他们父子,还有徐妈知道的秘密。

    他们这一家人,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个秘密,坐在大厅里,和别人一样,欣赏着歌舞表演,可他们从来就和别人不一样。

    这是一个神秘的家庭,一种神秘的力量,指引着他们向前,向前,继续向前,没有一丁点的任务提示,最终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

    徐腾也好,徐总徐妈也罢,都是在凭借本能向前走。

    或许错了,或许对了,谁知道?

    熟悉的老牌歌星,熟悉的老歌,熟悉的音乐,仿佛在叙述着那一段历史,徐腾静静的听着歌,心里想着,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这个家庭继续向前发展的脚步。

    最终的最终,徐腾相信,他能改写历史,因为他的手中已经掌控着一个最强大的武器,正如核武库之于苏联。

    这个武器就是整个华银财团。

    这一刻,他特意看一下时间,2008年3月15日22点30分。

    他想,他会记住这个时间,从这一刻开始,2008年的华银财团一次年会结束,他登基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内阁

    在华银财团内部,很多人都用登基这个词形容徐腾在2008年一次年会中的变化,徐腾自己也这么觉得,这个词用的并不夸张。

    如果华银财团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每年的gdp规模,大致可以比肩很多中等水平的国家。

    甚至可以说,华银财团相当于国内的一个省,相当于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多了一个省。

    2008一次年会结束的第二天,很多联席合伙人都没有急着离开,因为大家都知道徐腾今天早上会开一个闭门会议,具体是谁能参加,目前还不清楚。

    徐总徐妈已经返回澳门,张丽英、李锦芬没有来,钟霖时隔四年,终于复出,仿佛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定数,他当年因为张丽英而离开财团,如今又因为张丽英的离开而重返财团。

    老蒋提前离开,急于回京参加一个会议。

    如今的蒋宁远,命运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学术界、教育界,还是经济界,都是国内数二数三的巨擘,特别是建制派经济学家的阵营里,差不多是最有影响力和学术功力的那三位之一。

    说的通俗点,老蒋现在是某位领导的智囊,主管经济理论和产业规划方面的工作。

    所以从2008年开始,老蒋也要减少在华银财团内部的行程安排,要和财团保持一个比较远的距离,毕竟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为国效力才是大志之所向。

    老蒋不在,马光源就没有急着回京,虽然他应该一并回去参加会议,但他在建制派的经济学家中,基本只是一流水准,还不能和老蒋之流相提并论,即便有机会发表意见,也是人微言轻。

    马光源对自己有信心,估计能参加徐腾今天早上的闭门会议,反正谁能去,谁就是徐腾的重臣。

    这位教授早上5点就醒了,将自己可能要提及的资料重新整理一遍,特意在客房用早餐,等着徐腾派人来喊他,结果一直等到9点15分,终于有点按耐不住,匆匆走出房间。

    走廊尽头的会客厅里,还有其他的六七位联席合伙人,正聚在一起喝茶闲谈。

    其实都没心思聊天。

    这个时间点还坐在这里的人,那就是出局了,至少是没有跻身徐腾的新内阁。

    一朝天子一朝臣。

    财团过去的一二三四五号人物,所谓的财团高层核心就是徐总的内阁,徐腾登基上台,自然也要组建新的内阁。

    马光源走过来才发现陈永年也没去成,倒是没看见陈安邦,没看见钟霖,没看见赵丹阳,没看见李达霄……有点心慌。

    错,不是心慌,而是心绞痛。

    这是巨大的失落。

    陈永年、张雁翎……包括王佦在内,早就有所预料,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一直在等待,结果没被选上,那就算了,有点失望和唏嘘罢了。

    马光源不一样,他的期望值太高,本以为老蒋这些年就要淡出财团,他做为财团的政策顾问和智囊专家,内阁名单里怎么也得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结果还真没有。

    徐腾不需要专家,御用专家都是用来忽悠别人的。

    “马教授,坐吧,和大家也聊一聊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今天上午的这个闭门会议可是太子登基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还是很重要的,咱们不妨等一等结果。”陈永年和马光源是老相识了,毕竟,马光源是老蒋早年带出来的研究生,陈永年在90年代就因此认识了马光源。

    “你也没去开会?”王佦明知故问,呵呵笑着,有点替所有人解嘲的意思,毕竟留在这里的都是失败者。

    “唉,太子用人一贯有独特之处,何况,他也是学经济的。这就不像以前,我们给徐总做个报告,还要单独会谈分析。现在不用,亚太经济研究院的所有报告直接发到太子的办公室即可。”马光源也得自我解释一下,证明他的落选和他的学术水平无关。

    “教授啊,你也不用在意,我个人的观点啊,咱们这位新理事长还是比较偏爱自己熟悉的联席合伙人,特别是关系比较好,尤其是他的华腾系内部,据说都去了。”王佦的失落程度,其实还是不小的,只是没有马光源那么伤心罢了,现在还得安慰马光源。

    “马教授毕竟是学者,不是做生意的,没有进入小徐理事长的那个圈子很正常,王佦,你没进入,这可不正常。”陈永年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专挑别人最疼的地方戳,“财团过去的老三板是医健、博彩、证券,现在的新三板是金融、地产、科技。要说地产业,咱们财团的地产巨擘就是你啊,旗帜性的人物,再说了,他想要在博安系放手一搏,没有你的鼎力支持也不行啊。”

    “呵呵。”王佦只能听听而已,这些话,按照道理是对的,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事情是真的按照理论发展的呢,特别是人事领域,谁入阁,谁不入阁,王佦估测也都是看徐腾的喜好。

    “用人……有问题啊。”陈永年一声感慨,没有指明道姓,也不敢,可在场的这些联席合伙人都能听懂陈永年的意思。

    陈永年是老江泰系,又是新的华腾系,王佦是地产业的旗帜,马光源是财团内部数一数二的智囊顾问,他们集体落选,似乎还真的是有问题。

    陈永年正说着呢,马光源的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看一眼便立即起身,拔腿就跑。

    在场的其他七位联席合伙人,没有一个人询问马光源要去哪里,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教授居然还真的入选了,跻身内阁。

    小徐的统治周期将会是非常漫长的,现在就能跻身内阁,那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对方都有可能是华银财团的高层。

    吗的。

    陈永年感觉自己被打脸了,还被打的很惨,刚说马光源不入选也是合情合理,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